学位房会越来越紧张
125033447房产楼市
东风东小学据说就是官二代,富二代特别多。学生的攀比心态很强。反而不利于小孩的发展。
所以东风东的学位房我一直没有考虑。这个因素其实与投资无关。学位房主要是东山的学位房。要好一点的小区,兼顾其它。
东山的,又是小区商品房,又有学位,又要有电梯,标价25000是最起码的。今年有的小区已经看到了,明年恐怕全部都要踩过这条线。
2010/11/07
全部回帖

我预测,三年后,凡是学位房(市一级小学)的赞助费都要上10万。至于说我们现在追逐的学位房(重点小学,名牌小学),赞助费会涨到“每年10万”。或许10万略有夸张,6万是最起码的。
市一级小学:赞助费一共6万
名牌小学:赞助费每年6万
不要以为不可能。车位怎么样?现在好一点的地段都50万一个了,随便哪里的一个车位没有25万也那不下来。亲们懂的。学位房要下手趁早。
赞助生的比例从30%降低到10%,不是谁良心发现,而是地段生越来越多。如果赞助生比例缩小一倍,由20%多降低到10%,那么赞助费翻两番(涨4倍)也并不奇怪。
现实资料:http://www.gzmama.com/thread-2200500-1-1.html
[ 本帖最后由 炒房团连长 于 2011-4-29 09:28 编辑 ]
市一级小学:赞助费一共6万
名牌小学:赞助费每年6万
不要以为不可能。车位怎么样?现在好一点的地段都50万一个了,随便哪里的一个车位没有25万也那不下来。亲们懂的。学位房要下手趁早。
赞助生的比例从30%降低到10%,不是谁良心发现,而是地段生越来越多。如果赞助生比例缩小一倍,由20%多降低到10%,那么赞助费翻两番(涨4倍)也并不奇怪。
现实资料:http://www.gzmama.com/thread-2200500-1-1.html
[ 本帖最后由 炒房团连长 于 2011-4-29 09:28 编辑 ]
2011/04/29回复

现在,考小学(本质是考家长)比升中学难;升中学比升大学难。升大学反倒最不值钱的。
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有了自理能力。那么,对于家庭和家长的依赖就大大减少。家长的选择面就大很多。
但升小学就是在周围1-2公里内。什么选择都没有。100%的卖方市场。
[ 本帖最后由 炒房团连长 于 2011-4-29 09:33 编辑 ]
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有了自理能力。那么,对于家庭和家长的依赖就大大减少。家长的选择面就大很多。
但升小学就是在周围1-2公里内。什么选择都没有。100%的卖方市场。
[ 本帖最后由 炒房团连长 于 2011-4-29 09:33 编辑 ]
2011/04/29回复

http://www.gzmama.com/thread-2200614-1-1.html
一线名小学 赞助费已达16万。我预测3年后最少是50万~60万。也即“每年10万”
http://www.gzmama.com/thread-2200500-1-1.html
标准名小学 赞助费已达10万。我预测3年后可高达36万。
今后(两年内),我们将吃惊地听到“随便一个什么小学(市一级)都要收赞助费了”。
http://www.gzmama.com/thread-2200807-1-1.html
幼儿园紧张,补充一条。
[ 本帖最后由 炒房团连长 于 2011-4-29 10:22 编辑 ]
一线名小学 赞助费已达16万。我预测3年后最少是50万~60万。也即“每年10万”
http://www.gzmama.com/thread-2200500-1-1.html
标准名小学 赞助费已达10万。我预测3年后可高达36万。
今后(两年内),我们将吃惊地听到“随便一个什么小学(市一级)都要收赞助费了”。
http://www.gzmama.com/thread-2200807-1-1.html
幼儿园紧张,补充一条。
[ 本帖最后由 炒房团连长 于 2011-4-29 10:22 编辑 ]
2011/04/29回复

昨天广日还登出半版要理性购买学位房呢,随时都有合并的可能,有的地段原来属于哪里的,如果合并又不知把学位房打到哪里去了,你所说的赞助费也没你说的那么高,我感觉你就是一中介,在这里还大吹特吹学位房了
2011/04/29回复

紫绮妈妈:
昨天广日还登出半版要理性购买学位房呢,随时都有合并的可能,有的地段原来属于哪里的,如果合并又不知把学位房打到哪里去了,你所说的赞助费也没你说的那么高,我感觉你就是一中介,在这里还大吹特吹学位房了
查看原文不知说你什么才好。
2011/04/29回复

炒房团连长:
我预测,三年后,凡是学位房(市一级小学)的赞助费都要上10万。至于说我们现在追逐的学位房(重点小学,名牌小学),赞助费会涨到“每年10万”。或许10万略有夸张,6万是最起码的。市一级小学:赞助费一共6万名牌小学:赞助费每年6万不要以为不可能。车位怎么样?现在好一点的地段都50万一个了,随便哪里的一个车位没有25万也那不下来。亲们懂的。学位房要下手趁早。赞助生的比例从30%降低到10%,不是谁良心发现,而是地段生越来越多。如果赞助生比例缩小一倍,由20%多降低到10%,那么赞助费翻两番(涨4倍)也并不奇怪。现实资料:http://www.gzmama.com/thread-2200500-1-1.html[ 本帖最后由 炒房团连长 于 2011-4-29 09:28 编辑 ]
查看原文迟早变成有钱有楼都不准读,只能够是关系户入读。
而且赞助费搞到过贵的话,的人不如出国读好鬼过,差不多钱的话。
而且赞助费搞到过贵的话,的人不如出国读好鬼过,差不多钱的话。
2011/04/29回复

幼儿园入学学位日渐紧张。这决定了三年后,也就是2014年小学学位的紧张。
其实,幼儿园学位早在去年也就是2010年就出现相当程度的紧张,小学学位的紧张不会晚于2013年。形势发展,与本人在前面分析的非常吻合。
亲们不要拿自己的孩子的未来开玩笑,能自保的尽量早动手。到时候,哭都来不及。有的妈妈责怪甚至迁怒于我,说我是托,我觉得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请不要以一己之私,误导群众。
http://www.gzmama.com/thread-2209840-1-1.html
妈网小编的这个帖子太有价值了,黄金万两。
其实,幼儿园学位早在去年也就是2010年就出现相当程度的紧张,小学学位的紧张不会晚于2013年。形势发展,与本人在前面分析的非常吻合。
亲们不要拿自己的孩子的未来开玩笑,能自保的尽量早动手。到时候,哭都来不及。有的妈妈责怪甚至迁怒于我,说我是托,我觉得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请不要以一己之私,误导群众。
http://www.gzmama.com/thread-2209840-1-1.html
妈网小编的这个帖子太有价值了,黄金万两。
2011/05/04回复

紫绮妈妈:
昨天广日还登出半版要理性购买学位房呢,随时都有合并的可能,有的地段原来属于哪里的,如果合并又不知把学位房打到哪里去了,你所说的赞助费也没你说的那么高,我感觉你就是一中介,在这里还大吹特吹学位房了
查看原文想想之后,我还是跟你说说
你说的,包括广州日报说的,是某些重点学区的某些学位房。今年是归这个学校,明年可能归那个学校。这种现象一贯如此,而且一般就是几个地段是这样。
任何一所重点学校从未承诺些什么,都是“按惯例,该统筹的就统筹”。
我说的意思主要是小学的入学资格问题,是学龄儿童的数量即将超过、乃至远远超过小学学位的供应。
1、先是重点学区的学位供应小于地段生数量
导致部分地段生“被统筹”,赞助生的比例被迫大幅降低。地段生都保不住了,还怎么顾得上赞助生呢?那么,赞助费必然大幅提高。因为无法杜绝,按道理说也不应该彻底取缔赞助生。
2、再是大量学区(尤其是非重点小学)的供应也将出现供不应求
这将进一步恶化赞助生的入学资格。地段生也将大量被统筹。有可能出现极为昂贵的赞助费。
[ 本帖最后由 炒房团连长 于 2011-5-4 12:54 编辑 ]
你说的,包括广州日报说的,是某些重点学区的某些学位房。今年是归这个学校,明年可能归那个学校。这种现象一贯如此,而且一般就是几个地段是这样。
任何一所重点学校从未承诺些什么,都是“按惯例,该统筹的就统筹”。
我说的意思主要是小学的入学资格问题,是学龄儿童的数量即将超过、乃至远远超过小学学位的供应。
1、先是重点学区的学位供应小于地段生数量
导致部分地段生“被统筹”,赞助生的比例被迫大幅降低。地段生都保不住了,还怎么顾得上赞助生呢?那么,赞助费必然大幅提高。因为无法杜绝,按道理说也不应该彻底取缔赞助生。
2、再是大量学区(尤其是非重点小学)的供应也将出现供不应求
这将进一步恶化赞助生的入学资格。地段生也将大量被统筹。有可能出现极为昂贵的赞助费。
[ 本帖最后由 炒房团连长 于 2011-5-4 12:54 编辑 ]
2011/05/04回复

不管建多少保障房,也解决不了学位危机。
第一、建学校的经费都去建保障房了,学位供应计划更加不靠谱。
第二、没有建学校的场地,也没有师资力量,
第三、即使有师资力量,也没有财政经费。
我认为:一旦学位开始紧俏,就会越来越紧俏,而且毫无办法解决。
第一、建学校的经费都去建保障房了,学位供应计划更加不靠谱。
第二、没有建学校的场地,也没有师资力量,
第三、即使有师资力量,也没有财政经费。
我认为:一旦学位开始紧俏,就会越来越紧俏,而且毫无办法解决。
2011/05/17回复

请看我以前的数据分析。从数据上看,现在根本没有到紧张的程度,就i已经这样了。金猪宝宝还在幼儿园呢。另外,尤其注意:2005年广州市“非户籍学龄儿童”的数量开始大于“户籍学龄儿童”。2005年出生的宝宝就是2011年入学。
也就是说:学位危机才刚刚开始。
亲们懂的。
===============================
2002:.59614
2003:59500
2004:63450
——————————————————————以上2010年前入学
以下2011年后入学—————————————————————
2005:65800
2006:66410
2007:71300
2008:80184
2009:79092
注意,另有黑户约20000人,分布于各年度,可平均加在各年度统计中。每年加2500人。
趋势是很清楚的。原来每年6万多人,现在每年8万人。每年几乎多15000人入学。
现在的入学情况,也就是分割线上面的数据,可以说比较紧张,但还不至于“挤爆头”。但想想明年吧,数字直线上涨。
虽然明后年还有2年维持在6字头(也就是2011年和2012年),但要考虑到“赞助费”的情况。2005年以来,非户籍人口实际出生数字就高于户籍。那么,这些孩子也开始面临入学问题。途径主要就是赞助费。学校都会保留一定的比例接收赞助费。
下面,我要重点分析“非户籍学龄儿童”。
有几点关键要点。
第一、从2005年开始,“非户籍出生人口”从数量上开始超越“户籍出生人口”。
第二、多数“非户籍学龄儿童”不在本市就读。但也有一定比例的“非户籍学龄儿童”通过“交赞助费”的方式,在本市就读。
可见,“赞助费”的存在是合理的,不能取缔也不该取缔。非户籍学龄儿童总要有一定的渠道就读吧。总不能把所有的路子都堵死吧?没有赞助费,那么只有“抓阄”了。
第三、重大变局:
存在相当大“非户籍学龄儿童”的父母在孩子“出生后,入学前”,身份变为“户籍人口”。
这样的人应该非常多。银行,机关,重点企业,包括外企,都有各种办法为员工办理“入户籍”。尤其是“入户籍”的条件就是已经为企业工作多少年。
有许多外地在穗就业人口本来对户籍根本是无所谓,觉得有户口和没有户口都一样。但他们有了孩子之后态度就完全变了。因为有户口和没户口的差别实在太大了,为了孩子,花点心机给点钱就把户籍转进来了。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父母之一由“非户籍人口”变成“户籍人口”,孩子也从“非户籍”变为“户籍”。
入学难度越大,这个因素就越明显。因为户籍的作用实在太大。
亲们,我来总结一下啊。
1、“非户籍学龄儿童”通过交赞助费就读。
数量越来越大,基数增长了100%都不止。
2、出生的时候是“非户籍学龄儿童”,等到入学的时候,已经变成“户籍学龄儿童”。
因为其父母之一的加入户籍了。
上面这两个因素是决定性的。
舆论不是都说了吗,现在广州市的小学,越来越多地流行普通话了。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不会讲广州话了,”非户籍小学生“和“出生是非户籍,入读前是户籍”的小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就是事实。
[ 本帖最后由 炒房团连长 于 2010-11-9 12:52 编辑 ]
也就是说:学位危机才刚刚开始。
亲们懂的。
===============================
2002:.59614
2003:59500
2004:63450
——————————————————————以上2010年前入学
以下2011年后入学—————————————————————
2005:65800
2006:66410
2007:71300
2008:80184
2009:79092
注意,另有黑户约20000人,分布于各年度,可平均加在各年度统计中。每年加2500人。
趋势是很清楚的。原来每年6万多人,现在每年8万人。每年几乎多15000人入学。
现在的入学情况,也就是分割线上面的数据,可以说比较紧张,但还不至于“挤爆头”。但想想明年吧,数字直线上涨。
虽然明后年还有2年维持在6字头(也就是2011年和2012年),但要考虑到“赞助费”的情况。2005年以来,非户籍人口实际出生数字就高于户籍。那么,这些孩子也开始面临入学问题。途径主要就是赞助费。学校都会保留一定的比例接收赞助费。
下面,我要重点分析“非户籍学龄儿童”。
有几点关键要点。
第一、从2005年开始,“非户籍出生人口”从数量上开始超越“户籍出生人口”。
第二、多数“非户籍学龄儿童”不在本市就读。但也有一定比例的“非户籍学龄儿童”通过“交赞助费”的方式,在本市就读。
可见,“赞助费”的存在是合理的,不能取缔也不该取缔。非户籍学龄儿童总要有一定的渠道就读吧。总不能把所有的路子都堵死吧?没有赞助费,那么只有“抓阄”了。
第三、重大变局:
存在相当大“非户籍学龄儿童”的父母在孩子“出生后,入学前”,身份变为“户籍人口”。
这样的人应该非常多。银行,机关,重点企业,包括外企,都有各种办法为员工办理“入户籍”。尤其是“入户籍”的条件就是已经为企业工作多少年。
有许多外地在穗就业人口本来对户籍根本是无所谓,觉得有户口和没有户口都一样。但他们有了孩子之后态度就完全变了。因为有户口和没户口的差别实在太大了,为了孩子,花点心机给点钱就把户籍转进来了。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父母之一由“非户籍人口”变成“户籍人口”,孩子也从“非户籍”变为“户籍”。
入学难度越大,这个因素就越明显。因为户籍的作用实在太大。
亲们,我来总结一下啊。
1、“非户籍学龄儿童”通过交赞助费就读。
数量越来越大,基数增长了100%都不止。
2、出生的时候是“非户籍学龄儿童”,等到入学的时候,已经变成“户籍学龄儿童”。
因为其父母之一的加入户籍了。
上面这两个因素是决定性的。
舆论不是都说了吗,现在广州市的小学,越来越多地流行普通话了。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不会讲广州话了,”非户籍小学生“和“出生是非户籍,入读前是户籍”的小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就是事实。
[ 本帖最后由 炒房团连长 于 2010-11-9 12:52 编辑 ]
2011/05/1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