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个人对生本教育的一点理解

93224458家有小学生

几个月前,我在妈网大量转贴生本教育的相关文章,当时就有网友建议我全面谈谈个人的理解和看法。说实在的,我对生本教育也只能算是一知半解。网上已经转载了大量的文章,专家们的理解和表述比我深刻多了。现在,我对生本教育也已经过了狂热的时期,进入一个更冷静的审思阶段。沉静下来,我依然选择生本。这种冷静下来的思考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以下是我对生本教育的一点浅见,管窥蠡测,只为抛砖引玉,希望不会引来板砖。


    第一,我觉得生本教育更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孩子认识世界,是先具体再抽象的,是归纳性的思维。无论是生本语文、生本数学还是生本英语,都提倡先让孩子大量接触具体的东西,让学生自己找规律、谈想法,让他们自己的思想去碰撞,一步一步接近真理,在此过程中不断有人提出观点、互相辩驳、否定观点,很象人类历史上对一种学科的探索过程,孩子在这过程中学会的方法、锻炼的思考能力比接收的知识更为重要,理解更为深刻。且不说学生在此过程中学到的东西多于老师给予的东西,甚至老师自己在此过程中都会深受启发。而师本教育下,更多的是老师把消化过的知识有条理、有步骤地直接告诉学生,采用的方法更多的是演绎性的,先告诉学生抽象的东西,再举例子讲方法,学生被动接受,思考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压抑了,实际接受到的东西往往少于老师给予的东西。

    第二、在生本课堂上,老师尽量少讲授、多鼓励,学生在小组和全班面前的表达机会大大增多,这对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辩论能力和演讲能力都很有好处。而在师本教育下,老师传授知识多,要抓紧时间在课堂上讲完,学生表达的机会大大减少。

    第三,生本教育的教学流程更加科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一点更接近“因材施教”的理想。生本教育的预习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老师布置详细的任务,小组内部还有分工。学生自学,这是第一遍学习;小组讨论,互学互启;这是第二遍学习,小组代表在全班面前汇报,加上辩论和点评,这是第三遍学习。三遍学习,虽有重复,但各有趣味。老师最后针对这三遍学习中学生仍未掌握的内容加以讲解。如果学生水平高,老师最后讲的就少,如果学生水平低,老师需要讲授的内容就多,因此我说更接近“因材施教”的理想。师本教育下也有预习,但没有把预习跟课堂流程整合起来,预习的结果没有在课堂上表达出来,老师并不知道学生在预习中学会了多少,上课时还是照本宣科。

    第四,生本教育认为在一个时段内,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点和接受知识的进度是不一致的,有的孩子先接受某一方面的知识,后接受另一方面的知识,其他孩子可能相反,尽管有先有后,到达终点时大致是一致的,因此,在此时段内不宜进行考试,该时段结束后则要考试,即中考和高考。这一点就象婴幼儿学讲话,各个孩子在哪个月龄学会哪几个词哪几句话,完全不相同,你不可能一岁九个月考一次,两周岁考一次,两岁三个月再考一次,这些考试意义不大。尽管前面进度不同,到三至四岁时,所有孩子都学会说话了,水平也比较一致了。而师本教育则忽视了孩子对知识的兴趣点和接受知识的进度不一致,当天教过的东西当天学会,本周教过的东西要本周掌握,“堂堂清,周周考,月月结,年年审”的现象十分普遍,把整个学习过程变成对高考的备考过程,对学生的成长不利。

    第五,我比较认同生本教育对教学内容的删减和改造。生本教育认为,很多内容是不用教的,学生自己会感悟和领会。例如,语文课教组词、教造句、教分段、教段落大意、教中心思想等等,其实学生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感悟和领会到。有人说,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多数是上语文课时偷看小说得来的,就是这个道理。生本语文认为需要教的主要是识字,其它内容,就靠广泛阅读和大量表达,而不是靠老师在课堂上教。生本教育采用自己的教材,主要是对教学内容的删减改造和教学先后顺序的调整。



很高兴不断有家长对生本教育感兴趣。本坛还有一些关于生本的帖子值得读一读:

转载《人民教育》特别报道《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
http://www.gzmama.com/thread-1115452-1-1.html

生本教育为何取消平时考试?
http://www.gzmama.com/thread-1118977-1-1.html

转载——骏景小学家长心目中的生本教育
http://www.gzmama.com/thread-1120117-1-1.html

到底有哪些学校开展生本教育?(一楼有汇总)
http://www.gzmama.com/thread-1120335-1-1.html

育才实验学校校长的一篇文章《生本教育——最好的素质教育》
http://www.gzmama.com/thread-1123143-1-1.html

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语文顾问汪惠迪女士谈生本教育
http://www.gzmama.com/thread-1125265-1-1.html

小学开展生本英语,到底难在哪里?
http://www.gzmama.com/thread-1225776-1-1.html

生本学校的学生,成绩到底如何?
http://www.gzmama.com/thread-1236979-1-1.html

小学生本语文的教学思路
http://www.gzmama.com/thread-1403988-1-1.html

转贴:生本的孩子不怕考
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php?tid=1167899

一些第一手教学骨干对生本的听课报告
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php?tid=1125960

一个生本家长的啰嗦话
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php?tid=1124352

另外,郭教授的博客和生本教育研究网都有很多内容:

郭思乐教授博客
http://user.qzone.qq.com/622000354

生本教育研究网
http://sb.eact.com.cn/

生本教育体系研究网
http://esi.scnu.edu.cn/


[ 本帖最后由 mountie 于 2009-12-4 11:36 编辑 ]
2009/11/17
精选回帖
Many thanks! Can hardly imagine how to deal with 3 kids! Maybe you could share the experience later.[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1-25 10:24 编辑 ]
2009/11/25回复
281楼
1970/01/01回复
413楼
1970/01/01回复
415楼
1970/01/01回复
全部回帖
青青兔青青兔沙发
九月微凉:
因为在国内的时间有限,所以我肯定对小学的升学,考试成绩不会很在乎,倒是中文,难得在国内受几年正统中文教育,一定期待孩子的中文学得比较牢。生本我担心的东西:1、实验性的教学模式,担心理想化的教学未必执行得合适,看了很多蒙氏幼儿园出来的孩子,我有明确的感受,这移植过程是不是出错了,怎么教出这样的后果?2. 中文底子(写字和拼音据说在低年级的时候都没学好)不扎实,而日后孩子到国外没有补救中文水平的的时间和机会。题外话:有一点,我对生本不理解的是,为什么要把多认字和学拼音学对字怎么把字正确书写闹出了矛盾呢? 写字,一个错的第一印象是很负面的东西,我宁愿孩子能够一次性把字的写法给掌握了。拼音日后补救,是后来的课程才教吗? 那为什么不一次就学了呢?---------------------------------假设生本教育的大多数孩子的写字和拼音据说在低年级的时候都没学好这个前提成立,那么如果你的孩子仅仅读了低年级就回美国,这样的情况肯定是比较负面的吧。我当时没有选择生本也不全因为这些理由,毕竟有其他的考量在,而且提供生本教学的学校也是很有限的。
查看原文
我女儿是今年9月份入读华阳一年级的,我不觉得语文基础弱,事实上华阳的平均语文成绩可以说是全市最好的,比如华阳连续4年的毕业生语文成绩和比赛成绩是全市第一(这个是事实,可以查到的)。华阳的语文课经常是作为经验课程推介给各地的语文老师的。目前华阳语文教学组34人(本科以上学历31人,其余大专),其中27人是一级教师,1人是特级教师,我亲耳听见有外校的老师感叹华阳语文的师资力量太强了。
另外,小同学都很爱上学,没有厌学情绪,也不怕考试,我女儿就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可以考试呢?”,其实她们10天左右就会有次小测验。很爱看书,完全是自觉地入迷到书籍中,有时候我们还担心她会看书太多影响视力。上学3个月,目前每周的阅读量能达到5-7万字,经常去公立图书馆借书回来看。你说华阳这样的情况,她的中文水平会差吗?
2009/12/01回复
青青兔青青兔板凳
再补充一点,我有好朋友在市府里跑小学教育这条线,她经常跟各个区的教育局和小学打交道,她跟我说华阳很不错,目前的数据和资料说明生本教育很厉害,所以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做生本教育。华阳做为第一家生本学校,天河区和市府都是很重视的,包括各类配套和活动,市府都有关注并参加,市府里的年轻领导也喜欢把孩子送到华阳读书。就中国目前的国情来说,有这样的外部关注环境,学校想差都比较难。
2009/12/01回复
我不觉得家长累,事实上女儿读书这三个月来,我只负责每天最后的签名,所有的事情由她自己完成。女儿做功课的时候,我们家长是在客厅里看报纸或电视的,一般6点半前能完成功课,业余时间女儿还有合唱、美术、芭蕾、钢琴去学,经常打打羽毛球,性格很活跃。正常上床睡觉时间是晚上9点前,电视看得很少,基本就晚上吃饭那会看看动画片或者少儿竞技节目。
2009/12/01回复
九月微凉:
关于老师,你的资讯有点OUT了,现在的老师的收入可一点不低的。
查看原文
现在老师的收入在各阶层中大概可以排在中等吧,教师也的确是开始成为一种越来越吸引人的职业,这是好事,能吸引更多喜欢做老师、素质高的人加入这一行业,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很大好处。

不过,在过去十几二十年里,师范的确不是高中毕业生报考的首选,这是目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不够理想的原因。

我1993年报考大学时,家里就说,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一律不能报。大学毕业后,我找了一间中学,已经自作主张签约,家里闻言大怒,强迫我毁约,另找了一个单位。其实,我心底里是挺喜欢当老师的。
2009/12/01回复
青青兔:
我女儿是今年9月份入读华阳一年级的,我不觉得语文基础弱,事实上华阳的平均语文成绩可以说是全市最好的,比如华阳连续4年的毕业生语文成绩和比赛成绩是全市第一(这个是事实,可以查到的)。华阳的语文课经常是作为经验课程推介给各地的语文老师的。目前华阳语文教学组34人(本科以上学历31人,其余大专),其中27人是一级教师,1人是特级教师,我亲耳听见有外校的老师感叹华阳语文的师资力量太强了。另外,小同学都很爱上学,没有厌学情绪,也不怕考试,我女儿就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可以考试呢?”,其实她们10天左右就会有次小测验。很爱看书,完全是自觉地入迷到书籍中,有时候我们还担心她会看书太多影响视力。上学3个月,目前每周的阅读量能达到5-7万字,经常去公立图书馆借书回来看。你说华阳这样的情况,她的中文水平会差吗?
查看原文
谢谢您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希望更多的生本家长能进来说说。
2009/12/01回复
青青兔:
再补充一点,我有好朋友在市府里跑小学教育这条线,她经常跟各个区的教育局和小学打交道,她跟我说华阳很不错,目前的数据和资料说明生本教育很厉害,所以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做生本教育。华阳做为第一家生本学校,天河区和市府都是很重视的,包括各类配套和活动,市府都有关注并参加,市府里的年轻领导也喜欢把孩子送到华阳读书。就中国目前的国情来说,有这样的外部关注环境,学校想差都比较难。
查看原文
听说主管教育这条线的李卓彬副市长的孩子就在华阳。我所认识的三位市府工作人员,他们的孩子两个在华阳,一个在东风东。
2009/12/01回复
希望生本教育普及到更多学校!
2009/12/01回复
孩子读生本,家长给孩子准备好各种类型的书(百科、文史、科普、儿歌、童话、散文等,1000元能基本满足需要),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就行了。这条件在广州是绝大部分家庭都能满足的。家长要做的是督促孩子去预习和收集资料,而不是去帮助孩子收集资料,孩子收集资料的能力远比家长想象的要强大得多。
2009/12/01回复
青青兔:
我女儿是今年9月份入读华阳一年级的,我不觉得语文基础弱,事实上华阳的平均语文成绩可以说是全市最好的,比如华阳连续4年的毕业生语文成绩和比赛成绩是全市第一(这个是事实,可以查到的)。华阳的语文课经常是作为经验课程推介给各地的语文老师的。目前华阳语文教学组34人(本科以上学历31人,其余大专),其中27人是一级教师,1人是特级教师,我亲耳听见有外校的老师感叹华阳语文的师资力量太强了。另外,小同学都很爱上学,没有厌学情绪,也不怕考试,我女儿就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可以考试呢?”,其实她们10天左右就会有次小测验。很爱看书,完全是自觉地入迷到书籍中,有时候我们还担心她会看书太多影响视力。上学3个月,目前每周的阅读量能达到5-7万字,经常去公立图书馆借书回来看。你说华阳这样的情况,她的中文水平会差吗?
查看原文
呵呵,欢迎生本妈妈来说说生本哦,其实华阳有多强,跟这个帖子的很多人都听说不少了,更多的人期待的是贴身走近生本,了解更一手的情况呢,一定来多说说哦。

很遗憾,我的孩子是几乎没机会在国内的生本课程中得益了,但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得益于生本,也希望生本不局限在有限的几家小学,而是越来越普遍,每一个区,每一个家长都能在家的附近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本课堂。
2009/12/01回复
骏爸在顶楼的“个人对生本教育的一点理解”中,我很认同他说的:生本教育更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生本教育的教学流程更加科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因此生本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和潜能,培养了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索知识的兴趣。我们也因此而赏识和选择生本。
2009/12/01回复
飘过一下
2009/12/01回复
有没有哪位能说一下生本教育普遍存在的缺陷?

这些缺陷最好跟家长无关,我想所有的教育方式如果最后是家长在上学,那都只会走到绝路

[ 本帖最后由 昔我往矣 于 2009-12-1 15:56 编辑 ]
2009/12/01回复
经纬经纬14楼
我先生是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也是学师范的。回中国让孩子们接受基础教育是他的主张。我还清楚的记得在家庭聚会上面对一大帮美国人他大肆批判美国基础教育薄弱的情景。我最近将楼主骏爸开设的“生本教育为何取消平时考试”回放,我们回国让孩子们学中文是与九月的一些想法相吻合的。比如认同中国基础教育的“牢”,认为这些在美国出生的被宠坏了的孩子需要“严”和“苦”的训练。昨晚我与孩子们读“Maggic Tree House", 其中1-10本大女儿已经通读过了。在谈到恐龙这一章时,很多恐龙的名字包括它们的属性比如喜欢吃什么都是她在教我们。今年署假回美国,女儿都去参加不同的Summer Camp。其中有一周是学恐龙,在完全没有课外辅导,大女儿将主题课的内容完全吸收了。这对我们觉得美国基础教育完全就是在“玩耍“中学习是一个反思。我本人也是在中国大学毕业后才去美国的。我曾经常常做梦都想起考试,对高考前的回忆包括整个初高中的回忆都是”压力“,已至于对高中同学尤其是分文理科后的同班同学印象都不深。那时真是太”爱“学习了。我个人是很不留念那段日子的。
2009/12/01回复
(*^__^*) 嘻嘻……,同感。还有一层,学校的教育内容太单调,有兴趣学的很多内容都没有。许多年搞不懂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变成为了考试而学,考过一关又一关,最后有份工作,而工作的目的就是赚钱谋生。 今早看到一份报纸封底的广告,大字写着“男人的4S店”,再一看是某医院的广告。说给LG听,这广告的潜台词:男人像车、像机器(赚钱的机器),呵呵......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习和工作中体会到乐趣和意义,实现可持续发展。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2-1 16:46 编辑 ]
2009/12/01回复
经纬:
我先生是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也是学师范的。回中国让孩子们接受基础教育是他的主张。我还清楚的记得在家庭聚会上面对一大帮美国人他大肆批判美国基础教育薄弱的情景。我最近将楼主骏爸开设的“生本教育为何取消平时考试”回放,我们回国让孩子们学中文是与九月的一些想法相吻合的。比如认同中国基础教育的“牢”,认为这些在美国出生的被宠坏了的孩子需要“严”和“苦”的训练。昨晚我与孩子们读“Maggic Tree House", 其中1-10本大女儿已经通读过了。在谈到恐龙这一章时,很多恐龙的名字包括它们的属性比如喜欢吃什么都是她在教我们。今年署假回美国,女儿都去参加不同的Summer Camp。其中有一周是学恐龙,在完全没有课外辅导,大女儿将主题课的内容完全吸收了。这对我们觉得美国基础教育完全就是在“玩耍“中学习是一个反思。我本人也是在中国大学毕业后才去美国的。我曾经常常做梦都想起考试,对高考前的回忆包括整个初高中的回忆都是”压力“,已至于对高中同学尤其是分文理科后的同班同学印象都不深。那时真是太”爱“学习了。我个人是很不留念那段日子的。
查看原文
孩子的这种学习能力,其实就是蒙台梭利所说的“有吸收力的心智”。有兴趣可以看看蒙氏原作(了解蒙氏教育最直接、最本原的途径),一共五本,如果只看一本,建议看《有吸收力的的心灵》(The absorbent Mind)。不送孩子去蒙氏学校,也可以用蒙氏理念养育孩子。如果说生本教育理念是革命性的,那么蒙台梭利百年前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简直就是颠覆性的!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2-1 17:00 编辑 ]
2009/12/01回复
我们当时回国让孩子们学中文,也是因为多年从事教育的外婆认同中国基础教育的“牢”,我们夫妻俩也认为在澳洲出生的被宠坏了的孩子需要“严”和“苦”的训练。同时希望孩子能够对家人,对故土有根的感觉和感情。

我们来自澳洲,澳洲的小学生活赶紧就是上幼儿园啊,想买同步的练习册给女儿做做,提早做回去的回归过渡训练,在澳洲本土都买不到,都是随便的发些A4纸做做作业的,后来问朋友,她们说反而香港就有售一套澳洲学校的配套课程练习,是给日后要回去澳洲的家庭的孩子使用的。

回来之后,我们也照样遇到很多选择很多困惑,我的想法是既来之则安之吧,反正我们已经到了这次回归的中后期了;

呵呵,所以的孩子都爱恐龙? 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种不存在的生物对孩子有那么巨大的吸引力。

因为我的孩子回来早,语言基本是在国内学的,而且我之前一直认为英语很容易学,中文比较困难,所以重点全部放在中文上,完全没有教孩子英语,到中后期才了解到,用等同一般学校学习的英语水平来比较,完全不会英语,直接回去读1年级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如果读完小学,那么课程也积累了一定的英语基础,问题也不很大,但3-4年级回去的孩子,问题就比较大了,因为1-2年级安排的课程基本就是略=0  

于是我才开始稍微加强孩子的英语学习,她在学校选读了芝麻街特色班,芝麻街特色班也好玩,开始的时候只随便猜猜的跟着念,后来学认,2年级下学期才开始学写字母,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的语感很好,总是先学会念,会念的字,其实就很容易记住单词,而且很好玩啊,芝麻街学的字都是很生活化的,很多国内读了很深课程,英语程度很高的人就是没接触过这些很普通的单词,小孩子学了新知识很喜欢考考别人,我也是闹着玩,让她选游乐场的一节课的单词考人,结果把做了几十年英语老师的外公,大学专6的表舅,悉尼大学荣誉生毕业的叔叔都考倒了,因为原来有的人去了国外很多年,也是不会去考究过山车的英语怎么念的,呵呵,

笑晕了的后果是,我们的教材极其需要继续检讨,为什么不学更多有用的(生活用到的)词汇呢?

三年级的英语课文好像有大量中国人人名,全部要当英语那样念,一听就烦,所以我这个不负责任的妈妈就让她在学校读好了,回家不用念了,荼毒我,回家读读芝麻街就可以了。
2009/12/01回复
似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恐龙,骏骏也很喜欢恐龙,我也跟着学会了一些词典上都不一定查得到的恐龙名称:stegosaurus, apatosaurus, triceratops, tyrannosaurus, pterodactyl等等。有一套Harry与他的几只小恐龙的故事,骏骏特别喜欢,经常要我读给他听。

[ 本帖最后由 mountie 于 2009-12-1 17:54 编辑 ]
2009/12/01回复
客观来看,中国的基础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如果仅以知识掌握的“牢”度来看,确实显得很扎实。比如数学,中国的小学生或者中学生相比西方学生,普遍计算能力超强(不是强一点点!)。但数学,除了计算能力之外,还有数学思维。这方面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就不比启发式的学习方式更有效了。华阳小学,除了语文成绩在全市领先,学生的奥数成绩也不错,因为生本教育培养出来数学思维比较灵活。而西方的数学教育,因为计算器运用非常普遍,确实不重计算能力的培养,数学课有专门教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内容。如果仅以计算能力的强弱评价学生基础,自然会得出中国学生数学好,基础牢的结论。而在数学尖端研究方面,因为一向注重演算,轻推理,中国人在国际上远谈不上领先,西方国家就显出优势来了,其他自然科学领域也大体如此。论学业成绩,很多留学生都非常出色,但工作时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可能就比西方学生逊色。

不少西方国家实行的是精英教育,个人自由度又大,学不学,学到什么程度比较两极分化,差的不是一般的差,但优秀生,则不论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综合能力比起国内的优秀生更突出。国内的教育相对中庸,没那么两极分化。所以比较基础教育水平,看从哪个角度去看了。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不同,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也不同,所以落实到具体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各有千秋。

搜奥尔夫音乐的介绍,看到这么一段文字,可以看出中国教育方针的转变过程,和大家分享一下:

“整个大陆教育在上个世纪末的十年硬件包括教育法规等方面,都有巨大进步。但今天看来在教育观念、内容以及教法等方面却没有真正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与国际接轨。比较集中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这对矛盾。如对"创造性"的提法,在国际教育界,从六十年代末提出,七、八十年代几乎成共识。但在大陆,不要说在官方文件所涉及的政策法规中只字不提。就在作为小三门的音乐课中都不能提。九十年代初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修改,执笔者写上的"音乐有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也被教育高层视为"不合中国国情"一笔勾消。应试教育的阴影连这门与高考无关的音乐课也不放过!作为以"创造性"为其理念宗旨、教育特征的奥尔夫其推广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在九十年代的那些年,所有国外的艺术教育体系(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斯)都被作为"崇洋媚外"、"不合中国国情"排斥在教科书之外,在教材中连科文手势都因是"外国的"不让用!”

......“1999年上世纪末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不但明确强调了"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并特别提出"以培养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方针。这是以政府文件形式第一次将培养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明确提出来,虽晚了一、二十年,这是一个信号:大陆的教育与国际接轨终于提到日程上来了。其影响将是深远的。”

难怪我小学最爱上的美术课,率先被砍去,音乐课上到初中也没了,因为当时看来“不合中国国情”!!!所以要说中国学生创造力以及其他一些能力不足,那也没办法,国情就是这样,呵呵......不难理解为什么现行的教育体制,培养不出钱学森这样全面发展的领军人物了。

(关于学生创造力的问题,273楼有补充。)

[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12-9 16:49 编辑 ]
2009/12/01回复
经纬经纬20楼
我还想分享一下我三个月以来作为“家有小学生”家长的体会。幼小衔接之明显差别让我真正体会到小学教育才是中国传统教育的"beginning“. 我在这三个月里每天从4:30P到6:30P “陪读”,监督,听写,背诵,签字,怀着万分歉疚的,礼貌的,感恩的心联系老师如果作业抄写不清或需要了解孩子的情况。这最后一步是“畸形”的,也是我与老师沟通存在的最大问题-老师是高高在上的,日理万机的,她不但是我们孩子的老师,也是我们家长的老师。To be honest, 我从心里无法接受。我对平等尊重的对话渴望已久,目前尚未得到过。女儿是乖巧的那种,比妈妈善于迎合老师,听课,作业都不是问题,常受表扬,虽然数学功底薄弱些,但也进步很快。爸妈对分数无所谓,她的压力也不会太大。去年一年我狠抓英文阅读,成效显著。基本与美国同龄孩子阅读水平齐平。中文阅读的兴趣起色不大,与英文阅读量和词汇相比要逊色至少一两个“level”. 曾经在“绝望”的时候也想去读国际学校,我完全相信会在那里会找到属于我们的“comfort zone”. 但理智的我告诉自己,千万里来到中国不就是要接受中文和中国文化的教育吗?美国学校在家门口就有了,何苦折腾到这里?我从心里感谢骏爸为我们大家分享生本教育的理念,对于我们这些准生本家长来说确实有了第二个选择。还有那些象Joycelyn,九月,小诸葛之母的家长,给了我很多信心。这回我是真诚的怀着万分感恩的心说出来的话 – 谢谢你们!
2009/12/01回复
猜你喜欢

同班级孩子间差异的真正原因!原来是这个!

陪着你慢慢长大-----我的儿童教育实践与反思

课外辅导之思考

如果孩子出现这6种学习现象,家长一定要伸出援手

为什么选择在职老师家教而不是大学生或机构老师?

广州天河区各小学排名与评价

热点推荐

实名羡慕 朋友孩子高考广东省1600多名

红树林观白鹭!这个宝藏海岛大家赶紧冲!

就业形势严峻 普通家庭孩子读书不好点算?

广州遛娃打卡梵高画展 看展拍照做星球灯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小学已注册想换学校 还能操作吗?

2024装修交流群 超多福利杜绝踩坑

被问爆了这些孕妇照是在哪里拍的

实名羡慕,朋友孩子高考广东省1600多名,浙

跌幅最低是亚运城天峯?大V的脸要肿了?

青春痘,怎么抗战

打卡象湖里创意文化街区

孕期如何防止/缓解妊娠纹?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