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学位房会越来越紧张

125025447房产楼市

发表于 2010-11-7 10:21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本楼地址

东风东小学据说就是官二代,富二代特别多。学生的攀比心态很强。反而不利于小孩的发展。

所以东风东的学位房我一直没有考虑。这个因素其实与投资无关。学位房主要是东山的学位房。要好一点的小区,兼顾其它。

东山的,又是小区商品房,又有学位,又要有电梯,标价25000是最起码的。今年有的小区已经看到了,明年恐怕全部都要踩过这条线。
2010/11/07
全部回帖
maomimaomi沙发
学位房对一个有孩子的家庭到底有多重要呢?
我觉得没某些妈妈和媒体想象的那么重要,个人认为家庭教育的影响会更大。
我和老公都觉得小学对孩子学习的影响并不是很重要,孩童时代让他玩的开心些,学得轻松些。
初中才是孩子学习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我觉得一定要读好学校的。
不过广州现在好的初中都私立化了,孩子本身学习好,父母有一定的条件,就争取给他上个好初中吧。

不过我这个观点跑题了,lz本帖的重点是阐述学位房将来的紧俏性,而我想说的是其实大家不要把重点小学看的太重要,为了购买所谓的好学位,让家庭承担过重的压力。
2010/11/18回复
isyannieisyannie板凳
看完,但数字看得我眼花,好多都忽略了呵呵。LZ专业!打对台的那位仁兄也专业!
我不知道学位房的走势如何,但我是一位妈妈,我深知道身边好多妈妈都在苦恼怎么样才能把最好的给自己的孩子。我看到小区多少妈妈为了小孩择校择幼儿园费尽心思。就凭这一点,我就觉得如果ZF再不能好好改变这种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状况,学位房一定还会更紧张。而我也不例外,就在孩子出生前2天为孩子新签下了一套小小的学位房,刚赶上把小孩的户口报上(房子毕竟还有保值和投资作用,也不是完全为学位)。。。
不过消费投资嘛,都是要看自己的实际情况,大到买房子是这样,小到买衣服,买支笔,买本书,买棵葱都是一样。像楼上说的不要为了购买所谓的好学位,让家庭承担过重的压力,本人很认同。
2010/11/19回复
原帖由 <i>炒房团连长</i> 于 2010-11-17 21:11 发表 <a href="http://www.gzmama.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4040317&ptid=1868503"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gzmama.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alt="" /></a><br />
亲们如果有什么不大清楚的问题,可以拿出来讨论。如果觉得我的分析或数据有任何错误,也请亲们指出来。<br />
<br />
<br />
总之,广州市现有的学位数量,基本上是建立在800万人的基数上。但过去十年,广州人口已经由1000万人增长到 ...
<br />
2万外地学生留广州中考 多在广州上民校或中职
来源: 信息时报
  昨日,广州12万名考生开始为期三天的中考。今年,广州高中阶段(包括中职)提供学位足以容纳这12万考生,其中普通高中学位有6.3万个,示范性高中学位有2.4万,意味着两成考生能享受示范性高中的优质学位。
=========================================
摸底阶段 穗登记人口1600万 其中户籍人口794万 暂时与公安局登记人数相差12万,流动人口成普查难点
2010年11月04日06:00  南方都市报
...  有小区40%家庭一户多宅
  人户分离是本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难点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广州市民一户多宅的现象增多,即一户人家有二套或以上房产,所以存在重复登记情况。据悉,广州有些小区,甚至40%的家庭一户多房。虽然目前的登记原则是按现住地登记,但有些居民会在多处登记,造成重复。
=========================================
所以我觉得楼主的数据有问题.
因为有一户多房的情况,你如何确定这些都是准确的入学人数数据而没有重复?
此外,广州有800几万非户籍人口,这批人是否一定把子女留在广州读书而不是送回老家读?
如果这批人都送走了子女,而且一户多房的存在整合一下,学位是否还象你所说的一样紧缺?
2010/11/19回复
我一直在强调一点:
1、多数非户籍学龄儿童不在本市就读
2、只有一小部分非户籍儿童在本市就读。

这个比例多大?我想这是高度机密,每个学校都不同,而且从未有任何统计数据。所以很难获取比较客观的数据,这也是我最头疼的问题。

我曾有一个大致的举例如下。
2004年出生的5万多非户籍学龄儿童,假如2万人在本市就读(2010年入读),那么我们可以推断:2007年出生的约95000名非户籍儿童,将有4万多人于2013年入读。

要注意:我上面提到“非户籍学龄儿童”,是指出生的时候是“非户籍”。

广州每年都有一批“入籍指标”,十年前吧我印象中是每年大约10000人。不知现在是多大规模。

这个指标并不是毕业生分配,而主要是分给已在本市入职一定年份的外地户籍职工。尤其是象银行、国企,机关,大型外企等等,每年一般都有指标的。

要这种入籍指标的人,“为了孩子”占很大的比例。说实话,现在户籍的主要作用就体现在孩子上小学,别的区别并不明显。

那么,出生时是“非户籍儿童”,在他们0-5岁因为父母之一“入籍”了,他们也就自动成为广州市户籍儿童。那么他们在上学的时候,已经从非户籍变成户籍。

再就是交赞助费入读。这个数量也很大。

“非户籍学儿童”(出生)入学,有两种主要方式,

一个是在孩子0-5岁入籍,变为广州市户口。
假如在2007年出生的95000名非户籍孩子当中,每年有3000人入籍,五年下来就积蓄了大约2万人,在入学之前他们都变为户籍学龄儿童了。

一个是在孩子6岁入读时,缴纳一定的赞助费。这是众所周知的入学方式。

[ 本帖最后由 炒房团连长 于 2010-11-19 11:55 编辑 ]
2010/11/19回复
所以说,
假如:2004年出生的户籍学龄儿童65000人,
那么:2010年的小学招生数量可能就有10万,其中户籍学龄儿童82000(注意,65000多变82000)。缴纳赞助入读18000人。

上面的数字就是举例,不要太精确。

要知道,2004年出生的非户籍儿童也有6万,与户籍儿童相仿。2005年开始,非户籍儿童数量就开始大于户籍儿童。

这样看来,2004年出生的非户籍儿童,多数还是回父母原籍入读小学了。

[ 本帖最后由 炒房团连长 于 2010-11-19 12:07 编辑 ]
2010/11/19回复
原帖由 <i>炒房团连长</i> 于 2010-11-19 11:52 发表 <a href="http://www.gzmama.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4092170&ptid=1868503"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gzmama.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alt="" /></a><br />
我一直在强调一点:<br />
1、多数非户籍学龄儿童不在本市就读<br />
2、只有一小部分非户籍儿童在本市就读。<br />
<br />
这个比例多大?我想这是高度机密,每个学校都不同,而且从未有任何统计数据。所以很难获取比较客观的数据,这也 ...
<br />

你忽略了人户分离带来的户籍人口的重复.
上面报道说了有40%户籍家庭是重复计算了的.也就是说你的数据实际上要-40%.也就是你所谓的2万人,实际上大概只有1万6左右.
其次,广州有许多的民办小学,并不是只有公办的.
看新闻:

广州民办小学不收赞助费 招生引来通宵长队(图)-搜狐新闻
2006年5月13日... 本报讯 广州小学入学报名今天才开始,但有些家长昨天就急不可待在学校门口排起长龙。昨天上午9时开始,海珠区民办学校瑞宝花园小学门前逐渐聚集了上百家长...

事实上能够高价入读学校的人,是非常少的一部分人.多数无钱的会选择低费用的学校.

再看一条新闻:
  ●越秀区 二手学位房居住年限条款消失
  昨日,记者从名校林立的越秀区了解到该区2010年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学校的招生政策――虽然今年辖内多所中小学进行了调整,但值得一提的是,越秀区对二手房业主的居住年限不再做要求。有资深教育界人士分析,这与越秀区地段生数量逐年减少有关。

天河区 5月15日前入住并入户可视为地段生
  在5月15日前入住并入户天河的,可以按地段生安排入学。昨天,天河区2010年小学招生政策出台,小学招生实行属地管理,免试就近入学。凡年满6周岁,即2004年8月31日(含)前出生的适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因疾病或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免予入学的,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居住地所属小学提出书面申请,并报区教育局审核批准。延缓入学期满,应即入学。

如果真的如你所讲是紧缺到要打崩头入读,学校根本不会放宽标准,而应该大规模地收紧招生,疯狂地提赞助费才对.
2010/11/19回复
原帖由 <i>炒房团连长</i> 于 2010-11-19 12:00 发表 <a href="http://www.gzmama.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4092591&ptid=1868503"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gzmama.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alt="" /></a><br />
所以说,<br />
假如:2004年出生的户籍学龄儿童65000人,<br />
那么:2010年的小学招生数量可能就有10万,其中户籍学龄儿童82000(注意,65000多变82000)。缴纳赞助入读18000人。<br />
<br />
上面的数字就是举例,不要太精确。<br />
<br />
要 ...
<br />

  行情:广州缺工20万

  专家表示今年珠三角用工市场的一个明显趋势是职位将远多于劳动力,揾工将更加容易。广州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介绍,许多企业初四就进入人才市场招人了,但是招工并不容易,预计节后广州企业的用工缺口将达到20万人左右。而据有关部门预测节后珠三角缺工将超过200万人。

  经济复苏产生的新订单导致了用人需求大增,新的劳动法也导致了用人需求大增。以前珠三角加工贸易工厂接到订单后,通常做法是让工人不眠不休地加班“赶货”,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有力遏制了无偿加班行为,新法规定加班费为平时薪酬的1.5倍。

  从经营风险和成本核算考虑,企业主与其支付加班费,不如多请些工人不加班就把活做完来得节省,这无形中就加大了招工需求。

  “双转移”缓解“用工荒”出现

  一方面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用人需求大增,另一方面珠三角有关部门正在坚定不移地进行产业升级、“腾笼换鸟”、“双转移”,低学历、低素质的劳动者在珠三角不再受欢迎,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了被转移的对象。金融危机爆发前,广东2600万外来务工者中,有1000万生活在东莞,东莞近两年一共关停了1/3的企业,据此推算,1000万外来工“双转移”了300万人。

  据人才市场专家介绍,减少低素质外来工是“双转移”政策推行者所愿意看到的,因为“人均GDP增速大于GDP增速”是官员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可见,无论缺工缺到何种程度,广东难以对文化程度低的外来务工者重新敞开大门。屡屡造成春运交通瘫痪的打工潮,越来越不可能重现了。

  广州三大行业缺工严重

  广州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指出,今年的节后缺工主要集中在三大行业:加工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加工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一直是缺工情况较突出的行业,加工制造业缺工多集中在电器制造业、机械加工业、服装制鞋业等,这一行业的用工需求占了广州用工总量的45%左右;而现代服务业的用工短缺主要是集中在物流配送业和会展商贸业,这与广交会的繁荣和广州会展经济的发达密切相关。

  张宝颖表示珠三角的“结构性缺工”呈现“两头重、中间轻”的“哑铃形”,即对技工、普工的需求量较大,而对处于中间的管理类、文员类等需求量不大。这种结构性缺工也影响到缺工的区域性分布,以广州为例,加工制造业比较集中的番禺区、白云区、增城市缺工较多,而商贸比较集中的市中心就不突出。
=========================
你忽略的还有返乡的大批父母.
今年以来有不少饮食业和厂都招不到人.因为很多父母都在08年那次风暴中回了乡下.
现在的西部大开发和政府招商引资让不少流动人口回家去工作和生活了.所以未来人口增长很可能比05,06,07年下降不少.
2010/11/19回复
再就是你提到的“一户多房”问题。“一户多房”,也就是炒房团的作用是正面的。

要首先搞清楚,假如某地段有3000套房子,每年只有200户学位供应,也只有200户当年有入小学的需要。那么在这个地段的3000套学位房当中,有的人有10套房也好,有的人有3套也好,有的人有1套也好,都是200个学位。

如果没有“一户多房”,入学形势就更严峻了。比如说有人有10套学位房,其实自己只占用其中的一个学位。剩下的9套房都不使用学位。那么地段生就不需要“人户一致”,也无需在本地段住满5年,还存在一定比例的赞助学位。

假如都是住家,没有炒房团。地段生的比例会增加多少?入学更要打破头了。东山区为什么可以“当年买房,当年就读”呢?不就是存在一大批出租屋吗?当然老龄化也是一个方面。
2010/11/19回复
原帖由 <i>炒房团连长</i> 于 2010-11-19 12:18 发表 <a href="http://www.gzmama.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4093538&ptid=1868503"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gzmama.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alt="" /></a><br />
再就是你提到的“一户多房”问题。“一户多房”,也就是炒房团的作用是正面的。<br />
<br />
<br />
要首先搞清楚,假如某地段有3000套房子,每年只有200户学位供应,也只有200户当年有入小学的需要。那么在这个地段的3000套学位房 ...
<br />

一户多房请注意报道说的内容.
内容说的是"被重复登记".也就是本来你只用一个学位的,现在因为多套而被重复登记,认为你用了10个学位.
比如张三的户口挂一套房上,有个孩子叫李四.
然后一查一登记,10套房的登记结果
学位登记使用情况:
1号房:李四
2号房:李四
3号房:李四
....
于是你从所谓的户籍人口登记中推出一个结论,学位非常紧缺,因为有10个占用了名额.
但其实只有一个是真实使用的.
2010/11/19回复
“一户多房”,或“人户分离”问题,并不是分析问题的关键,因为有一个指标,就是我谈到的“每百户居民学位需求比例”。这个比例就是5%~10%,或许更低。

一个学位房小区或学位房地段,有3000个甚至5000个房产证,每年有200户读小学一年级。
那么,这一地段的”每百户居民学位需求比例“,就是4%~6%。

首先,因为存在这个缓冲因素,所以,一切“一户多方”或“人户分离”等因素,其实都已包含在这里了。
其次,如果这个比例大幅增长,对于政府来说就麻烦大了。
假如这个4%~6%增长到10%,又会出现什么状况?必然“必须在本地段实际住满5年”等等各种限制性条件的出台。
假如这个比例又从10%增长到15%呢?那么就是住满5年的地段生也无法入学了,那么自然就是“地段生也要交赞助费”。

为防止这种严峻情况的发生,必然就是“鼓励投资”,鼓励炒房团和养老等非学位需求抢占学位房。这样虽然不会解决问题,但可以掩盖问题。
2010/11/19回复
广州第一穷人:
<br />一户多房请注意报道说的内容.内容说的是"被重复登记".也就是本来你只用一个学位的,现在因为多套而被重复登记,认为你用了10个学位.比如张三的户口挂一套房上,有个孩子叫李四.然后一查一登记,10套房的登记结果学位登记使用情况:1号房:李四2号房:李四3号房:李四....于是你从所谓的户籍人口登记中推出一个结论,学位非常紧缺,因为有10个占用了名额.但其实只有一个是真实使用的.
查看原文
你这个就是想象,有点离题。请重新思考。不管我占几个学位房,我只用一个学位。这是事实。再就是,你看看各个小学,有空座位吗?如果没有空座位,就说明学位是不够的,学位并没有浪费啊。

确实存在“浪费了大量学位房”,但没有浪费学位。这就是说“学位紧俏的情况”岌岌可危,一触即发。而不是相反。

假如我有10套学位房,我都卖给自住需要学位的居民,那么学位就不够了(因为现在并无学位多余):多了9个学生,少了九个座位。
2010/11/19回复
比如天河某些地段,小学一年级的一个班居然超过60人。而东山就没有这个情况,东山各个小学的班级,一般就是40-50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当然,归咎于“学位不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是说“如何分析和防范这种情况的发生”

关键就是“每百户居民的学位需求比例”,天河是10%,东山是6%。(数据就是举例,不代表准确)。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两大因素:
1、天河的投资房比例低,东山的投资房比例高。
2、天河的育龄人口比例高,东山的育龄人口比例低。

解决方案:增加天河区的投资房比例,鼓励投资需求抢占学位房。

你若问:为什么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要掩盖问题?我的回答就是:这个问题一旦出现根本无法解决。眼不见为净。
2010/11/19回复
我相信我儿子那一年就是07年,绝对是入学高峰,从今年幼儿园的扩招就足见3年后小学的状况了。
我现在打算买一套小小的学位房,只是把户口迁过去,人不入住,因为只买得起小的。不知道3年后会不会又来卡我们这些小户型的啊?我看有些帖子说学校查得很严看是不是入住的啊。
2010/11/19回复
原帖由 <i>炒房团连长</i> 于 2010-11-19 12:44 发表 <a href="http://www.gzmama.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4094825&ptid=1868503"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gzmama.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alt="" /></a><br />

<br />

<br />

<br />
你这个就是想象,有点离题。请重新思考。不管我占几个学位房,我只用一个学位。这是事实。再就是,你看看各个小学,有空座位吗?如果没有空座位,就说明学位是不够的,学位并没有浪费啊。<br />
<br />
确实存在“浪费了 ...
<br />

我说的不是浪费,是你提供的数据有重复统计的可能性.
因为统计登记有40%的一人多户,因此学位的紧张推断前提里面的"由于学生多而学位紧缺"不能成立.

小学有无空座位证明学位够不够?这点你不也是在臆测吗?
你有无入过所有的小学去现场调查?你有无去过每个小学的每个班级每天上课时间去记录到场的人数?
2010/11/19回复
原帖由 <i>炒房团连长</i> 于 2010-11-19 12:40 发表 <a href="http://www.gzmama.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4094613&ptid=1868503"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gzmama.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alt="" /></a><br />
“一户多房”,或“人户分离”问题,并不是分析问题的关键,因为有一个指标,就是我谈到的“每百户居民学位需求比例”。这个比例就是5%~10%,或许更低。<br />
<br />
一个学位房小区或学位房地段,有3000个甚至5000个房产证, ...
<br />

你又拿一些没有出处的信息来讨论.
每百户居民学位需求比例,是什么部门的统计结果?
一个地段3000-5000个房产证,200户读一年级,你的数据从何而来?

既然你要专业地证明观点,请把你观点中每个数据都列明出处.否则你也只是一种臆测而已.
2010/11/19回复
原帖由 <i>炒房团连长</i> 于 2010-11-19 13:03 发表 <a href="http://www.gzmama.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4095521&ptid=1868503" target="_blank"><img src="http://www.gzmama.co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alt="" /></a><br />
比如天河某些地段,小学一年级的一个班居然超过60人。而东山就没有这个情况,东山各个小学的班级,一般就是40-50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br />
当然,归咎于“学位不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是说“如何分析和防范 ...
<br />

你忽略了另一个情况:回乡工作带走孩子的父母.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调查报告显示,62.05%的购房者暂不打算买房,而60%以上的开发商则认为今年房价继续上涨,超过八成的开发商表示今年采取扩张策略。 事实上,珠三角的部分白领们正在酝酿甚至返乡工作,由此形成一股“白领返乡潮”。此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或有280多万农民工回流湖南省
  湖南省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截至2008年10月底,全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203万人,其中跨省转移902万人,占75%。跨省转移的农民工中,又有70%在广东就业。

也就是简单一看,你所提出的"需求"里有接近一半(1600万-794万户籍人口)都可能返乡了.

而且再从我上次的新闻分析,许多你口中的"每百户需求"的学位,只能选择得起民办小学,而非公办学校.为什么?
给不起钱罗.赞助费给不起,楼更加买不起.
2010/11/19回复
huangboli:
我相信我儿子那一年就是07年,绝对是入学高峰,从今年幼儿园的扩招就足见3年后小学的状况了。我现在打算买一套小小的学位房,只是把户口迁过去,人不入住,因为只买得起小的。不知道3年后会不会又来卡我们这些小户型的啊?我看有些帖子说学校查得很严看是不是入住的啊。
查看原文
我觉得这是一个隐患。但目前只是隐患而已。我建议最好不要买低于40平米的学位房。

一是面积太小不好用。
二是万一学位房特别紧俏之后,对户型过小的学位房说不定又会有什么限制。
2010/11/19回复
广州第一穷人:
<br />你又拿一些没有出处的信息来讨论.每百户居民学位需求比例,是什么部门的统计结果?一个地段3000-5000个房产证,200户读一年级,你的数据从何而来?既然你要专业地证明观点,请把你观点中每个数据都列明出处.否则你也只是一种臆测而已.
查看原文
因为这种数据都在街道,很难找到成套的数据。

虽然我说的“地段有3000-5000套房产证,每年200个学位”没有直接数据支持,但我也不是信口开河。

1、我有印象。
有的街道在年终总结或墙报之类的宣传资料上,会有公布。
当然,我也承认这种数据是不完整的。何况我也只是“有点印象”。

2、我亲自数过
我确实数过1-2个地段招生范围内大概有多少房子,这个学校招生人数是多少。应该可以说是“抽样调查”吧。

大致结论就是“小几千套房包围一所标准小学,大约200个学位(每年)”。

3、我计算过

你可以推算,

a、每100户房子,95套有人住。
b、95套有人住的房子,10套出租
c、85套自住的房子,75套有孩子
d、75套有孩子的房子,60套是中学生和小学生;(15套孩子是大学生或孩子已经毕业、未成家)

e、再把60套房除以12(小学6个年级,中学6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布5人。

那么就是,每100套房,每年有5个小学一年级学生。
2010/11/19回复
如果我们就假设,现实中的学位配置就是按照“每百户居民配置每年5个小学入学学位”。

假如:空置房变成真实的学位需求,假如投资房变成学位需求。也就是说:投资客卖房,或空置房业主也卖房,买家大多是“要求小学入学”的自住客。或者以前投资客买的房子,现在大都是由自住客买,

那么:“大事不好”了。

出租房和空置房,占15%左右。这个比例已经可以把学位需求闹到天翻地覆了。现在的“学位供应和学位需求之间”关系,1-2个百分点的变化都是非常剧烈变化。

因为这将导致“每百户居民的学位需求”大大增加。如果是5%变为6%,也就是每年200人入学变为每年240人入学。那么,每个班多加一排椅子,或者周边学校调剂一下就可以了。

如果由5%变为7%,事情已经很难办了。因为这相当于每年入学名额由200人变为280人。赞助生、借读生、插班生肯定是没有的,一律是地段生。而且必然要求“在学位房必须住满3年、或住满5年”等限制。

如果由5%变为8%呢?甚至变为10%呢?我们前面就已经大致算过了,2-3年之内学位需求翻番(与去年、今年相比)是可以预期的,这相当于5%变10%了。

[ 本帖最后由 炒房团连长 于 2010-11-19 17:39 编辑 ]
2010/11/19回复
猜你喜欢

我是不是买到了假的学位房?求鉴定

放弃铁一小学位,改去大学城会不会有点“勇”??--更新

越秀区电梯学位盘点评(老东山+省一级+地铁+电梯)

在越秀买学位房的父母大部分能吃苦

实地考察华阳华成校区学位房,慎重比较之后选了侨苑小区

东风东学位房还是农林下路学位房呢?

热点推荐

大台风桦加沙即将到达 有点忐忑

停课说来就来 刚上了一天课又得接回家

甘青环线解锁大西北 10天自驾累并快乐着

跟着 TVB逛香港 首日就收获满格快乐

广西合浦特色菜鸭血粥 你吃过未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打卡新塘老字号 缩骨鱼三吃太绝了

玉林鹏垌古村攻略 值得周末奔赴

南海里水镇地标展旗楼 拍照出片的福地

南华西街漫步 满是时光的味道

晚9点的钱大妈 折扣蜜柚太绝了

终于逛了久闻大名的罗森 感觉一般

暖身补血!阿胶红枣桂圆鸡蛋汤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