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0--6岁宝宝父母必读)连载
70502429幼儿园早教
我曾经是一个中型幼儿园的园长,在幼儿园里呆了10多年,接触过无数的孩子和家长,看见过很多成功和不成功的家庭教育。现在,我是一位三岁孩子的妈妈,养育孩子的三年里给了我太多的启示和感悟!我最深的感触是:要教育好孩子太不容易了,而父母一职是世界上最难胜任的职位,中国的父母太需要学习了!
今年年初在天涯亲子版块发了一个帖子《我的早教梦想》,记下育儿过程中的心得和感悟,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关注和讨论。我发现很多家长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不知从何入手。但愿我的育儿故事能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启示和帮助。
教育孩子是一个浩大而艰巨的工程,育儿路上很多困惑和苦恼,但更多的是感动和快乐!育儿路上,让我们一路同行,共同交流和探讨!愿每位家长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愿每个孩子幸福快乐、每个家庭和睦安康!
本帖文章全部为本人原创,出自本人博客。欢迎转载,但必须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我的博客:新浪 周令瑜的博客
欢迎交流!
[ 本帖最后由 周令瑜 于 2009-11-25 12:46 编辑 ]
精选回帖
全部回帖
一位妈妈和我说,对儿子,我们总是把最好的留给他,可他好像并不领情。他要什么我都给他买,玩具堆在屋里都放不下,可是他每次玩不了多久就扔到一边了,没过多久又闹着买新的,买回来又不爱护,好好的玩具玩不了几次就坏了!还不能说他,我们一说他,他就对我们大喊大叫!动不动就哭闹,搞破坏,有时我们下班回家,想休息一会,看看报纸,他就在旁边捣乱,把报纸撕掉或者把我们从沙发上挤开,搞得我们不得安宁!还特别逆反,“不”字常挂在嘴里,讲什么都不听,偏要和我们对着干!这孩子是怎么了,我们都要崩溃了!
这位妈妈是不懂孩子的,她以为孩子只是需要吃好喝好玩好给他最好的就可以,殊不知孩子真正需要的,并不是物质条件有多丰富,而是精神上的理解和关爱。为什么妈妈看报纸的时候孩子要不断捣乱?那是因为一天没看见妈妈了,他多么希望妈妈能陪他一起玩啊,而妈妈不懂,他只好通过捣乱来获得妈妈的关注!为什么孩子对玩具没太多兴趣而又闹着要买?因为这孩子白天是外公外婆带,父母较少的关注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他只好转移到物质上;而越容易得到的东西是越不懂珍惜的,所以他不爱护玩具。孩子和大人对着干,是因为大人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尤其是孩子的外公经常打他,得不到大人理解、动辄挨打的孩子能不逆反吗?
每一个孩子对精神的需求都远远大于物质,而大多数父母给予孩子的恰恰相反!那么孩子有哪些精神需求呢?尊重、理解、信任以及理性的爱和真诚的关注,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爱和懂。
先说“爱”,很多家长都会说,我很爱自己的孩子,让他吃好穿好住好,提供最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总之最好的都给他了。但是为什么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孩子却并不领情?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很多家长并不懂得真正的“爱”孩子。
苗苗妈妈是大学老师,苗苗两岁多,有一次她和周周一起随着音乐自编自舞,动作笨拙但很可爱,居然跟上了节奏!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我赶紧抓拍下来,孩子的这些动作实在是太可爱了,苗苗妈妈边看边笑,苗苗好奇地问妈妈,在看什么呀?她妈妈说看你的丑样子呀!苗苗花一样的笑脸顿时耷拉了下来,眼睛里的亮光消失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我赶紧说,苗苗才不丑呢,你们跳得真好,好漂亮啊!苗苗妈妈肯定是爱孩子的,但她不懂真正的爱,无意中就把孩子给伤害了!
还有这样的妈妈,喜欢把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当着孩子面说某某小朋友好棒,会唱歌跳舞画画背诗算术,我家的什么都不会。羡慕之情溢于言表,丝毫不顾孩子的感受。还有的妈妈要孩子好好吃饭,追着到处喂,孩子不想吃了,也要强迫孩子吃完,为了让孩子吃饱,好话说了一箩筐。孩子任凭家长怎么样劝说都不肯吃,家长脸色大变,打骂如暴风雨一般袭向孩子!顷刻之间“慈母”变成了“后妈”!
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理性的爱,不是对孩子百依百顺,合理的要求尽早满足,不合理的要求不管孩子怎么哭闹都不满足;建立一定的规则,让孩子懂得遵守、懂得约束;多给孩子肯定和鼓励,不简单粗暴、打击和否定;给孩子自由宽松的空间,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不包办代替,相信孩子的能力;知道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选择。
再说“懂”,你懂你的孩子吗?她(他)的一哭一笑一举一动,她(他)的断断续续的不完整的话语,她(他)的淘气甚至是破环的行为......很多父母是不懂自己的孩子的,比如我们小区一个妈妈,总是抱怨儿子不会画画,怎麽敎都敎不会。我说孩子是不需要“教”的,周周画画我就没教过,她不相信。有一次周周和她儿子一起画画,周周画小人,先画圆圆的脸,再添上两个眼睛,然后再画嘴巴,最后是身体和四肢。她儿子跟着会画了,也是画个圆是脑袋,中间两个小圆球是眼睛,再画一道短弧线是嘴巴!她非常惊讶,简直不敢相信!
还有一些父母,看到孩子想去玩沙玩水就会禁止,担心孩子弄脏弄湿,有的父母见孩子把玩具或者工具拆开便会不分青红皂白先责骂……其实孩子每做一件事都会有她(他)的理由,我们不妨多多倾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一次逛街,女儿总吵着要回家,怎么哄都不行,我蹲下来抱她,发现从她的角度看去,都是大人们的腿!这对她来说真是太乏味了!我赶紧对她说,逛街不好玩对吗,她说是的,我说那我们回家吧,她欢呼雀跃!倘若把她斥责一番或是打一顿,她该是何等的委屈!很多父母都曾经为孩子的任性和叛逆头疼过,对于其中原因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就是父母不懂得孩子,误解了孩子,长期的误解使孩子逆反,就算父母说的完全正确,孩子也不肯听了。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指出:成人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的误解越积越多。要真正的懂得孩子,我们就必须蹲下身来看孩子,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惊奇孩子的惊奇,感受孩子的感受!如果父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懂得孩子,学会真正的爱孩子,肯多花时间地陪孩子一起长大,养育孩子也不是那么难!
[ 本帖最后由 周令瑜 于 2009-11-24 14:56 编辑 ]
一天下午,我正在卧室忙碌,突然传来周周的哭叫声和外婆的斥责声,周周哭着找到了我,小脸憋得通红,两行眼泪淌成小河,神情特别委屈!我停下手头的事蹲下来问:“发生什么事了,告诉妈妈好吗?”周周抽泣着断断续续说:“外婆…打…打了我。”我揽周周入怀,拍拍她的背:“外婆打你是她不对,她怎么要打你呢?”不等周周回答,外婆走过来抢先说:“晓晓和周周在厕所接水,晓晓把裤子冲湿了,我把晓晓拉开,周周就开始打我…”
原来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周周和晓晓想把一台小风扇抹干净,就去厕所用盆接水,晓晓不小心把裤子弄湿了一点点,外婆看见了斥责她们总是给自己添麻烦(已经换了好几套衣服了),就把晓晓拉开,不准她们接水。周周觉得外婆阻碍了她们,打了外婆。周周平时是很少打别人的,除非别人侵犯了她。我安抚好周周后,带着她俩来到厕所,示范如何接水就不会弄湿衣服,她们小心翼翼地接了水,并没有弄湿衣服,然后小心翼翼地端到客厅,找了两块小抹布开始抹风扇。我又示范如何拧抹布,强调要把抹布拧干,不滴水了才可以开始抹,不然会弄得到处是水。孩子们非常专注地拧抹布、抹风扇,抹完风扇又把家里所有家具器具都抹了一遍!她们一趟一趟拧抹布,爬到凳子上抹门,蹲下来抹沙发,钻到茶几下面抹,是那么专注,那么开心!孩子们拧抹布拧得不那么利索,弄得客厅地板上到处是水,但最后她们自己拿拖把把地板拖得干干净净!
这是周周第一次抹桌子,我从头至尾拍摄下来了,事后外婆看了开心得不得了,说没想到她们抹桌子那么专注!当然外婆也意识到自己的简单粗暴了。我们很多时候会嫌孩子给我们添麻烦而去阻止孩子的种种行为,比如孩子想要自己吃饭的时候,我们担心孩子把饭洒得到处都是,难得收拾饭桌地板;孩子出门想自己走,我们嫌他太慢,怕耽误我们的宝贵时间,不如扛在身上省事;孩子想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们嫌他太慢又穿不好,还不如直接给他穿上;孩子想要洗衣服、拖地板、打扫卫生的时候,我们会担心孩子弄脏弄湿衣服,给我们增加洗衣服换衣服的负担;孩子想要洗碗,我们会担心他们洗不干净,还可能打破碗,到头来还要我们重新洗……有谁是第一次做事就能做得很好的?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当我们抱怨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不愿自己走路、长大了什么都不想干又懒惰又自私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我们还会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而阻止孩子。有一次周周在爬杆,爬到很高的地方,已经高过我的头,旁边的露露爸爸善意地提醒我“别让孩子爬那么高,小心摔下来”。我说没关系的,我在旁边保护着呢,再说孩子有保护自己的本能的。象露露爸爸这样的家长多如牛毛,尤其是一些老人,唯恐孩子磕着碰着,孩子跑快一点,家长大喊“慢一点,会摔跤”,孩子站高一点,家长会说“那样危险”,孩子看见条毛毛虫想摸摸,家长吓唬孩子“毛毛虫咬人”......这样阻止孩子的结果就是导致孩子以为周边处处危机,胆小怕事、不敢尝试新事物,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
孩子其实是最勤奋、最好学的,他们愿意尝试所有的事情,只是我们很多时候阻碍了他们尝试的行为,剥夺了他们尝试和练习的机会。
[ 本帖最后由 周令瑜 于 2009-11-22 15:21 编辑 ]
周周在小区花园排队等秋千,秋千是一位10岁左右的男孩在玩。周周等了好一会,见男孩没有下来的意思,有些着急,问道:“哥哥,你还玩多久啊?”哥哥说:“我还要玩很久很久。”周周急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我想荡秋千了。”哥哥不理她,继续自顾自地玩。
周周见哥哥根本不理会自己,实在憋不住了,哭出声来:“我要玩秋千,妈妈,我要玩秋千!”我安慰她说:“你再耐心等等吧,哥哥这么大了,知道公共的玩具要轮流玩的,待会会让给你玩的。”没想到哥哥大声接茬:“我要还要玩很久很久,不让给你玩!”
这下炸了锅了,周周大哭起来,泪水决堤而下,满脸的委屈和愤懑,边哭边喊:“我要荡秋千,我要荡秋千!”我蹲下来把周周揽在怀里,轻轻拍她的背,柔声说说:“周周今天排队了,等了这么久,真耐心!等了这么久哥哥还不让给你很难过是不是?”周周点点头。我接着说:“哥哥霸着玩具不和别人轮流玩,哥哥做得不对。要不我们再跟哥哥商量商量?”
周周再次哽咽着问哥哥:“哥哥,给我玩一下好不好?”哥哥仍然说:“我还要玩很久。”周周彻底绝望,哭声震天!
旁边一位家长看不下去了,让自己的孩子把秋千让了出来,笑着对周周说:“小朋友到这边来荡吧,别哭了,哭了就不乖了。”我笑着说:“没关系的,可以哭。”家长很惊讶地看着我:“啊?让她哭啊,你可真耐心。”我点点头:“是的,让她哭。”家长不解地走了。
哭是孩子表达内心需要、宣泄情绪的方式,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饿了、困了、害怕了、不舒服了、要妈妈了等等生理和心理需要都会用哭来表达。再大一些,会说话了,生理需要如渴了饿了不舒服等会用“说“的方式表达,而内心的情绪如愤怒、伤心、害怕、委屈、生气还是用哭来表达和宣泄的。我们成人伤心、愤怒的时候不也流眼泪吗?如果这时你的亲人无比理智地对你来一句“不许哭,爱哭就是你这号没用的人”,你会不会想揍他?纵然心中有千言万语,你还会不会找他诉说?
孩子有哭的权利,一直以来我都不阻止孩子的哭。因为我自己曾经被深深的伤害过。还记得小时候,弟弟最喜欢抢我的零食,那时候一年到头难得吃几次零食,每次拿到零食后,我都有些舍不得吃,想留着慢慢地品尝。而几乎每次弟弟都会迅速把自己那份吃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抢走我手中那份,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塞到嘴里,狼吞虎咽下去。等我反应过来,零食已经到了他的肚里。我愤懑极了,怒吼着向他扑过去,恨不得把他揍瘪!打架弟弟不是我的对手,三下两下就败下阵来。打完后我仍然怒火中烧,会足足哭上半个小时!大人们很不解,说你都打赢了,还哭什么?大人们是不懂我的,虽然我打赢了,可我的零食却回不来了,这本来是属于我的那一份啊,被夺走了还不能哭吗?这种大人的不理解让我更加委屈!那种愤懑、委屈的心理至今记忆犹新!
和成人一样,孩子的情绪是需要宣泄的,也需要大人的共情。童年的我是多么希望大人能和我共情啊,如果大人能给我一个温暖的怀抱,然后在我耳边轻轻的说:“零食被弟弟吃了你很难过、很气愤是吗?弟弟这样做不对,妈妈(爸爸)要批评他。”我会多么感激,会把他奉为“知音”呀!一句生硬的“还哭什么”让我小小的心灵充满了委屈和愤懑!
不良的情绪不及时宣泄掉会憋坏人的,哭就是最好的宣泄情绪的方式。尤其是孩子,不会写日记,不会找朋友诉说,不会其他任何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只有哭是最简单直接的,哭完了就平静了。所以不要给孩子“止哭”,而要弄清楚孩子哭的原因并去除,大一点的孩子要和他产生共情,接纳他的情绪。孩子的不良情绪宣泄掉了,自然就不会哭了。当然对于孩子“要挟”式的哭,可以不予回应,但前提是你彻底读懂了孩子,确定他是在要挟。
[ 本帖最后由 小鸡囡囡 于 2009-11-24 09:2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