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eboy:你的担忧真的是多余的, 总有部分有才华的人成为天朝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 有才华的人如果只是教书育人,那真是太浪费了.谁去了国外其实真没什么遗憾的, 遗憾的是某些人移到国外, 还在国内捞钱.[ 本帖最后由 wiseboy 于 2010-8-4 20:33 编辑 ]查看原文“有才华的人如果只是教书育人,那真是太浪费了”!哈,这句,果然,够经典!看来你孩子让酒囊饭袋没才华没底线的教教就好了
wiseboy:你的担忧真的是多余的, 总有部分有才华的人成为天朝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 有才华的人如果只是教书育人,那真是太浪费了.谁去了国外其实真没什么遗憾的, 遗憾的是某些人移到国外, 还在国内捞钱.[ 本帖最后由 wiseboy 于 2010-8-4 20:33 编辑 ]查看原文请不要曲解人家的意思,人家说如果没有优秀人才教育小孩会问题大,不是说只有教书才是人才。不知道是你自己的理解能力问题还是故意找茬。
唉,想不到华工的待遇如此之差。我也是一名高校教师,也是华工的在职博士。我倒是很庆幸自己留在了高校,做一份“全世界最轻松的工作”(俺LG讲的 )。待遇嘛,不高也不低,我比较满意了,而且能照顾家庭。家里的经济主要还是靠LG。不过我很能体会现在的年轻老师的艰辛,主要是房子太难解决了。但现在是市场经济,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像我们单位也有2K月薪的教务员,还是硕士呢。
sophie_mai:10年我差点进了华工,如果工资这么少,哈哈,我有点庆幸了.不过,我现在工资也不高,够自己花而已.查看原文哈哈,我有个同学就是这样。她去华工的同时也考了公务员,考上了。那当然是去当公务员好啦。
捷捷妈:我不认识王教授,但是你为什么这么肯定他就不会是五年之内来华工的呢?应该说最近十年来大学的老师,都错过了福利分房。[ 本帖最后由 捷捷妈 于 2010-8-4 20:30 编辑 ]查看原文据查,王教授1999年9月博士后出站后即来华工工作。另据悉:华工在01?03?年左右好像也有分过一批房的。我只是不太满意龙生的口气。说对啦还罢,不对还一付教训人的口气。[ 本帖最后由 gaolaura 于 2010-8-5 01:42 编辑 ]
:查看原文唉,大家就不断曲解吧。任何有正确意识的民族都会认识到,吸引最优秀的人才进入大学进行研究和教学对于社会的长继健康发展有多么重要。可是看看我回应的那位wiseboy怎么说的,最优秀的人都该去挖空心思成为社会集权者!如果高校不能创造正常的环境留住人才,难道真正有才华的人被逼急了都是傻的吗?大家都不会寻求出路挣脱吗?那么,到最后,留下的能是什么样的人?不要说都是酒囊饭袋,但又会相去多远?还有,老师需要的不是奉承,是尊重。不要动不动就说什么老师亏待孩子。就我和我周围的大学老师,都是希望将自己的知识最大限度的传达给学生的。可是,如果整个环境把有良知有理想的老师都逼到绝境,那么,究竟是谁亏待了孩子呢?中国的知识分子确实需要进步,可是,并不需要不明就里者武断的责难。(ps:整个中国难道有谁不需要反省吗?哈)[ 本帖最后由 paddyzh 于 2010-8-5 01:56 编辑 ]
说实在的,中国的教育并不缺好的制度,不缺优势的老师, 更不缺优秀的苗子, 而是中国骨子里传统思维(如攀比)搞坏了苗子, 学校与学校比成绩,老师与老师成绩, 苗子与苗子比成绩, 家长与家长比, 整个社会都比疯了.正如打仗,你不打别人,别人打你.现在全社会的人都在比工资, 拿了3000想5000,拿了5000年薪10W,拿了10W, 就想20W , 给我们公司兼职法律顾问的暨大老师,月入1W每周4节课, 也老说工资不够, 真不知该发多少才行.[ 本帖最后由 wiseboy 于 2010-8-5 02:57 编辑 ]
:查看原文我觉得说这句话的人是站在边上冷眼看笑话的人。实际上,现在大家认为高校教师出去上课赚钱,归根结底是生活所迫,也就是您所说的“那您就去挣钱,或者给资本主义创造财富呗,呵呵,又没人拦着”。虽说教师累死、病死的比较多,但还没怎么听说过哪个是饿死的。只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想为资本主义创造财富,但穷则思变,为自己创造点财富还是可以做到的。但大家想想,如果大部分老师都想着如何为自己创造赖以生存的财富,那他们应该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就相应减少,故受伤害的不仅仅是教师队伍这个群体,而是整个社会。今天大家能看到这个帖子,实际上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教师又叫臭老九,清高而不愿出人头地说自己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如果不是这帮老师真的觉得生活有压力,也不会在这里发牢骚。从这里也可以看到某些管理阶层的人员没有考虑一些无房老师的生活压力到底有多大,但我相信压力再大,这些老师们都能挺过来,还是要继续生活的,就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人是会变化的,如果从正当途径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从其他地方获取。大家有没发现,现在自己身边的人几乎可以按有房没房来分类了,根据我不成熟的人生经验,这件事最后只有下面几种结果:1:90%的可能:学校不会考虑这些教师的要求(因为从来就没有考虑过无房教师的真正需求,最近的南沙团购和花都团,还真的朝国外看齐了,上班要开车1、2小时。有房者就另当别论,做做投资还是可以),大学教师将不得不忍受高房租的事实,年轻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陌生感和失望。年轻教师会产生分化:一部分人会更加努力,提高自己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另一部分就是安于现状,多做份工来养家糊口;这种分化实际上在高校一直进行着,只不过是不同的人而已。最终的结果是全校和谐了,但奉献的人可能减少了(有点悲观,不太好,希望学生不来这里)。不可能出现类似于外面那种跳楼,自焚的事情,老师们不是傻子,还没到用这种极端的手段,毕竟还是有点智商的人。2:9%的可能:学校说会考虑教师的诉求,房租还是照样提高,换过一种方式,提高少点而已。3:1%的可能:经过教师的抗议,学校认真研究老师们的要求,考虑到无房老师的压力,维持目前房租不变,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等5年或若干年后再找个理由重新涨房租。说的不对地方,仅供参考。[ 本帖最后由 scutbm 于 2010-8-5 10:50 编辑 ]
教师住房是瓶颈 大学城周边建50万m2公寓 http://www.dayoo.com/http://www.dayoo.com/ 2010-08-05 07:53来源: 金羊网 网友评论 (0)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有个土政策,学校对于已经分配了房子的给予住房维修金,一般每个月有一千五左右吧,没分房的年轻老师你就羡慕吧。一些学校已经实行了,这个是真的,气死人不偿命。[ 本帖最后由 wchwq 于 2010-8-5 11:36 编辑 ]
gaolaura:据查,王教授1999年9月博士后出站后即来华工工作。另据悉:华工在01?03?年左右好像也有分过一批房的。我只是不太满意龙生的口气。说对啦还罢,不对还一付教训人的口气。[ 本帖最后由 gaolaura 于 2010-8-5 01:42 编辑 ]查看原文据我所知,高校最后的福利房是2000年前来校的职工,有些高校1998年前来校的职工也没有分到福利房。
大小猪妈咪:现在还有穷老师?你以为是10年前啊。。查看原文还真有穷老师,租学校的房子都租不起,要跑到周边更便宜的地方跟别人合租房子。特别是一些男的单身老师,本来就一直读书上来的,家里没后盾,本身没积累。
捷捷妈:据我所知,高校最后的福利房是2000年前来校的职工,有些高校1998年前来校的职工也没有分到福利房。查看原文所以王教授按道理是应该有房子分的。后来的老师大多没房子分谁都知道啦。还用一遍又一遍强调问别人明白吗?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本帖最后由 gaolaura 于 2010-8-5 19:07 编辑 ]
:查看原文呵呵,估计你要回去补补历史了。儒家崇尚精英管理,所有精英都纳入管理层(他们通过科举制度来提拔精英)那时候社会都是极度尊重知识分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而现在的民工,在当时叫做农民吧,却只是阶级的最下层。你说的富人豪杰,很多都是曾经的读书人,只是最后腐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