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学位房会越来越紧张

124977447房产楼市

发表于 2010-11-7 10:21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本楼地址

东风东小学据说就是官二代,富二代特别多。学生的攀比心态很强。反而不利于小孩的发展。

所以东风东的学位房我一直没有考虑。这个因素其实与投资无关。学位房主要是东山的学位房。要好一点的小区,兼顾其它。

东山的,又是小区商品房,又有学位,又要有电梯,标价25000是最起码的。今年有的小区已经看到了,明年恐怕全部都要踩过这条线。
2010/11/07
全部回帖
上面的几个帖子,“从孩子溯源至孩子ta爸”,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刚需置业和学位房置业目前刚刚运行至红色区域这里。从客户储备和需求的角度看,高潮即将来临。
许多人觉得学位房(包括其他刚需房)已经涨得够高了,其实啊,高潮还没开始呢。唯一的不确定就是,可以晚一年,可以早一年,但迟早会来。毕竟许多时间推算都是折中的,比如男方30岁要孩子,也许28岁,也许32岁。

亲们懂的。

补充一句:关于学位房,除了上述大趋势,还有一点需要特别补充:
重点地段的热门学位将降温,
普通地段的普通学位将大幅升温。

原因:热门学位房今后可能出现大量“被统筹”的现象,不确定性对家庭的冲击极大。
我每平米花了28000买了套20年楼龄的楼梯楼,就是图个热门学位,现在你竟然把我给统筹了!!这种事情不要多,100个里面有3-5个,足以令这些学位房裹足不前。另一方面,由于对学位的需求是刚性的,客户纷纷追逐有保证的市一级正规小学的学位。只要有学位就行。今后不出两年,那个地段学位充足,那里的房源就是大热门。只有买到这里的房,学位才有保障。

1990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60.89万;
1991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61.99万;
199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75.15万;
1993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2.4万;
1994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89.98万;
1995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2.59万;

1996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6. 58万

1997年,高校招生100万;2001年毕业, 2006年看楼, 2012年孩子入学
1998年,高校招生108万;2002年毕业, 2007年看楼, 2013年孩子入学
1999年,高校招生160万;2003年毕业, 2008年看楼, 2014年孩子入学
2000年,高校招生220万;2004年毕业, 2009年看楼, 2015年孩子入学
2001年,高校招生260万;2005年毕业, 2010年看楼, 2016年孩子入学
2002年,高校招生320万;2006年毕业, 2011年看楼, 2017年孩子入学
2003年,高校招生382万;2007年毕业, 2012年看楼, 2018年孩子入学
2004年,高校招生420万;2008年毕业, 2013年看楼, 2019年孩子入学
2005年,高校招生504万;2009年毕业, 2014年看楼, 2020年孩子入学
2006年,高校招生530万;2010年毕业, 2015年看楼, 2021年孩子入学
2007年,高校招生567万;2011年毕业, 2016年看楼, 2022年孩子入学
2008年,高校招生599万;2012年毕业, 2017年看楼, 2023年孩子入学
2009年,高校招生629万;2013年毕业, 2018年看楼, 2024年孩子入学
2010年,高校招生657万。2014年毕业, 2019年看楼, 2025年孩子入学
2011/09/09回复
炒房团连长:
你的第二个问题,其实在我这个帖子的前面已经回答过几次。往前翻就能找到答案。逃离天河也好,逃离北上广也好,其实都是市场化的自我调节的结果,似乎没必要回避,这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学位本身是公共资源,应该是免费的。不存在你说“钱多就读,钱少就没得读”。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学位有较强的地理约束。小学就是在方圆1~2公里范围招生。于是,就变成你在哪里买房,就在哪里入学。“在哪里买房,就在哪里入学”,这只是一个理想。后来又加入更多的约束限制,比如户籍什么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业主比学位多啊。大家都是业主,有300个就近入学的需求,只有200个入学名额。这种情况下,自然进一步限制。你不买学位房连入围的资格都没有。学位房确实不能保证你100%入学,但可以保证你成为候选人。再进一步,后来形势变成300位户籍业主,只有200个学位。限制条件就更多了。比如人户一致,住满3年,完全产权和不完全产权的区别。等等。这样的条件越多,本身也是市场调节的方式。你在东山天河无法入学,自然想办法去海珠和市桥。今后,哪里有学位,哪里的房子就最好卖。价格会发展到“超出你的想象”。你能想到东山30年楼龄的危房也可以买28000吗?比滨江东和珠江新城的所谓豪宅都贵。注意,我现在说的学位房,并不是特指那几所重点小学,就是指市一级正规小学的入学资质。今后,或许从明年开始,只要有入学资格就万幸了。
查看原文
好,我卖你一套学位房。50平方,500万人民币。
你给不给?
同样的价格可以去国外读的话,还有没人坚持在本地?

广州购房入户政策早在几年前就取消了。你说的人户一致这些只能针对广州本地人口。
而本地人口里面老人家越来越多,也就是说死亡率会超过出生率。这点上你否认不了的,那就是人口老化和减少是一个比较大的趋势。
2011/09/09回复
炒房团连长:
上面的几个帖子,“从孩子溯源至孩子ta爸”,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刚需置业和学位房置业目前刚刚运行至红色区域这里。许多人觉得学位房(包括其他刚需房)已经涨得够高了,其实啊,高潮还没开始呢。唯一的不确定就是,可以晚一年,可以早一年,但迟早会来。毕竟许多时间推算都是折中的,比如男方30岁要孩子,也许28岁,也许32岁。亲们懂的。补充一句:关于学位房,除了上述大趋势,还有一点需要特别补充:重点地段的热门学位将降温,普通地段的普通学位将大幅升温。原因:热门学位房今后可能出现大量“被统筹”的现象,不确定性对家庭的冲击极大。我每平米花了28000买了套20年楼龄的楼梯楼,就是图个热门学位,现在你竟然把我给统筹了!!这种事情不要多,100个里面有3-5个,足以令这些学位房裹足不前。另一方面,由于对学位的需求是刚性的,客户纷纷追逐有保证的市一级正规小学的学位。只要有学位就行。今后不出两年,那个地段学位充足,那里的房源就是大热门。只有买到这里的房,学位才有保障。1991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61.99万; 199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75.15万; 1993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2.4万; 1994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89.98万; 1995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2.59万; 1996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6. 58万1997年,高校招生100万;2001年毕业, 2006年看楼, 2012年孩子入学 1998年,高校招生108万;2002年毕业, 2007年看楼, 2013年孩子入学1999年,高校招生160万;2003年毕业, 2008年看楼, 2014年孩子入学2001年,高校招生260万;2005年毕业, 2010年看楼, 2016年孩子入学 2002年,高校招生320万;2006年毕业, 2011年看楼, 2017年孩子入学 2003年,高校招生382万;2007年毕业, 2012年看楼, 2018年孩子入学 2004年,高校招生420万;2008年毕业, 2013年看楼, 2019年孩子入学 2005年,高校招生504万;2009年毕业, 2014年看楼, 2020年孩子入学 2006年,高校招生530万;2010年毕业, 2015年看楼, 2021年孩子入学 2007年,高校招生567万;2011年毕业, 2016年看楼, 2022年孩子入学 2008年,高校招生599万;2012年毕业, 2017年看楼, 2023年孩子入学 2009年,高校招生629万;2013年毕业, 2018年看楼, 2024年孩子入学
查看原文
高校毕业生是否都留在国内?
是否都是广州本地户?

高校毕业生是否都会结婚和生孩子?

这些问题你无谈到。
2011/09/09回复
广州第一穷人 发表于 2011-9-9 12:12
高校毕业生是否都留在国内?
是否都是广州本地户?


本帖我比较支持连长的观点。数据一点不唬人!高校毕业不留国内的占比例太少,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回到我及同辈当初从小县城到省会城市念书的心态,绝大多数人的理想就是毕业找到好工作,留在省城!参与社会工作的这几年,接触到的本市暨大、中大、华南理工等学校毕业的同事,基本都顺利在广州扎根,我身边那么多女孩子,个个都嫁出去,几乎没人租房结婚!跟她们自身能力关系倒不大!总之靠男方或者双方努力,谁结婚都有房。别说这些高校了,有时候看见单位的应聘简历,其他的比如什么韶关师范、湛江海事学院等等我一点映像都无的学校的毕业生,挤破头要在广州找工作。还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广西的很多高校或者哪怕普通大专,他们的方向就是广东,敢闯的就奔着广州深圳来!都是挽着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很多能力一有提升的人就进一步想留下!包括他们的后代!通通留下!有的恨不得本事更大,农村爹妈、弟弟妹妹、表哥表妹、堂哥堂妹通通弄过来!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汹涌的蚂蚁搬家一般的移民大潮早就静水深流了!为什么现在喊房子价格高高高,但还有那么多刚需???爹妈晚几年生他(她)出来都是罪过!大城市医疗、教育等资源越来越紧缺那已成必然。谈市区老龄化我觉得太苍白无力了, 我没数据,我就凭我的主观感受,你有本事去统计一下广州所有六十岁以上老年人,有多个子女的,我估计绝大多数广州男子娶了省内非省会女子或者干脆是外省女子,绝大多数广州女子嫁给外来打拼立足下来的外地男子,只要丈夫优秀,也绝不有抬不起头的担忧,广州本就是一个开放而包容的城市。75年后出生的广州人,平均两个我估计就得有一个因婚配引进了另一个非广州人入户广州而成为新广州人!他们再制造出一个小广州人!就我们身边,有几个是六十以上,没抱上孙子就含恨过世的老人?死的能赶上生的快吗????全国范围我信有老龄化的担忧,但人口上千万的大城市50年内不会有这样的担忧!老龄化出现的问题一定是农村慢慢向城市蔓延,城市最终会不会受到大的影响要留一个问号!除了婚嫁生子,其他高校毕业留下来的,只要有能力买房,有几个不想把一家落户广州,谁不被动加入激烈的学位之争?

    最后,穷人的这句“高校毕业生是否都会结婚和生孩子?”这句疑问恕我直言有点小白痴,呵呵我不是骂人,只是玩笑一下!别生气!这句话,问十个人有九个人要笑你不知生活!不止高校毕业的要生,广州本地没念书的嫁娶外地人的人也要生,外地没户口没文凭厂里打工的还要生,没见黄埔那家生活都顾不上的一胎还生五个呢!番禺那些本地农村户口的还要生两个呢!连我这个除计生外别的方面觉悟都不算低的人,都盘算生二胎!给社会加大压力只能说不好意思了!
2011/09/09回复
唉,都是房子惹得祸
2011/09/10回复
欢欢猪猪妈妈:
本帖我比较支持连长的观点。数据一点不唬人!高校毕业不留国内的占比例太少,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回到我及同辈当初从小县城到省会城市念书的心态,绝大多数人的理想就是毕业找到好工作,留在省城!参与社会工作的这几年,接触到的本市暨大、中大、华南理工等学校毕业的同事,基本都顺利在广州扎根,我身边那么多女孩子,个个都嫁出去,几乎没人租房结婚!跟她们自身能力关系倒不大!总之靠男方或者双方努力,谁结婚都有房。别说这些高校了,有时候看见单位的应聘简历,其他的比如什么韶关师范、湛江海事学院等等我一点映像都无的学校的毕业生,挤破头要在广州找工作。还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广西的很多高校或者哪怕普通大专,他们的方向就是广东,敢闯的就奔着广州深圳来!都是挽着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很多能力一有提升的人就进一步想留下!包括他们的后代!通通留下!有的恨不得本事更大,农村爹妈、弟弟妹妹、表哥表妹、堂哥堂妹通通弄过来!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汹涌的蚂蚁搬家一般的移民大潮早就静水深流了!为什么现在喊房子价格高高高,但还有那么多刚需???爹妈晚几年生他(她)出来都是罪过!大城市医疗、教育等资源越来越紧缺那已成必然。谈市区老龄化我觉得太苍白无力了, 我没数据,我就凭我的主观感受,你有本事去统计一下广州所有六十岁以上老年人,有多个子女的,我估计绝大多数广州男子娶了省内非省会女子或者干脆是外省女子,绝大多数广州女子嫁给外来打拼立足下来的外地男子,只要丈夫优秀,也绝不有抬不起头的担忧,广州本就是一个开放而包容的城市。75年后出生的广州人,平均两个我估计就得有一个因婚配引进了另一个非广州人入户广州而成为新广州人!他们再制造出一个小广州人!就我们身边,有几个是六十以上,没抱上孙子就含恨过世的老人?死的能赶上生的快吗????全国范围我信有老龄化的担忧,但人口上千万的大城市50年内不会有这样的担忧!老龄化出现的问题一定是农村慢慢向城市蔓延,城市最终会不会受到大的影响要留一个问号!除了婚嫁生子,其他高校毕业留下来的,只要有能力买房,有几个不想把一家落户广州,谁不被动加入激烈的学位之争?    最后,穷人的这句“高校毕业生是否都会结婚和生孩子?”这句疑问恕我直言有点小白痴,呵呵我不是骂人,只是玩笑一下!别生气!这句话,问十个人有九个人要笑你不知生活!不止高校毕业的要生,广州本地没念书的嫁娶外地人的人也要生,外地没户口没文凭厂里打工的还要生,没见黄埔那家生活都顾不上的一胎还生五个呢!番禺那些本地农村户口的还要生两个呢!连我这个除计生外别的方面觉悟都不算低的人,都盘算生二胎!给社会加大压力只能说不好意思了!
查看原文
1,据广州市人口计生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谢育新介绍,“十五”期间,广州年平均出生率为8.86‰,年平均自然增长率则为3.57‰,比“十五”计划的目标值6.8‰减少了3.23个千分点。
  与“九五”期间相比,年均出生率和年均自然增长率分别下降了2.20个千分点和2.07个千分点,全面完成了广东省下达的“十五”人口计划。全市有九个区、县级市出生率已经降至10‰以下,原越秀、荔湾两区继续保持人口负增长。

2,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月薪普遍在2500-4000元。即使是合租,光房租的费用也要800-1000元/月,再加上水电费、上网费等,大部分大学毕业生薪水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都花在了租房上。来自省人社厅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大专以上毕业生入职人均月薪已超过2500元,较去年同期略有增长。



2011/09/10回复
看来,第一穷人不但从来都是自以为是,而且现在发展到开始混淆视听了。

第一、你上面说的出生率,都是户籍人口

要知道从2006年开始,外来人口的出生婴儿就已经大于户籍人口。
现在,户籍人口每年出生约7万人,外来人口每年出生约10万人。这个数据本人早就贴了,你却为了辩论避重就轻?

第二、大量非户籍出生婴儿在其0~6岁期间入籍广州
每年出生的10万非户籍婴儿,6年合计60-70万。6年期间,这60-70万孩子当中有多少入籍广州了?可能有10~20万人,也许20-30万。

众所周知,北上广诸多大城市,唯独入籍广州是最容易。只要你舍得几万元,在广州有份正式工作,好歹有个文凭,就有资格入籍广州,填个申请表就有人受理了。
如果你是500强的,比如大型国企,银行,政府机关,等等,这类企业和机构每年都有落户指标。
如果你再能买套房,入籍的评分一下子又提高了许多,几乎变相成为买房入户。

第三,最近数年,广州市的实际人口数量每年增加100万。
这是亚运前高强度人口普查的结果。具体数字你查百度即可,都是官方发布的。

第四,父母虽无本地户籍,但在本市就业,而且已经扎根本市多年
难道孩子不应有个学位吗?即使确实没有客观条件满足非户籍学龄儿童的入学需求,哪怕只是满足少数、甚至极少数,是不是也应该考虑考虑?难道这些非户籍学龄儿童,你就当他们不存在,都难得进入统计范围?
2011/09/10回复
这个结果,难道就是第一穷人眼里的“负增长”??

----------

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在荔湾区金花街观看人口普查资料。 记者 冯宙锋 摄

  记者昨日从广东省人口普查办公室了解到,截至2010年11月1日的数据,在摸底阶段,广州共登记人口约1600万,其中户籍人口794万(包括6万户口待定人员),因为有漏登、重复登记人口,所以暂时与公安局登记人数相差12万。但是,普查还有一周时间,数据将不断更新。

  两大难题:人口漏登和重登

  广州市人口普查办主任吴永红表示,广州流动人口多,漏登和重登是人口普查两大难题。目前,广州全市存在600多万流动人口,对于他们的登记工作难度很大。同时,流动人员普查存在三怕心理,“怕社会、怕驱赶、怕超生罚款”。

  昨日上午,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为民来到广州,在看望慰问荔湾区普查员时表示,广州由于举办亚运的关系,人口普查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近几年广州人口数量增加,居住情况发生变化,因此人口情况更加复杂。

  有小区40%家庭一户多宅

  人户分离是本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难点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广州市民一户多宅的现象增多,即一户人家有二套或以上房产,所以存在重复登记情况。据悉,广州有些小区,甚至40%的家庭一户多房。虽然目前的登记原则是按现住地登记,但有些居民会在多处登记,造成重复。

  同时,“挂在废墟上的户口”也成为登记难点。广州将在3年-5年内,对52条城中村进行全面改造。今年是第二年,不少城中村已经拆迁完毕,住户拆迁搬走了,但是户口没有迁走,这就形成“人户分离”情况,给准确登记带来难度。

  广东省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彭启鹏表示,截至11月2日,广州全市人户分离至少有78万人,仅荔湾区就有30多万人口,这些人户分离者主要是在区和区之间流动,因此全市各区要做好协调工作,各区县要加大力度进行登记,保证普查数据的准确性。

  最后一周 望市民配合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持续至本月10日,这一阶段将仍抽取10%住户填报“长表”。记者看到,长表内容涉及姓名、出生年月、居住地等基本信息,也涉及职业、住房间数面积、婚姻状况、生育子女数和身体健康状况等相对隐私问题,但不会询问收入、宗教信仰等问题。

  普查办方面表示,所有被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将进行保密,被调查对象所填报的个人信息到期后要销毁,市民无需担忧信息泄露。

-------------------

亚运前后广州流动人口状况与管理分工研究张未东  

【摘要】:2010年亚运前后广州流动人口主要包括原有流动人口以及亚运期间短期来穗人口,前者将近1000万,后者约100万。
其中,居住在出租屋的比例约占70%以上,
自有房屋居住与其他方式居住约各占15%。

亚运前后的广州流动人口管理,应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各部门分工负责、共同协作机制,强化直接责任主体的治安管理责任。
【作者单位】: 广东警官学院治安系;
【关键词】: 亚运 流动人口 管理分工
【基金】:广州市政府课题《亚运背景下的出租屋与流动人口管理研究》
【分类号】:D631.42

------------------

广州城市人口超1500万 面临三大难
2011年03月24日 01: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6)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广州3月23日电 (王华 白俊峰 唐晓玲)“城市规划与科学发展研讨会”23日在穗召开,广州市长万庆良在会上表示,广州人口总量已逾1500万,人口压力令广州面临旧城改造、交通拥堵、城乡统筹三大难题亟待解决。
2011/09/10回复
广州登记流动人口已达726万人 与常住人口持平

2011年03月31日03:20广州日报陈翔我要评论(15) 字号:T|T

  常住人口790万 登记流动人口726万  
本报讯 (记者陈翔 通讯员曾嵘、谭国典)昨天,广州市流动人员管理服务部门在南沙召开流动人员管理服务创新工作研讨会。广州市流管办有关负责人透露,广州市登记流动人口数量已达726万人,“与常住人口数量已基本持平。”

  截至今年2月底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登记流动人口726万人,加上一些尚未登记的,与常住人口790万的数量已基本持平。目前,广州市拥有1.3万人的出租屋流动人员管理队伍。
---------------------
2011/09/10回复
炒房团连长:
这个结果,难道就是第一穷人眼里的“负增长”??----------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在荔湾区金花街观看人口普查资料。 记者 冯宙锋 摄  记者昨日从广东省人口普查办公室了解到,(包括6万户口待定人员),因为有漏登、重复登记人口,所以暂时与公安局登记人数相差12万。但是,普查还有一周时间,数据将不断更新。  两大难题:人口漏登和重登   广州市人口普查办主任吴永红表示,广州流动人口多,漏登和重登是人口普查两大难题。目前,广州全市存在600多万流动人口,对于他们的登记工作难度很大。同时,流动人员普查存在三怕心理,“怕社会、怕驱赶、怕超生罚款”。  昨日上午,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为民来到广州,在看望慰问荔湾区普查员时表示,广州由于举办亚运的关系,人口普查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近几年广州人口数量增加,居住情况发生变化,因此人口情况更加复杂。  有小区40%家庭一户多宅   人户分离是本次人口普查工作的难点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广州市民一户多宅的现象增多,即一户人家有二套或以上房产,所以存在重复登记情况。据悉,广州有些小区,甚至40%的家庭一户多房。虽然目前的登记原则是按现住地登记,但有些居民会在多处登记,造成重复。  同时,“挂在废墟上的户口”也成为登记难点。广州将在3年-5年内,对52条城中村进行全面改造。今年是第二年,不少城中村已经拆迁完毕,住户拆迁搬走了,但是户口没有迁走,这就形成“人户分离”情况,给准确登记带来难度。  广东省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彭启鹏表示,截至11月2日,广州全市人户分离至少有78万人,仅荔湾区就有30多万人口,这些人户分离者主要是在区和区之间流动,因此全市各区要做好协调工作,各区县要加大力度进行登记,保证普查数据的准确性。  最后一周 望市民配合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将持续至本月10日,这一阶段将仍抽取10%住户填报“长表”。记者看到,长表内容涉及姓名、出生年月、居住地等基本信息,也涉及职业、住房间数面积、婚姻状况、生育子女数和身体健康状况等相对隐私问题,但不会询问收入、宗教信仰等问题。  普查办方面表示,所有被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将进行保密,被调查对象所填报的个人信息到期后要销毁,市民无需担忧信息泄露。 -------------------亚运前后广州流动人口状况与管理分工研究张未东  【摘要】:2010年亚运前后广州流动人口主要包括原有流动人口以及亚运期间短期来穗人口,前者将近1000万,后者约100万。其中,居住在出租屋的比例约占70%以上,自有房屋居住与其他方式居住约各占15%。亚运前后的广州流动人口管理,应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各部门分工负责、共同协作机制,强化直接责任主体的治安管理责任。【作者单位】: 广东警官学院治安系; 【关键词】: 亚运 流动人口 管理分工 【基金】:广州市政府课题《亚运背景下的出租屋与流动人口管理研究》 【分类号】:D631.42------------------广州城市人口超1500万 面临三大难2011年03月24日 01: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6)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广州3月23日电 (王华 白俊峰 唐晓玲)“城市规划与科学发展研讨会”23日在穗召开,
查看原文
2010年亚运前后广州流动人口主要包括原有流动人口以及亚运期间短期来穗人口,前者将近1000万,后者约100万。
其中,居住在出租屋的比例约占70%以上
==============================
请问,为何租房的占70%?
为什么他们不买学位房入户?

2011/09/10回复
来了解一下~
2011/09/10回复
70%的外来人口租房,你要从两个方面看

正面:每年2%~3%的人购房,就是7万套,7万套占广州市最近5年平均出货量的100%。
反面:要100年,最少也要50年,才能满足所有的购房需求。
为什么不买房?这个问题真奇怪。你觉得70%租房太多,请问你觉得应该多少?70%的人租房太多,那么50%的人租房你满意了?请问,增加20%的人买房,要多少套?要几年?

15%的外来人口已经购房,这是最近10几年的全部成果。自广州有商品房以来,已有150万外来人口在广州置业。估计外来人口买了50~60万套,平均每年3~4万套,另外的几万套则是被户籍人口买下。这个结论倒是与人口结构相差无几。都是一半一半。

我发现你倒是很会辩论。这么明显的数据摆在这里,你都要反驳一下。
2011/09/10回复
炒房团连长:
70%的外来人口租房,你要从两个方面看正面:每年2%~3%的人购房,就是7万套,7万套占广州市最近5年平均出货量的100%。反面:要100年,最少也要50年,才能满足所有的购房需求。为什么不买房?这个问题真奇怪。你觉得70%租房太多,请问你觉得应该多少?70%的人租房太多,那么50%的人租房你满意了?请问,增加20%的人买房,要多少套?要几年?15%的外来人口已经购房,这是最近10几年的全部成果。自广州有商品房以来,已有150万外来人口在广州置业。估计外来人口买了50~60万套,平均每年3~4万套,另外的几万套则是被户籍人口买下。这个结论倒是与人口结构相差无几。都是一半一半。我发现你倒是很会辩论。这么明显的数据摆在这里,你都要反驳一下。
查看原文
1,70%的都租房----至少证明一件事:
他们不打算长期定居。
这些需求只能算流动的。

2,广州有商品房以来,已有150万外来人口在广州置业。估计外来人口买了50~60万套,平均每年3~4万套,另外的几万套则是被户籍人口买下。这个结论倒是与人口结构相差无几。都是一半一半。
=============================================================
你说的是从什么时间开始?1980还是1990年?
从2000年开始购房入户已经取消了怎么不说?

户籍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怎么不说?流动到什么区为什么不说呢?
2011/09/10回复
nbadznbadz15楼
支持这贴子加精!!!!!!
2011/09/11回复
广州确实早就取消了购房入户。但变相的购房入户始终存在。
放眼全国诸多大城市,恐怕只有入籍广州是最为便利的。广州不但在二胎上采取明紧暗送的策略,在吸收年轻人方面,也很大度。几乎没什么门槛。

标准流程1
只要你有固定收入,35岁以下,有个什么学历,就可以递表申请了。当然你要排队评分。如果你有套房,入籍的评分会大大提高,那么入籍几成定局。这就是变相的购房入籍。

标准流程2
你是被分配的,被广州的较大企业或受政策扶持的企业招募进来,于是你有了集体户口。但集体户口不管用,或使用极为不便,亲们懂的。
但如果你买套房,你可以将集体户口迁入你住宅所在地。那么你就成了真正的户籍人口。可以说,集体户口还只是半个广州户口,只有再买套房,才成为完整的广州户口。

标准流程3
就是你的公司是事业机关,银行,垄断国企什么的。每年有入户指标。你是优秀员工,或马屁拍得好,或工作满5年或8年什么的,就可以获取一个。

可见,除了流程3,异地户口取得本市户口的关键就是你要买套房。虽然不是购房入户,但也相当于变相的购房入户。
2011/09/11回复
关于流动人口的流动问题

首先,从趋势上看,过去30年甚至50年的数据表明,大城市包括广州在内,人口规模就是一直在膨胀。过去10年,膨胀速度尤其加快。而这10年,乃至过去20-30难,什么危机没经历过?人变少了吗?
不但如此,历来就是越危机,一线城市人越多。假如有海啸,都是上抛弃小船,登大船。这是人之常情。就算发洪水,也是力保大城市,宁愿将小城市放水淹了。这也是无奈之下的理智选择。

当然,一座城市的容量始终是有限的,大城市的人口也不会无限增长下去。也许广州到1800万人活2000万人,人口就无法再增长了。

其次,城市的流动人口的流动

并不是简单的每年增加50万。具体怎么增加呢?每年来80万,走30万:净增长50万。
也许一部分人来了一年便走了,一部分来了3-5年才走,还有一些人来奋斗了7-8年乃至10几年,最后也走了。但也有一些人,比如20%左右,来了之后就不走了。慢慢沉淀下来,最终成为常住人口。

假如每年来80万人,这80万人当中的20%最终沉淀下来,成为常住人口,每年是16万人。
但这80万人当中其余的64万人,则在随后的1~10年内,又陆续离开。陆续有人离开,又与每年来80万人叠加,形成了好不热闹的“人来人往”的局面。
2011/09/11回复
假如每年流入80万人,每年离开30万:
那么“当年人口净增长50万人”。

但“当年人口净增长的50万人”,也并非从此就常住了。多数还会在未来N年离开。

假如以10年为一个统计周期,我们发现常住人口在过去10年共增长了160万。
那么,可以得出“平均每年增长16万常住人口”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必然还伴随着“暂住人口的规模也越发膨胀”,比如从10年前的400万人,增长到现在的将近800万人。

当城市人口总规模触顶之后,比如广州到1800万人之后,若还是延续“平均每年增长16万常住人口”的速度,我们可以判断,到那时,暂住人口的规模开始逐年减少,而常住人口的规模将逐年增加,但人口总量始终保持在1800万左右。这里有两个阶段

1、人口总规模从1600万增长到1800万
个人估计再有三年。

2、人口总规模保持在1800万,但常住人口每年的增长速度维持在16万左右。
个人估计要延续20年左右。

最终,形成“户籍常住人口约1200万,暂住人口约600万”的大局。现在的局面是户籍和暂住都是800万。

亲们懂的。
2011/09/11回复
骄阳骄阳19楼
连长的帖子要顶。但愿以后政策不要变的太厉害 不然要是像穷人说的 靠关系上学 我等平民连学位房这最后一条路都没了
2011/09/11回复
猜你喜欢

我是不是买到了假的学位房?求鉴定

放弃铁一小学位,改去大学城会不会有点“勇”??--更新

越秀区电梯学位盘点评(老东山+省一级+地铁+电梯)

在越秀买学位房的父母大部分能吃苦

实地考察华阳华成校区学位房,慎重比较之后选了侨苑小区

东风东学位房还是农林下路学位房呢?

热点推荐

能摸贵价龟领白化龟!这个乌龟展太懂娃了

陪娃做幼儿园作业快疯了 差点直接上手帮做

不用跑腿无需等药 广中医就医体验太圈粉

打赏竟然变成了投诉 被顺丰客服气到了

误打误撞进了佬麻雀 被名字和装修圈粉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现炒现炖满满烟火气 雨天和铁锅炖更配!

谢添地纯牛奶 顺滑奶味太正了

猫奴的新据点!这家猫咖好治愈

台风天包租婆出来卖菜 牛马别抱怨了

莲藕胡萝卜炖骨 一口清甜润心肺

人均 60 + 吃蕉叶!这波羊毛薅值了

鱼仔店饮茶我真的会谢!上菜慢到离谱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