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宝贝太幸福了
儿子两岁多,开始颂读国学经典(俗称读经),记录的读书笔记和大家交流
138218680幼儿园早教
全部回帖

孩子们给我的启迪(2009-9-11)
昨天教师节,我让女儿给现在的老师带去了鲜花,忘记叫她给以前的老师发信息表示节日的问候了。有点遗憾呢。
下午放学到家的时间到了,我正在厨房忙,听到门铃响了,老妈去开门,我以为是女儿回来了,端菜出去的时候,发现只有老公回来了,女儿不见影子,书包也不在房间,就问老公,才知道女儿一下车,就和同学一起回母校去了。我感到很安慰,这些孩子,还是记得要向原来的老师说声节日快乐的啊。
一会儿女儿回来了,我们问她见到老师没。她说,由于太晚,老师们都走了,出去参加庆祝活动去了,他们几个同学,就在老师教室的黑板上给老师留言了。我问写了什么,女儿说,写什么的都有。她自己写的是:#老师,节日快乐!¥#@到此一游(没淹死)。
我们都被她逗笑了。虽然不是很有礼貌,但是能让老师一笑,也好啊!
回家晚了,作业又多,女儿写作业速度又慢,加上中午不午休,到9点钟朗读英文的时候,已经是上下俩眼皮在打架了。我就批评她中午不好好休息。在一旁看书的辰辰说:“妈妈不要说姐姐,姐姐已经在读了。”我赶紧住了口,叮嘱女儿中午一定要午休好,就让她睡觉去了。
看到姐姐刚刚读过的音标音频还在,辰辰就拿住鼠标,也学着姐姐的样子,点一个,读一个。读得还真好呢!孩子的模仿能力就是强啊!外婆在一旁直夸辰辰.
读完国际音标,我给辰辰洗了澡,他说还要喝牛奶,我便给他泡了喝了,想让他再休息一下才睡觉,就说:今天我们的论语还有一点没读完,我们读完它吧!辰辰脆脆地应了声好,我们就播放论语第九篇子罕,辰辰说:妈妈,我是男孩子,跟着老师读,你是女孩子,跟着小姐姐读吧!我笑着答应了。老师一领读完,辰辰就和小姐姐一起,跟老师读了,我则用很快的速度最后读。
12分钟的子罕篇读完了,辰辰就漱口睡觉了。
昨天教师节,我让女儿给现在的老师带去了鲜花,忘记叫她给以前的老师发信息表示节日的问候了。有点遗憾呢。
下午放学到家的时间到了,我正在厨房忙,听到门铃响了,老妈去开门,我以为是女儿回来了,端菜出去的时候,发现只有老公回来了,女儿不见影子,书包也不在房间,就问老公,才知道女儿一下车,就和同学一起回母校去了。我感到很安慰,这些孩子,还是记得要向原来的老师说声节日快乐的啊。
一会儿女儿回来了,我们问她见到老师没。她说,由于太晚,老师们都走了,出去参加庆祝活动去了,他们几个同学,就在老师教室的黑板上给老师留言了。我问写了什么,女儿说,写什么的都有。她自己写的是:#老师,节日快乐!¥#@到此一游(没淹死)。
我们都被她逗笑了。虽然不是很有礼貌,但是能让老师一笑,也好啊!
回家晚了,作业又多,女儿写作业速度又慢,加上中午不午休,到9点钟朗读英文的时候,已经是上下俩眼皮在打架了。我就批评她中午不好好休息。在一旁看书的辰辰说:“妈妈不要说姐姐,姐姐已经在读了。”我赶紧住了口,叮嘱女儿中午一定要午休好,就让她睡觉去了。
看到姐姐刚刚读过的音标音频还在,辰辰就拿住鼠标,也学着姐姐的样子,点一个,读一个。读得还真好呢!孩子的模仿能力就是强啊!外婆在一旁直夸辰辰.
读完国际音标,我给辰辰洗了澡,他说还要喝牛奶,我便给他泡了喝了,想让他再休息一下才睡觉,就说:今天我们的论语还有一点没读完,我们读完它吧!辰辰脆脆地应了声好,我们就播放论语第九篇子罕,辰辰说:妈妈,我是男孩子,跟着老师读,你是女孩子,跟着小姐姐读吧!我笑着答应了。老师一领读完,辰辰就和小姐姐一起,跟老师读了,我则用很快的速度最后读。
12分钟的子罕篇读完了,辰辰就漱口睡觉了。
2009/09/12回复

楼上的这位,在三个月前,我和你一样的感觉,一样的说法。但是自从接触国学,和孩子们一起读经之后,我的感受全变了,观点全变了。
我想,你肯定没有看完我在此贴的全部发言和日记的。难怪。90%以上的家长,都会有你这种感受的。
我想,你肯定没有看完我在此贴的全部发言和日记的。难怪。90%以上的家长,都会有你这种感受的。
昨天10:22回复

几个群友相约一起游园读经。
我们先带孩子们去游乐场玩了几项,几个孩子在一起玩了一阵,慢慢就熟悉了。看看时间,已是12点过了,我们就去吃饭,准备参加2点的读经。
几个孩子在一起,吃饭吃得很好呢。月亮点的菜也不错。看到一个孩子吃小虾,个个都要吃。看到一个孩子吃面包,个个都要吃面包。一盘面包很快被他们消灭了。表现还不错呀。吃完饭,孩子们已经很熟悉了,一起玩得很开心。
走到读经处,还早。慢慢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了。
先是钟老师领着大家向孔子行礼。还真奇了,刚才一直叽叽喳喳的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下来,整个课堂肃静得只听到钟老师的声音。
行礼完毕,读书开始。领读的是一位小姐姐。我告诉辰辰:“跟着小姐姐读吧。”谁知辰辰一听“小姐姐”,就要站起来看。原来,他以为小姐姐就是天天带他读书的佳佳姐姐呢。
小姐姐领读了三样各一段,用的是赖老师的累积法呢。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集体读经,还真是感到一种完全不同的气氛呢。我也是深深感到,读完这本书的这一段,马上又换另一样书的另一段,真的是有持续兴奋的作用呢。看看周围的孩子们,除了几个在闹觉的,都读得很认真。有几个孩子声音很响亮。
小姐姐领读完,是钟老师领读。钟老师声音洪亮,带有磁性,还有种共鸣的感觉,很有吸引力。特别他的朗诵有一种难得的古韵,这是他的独特之处,也是他声音的魅力所在吧。
跟钟老师读完,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呢。演讲的专家上台了,家长和读经的孩子呼啦啦走了许多,可能这时候是孩子们的午休时间,孩子们都要回去休息了吧。我看到辰辰反正已经睡着了,就没着急走了,成了坚持到最后的几位家长之一。每一位专家的演讲,总有他的独到之处,总会有所收获的。
和朋友一起走出红荔馆,热闹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这扇门的门里门外,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特别是看到最多的是孩子和家长的时候,不由感叹,经典就近在咫尺,这些人却不知道,或者不屑一顾,真是可惜了!
[ 本帖最后由 美烧女 于 2009-9-13 10:37 编辑 ]
我们先带孩子们去游乐场玩了几项,几个孩子在一起玩了一阵,慢慢就熟悉了。看看时间,已是12点过了,我们就去吃饭,准备参加2点的读经。
几个孩子在一起,吃饭吃得很好呢。月亮点的菜也不错。看到一个孩子吃小虾,个个都要吃。看到一个孩子吃面包,个个都要吃面包。一盘面包很快被他们消灭了。表现还不错呀。吃完饭,孩子们已经很熟悉了,一起玩得很开心。
走到读经处,还早。慢慢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了。
先是钟老师领着大家向孔子行礼。还真奇了,刚才一直叽叽喳喳的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下来,整个课堂肃静得只听到钟老师的声音。
行礼完毕,读书开始。领读的是一位小姐姐。我告诉辰辰:“跟着小姐姐读吧。”谁知辰辰一听“小姐姐”,就要站起来看。原来,他以为小姐姐就是天天带他读书的佳佳姐姐呢。
小姐姐领读了三样各一段,用的是赖老师的累积法呢。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集体读经,还真是感到一种完全不同的气氛呢。我也是深深感到,读完这本书的这一段,马上又换另一样书的另一段,真的是有持续兴奋的作用呢。看看周围的孩子们,除了几个在闹觉的,都读得很认真。有几个孩子声音很响亮。
小姐姐领读完,是钟老师领读。钟老师声音洪亮,带有磁性,还有种共鸣的感觉,很有吸引力。特别他的朗诵有一种难得的古韵,这是他的独特之处,也是他声音的魅力所在吧。
跟钟老师读完,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呢。演讲的专家上台了,家长和读经的孩子呼啦啦走了许多,可能这时候是孩子们的午休时间,孩子们都要回去休息了吧。我看到辰辰反正已经睡着了,就没着急走了,成了坚持到最后的几位家长之一。每一位专家的演讲,总有他的独到之处,总会有所收获的。
和朋友一起走出红荔馆,热闹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这扇门的门里门外,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特别是看到最多的是孩子和家长的时候,不由感叹,经典就近在咫尺,这些人却不知道,或者不屑一顾,真是可惜了!
[ 本帖最后由 美烧女 于 2009-9-13 10:37 编辑 ]
昨天10:34回复

支持LZ,读诗只是做为对主流教育的一种补充而已。
我儿子四岁,现在开始教他读唐诗,我觉得他很有兴趣。
比如,暮江吟这首诗,他会问白居易是住在哪里的人?其中一句:可怜九月初三夜。他会问,这里的可怜是什么意思?
现在我们是一个星期学两首,到小学一年级之前,我想三百首唐诗应该就学得差不多了吧
我儿子四岁,现在开始教他读唐诗,我觉得他很有兴趣。
比如,暮江吟这首诗,他会问白居易是住在哪里的人?其中一句:可怜九月初三夜。他会问,这里的可怜是什么意思?
现在我们是一个星期学两首,到小学一年级之前,我想三百首唐诗应该就学得差不多了吧
2009/09/15回复

“无违”,从下文看,指的是“无违礼”,这是“孝”的外在表现形式。
“父母唯其疾之忧”,关于“其”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其”指的是父母,一种认为指子女,两种解释都通。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讲到了“孝”的核心——“敬”。
儒家讲究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比方说,子是提倡“礼乐”的,但是子也曾经曰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也就是说,“礼乐”固然重要,但是真正内在的核心是“仁”,脱离了这个核心,一切外在都毫无意义。
再回到“孝”,很显然,孔子认为“孝”的核心乃是“敬”。内心没有敬爱之心,就算给父母吃喝,难道能算孝吗?
“父母唯其疾之忧”,关于“其”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其”指的是父母,一种认为指子女,两种解释都通。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讲到了“孝”的核心——“敬”。
儒家讲究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比方说,子是提倡“礼乐”的,但是子也曾经曰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也就是说,“礼乐”固然重要,但是真正内在的核心是“仁”,脱离了这个核心,一切外在都毫无意义。
再回到“孝”,很显然,孔子认为“孝”的核心乃是“敬”。内心没有敬爱之心,就算给父母吃喝,难道能算孝吗?
2009/09/15回复

在这个帖子里,总能看到好多TX的真知灼见,受益匪浅!楼上的,看来也是论语造诣颇深的饱学之士,学习了!
上昨天的读书笔记。希望也能抛砖引玉。
(2009-9-15)
昨天在群里,看到一位群友在发表对易经的看法。她说,孩子们从易经开始读,就是玷污了易经本身。易经,它代表了一种天人合一、万物变易的思想,它自身是个体系。
我当时对她的说法就有点不认同。但是,由于读书不多,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今晨,读了易经系辞前七章后,在去买菜的路上,脑海里突然冒出易经中的几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xiu)如兰。这样的句子,给孩子读,是玷污易经吗?有什么书,自己是不愿意给人读,不愿意给孩子们学的呢?显然,给孩子读易经,是玷污易经,我是不能认同的了。
至于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我这个以每周7卦(7篇)的速度往前读,至今尚未读完易经的人,肯定不敢给她下个结论,我甚至对各种关于易经的说法,连判读能力能力都没有。
但是,今天早上,走在台风后的路上,看着台风过后的景象,不由想到:在易经里,的确是有过这样的感受:人活着,做的事,以符合天道人伦为好。万物都在变化,也都在不变。这个变化的观念,相信每个人在哲学里都学到过。
我想到,台风来了,我们就要关门闭户,在安全的地方。这也是一种符合天道的做法吧。遵循自然的规律,爱护环境,也许也是易经表达的意思的一种?那么,这都是我们能接受的啊。
从这里又联想到杨振宁教授说过的话。杨教授是著名物理学家,对自然科学有很深研究,又有深厚的国学底子,他的意见,应该有一定的权威性吧。他说,近代科学追求的是自然规律。我读易经,觉得也是求道,这里的道,是天道人伦,我理解为自然规律。还有,就是易经追求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这,不是很好吗?当然,这种精神境界,对幼小的孩子们来说,还是一件遥远的事情。将来由他们自己决定吧。而现在我们要做的,只是让孩子读。
撇开这些不说,我觉得易经是本很好的识字教材,其一,句子短,孩子容易读。其二,字词重复率高,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
如果确实是这样,那么,我们的孩子,又为什么不能从小读易经呢?
我也就读经的疑问专门发过一个帖,可是看的人不多。就好像我看到认识到国学的重要而让孩子读经的人一样少。
上昨天的读书笔记。希望也能抛砖引玉。
(2009-9-15)
昨天在群里,看到一位群友在发表对易经的看法。她说,孩子们从易经开始读,就是玷污了易经本身。易经,它代表了一种天人合一、万物变易的思想,它自身是个体系。
我当时对她的说法就有点不认同。但是,由于读书不多,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今晨,读了易经系辞前七章后,在去买菜的路上,脑海里突然冒出易经中的几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xiu)如兰。这样的句子,给孩子读,是玷污易经吗?有什么书,自己是不愿意给人读,不愿意给孩子们学的呢?显然,给孩子读易经,是玷污易经,我是不能认同的了。
至于易经是一部怎样的书,我这个以每周7卦(7篇)的速度往前读,至今尚未读完易经的人,肯定不敢给她下个结论,我甚至对各种关于易经的说法,连判读能力能力都没有。
但是,今天早上,走在台风后的路上,看着台风过后的景象,不由想到:在易经里,的确是有过这样的感受:人活着,做的事,以符合天道人伦为好。万物都在变化,也都在不变。这个变化的观念,相信每个人在哲学里都学到过。
我想到,台风来了,我们就要关门闭户,在安全的地方。这也是一种符合天道的做法吧。遵循自然的规律,爱护环境,也许也是易经表达的意思的一种?那么,这都是我们能接受的啊。
从这里又联想到杨振宁教授说过的话。杨教授是著名物理学家,对自然科学有很深研究,又有深厚的国学底子,他的意见,应该有一定的权威性吧。他说,近代科学追求的是自然规律。我读易经,觉得也是求道,这里的道,是天道人伦,我理解为自然规律。还有,就是易经追求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这,不是很好吗?当然,这种精神境界,对幼小的孩子们来说,还是一件遥远的事情。将来由他们自己决定吧。而现在我们要做的,只是让孩子读。
撇开这些不说,我觉得易经是本很好的识字教材,其一,句子短,孩子容易读。其二,字词重复率高,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
如果确实是这样,那么,我们的孩子,又为什么不能从小读易经呢?
我也就读经的疑问专门发过一个帖,可是看的人不多。就好像我看到认识到国学的重要而让孩子读经的人一样少。
2009/09/16回复

呵呵,饱学之士不敢当,我原本理工科出生,对哲学有些兴趣,真正系统接触国学也就是去年才开始。
说小孩读易经是玷污了易经,这种论调很古怪。讲句玩笑话,只有易经自己才有资格说它是不是被玷污了,当然了,易经要说的话都在经文里,没有哪个卦爻辞上说:“幼童读之,凶。”
我想,易经不会那么脆弱,几个小孩读一读,就被玷污了。
易经当然是一部了不起的书,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每个卦爻辞都代表了一种变化的状态。在远古时代,用二进制来描述世界的变化,确实很牛。但是现在读它,有很多困难,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倒不是因为易经太深刻,而是太多人靠易经来达成一些其它目的了。我们知道易经分为“经”和“传”,这两部分形成的年代并不相同,“传”是对于“经”的解释,但是很显然,传的作者们夹带了很多私货,有真知灼见,但是也不乏牵强附会的地方,怎么去分别,会比较麻烦。
罗素曾经说过科学的作用在于树立了一个理性的权威,这个权威使得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都无法否认它。通俗点说,科学之所以值得相信,是因为它不故弄玄虚,它可以很深奥,但是只要努力,任何人都能掌握它,一旦掌握了,就能实实在在的解决一些问题。
而我们国家有个不好的传统,有一种学问,“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仰之弥高,钻之弥深”,为什么呢,因为这门学问压根就不想让人看透,因为一旦看透了,人家拿什么混饭吃。所以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我不是说易经就是这样的学问,而是的确有些研究易学的人,靠这些伎俩来蒙人。
我想,关于自然,我们可以学习牛顿定律,电磁感应,麦克斯韦方程,相对论,量子物理。关于人性,我们可以学习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马斯洛等等。而对于国学,只有在现代观点的重新审视之下,才能焕发生命力。否则有什么好研究的,我们祖先都研究几千年了。
再说到小孩要不要学习国学,我觉得当然要。我女儿刚出生十几天,我正在考虑弄一个论语读本给她上学前读完,大概也就是全本论语三分之一的篇幅,比方说“学而时习之”这一段,我简直太喜欢了,而且小孩绝对能理解。而有些内容,现在的确没必要再读了。三字经之类,我不怎么喜欢,有些内容过时了,有些内容有更好的表述方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也会选一些,我个人对于世说新语也很喜欢。这些经典,对于增强汉语的语感,大有裨益。
易经里也有值得汲取的营养,但是小孩学习起来确实困难了些,孔子说他五十岁以后学习易经,就可以不犯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易经其实并不易。不过六十四卦的卦象倒是可以画给小孩看,还有阴阳二鱼,都是些很美观的图案,而且寓意深刻。
让孩子读经,其实也是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种下一些优良的种子,这些种子会不会长成参天大树,要靠孩子今后的成长经历来触发,更要靠孩子们自己的心血来浇灌。
说小孩读易经是玷污了易经,这种论调很古怪。讲句玩笑话,只有易经自己才有资格说它是不是被玷污了,当然了,易经要说的话都在经文里,没有哪个卦爻辞上说:“幼童读之,凶。”
我想,易经不会那么脆弱,几个小孩读一读,就被玷污了。
易经当然是一部了不起的书,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每个卦爻辞都代表了一种变化的状态。在远古时代,用二进制来描述世界的变化,确实很牛。但是现在读它,有很多困难,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倒不是因为易经太深刻,而是太多人靠易经来达成一些其它目的了。我们知道易经分为“经”和“传”,这两部分形成的年代并不相同,“传”是对于“经”的解释,但是很显然,传的作者们夹带了很多私货,有真知灼见,但是也不乏牵强附会的地方,怎么去分别,会比较麻烦。
罗素曾经说过科学的作用在于树立了一个理性的权威,这个权威使得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都无法否认它。通俗点说,科学之所以值得相信,是因为它不故弄玄虚,它可以很深奥,但是只要努力,任何人都能掌握它,一旦掌握了,就能实实在在的解决一些问题。
而我们国家有个不好的传统,有一种学问,“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仰之弥高,钻之弥深”,为什么呢,因为这门学问压根就不想让人看透,因为一旦看透了,人家拿什么混饭吃。所以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我不是说易经就是这样的学问,而是的确有些研究易学的人,靠这些伎俩来蒙人。
我想,关于自然,我们可以学习牛顿定律,电磁感应,麦克斯韦方程,相对论,量子物理。关于人性,我们可以学习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马斯洛等等。而对于国学,只有在现代观点的重新审视之下,才能焕发生命力。否则有什么好研究的,我们祖先都研究几千年了。
再说到小孩要不要学习国学,我觉得当然要。我女儿刚出生十几天,我正在考虑弄一个论语读本给她上学前读完,大概也就是全本论语三分之一的篇幅,比方说“学而时习之”这一段,我简直太喜欢了,而且小孩绝对能理解。而有些内容,现在的确没必要再读了。三字经之类,我不怎么喜欢,有些内容过时了,有些内容有更好的表述方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也会选一些,我个人对于世说新语也很喜欢。这些经典,对于增强汉语的语感,大有裨益。
易经里也有值得汲取的营养,但是小孩学习起来确实困难了些,孔子说他五十岁以后学习易经,就可以不犯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易经其实并不易。不过六十四卦的卦象倒是可以画给小孩看,还有阴阳二鱼,都是些很美观的图案,而且寓意深刻。
让孩子读经,其实也是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种下一些优良的种子,这些种子会不会长成参天大树,要靠孩子今后的成长经历来触发,更要靠孩子们自己的心血来浇灌。
2009/09/16回复

看到“笨笨的钥匙”TX的跟帖,我的脑海里马上浮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关于易经的起源、作者的:
易经的起源很传奇。有一句话是这么概括的:“世历三古,人更三圣”,三古是上古,中古,近古。时代久远。那么易经是谁写的呢?“人更三圣”,是说有三位圣人的参与。其实不止三圣,我们读易经,可以看到:“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所以公认易经第一位作者是伏羲氏。伏羲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 舜、大禹接着完善。
周文王在伏羲氏八卦的基础上完善了易经的64卦,并且给每一卦写了卦辞。这卦辞很深奥。文王之后,他的儿子周公,给每一卦爻配上了爻辞。有了爻辞,还是一般人看不懂的天书。直到孔子出现。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天不生仲尼的话,易经,也许永远读不懂。孔子晚年喜易,苇编三绝,写了许多解释易经的文字,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十翼”,系辞,象传,彖传,系卦传,等等。这些,是孔子写的。但是也有许多专家学者指出不是他写的。后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易经帛书,从侧面证明了这些大多数是孔子写的。只不过有的不是出自他的亲笔,是他的弟子补充的。有了孔子的这些解说,我们才有可能了解易经的含义。
由此可见,易经不只是一两个人写的,是古圣人的集体创作。
其二,关于孔子“五十以学易”的解释:
很多人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是五十岁才开始学易经的。其实经过考证,研读,这句话,可能另有含义。
中国文化里的五行里的“五”和“十”代表什么?代表土。九五,六五,在易经的乾坤两卦里,把五和十解释得十分清楚。因为五,十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六五: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这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状态。黄,中都是土,五也是土。五十里的这个“十”,是两个五的意思。还有一个九五。
在乾卦里,达到了九五的状态,就可以称之为“大人”了。孔子认为,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是“五”,是“十”。所以,“五十以学易”,应该这样解释,“以五十学易”。这个“以”,在这里是“使用”的意思。孔子的另一句“五十而知天命”那个就表示五十岁。用了个“而”字。“以”和“而”是完全不同的。现在很多专家不能这样深入地去学习,所以把“五十以学易”里的“五十”,解释成了“五十岁”。这个其实也解释不通呀,因为还有“加我数年”。
这句话,应该是孔子晚年说的,他晚年喜易,但是读易经,他认为自己并没有能达到“五”、“十”的状态,所以想请上天再给他几年时间,继续学易经,达到“五”、“十”的状态了,就没有遗憾了。
其三,是关于易经本身和自然科学的关系的。此篇是易学家周易玄先生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ad16c1010009q6.html
[ 本帖最后由 美烧女 于 2009-12-27 11:00 编辑 ]
其一,是关于易经的起源、作者的:
易经的起源很传奇。有一句话是这么概括的:“世历三古,人更三圣”,三古是上古,中古,近古。时代久远。那么易经是谁写的呢?“人更三圣”,是说有三位圣人的参与。其实不止三圣,我们读易经,可以看到:“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所以公认易经第一位作者是伏羲氏。伏羲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 舜、大禹接着完善。
周文王在伏羲氏八卦的基础上完善了易经的64卦,并且给每一卦写了卦辞。这卦辞很深奥。文王之后,他的儿子周公,给每一卦爻配上了爻辞。有了爻辞,还是一般人看不懂的天书。直到孔子出现。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天不生仲尼的话,易经,也许永远读不懂。孔子晚年喜易,苇编三绝,写了许多解释易经的文字,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十翼”,系辞,象传,彖传,系卦传,等等。这些,是孔子写的。但是也有许多专家学者指出不是他写的。后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易经帛书,从侧面证明了这些大多数是孔子写的。只不过有的不是出自他的亲笔,是他的弟子补充的。有了孔子的这些解说,我们才有可能了解易经的含义。
由此可见,易经不只是一两个人写的,是古圣人的集体创作。
其二,关于孔子“五十以学易”的解释:
很多人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是五十岁才开始学易经的。其实经过考证,研读,这句话,可能另有含义。
中国文化里的五行里的“五”和“十”代表什么?代表土。九五,六五,在易经的乾坤两卦里,把五和十解释得十分清楚。因为五,十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六五: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这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状态。黄,中都是土,五也是土。五十里的这个“十”,是两个五的意思。还有一个九五。
在乾卦里,达到了九五的状态,就可以称之为“大人”了。孔子认为,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是“五”,是“十”。所以,“五十以学易”,应该这样解释,“以五十学易”。这个“以”,在这里是“使用”的意思。孔子的另一句“五十而知天命”那个就表示五十岁。用了个“而”字。“以”和“而”是完全不同的。现在很多专家不能这样深入地去学习,所以把“五十以学易”里的“五十”,解释成了“五十岁”。这个其实也解释不通呀,因为还有“加我数年”。
这句话,应该是孔子晚年说的,他晚年喜易,但是读易经,他认为自己并没有能达到“五”、“十”的状态,所以想请上天再给他几年时间,继续学易经,达到“五”、“十”的状态了,就没有遗憾了。
其三,是关于易经本身和自然科学的关系的。此篇是易学家周易玄先生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ad16c1010009q6.html
[ 本帖最后由 美烧女 于 2009-12-27 11:00 编辑 ]
2009/09/17回复

(2009-9-17)
早上我买菜回来在厨房忙,听到辰辰在和爸爸说再见,爸爸可能要上班去了吧。然后又听到他在对外婆说:“你说再见了没有?”外婆赶紧也说再见了。我觉得好笑,走出去,辰辰一看到我,立刻说:“妈妈和爸爸说再见!”我乖乖地说再见了。
我读了书后,觉得口有点渴了,就请辰辰帮倒杯水来喝。他端到我面前,问:“说谢谢了没有?”我一边看着电脑,一边说谢谢。他扳过我的肩膀说:“眼睛看着我说谢谢!”我用眼睛看着他,诚恳地说了声“谢谢”,他才满意地走开了。
我教他的许多东西,他都是这么力行的,最后反过来成了大家的小老师。
不过,这个娃娃不是时刻都是这么招人疼的呀,这是他乖的时候的表现。当他不乖的时候,也是很令人疼的,不过,是“头疼”。
早上我买菜回来在厨房忙,听到辰辰在和爸爸说再见,爸爸可能要上班去了吧。然后又听到他在对外婆说:“你说再见了没有?”外婆赶紧也说再见了。我觉得好笑,走出去,辰辰一看到我,立刻说:“妈妈和爸爸说再见!”我乖乖地说再见了。
我读了书后,觉得口有点渴了,就请辰辰帮倒杯水来喝。他端到我面前,问:“说谢谢了没有?”我一边看着电脑,一边说谢谢。他扳过我的肩膀说:“眼睛看着我说谢谢!”我用眼睛看着他,诚恳地说了声“谢谢”,他才满意地走开了。
我教他的许多东西,他都是这么力行的,最后反过来成了大家的小老师。
不过,这个娃娃不是时刻都是这么招人疼的呀,这是他乖的时候的表现。当他不乖的时候,也是很令人疼的,不过,是“头疼”。
2009/09/17回复

“五十以学易”原来可以这样解释,受教了。
楼主对孩子的这份良苦用心,真让人佩服,其实我们对于孩子的爱,他们都能感应到,而且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回应。在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将来也会是个有爱的人。
楼主对孩子的这份良苦用心,真让人佩服,其实我们对于孩子的爱,他们都能感应到,而且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回应。在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将来也会是个有爱的人。
2009/09/18回复

(2009-9-22)
今天是辰辰三岁生日。原来,我打算给他买套他最喜欢的托马斯火车的正版玩具。但是,随着读经的深入,随着向读经群友们学习增多,我的观念改变了,不再想在物欲上满足孩子,而要给孩子精神上的营养。
于是,一早起来,我就告诉辰辰,今天是你的生日,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在三年前的这一天,你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成为我们家的一员,给了大家许多的欢乐。接着我就拿出辰辰的照片薄,和他一起回忆他出生前后的日子。他怎么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爸爸妈妈姐姐和奶奶怎么照顾他长大......然后,我告诉他,要感谢爸爸妈妈姐姐和奶奶,还有照顾过他的二姨和正在照顾他的外婆。
不过,由于之前我已经答应过他,生日的时候要送托马斯火车的,就带着他到吉之岛买了一套最便宜的火车和轨道。他非常高兴。我还告诉他,爸爸和姐姐回家的时候,还会给他带生日蛋糕回来,大家一起庆祝他的生日。辰辰很兴奋,午睡起来,就不断问:爸爸和姐姐什么时候回来呀?
以后孩子们生日,我要好好想想,在怎么过得有意义上花点功夫,在帮助孩子建立他的精神家园上花功夫,不在物质上想太多主意,花费太多了。
三岁的辰辰,在听读结合学习国学三个月之后,要正式读国学了。我把孩子要读的内容调整了一下:从本周起,国学读易经(第七卦),孝经(1-6章),诗词启蒙(101-110首);英语则是听新概念英语1-11课,读机灵狗11-13本。数字数11-20。
今天是辰辰三岁生日。原来,我打算给他买套他最喜欢的托马斯火车的正版玩具。但是,随着读经的深入,随着向读经群友们学习增多,我的观念改变了,不再想在物欲上满足孩子,而要给孩子精神上的营养。
于是,一早起来,我就告诉辰辰,今天是你的生日,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在三年前的这一天,你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成为我们家的一员,给了大家许多的欢乐。接着我就拿出辰辰的照片薄,和他一起回忆他出生前后的日子。他怎么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爸爸妈妈姐姐和奶奶怎么照顾他长大......然后,我告诉他,要感谢爸爸妈妈姐姐和奶奶,还有照顾过他的二姨和正在照顾他的外婆。
不过,由于之前我已经答应过他,生日的时候要送托马斯火车的,就带着他到吉之岛买了一套最便宜的火车和轨道。他非常高兴。我还告诉他,爸爸和姐姐回家的时候,还会给他带生日蛋糕回来,大家一起庆祝他的生日。辰辰很兴奋,午睡起来,就不断问:爸爸和姐姐什么时候回来呀?
以后孩子们生日,我要好好想想,在怎么过得有意义上花点功夫,在帮助孩子建立他的精神家园上花功夫,不在物质上想太多主意,花费太多了。
三岁的辰辰,在听读结合学习国学三个月之后,要正式读国学了。我把孩子要读的内容调整了一下:从本周起,国学读易经(第七卦),孝经(1-6章),诗词启蒙(101-110首);英语则是听新概念英语1-11课,读机灵狗11-13本。数字数11-20。
2009/09/25回复

(2009-9-24)
正式读经第二天,实行了237。辰辰上午读了一遍,晚上读了一遍。还听了一遍。
上午读的时候,按他的要求,是读一本讲一个故事听的。不过,在讲了一个故事之后,他读着读着就忘记提醒我要讲故事了,一直到快读完了,读累了才停下来了。中途还要求读以前读过的三字经。孝经和易经还读了两遍,是我趁他读得很有状态的时候多带他读的。
晚上逛书店回来,我又带辰辰读书了。听赖老师说过,孩子晚上读书好,我就打算晚上也带他读一次。我说要读书了的时候,他自己指名要读论语学而第一,我就拿了论语来和他读了一会,然后读易经第七卦师卦。他又说要跟男的老师读,我就播放了CD,我们一起跟读了易经师卦和诗词启蒙101-110首。最后我领着他读了孝经1-6章。读完,辰辰很高兴地喝奶,去听爸爸讲睡前故事了。他自己的满足,我和老公的欣喜,他应该都感受到了。
女儿还是早上读一遍,晚餐后读一遍。今天我注意听了女儿读书,发现她已经能把论语读得很流利。而她正在读的《乡党》篇,其实是很难读的呢,我读了好几遍都还是不太流利。看来孩子的进步就是比大人快得多啊,不管多大的孩子,就是比成人厉害,看来不服老不行啊。
正式读经第二天,实行了237。辰辰上午读了一遍,晚上读了一遍。还听了一遍。
上午读的时候,按他的要求,是读一本讲一个故事听的。不过,在讲了一个故事之后,他读着读着就忘记提醒我要讲故事了,一直到快读完了,读累了才停下来了。中途还要求读以前读过的三字经。孝经和易经还读了两遍,是我趁他读得很有状态的时候多带他读的。
晚上逛书店回来,我又带辰辰读书了。听赖老师说过,孩子晚上读书好,我就打算晚上也带他读一次。我说要读书了的时候,他自己指名要读论语学而第一,我就拿了论语来和他读了一会,然后读易经第七卦师卦。他又说要跟男的老师读,我就播放了CD,我们一起跟读了易经师卦和诗词启蒙101-110首。最后我领着他读了孝经1-6章。读完,辰辰很高兴地喝奶,去听爸爸讲睡前故事了。他自己的满足,我和老公的欣喜,他应该都感受到了。
女儿还是早上读一遍,晚餐后读一遍。今天我注意听了女儿读书,发现她已经能把论语读得很流利。而她正在读的《乡党》篇,其实是很难读的呢,我读了好几遍都还是不太流利。看来孩子的进步就是比大人快得多啊,不管多大的孩子,就是比成人厉害,看来不服老不行啊。
2009/09/2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