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儿子两岁多,开始颂读国学经典(俗称读经),记录的读书笔记和大家交流

138193680幼儿园早教

全部回帖
  一天之间,看到帖子发生了变化,感谢斑斑!更感谢参与讨论的妈妈们!
  
  孩子的教育引起足够重视了,帖子才会引起大家关注,这是好事!
  
  关于古人在其著作中提出的当时道德观人生观的问题,有的妈妈担心和现代观念冲突,我个人认为不必担心.本来我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上午在带着孩子读<三字经>,读到"头悬梁,锥刺骨"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种通俗的说法来表达:

  很显然,我们现在不需要孩子做到"头悬梁,锥刺骨"了,这,只是做为一个典故,激励孩子认真学习,珍惜机会的典故了,我们从中学的,就是这些,而不是要去做到"头悬梁,锥刺骨".那么古文中的其他和现代观念相冲突的观念,我想,有了智慧的妈妈们的引导,有了孩子自身不断修正认识的能力,一切,都不是问题!

  在了解儿童读经之前,我也是对儿童读经敬而远之的。但是自从偶尔认识了,深入一点去了解之后,我很庆幸,在我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有幸接触到了经典.

  

  

[ 本帖最后由 小鸡囡囡 于 2009-7-31 20:02 编辑 ]
2009/07/21回复
surali:
国学经典的确对一个人以后的为人处事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个人认为也不必要用什么录音机之类的东西,就自己和小孩一起背诵讲解好了,对于他来说效果更好.
查看原文
  你说得很有道理!我给孩子用录音,主要是我怕自己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是想让孩子跟着标准音读,所以才用的。

  就在今天,我带着孩子读书的时候,我有点事要做,为了赶时间,我读的快了些,可是我家辰辰,没有照我的样子读,而是字正腔圆地把那句读出来了!我很感动!
2009/07/21回复
  7.3
  今天已经是读经第三周的周五,孩子们还是表现不错的.早上我一起床,就让女儿把这两周的内容读了一遍,晚上又读了一遍,两次都完成得很好。辰辰是在起床后点读了他最喜欢的〈三字经〉,中午说不想读,就听了〈论语〉和〈诗词启蒙〉部分,然后休息。到晚上,点读了〈诗词启蒙〉,跟读了〈论语〉。之后喝牛奶,再带他去洗澡。在洗澡的时候,他嘴里时不时冒出一句经文,真是有趣!

  我自己,除了和孩子们一起读的内容,今天读了两遍〈易经〉前七卦。读的时候,我总是觉得自己的知识少得可怜!要想真正读懂一些,还需要不断去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啊。〈易经〉所包含的知识浩如烟海,哪怕就是想描述一下自己读她的感受,都不容易呀,要想有所领会,不同层次的文化底蕴的人,就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了。

  今天在读到坤卦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好妻子。说来真是惭愧,有着12年婚龄的我,却很少去想这个问题。我也很感动,在易经里,能看到这样的文字。中国那些不重视女人的年代,那些为君为夫的人,一定是没有去好好学习《易经》的。其实即使在《三字经》里,也说“五伦者,始夫妇”,轻看了女人的作用的,必定是不能体会圣人教诲的。
  读着《易经》,也总感受到一股正气。心想如果有更多的人读《易》,必定会感染到更多的人走正道,从中受益,从而认识到要顺乎天道人心,以正气来指引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至于偏斜。
  越读,越希望自己能学习更多的知识,能帮助自己感悟《易》的玄妙。

  以我的习惯,以前读古书,都是边读边看注释。读着读着,如果觉得很难懂,就没什么兴趣了。学到了“累积式”学习法,真是让我茅塞顿开啊,非常高兴,知道了这样一条读书之路,感恩不尽!
2009/07/22回复
  7.13
  上一周,有好几天,辰辰都是要我做一通思想工作,想很多办法,才愿意读书。今天早上,一反常态地主动要求读书了!我高兴得抱着他亲了一口!母子俩高高兴兴地读了三本书。辰辰的点读,又进步了!
  
  读完之后,辰辰还意犹未尽,自己去拿起“机灵狗”英语书,说要读,要听。我放给他听了,他听得咯咯直笑,跟着读,那奶声奶气的可爱童音,把在另一个房间学习的姐姐也吸引来了,笑着看他读英语,说弟弟读得真好听!

  一看姐姐这么捧场,辰辰的表演欲望被激发了,又念起他已经很熟悉的诗词启蒙里的那几首来了。姐姐评价说,弟弟读“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最可爱!读“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最有喜剧效果!
 
  一高兴,我竟然忘记了,今天,已经是孩子们读书第二个月的第一周,要学新的内容了,于是,我赶紧播放新内容给孩子们听。他们听了之后,这次意犹未尽的轮到我了,我又把这周的新内容朗读了一遍.朗读的感觉真好啊!真是神清气爽!
2009/07/22回复
motemote45楼
我觉得被诟病,通常都是国学经典中被历代统治阶级利用的那些,叫人顺从、无欲无求的。这些当然该批判、摒弃,但经典中远远不只这些,那些大智慧往往会令人拍案,就算放到当今也不过时。随便找了一些,哪位来批判批判,也让大家开开眼。记得以前中学语文老师教过一句话,原文和出处不记得了,大意好象是一本书中能学得一句一词就是好书。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毋欲速,毋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过犹不及。

既来之,则安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君子可大受而不可小知,小人可小知而不可大受
2009/07/22回复
mykermyker46楼
学习了
2009/07/22回复
jennersjenners47楼
都是好妈妈啊
2009/07/22回复
其实背背也挺好的,有的家长说他那么小不懂其中的意思,其实没关系,只要坚持,长大了点还是会懂,也会比没学的小朋友多了一个展示的机会。我是语艺老师,也许是职业问题,我觉得小孩多开口读书背书是有好处的,比那些什么右脑教育什么的强多了,因为实践已经告诉我,多开口的小孩,胆子比较大,而且思想比较独立,依赖性没那么强,哈哈也许说跑题了,但意思还是觉得多读多背有好处。
2009/07/22回复
小农小农49楼
万事贵在坚持.

让孩子读经,考验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我们做父母的.对此我深为感慨.
关于读经,很想与楼主交流一下.已经加了**,但还没有通过.
2009/07/23回复
从怀孕时就有听说,《孔子》,《老子》,《弟子规》等这些经典国学,经常让小孩背诵,可以修心。当时还了解了一些资料,就是台湾已经有读经班。。相应的一些评价也不错。
我从当当上买了一整套的书和碟。然后大着肚子时就听。。。
不过惭愧,可能是因为成年人,接受能力已经下降。或是我自己并不是十分的感兴趣,个人从小偏理科。让我去听这些,我真的没办法听得太久。所以没多久也就停下了。
不过我很是羡慕身边的朋友,能把古典国学运用得出神入化。。

我是赞成让小孩学国学的。有句话叫:“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孩子是一张白纸,或者说是一块干的海绵,现在吸收知识的能力极强。让小孩子去读。有印象,慢慢自己去理解。就够了。
有一些宣传国学的人,说会背经的小孩读书多厉害。其实,我觉得,现在的社会,并不是会读书就行了。呵。。不要读死书。哈。
做为家长,提供一个让小孩自己选择的机会,如果读得下去,就继续读,读不下去,不勉强。
2009/07/23回复
  7.17
  昨天家里来了客人,两个孩子和客人带来的孩子疯完了一天,辰辰累了,今天到9点多才起床。听到我叫他读书,摇了摇头,自顾自玩玩具去了。

  我自己拿着书读起来。他还是不理。一会儿走过来,拉着我的手说:“要指着字读书!”我说:“那宝宝来告诉妈妈怎么指吧。”他就示范起来,然后就跟着我读起来了。

  读了一阵,他又走开了。我接着读。一会儿又走过来和我坐到一起,把书也拿过去了,自己指着读了起来,还告诉我,到哪里要停,没有标点的地方不要停。

  读完了经文,又听了英语,他很高兴,让我把英语重放了一遍,比较快地完成了今天的任务。下午和晚上有时间的时候,再听一两遍吧。

  中午带辰辰睡觉的时候,和他一起背所读过的书,特意要他领我念,他背得很好。我以为他不能背的地方,其实已经都能背了。家里几个读书的,看着就他最不认真,其实,他记得最好!
2009/07/23回复
  7.19
  上午带辰辰读了一遍本周内容,他基本能指读了。连续两天,表现都不错!

  晚上,我们正在各忙各的事情。辰辰自己玩着玩着,忽然口中念念有词。仔细一听,人家在念《大风歌》呢!这可是这周的新内容哦,我注意听着,他楞是给念完整了。接着又念起下一首《上邪》,有卡壳的地方,我提示了下,也能背了。

  看辰辰状态不错,我连忙找到《诗词启蒙》,看下一首是什么,好提示他。谁知他一看到我拿起书,就赶紧走过来把书拿走了,说:“我会读!我自己读!”自己去把每天读的三本书都找来了,坐下去就一本一本地读起来。

  每本读了一会儿,就说:“我读完了!”我们表扬了辰辰,他也高兴地鼓掌表扬自己了。然后走到我身后说:“妈妈,你旁边有几本故事书哦!”我说:“为什么会有故事书呢?”辰辰说:“给我讲的呀,因为刚才,我读书了。”哈,这孩子,知道总结读书后的好处了!

  读经第五周,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辰辰差不多学会了指读!
2009/07/25回复
  古人读经读的是功名,这说法是对的,可算不上绝对。那我们现在读经读的又是什么呢?莫非是把孩子带出去能让他背几些唐诗宋词三百千么?这就为免狭隘了。
  所以,我一直觉得,与其说是在读“经”,不如说是在读书。更何况,唐诗宋词、孔孟老庄这些又哪里是经。
  推荐你去一个网站看看“www.growinghouse.com”,里面观点很新,很受启示。
2009/07/25回复
天蓝的妈妈:
  古人读经读的是功名,这说法是对的,可算不上绝对。那我们现在读经读的又是什么呢?莫非是把孩子带出去能让他背几些唐诗宋词三百千么?这就为免狭隘了。  所以,我一直觉得,与其说是在读“经”,不如说是在读书。更何况,唐诗宋词、孔孟老庄这些又哪里是经。  推荐你去一个网站看看“www.growinghouse.com”,里面观点很新,很受启示。
查看原文
  非常感谢天蓝妈推荐了个这么好的网站给我!以前虽然在这个网站学习过,今后一定再仔细去看看.刚才进去,特意看了其中的一篇《读“四书”为什么无比重要〉,很受启发!这篇的观点,和我带孩子读经的观点是相通的。我很荣幸!
  至于您说的我的孩子只能称是在“读书”,不能称之为“读经”,您说得很对!目前,我们还刚刚开始读,读的,只是简单一点的书。我说“读经”,只是目前通俗一点的称呼而已。但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读“经”。现把我们要读的书目列一些:
   
  正在同时读的,是〈三字经〉,〈论语〉,〈诗词启蒙〉。马上就要读完〈三字经〉了,然后换成〈易经〉,诗词启蒙读完了,换成〈成语接龙〉,读完〈论语〉,换成〈弟子规〉。每天读三种书,每种读一小部分。连续读7天再往前读。

  以后还要读的,包括您说的四书五经中的其他书:《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剩下的书、礼、春秋,就不读了。其他我们要读的还有:百家姓,千字文,孝经,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老子,古文观止等

  下面摘一段天蓝妈推荐我看的网站中的《读“四书”为什么无比重要》中的一小段:

  越小的孩子越倾向于形象思维,小小孩更多的是直感式吸收。我们把直感吸收的阶段称为“小学”阶段,把借助抽象思维而明白事理的阶段称为“大学”阶段。“小学”是“大学”的基础,是为学好“大学”做准备的。由于定位不准确,父母们常常是“起了个大早”,送孩子“赶了个晚班”。
    对汉语言而言,父母在孩子的直感期应引导孩子吸收什么样的语言,以满足抽象思维阶段应具备的理解能力呢?
    让每个孩子真正掌握汉语言,是时代赋予我们光荣而神圣的职责。中国是一个人文大国。先辈中的精英们曾经举全国之力,研究、探索怎样学好汉语言,并为此形成了一套公认的掌握汉语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不可能形成全社会的氛围来研究,参照过去的做法,无疑是一条必选之路。过去的精英们多是在“小学”阶段会读背四书。四书是基础科目,五经属于研究类的科目。婴幼儿先预习三百千、古诗词以及琅琅上口的华文美句(《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再参习《幼学琼林》《老子》,最后习诵四书,效率会大幅提高。
2009/07/25回复
支持,想问下各位妈妈你们在哪个网站下载了三字经这些国学
2009/07/27回复
猜你喜欢

我和儿子的菲律宾游学

对待教育的两种看法,是家长太过焦虑吗?

我为什么坚持让孩子学管乐

让2岁多的孩子学国学,会不会太早了?

发现儿子有一些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已经三年级了,该如何治疗呢?

海珠区的小学和越秀区的小学真的相差很大吗?

热点推荐

中秋倒计时!月饼你买经典款还是网红款?

不给统一采购教辅 风向又变了吗?

久不逛的北京路 越来越好逛了

教师节做手工贺卡 你给老师送礼了吗

深圳最古老庙宇之一 400年关帝庙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星寰国际商务中心 大气上档次太圈粉

自制辅食 核桃黑芝麻红枣馒头

等1小时也值!粤•向群98双人餐超值

家有刻薄家婆 宁愿留公司也不想回家

老字号不踩雷!陶陶居外卖超惊艳

简单快手 5元豆苗煮出的鲜甜上汤

马迭尔不止有冰棍 还藏着博物馆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