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宝宝入园记】虫虫的蒙氏成长经历

163730768幼儿园早教

全部回帖
一片好文章,受益匪浅
2009/08/03回复
精彩,谢谢雪儿妈咪
2009/08/03回复
mathew妈mathew妈183楼
jocelyn1025:
无意中看到一个老帖:幼儿园的教育与蒙特梭利、奥尔夫等。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 ... ghlight=&page=1LZ作为一个有20多年幼教经验的园长,对蒙台梭利和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很熟悉,帖子还提到儿童感统失调的问题,以及对早教和幼儿园教育的一些看法,内容详细具体,很有参考价值,和大家分享。[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7-19 21:40 编辑 ]
查看原文
谢谢,留个印先。
2009/08/04回复
mathew妈mathew妈184楼
Angel.:
第五部分  蒙氏的教育理论蒙氏教育理论:(1)环境适应论 (2)独立成长论 (3)生命自然发展论 (4)吸收心智论 (5)工作人性论 (6)奖罚无用论吸收性心智理论(最著名)我们常听见一句话:“上天有好生之德。”为什么?其实只要仔细体察地球上的生物分布情形,就不难知会这句话的含意了。瞎眼的蝙蝠有声纳器官帮助;柔弱的毛虫有变色的皮肤保护;荒冷高原上的牦牛有温厚的皮毛调节体温;所有的生物都拥有赖以生存的天赋本能,这不正是老天的好生吗?    人类呢?强壮不及猛虎,灵敏不如羚羊,却能够主宰地球和我们生存有关的大部分环境。那是因为我们的“脑子”比其他动物灵活,才能从茹毛饮血时代的征服环境,到逐渐控制环境,进而改变环境,这就是我们人类特别拥有的天赋本能。这种天赋本能你有我也有,但你的孩子却特别不同!特 殊 的 力 量    前面曾经提过,刚出生的婴儿,生理与心理上的功能都还不成熟,就像一张白纸,不能和小鸡一样刚刚出生就会啄食,婴儿的各种智能必须靠他日后自己的种种努力而慢慢地发展。前面也曾提到,人类是依据着上天的“预定计划”逐渐成熟。然而,初生儿一离开温暖湿润的母体随即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面对这个突然而且复杂的环境,这项“预定计划”又是如何的展开过程,让孩子由小长大、由无知变有知呢?    婴儿一出生,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为了面对它,也为了适应它,求得生存发展,儿童会有一种蒙氏所说的特殊“力量”来帮助他。这种特殊力量会帮助他从复杂的环境中,自动地选择成长所需要的事物;并且会使孩子主动地尝试,摸索,快速地了解和学习这“人”世界的光怪陆离;也使他不得不看,不得不听这些目不暇给的东西(当然也包括了和他心肉相连的你)。    你别小看他们,小心灵中不但不停地探索,不断地了解,而且还想和你建立关系,甚至想控制这些身外的环境──也包括我和你。    可是这种内在的敏感动力并不是永远的,到了六岁以后几乎就减弱了。这种看不见的生命力共有二项,其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二是幼儿期间的“敏感力”。吸 收 性 心 智大人在面对一项新的事物时,可以借用旧经验来学习,例如你初次到非洲去,听见那儿的人发出一些叽哩呱啦的声音,就算你听不懂,你仍会判断那是“语言”。孩子呢?从完全黑暗的母体,滑进这个全然不同的世界,没有带来任何经验,智力也还没有成熟,“吸收的心智”这项内在的助力,就会驱使他“潜意识”地从环境中大量地、且全面地吸收,就像照相机的感光底片一样,将外界的印象全部摄入,然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也就是从无到有的快速累积、储蓄底基。然而这种潜意识的摄取,大约到三岁以后,便会转变成有意识的吸收;也就是三岁前创造出功能(例如:孩子一出生,不会说话,他会从“听”、“看”的刺激中学得说话的能力),三岁后这些功能会开始快速发展(一岁半后,孩子的语同,速度更是惊人,儿童就因为有这种能力,才会从“无”到“有”地奠定下智力的基础。敏 感 力    让我们先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有一种虫子的幼虫,一生下来,必得靠吃嫩叶维生,它会利用光线去寻求食物;可是等它长到某一个阶段,这种对光线的敏感力很快就消失了。儿童成长的阶段,也有同样的现象。敏感力是表示,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某一段时间,只对环境中的一特定事情,涌出如泉水般的最大兴趣和不断地主动触摸、模仿或学习的举动,而且成果惊人。例如:处于语言敏感力表露的时段(我们称之为语言敏感期),儿童会对语言产生最大的兴趣,他以模仿大人的用字来快速学习,在语言的字汇容量与表达力上,更是神速地增加。他不需要文法书,也不需要词类表,他自然而然就能经由环境,学习字正腔圆的各种语言。    更例如:小婴儿出生到某一阶段,会自然地学爬,以致于学走路,那是因为到了这件事情的敏感期,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学了,而且也得到最大的效果。假如错过了该项智能发展的敏感期,以后再想学习,不仅已失掉学习兴趣,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也会加上数倍呢!感官敏感期表    由于人类的智能发展,是从感官吸收外界的讯息开始的,所以在儿童的抽象思考能力,还未发展出来以前,都是利用亲身的感觉来认识世界,从零岁到六岁儿童的敏感期,也就多集中于感官上:┌────────┬──────────────┐│ 年 龄 │敏感时期(Sensitive Periods) │├────────┼──────────────┤│ 出生到3 岁 │属于潜意识的吸收心智(Unconc-││ │ious Absorbent Mind) │├────────┼──────────────┤│ 1 1/2岁到3岁 │感官经验、语言发展 │├────────┼──────────────┤│ 1 1/2岁到4岁 │对细小物体发生兴趣 │├────────┼──────────────┤│ 2 岁到4岁 │明白时间上、空间上的秩序 │├────────┼──────────────┤│ 2 1/2岁到6岁 │感官的净化 │├────────┼──────────────┤│ 3 岁到6岁 │对成人的教化有敏感的感受性 │├────────┼──────────────┤│3 1/2岁到4 1/2岁│写字 │├────────┼──────────────┤│ 4 岁到4 1/2岁 │触觉发展 │├────────┼──────────────┤│4 1/2岁到5 1/2岁│朗读 │└────────┴──────────────┘注:摘自许兴仁编译“蒙特梭利教具教引”上面这个表,可以当作帮助您了解孩子的一个参考。在这些感官的敏感期内,大人应该提供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孩子充分学习。第六部分  蒙氏教具(上)教具与玩具的不同  “教具”带有“教育”的功能,所以它具有严肃的意义,不能随意地被安置在厨房或者客厅;也必须有专属的“活动室”,与特定的使用规则,如此它的功能才能被尊重。再来,由于教具具有特定的教学作用;例如粉红塔,为了让孩子能以触觉与视觉来分辨大小,所以在颜色上也就设计成单一化,目的在造成注意力的集中,而不会为其他因素所干扰。但是,在孩子能完全地熟悉这个基本功能后,它能被允许与他种教具变化地使用。  教具具有教育孩子了解大小、轻重、高矮、乃至最大、次大……至最小,让孩子能产生次序、顺位等等“秩序”感的教育特质;这种特质不只显现在教具物的本身,也旁及到外围的一切行动。所以,使用者必须有秩序地取下教具,有次序地归位以及要的尊重它、维护它的素养。在这样教养下的孩子,长大了就会尊重“长幼有序”和“先来后到”等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  至于玩具就不一样了!玩具的制造,虽然有些也带点教育意义,却不是十分明显,它的大部分目的只是想利用小孩子的好奇心,想赚妈妈荷包中的钱,而妈妈为了暂时免除孩子的纠缠,或是爸爸想同时满足孩子和太太的要求,也就不惜花费地买回家去。但孩子玩了不久,就想要了解为什么那辆小汽车,既没有司机也不会掉下玩具盒子外面去?自动会转头,好像轮子上有眼睛?比爸爸还能干!究竟有什么道理?想问明白,却常为难了妈妈;妈妈推爸爸,孩子却等不及,只好动手自己拆,不到两天,“玩具”成了废物;仍旧满足不了孩子的好奇,而且引起一连串的后遗症,如孩子轻视爸、妈无能,既不能给他满意的解答,又不能替他修复玩具,于是缠着、哭着又要买更“好玩”的。造成妈妈买也不是,不买,孩子的哭功、缠功更加烦人……所以说,玩具无法满足孩子的道理也在这里呀,它蕴含不深的教育意义是无法带给孩子们成长的!蒙特梭利教具  蒙氏的教具究竟有多少种?依荷兰宁惠斯公司的目录,至今已有三百四十九种之多,但实际上哪些是蒙氏自己所创制,却很少有人去研究,可见有一些必是经由后人自己发展出来的。其实这相当符合蒙氏的教育精神,因为她不曾认为蒙氏法是一种永恒的结论。她明白生命具有变动性,所以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发展必会有些因循,也有所创新。因此我们会说只要合乎蒙氏教育法的要求和作用,妈妈们也可以在家里替孩子做。但千万别去买那些复杂的,连自己都弄不清楚的电动“玩意儿”,惹得孩子和自己生气。  对“教具”一词,蒙氏本人曾公开地表示,她不喜欢这个名词,正确的名称我们应该叫它“工作材料”。它的主要作用,是供给幼儿作成长“工作”时所用的“材料”,是兼具增进智力和改善性格的目的,而不愿世人称之为“教具”。然而这个用法,由来已久,我们为了方便沟通,也就习用下来了。只不过,使用者的心理,必须非常明白:它不像老师手中的那根教棒,不是辅助老师教课的物品(“辅助老师授课”就成了以大人为中心),它是让孩子在其中“自我教育”、“自我启发”的媒介物,而非玩具。教 具 的 特 色  (1)蒙氏教具不选用五彩杂陈的色泽,以朴实、 干净的色调为主。因为它具有教育意义,所以通常用单色调,突显真正的教育目标,也就是具孤立的特性。例如:粉红塔的十块木头全部都是粉红色。  (2)由于教具的最重要目标, 是为符合儿童的内在需要,所以在大小、尺寸上,只以儿童的能力为考虑范围,例如:粉红塔最大的一块,孩子也可以搬得动。  (3)每项教具都有能够吸引小孩子的因素, 例如粉红塔木头的重量、颜色;或者勺豆子时,豆子沙沙的声音。  (4)教具的设计, 以供给一个人操作为主要考虑目标。  (5)每项教具的单独和联合使用, 都有其步骤和顺序才能完成。而且不管在设计上或者在使用方法上,都是由简单到复杂,其主要目的是增减培养孩子了解步骤,重视秩序,并间接地培养其“内在纪律”。  (6)每样教具都具有直接与间接的教育目的。  (7)在设计上,具有控制错误的特性, 可以使小朋友自行发现错误、而能自行改正,例如:粉红塔有十块,最小的一块是一公分的正立方块,最大的一块为十分公分的正立方体,所以最大块与次大块刚好差一公分。在堆完塔后小朋友可以拿起最小的那块,量一量各块之间的差距,他会发现恰好都是一公分。  (8)由步骤、 秩序中培养孩子的逻辑习性和推理的能力。 教具(下)此章我们针对教具的种类分别略作介绍。依蒙氏自己为儿童之家写的手册上说明,计有动手教育、感官教育、语言与知识、自由、书写、阅读、做算术、及品德教育等八项。后人为方便陈述,又将它们归纳成以下四项(以学前儿童所用到的教具为主)。日 常 生 活 教 具  “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苏格兰的男人穿裙子”,从这两个陈述中,我们即可引申出日常生活教具的特质:(1)它依各个文化的不同, 内容也就不会完全相同。(2)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动, 大都可纳入这一项目中。基于以上的原因,蒙氏并未替这项训练列出教具的目录,而希望导师能协调“智能启发”与“文化常规”的双重要求,自己研制教具,整备环境。  依照美国的分类,将日常生活这项练习分为四大类(1)动作:例如,划直线走路等。(2)照顾自己:例如,穿鞋脱子、衣服等。(3)照顾自己的环境:例如,拔草、浇花。(4)礼貌:例如,打招呼等。  日常生活教育的目的,最主要是在于训练感官能力和肌肉活动两者之间的协调。因为对幼儿来说,动作的平衡会促进智能上的发育,而且手眼的协调也为他们将来的写字画图能力,作了“预备”的工作。比如说想要写字,就需要手部小肌肉发育起来,而在蒙氏的日常生活教育上,就包括了小肌肉的练习;时日一久,自然水到渠成,正可以发达到有握笔描画的力量,和越来越准确的“有模有样”的程度。  此外,日常生活训练更重要的目的,是可以在人格形成上,培养出孩子的独立、专心、协调、秩序等等习性,奠定良好发展的基础。  而这些练习也可以培养社交能力,比如说:活动室里的蒙氏教具只有一套,所以当小明在玩倒水的工作,小华也想玩时,她就必须“等待”。更如礼貌、问候等日常生活常规也包括在这项练习中,提供了孩子相互交流,彼此配合的机会,俾使他们从中了解社会行为。日常生活教育,可以说是蒙氏教育的入手处,假如这个部分没有做好,就出现不了蒙氏现象(秩序→专心→反复练习→协调),而往后的感官、数学教具部分也就不能做得很好,无法达到最大的开发效果了。感 官 教 具  这类教具的范围包括视、听、嗅、触、味、温、压、辨认立体以及色彩等各方面的感官训练,将颜色、气味等抽象的感觉带入具体实物,用以启发孩子认知的敏锐性,为进一步的教育“目的”立下根基。例如:“嗅觉瓶”练习辨别气味浓淡,及各种气味间的感觉不同,让孩子经由亲自的体验而有清清楚楚的辨认能力。所以,这项教育的作用是:(1)用合理的方法,直接帮助感官本身的发展。(2)形成婴幼儿“自发性”的发展, 也就是进一步让婴幼儿会自动地观察和思考。(3)为使幼儿能适应现在和未来的社会, 因而必须先奠定他(她)们对环境有卓越的观察力,养成从观察到试验的科学习性。  这三种目标,都可在蒙氏教具的教育效果中产生出来。例如,导师在以教具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的同时,也必须让孩子从中辨别相似物和对比物,来诱导儿童进一步形成研判,在心智上产生“推断”,而能做成“决定的思考”和行为。  再以典型的视觉感觉教具(圆柱组)说明:它真正的目的,不在于儿童能将每一个圆柱体,放回适当的洞里,而是在精练儿童的观察力,培养他们能辨别相同性( 都是圆柱体)、相异性(或高度不同,或直径不同等)、 次序性(由左到右或由大到小),引导儿童能够由[了解]和[思考]来判断事务。  所以蒙氏教具操作,着重训练儿童的“工作历程”(秩序观念和习性的培养),远比要求他的“工作结果”(会作)更为重要。这点意义,希望母亲和一般教师一定要特别重视,才不致于“本末颠倒”。出于感官教育的部分教具,是母亲们可以在家中自行研制的,我们将另章专门讨论。蒙特梭瑞感官教育感官教育在蒙特梭瑞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在她的著述中,有大量篇幅专门论述感官教育训练、运动训练与智力发展以及感官教育与纪律教育、知识、技能的培养的关系和密切的联系。   她认为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注意、比较、观察和判断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在蒙特梭瑞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各种感觉特别敏感,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如过不进行充分的感觉活动,长大以后不仅难以弥补,而且还会使其整个精神发展受到损伤,因此,在幼儿时期进行各种感官教育显得至为重要。同时她认为,感官是心灵的窗户,感官对智力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感觉训练与智力培养密切相关。再者,她还认为,人的智力高低与教育有较大关系,通过感觉教育可以在早期发现某些影响智力发展的感官缺陷,并及时采取措施,使其得到矫治和改善。   蒙特梭瑞的感觉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   视觉训练在于帮助幼儿提高度量的视知觉,鉴别大小、高低、粗细、长短、形状、颜色及不同的几何形体;触觉练习则是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听觉训练是要使幼儿习惯于区分声音的差别,使他们在听声的训练中不仅能够分辨音色、音高,还能培养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嗅觉和味觉的训练则是注重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蒙特梭瑞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官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促进和发展他们一般感受的能力,并且使他们的各种感受处于更令人满意的准备状态,以完成诸如阅读、书写等复杂的动作,也为将来进行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蒙特梭瑞的感觉教育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她认为,感觉教育的实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她提倡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学习,使幼儿在感官训练中通过自己的兴趣去进行自由的选择、独立操作、自我校正,去努力把握自己和环境。所以,在蒙氏的教育教具中都设有专门的错误控制系统,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能按照教具的暗示进行“自我教育”。语 文 教 具  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基本上,常常是运用“间接”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的发展,在语文练习上更是如此。她先不直接教儿童拿笔写字,而是远从日常生活练习开始,就已经开始“预备”了(例如勺豆子时的肌肉控制、 协调)。  并且主张在孩子一出生,大人就应该提供一个充满语言与文字的环境,让他自然地由“感觉”到“领悟”周围的一切。例如,自小就不断地对他说话;大约在孩子会走路以后,就在孩子用的毛巾上写上他的名字……等。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相当的时间,因而要逐步渐进地去培养,由大人的间接预备功夫,养成孩子具有直接的学习与领悟的能力。  又由于儿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就在他的生活环境中,为他预备一些以“间接”训练的道理所制作的,培养孩子书写能力的“教具”。例如常见的“砂纸字板”,是让孩子用手指去触摸砂纸中的字开型(不用细笔,用手指),利用这种预备写字的间接练习, 养成他头脑对眼力和肌肉间“发号施令”的协调能力。另外大人也可在“环境”中,预备许多不同内容的书籍、图片,让孩子去接触、去翻阅,使他们的常识能逐渐丰富。  然而,该注意的是,外国文字的构造与我国文字完全不同,为发展孩子的本国语文能力,在此项教具的制作上,虽然有一些大原则可以移植运用,在发展上却必须与我国文字与文化相配合,这部分也是目前我们正积极努力的目标。数 学 教 具  蒙特梭利常常了解人类的学习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所以在面对“数学”这种纯抽象概念的知识时,唯一让孩子觉得容易学习的方法,也只有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始。让孩子们在亲自动手中,先由对实物的多与少、大和小,求得了解,再自然而然地连想起实象与抽象间的关系。比如说为了要孩子了解0、1、2、3、4等五个概念,在“纺锤棒箱”的设计上, 我们就分别在5个空格的上方,标出0、1、2、3、4;然后再依据每个数目的多寡,放入同数量的棒子。这样可以使孩子切身看到1、和2、3、……之间多少的比较, 而知道什么是“1”、“2”和“3”,结合起“数量”(1 根棒子)与“数字”(1的字形)。  所以,蒙特梭利采用“数棒”为学习数概念的先锋步骤,然后循序渐进地指导幼儿了解数的意义(量)与数的字形(符号),而最后进入加、减、乘、除的千位四则运算。这类教具,包括了数学上的许多基本概念,能为孩子奠定下良好的数学根基。  虽然现在人类的计算已走上电脑化,似乎数字已不再构成威协,但在这里我们愿意向“聪明”的父母们提出警告:“电脑是‘人’脑设计制造的”,你不能因为世界上有了省心省力的电脑,就让孩子的“人”脑渐渐地去接近“猪脑”,而变成“死脑”呀!上面就是最详细的蒙特梭利教育法.这原本是我珍藏的宝贝来的.不过,看到这么多妈咪想了解情况,我就把好东西和大家分享了.随喜大家!
查看原文
谢谢,好长,慢慢看。
2009/08/05回复
jinzhumeijinzhumei185楼
jocelyn1025:
孩子上的幼儿园里有好几个小朋友都是之前上过别的幼儿园,很不开心(也有老师打骂孩子的问题),实在不愿再去才家长才把孩子转来的。来了都很喜欢,对比强烈呀!至少我知道的幼儿园老师都非常有爱心,给孩子很大的自由。说实话,我们在家都未必给她那么多自由。现在孩子性格活泼,平时都是很快乐满足的状态,也愿意服从,性情温和,乐于分享。和一年前相比,对比很鲜明,作为父母我们很欣慰。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有很大进步,这个就不细说了。总之蒙氏教育,我们算是从中收益了。[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7-10 17:18 编辑 ]
查看原文
这位妈妈  我一直想把我的宝宝送去孙的幼儿园 但也住在天河公园附近 路程很远 想知道您的宝宝在哪间幼儿园 地址电话就好了 非常感谢你
2009/08/05回复
jinzhumei:
这位妈妈  我一直想把我的宝宝送去孙的幼儿园 但也住在天河公园附近 路程很远 想知道您的宝宝在哪间幼儿园 地址电话就好了 非常感谢你
查看原文
见19楼、21楼。
2009/08/05回复
支持,继续
2009/08/05回复
在哪家啊,具体收费能否告知,谢谢。短我,桓妈
2009/08/05回复
呵呵,楼主真利害,相比之下我真的是太不称职了
2009/08/05回复
coolbugcoolbug190楼
做个记号,未雨绸缪啊!
2009/08/05回复
kickbirdkickbird191楼
我想知道在广州的孙园地址或者具有蒙氏教育理念的幼稚园
那位JM可以知道一二
2009/08/06回复
donpigdonpig192楼
先顶着,慢慢看~
2009/08/06回复
jinzhumeijinzhumei193楼
广州的孙园有三家 一家在时代廊桥 一家在时代玫瑰园 一家在麓湖路 我很想送女儿去   就是每家都离我家太远了 
2009/08/06回复
犬夜叉犬夜叉194楼
宝宝二岁四个月上的幼儿园,也是蒙氏的,感觉还好没有等到三岁才上,现在的专注非常强,而且可以自己进行图画阅读
2009/08/06回复
曼殊曼殊195楼
有呢,也准备明年送宝宝到孙圆-时代玫瑰园
2009/08/06回复
虫虫妈妈,对于孙幼儿园早有听闻,但有几点一直比较困惑,不知道虫虫妈妈是怎么看的:
1、蒙氏教育下的孩子到了上小学以后会不会比较难以适应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方式?因为有朋友曾经说过,因为中国的体制决定了中国的教育制度,从幼儿园开始,就是为了适应中国的教育方法的,这样会不会和以后的教育衔接不上?
2、在“我不愿意”的敏感期和“学习正确的表达方式”时,会不会让大人特别是老人家觉得没有礼貌?如果有大人想和孩子一起玩或者摸摸孩子,他也对别人说:“我不愿意你摸我“怎么办呢?会不会很尴尬呢?
3、期待楼主分享,孩子如何学习接受挫折?因为现在的孩子都在大人的爱护和保护下生长,很少会碰到挫折,所以心理也会比较脆弱吧?
  我们应该怎么引导和让孩子学习呢?
4、非常喜欢虫虫妈妈给孩子布置的“学习区”、“玩耍区”和作品分享区~
   我们明年也会有自己的房子了,要向虫虫妈妈请教如何布置呢~

[ 本帖最后由 fantasia.rei 于 2009-8-7 16:00 编辑 ]
2009/08/07回复
另外,想问问虫虫妈妈,关于蒙特梭利教育法,有没有什么好书介绍呢?
想了解一下蒙氏教育的特点,谢谢了!
2009/08/07回复
虫虫放了一周暑假,带她去玩了一圈,回来一看贴子没想到这么多留言和问题,有的还很深呢。不好意思,从简单的开始回答。
2009/08/09回复
fantasia.rei:
另外,想问问虫虫妈妈,关于蒙特梭利教育法,有没有什么好书介绍呢?想了解一下蒙氏教育的特点,谢谢了!
查看原文
蒙特梭利教育法的书我自己看了这几本
         1、《三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玛利亚。蒙特梭利   蒙氏始祖的书,想了解蒙特梭利教育法一定要看
         2、《捕捉儿童敏感期》孙瑞雪   孙园创办人的书,记录了孙园里面很多孩子敏感期的表现和解决方法,我放在家里,虫虫有什么特殊
            表现,就当字典查。
         3、《爱和自由》   孙瑞雪
  另外推荐几本父母要看的好书,没有定义为蒙特梭利教育法,但在我看来,真理是相通的,只是叫法不同,就好像“水”也可以叫“water""водa".......不管叫什么,本质就是可以解渴。
         1、《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 约翰。斯宾塞  这本书我在妈网推荐过好多次了,有很简单有效的方法改善亲子关系和解决让父母头痛
            的问题,特别推荐给打骂无效的父母。
         下面两本是“韩国第一妈妈”将三个继子送进哈佛、耶鲁的亲身体验
         2、《好孩子的成功来自妈妈1%的改变》张炳惠
         3、 《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张炳惠
           还有很多妈妈推荐看小巫的书,听说不错,我没看过。
         孩子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其实我们内在也有很多没有长大的小孩,要自己的心灵跟着孩子一起成长,推荐父母几本入门的心灵小说
         1、《预见未知的自己》 张德芬
         2、 《预见心想事成的自己》张德芬
         3、《秘密》 朗达 拜恩
          。。。。。。

[ 本帖最后由 lunaguan 于 2009-8-10 08:58 编辑 ]
2009/08/09回复
这位MM的问题好tough哦,第一个问题可以写一篇论文呢,简单回答吧。我的回答可能会挨板砖的,不同意见的妈妈可以提,但高台贵手,不要拍我哦。
     我和虫虫爸爸从小就是传统教育制度的宠儿,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读名校(中学在名校垫底),离开校园以后,也困惑好了一阵子,这么多年的寒窗苦读,好像除了解题比较厉害以外,独立工作和生活的能力非常缺乏,我们过了很郁闷的一段日子。这几年,回头看看当年的同学,尖子生中真正有成就的屈指可数。他爸当年几个垫底的兄弟,工作和生活全都挺顺利。最讽刺的是,虫虫爸只是本科生,他的手下全部是名校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有的年龄还比他大。为此我们俩对中国的教育有异议,觉得学校教育的偏重于知识,忽略了能力。但我们的经验是,知识是无限的,有了能力,知识可以自己去学习。

     所以我们觉得没有必要为了让孩子适应教育制度而放弃其他方面的能力,而且这种教育制度本来就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读书的经验是,年龄小的时候的学习偏重记忆,只要认真就能学好,年龄越大,所学的知识越偏重能力。到高考的时候,面对题海,如果没有超强的承受能力,简直要崩溃。孩子真正要面对的问题,并不是要考多少分,读什么学校。而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保持自我,清楚的了解自己的特点,不随波逐流。

     另外,现在的家长是不是都有点紧张了,幼儿园就让孩子适应学校。记得我们的同学很多根本没读过幼儿园,没觉得他们读书有困难啊。最近还看到一则很令人沮丧的消息大概是“中国高考状元就业状况堪忧”还用到了“全军覆没”的字眼。我们不管虫虫读书如何,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就好了。她如果上了传统的小学,我们在家的教育是不会改变的。不过看样子她很喜欢学习,而且很聪明,还特别认真和好强,这是她的选择,我们父母尊重她。

     这几年我们都有注意中考和高考的考题,发现越来越重视素质和能力的考察,单靠题海和加班加点是没办法解决问题的,国家没有很明确的提出来,也没有很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在悄悄的变化,考试的变化会引导学校的教育变化,这是令人欣慰的。
2009/08/10回复
猜你喜欢

为了孩子今天又和老婆大吵

请问下大家,小孩在公共场所不听话大闹,妈妈们会发脾气打人吗?

吐槽下,二年半独带双胞胎的一些酸甜苦辣

2012年,是我们选择幼儿园,还是幼儿园选择我们?

八零后的女性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好妈妈

50岁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体健康帮子女带孩子都不应该吗?(欢迎辩论)

热点推荐

实现榴莲自由 4斤不到80蚊有五房!

夏天必去!适合儿童去的室内水上乐园!

坐航母游珠江!一共三层气势磅礴!

打卡安华汇龙井湖餐厅 品尝杭帮菜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寻人启事!广州妈妈网喊你回家

惊掉下巴 广州到深圳大巴仅9.9元

消暑清热快手汤 白贝胜瓜汤好鲜甜

好爱这种十几年的街坊老店 清淡但好足料

到侨美食家食晚餐 人均150服务超好

十三行博物馆虽小众 免预约展品很丰富

这台小黄车专门为残疾人而设 太贴心了

初二孩子龅牙影响嘴型 矫正要3万蚊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