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宝宝是这样培养的,122楼最新更新“我是怎样让宝宝爱上学习的?”
61764403幼儿园早教
[ 本帖最后由 syj3168 于 2010-10-11 19:04 编辑 ]
精选回帖
全部回帖
睇了LZ的贴,原来自己做得还不够
受教了,自我反省……
还有个问题想请教LZ你的画片是边度买得,
叫咩啊
我由头到睇了好几次都不是咩书,只知百几元一
同时也谢谢亲们的鼓励,谢谢了!
抽时间再给大家整理一些发给大家,只要对大家教宝宝有点帮助就好。再次谢谢大家的支持!
进入智慧的天空
——从司马光、爱因斯坦的故事到幼儿教育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如果换个方式给孩子讲这个故事,结果该会怎样?
用一根棍子先把落水者拉出水面,再叫大人把落水者救出;如果没有棍子,用绳子可以吗?既没有棍子,也没有绳子,还有其他的办法吗?如果孩子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是不是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身上穿的衣服可以吗?……如果我们这样启发孩子思考,放飞孩子的想象,想出更多更妙的方法,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将会是什么样?
爱因斯坦在《自述》中写道:“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我没有被‘光是最快的’学说所禁锢,只不过比牛顿多想了一点点——如果能和光一样快,或者比光更快,该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多年坚持不懈地思考,相对论就产生了。”
孩子的教育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往往是多想一点点,往前多走一小步,一个惊人的想法、一个绝妙的智慧、一个新的发明、一个伟大的创造,也就可能诞生了。
教育是用知识做梯子,激励思考、放飞思想,让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用知识做笼子,把思想和身心禁锢起来,让孩子变成简单的记忆机器。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奴才。培养出智慧型的创新人才,我们的未来才会充满希望。
给孩子一双智慧的翅膀,让孩子在更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读后心得:
该书的教育理念比较认同,放飞孩子的思想,给孩子一双智慧的翅膀,让孩子在更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对孩子的教育,我和孩子爸都主张用平常心去对待,不要太功利,不能把家长没实现的愿望,逼迫孩子去帮助家长实现,这样对孩子太不公平了!不追求孩子成为所谓“天才”,只希望孩子心理健康,品格良好,童年快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就行了。至于以后孩子要走什么道路,往哪个方向发展,任其自然。所以对启发孩子多向思维,发散思维这一点还是比较赞成的,将来孩子要面对的问题,我们也无法预料,孩子只要爱思考,善于思考,想象力丰富,随着孩子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增加,一定比我们有才,随着社会的发展,没有理由不相信孩子的未来。
一个故事引起的对幼儿教育的思考!
现在众多家长都为幼儿的教育问题十分纠结,既想让孩子拥有轻松快乐的童年,又担心孩子无法掌握应有的知识,输在起跑线上,二者看起来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其实看看大禹治水的故事,认真思考一下,也许我们能打开这个死结。只要方法对了,孩子既可以在童年的游戏中快乐成长,又可以掌握应有的知识和能力。
禹为鲧(音gǔn)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传生于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同时也是奴隶社会的创建者。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
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
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传说大禹治治水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经过十三年不懈的努力,终于战胜了洪水取得了圆满结果。
读后启示: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规律。孩子爱玩是天性,不让孩子玩,强迫孩子学习如同鲧治水,堵不是办法,只能造成孩子对学习的更大反感和抵触,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引导才是最好的办法,就像大禹用疏的办法治水。尊重孩子的天性,顺势而为,根据孩子爱玩的特点,巧妙地加以引导,把玩变成最好的学习,孩子玩的开心,学的轻松。家长教的轻松、愉悦。
大禹治水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
育儿也有三件宝:一是良好的理念;二是合适的方法;三是耐心和爱心。
[ 本帖最后由 syj3168 于 2010-11-22 10:55 编辑 ]
良好的理念:
引导为主,培养能力,培养习惯。我们说个简单的例子可能更能说明问题。就拿数的认知来说吧,传统的教育方法就是拿着书本,让孩子认1、2、3、4……,让孩子记住这些数字。既枯燥无味又不易理解掌握,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如果我们尊重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引导孩子,用一些孩子喜欢的画片(或者积木),玩剪子、包布、锤的游戏,赢者一次赢取一张画片,直到画片没有为止,此局游戏结束。同时拿一张白纸记下每局各自赢取的画片数量。(家长记录的同时,孩子自然学会了认识数字,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激发,孩子自然而然会模仿大人学习书写数字。)
游戏学习法的优点:
1.增加亲子关系,锻炼宝宝的手、眼、身、心协调能力。(这种游戏不逊色于任何左右脑训练、协调能力训练的结果,家长轻松,孩子高兴。同时还节省了昂贵的培训费用,何乐而不为呢?)
2.宝宝轻而易举的理解了数的概念,数的关系。孩子不仅学会了认识数字,而且知道了为什么1+1=2,也不用去死记硬背1+1=2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这样练习,不用教宝宝2+3=?,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得出答案。所以说培养孩子的能力,胜过于教孩子做了N多道题。孩子学的怎么会不轻松?孩子怎么会不喜欢学习?
3.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中学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孩子的主观积极性,培养孩子主动观察、主动思考、主动总结的习惯。而这些习惯和能力在孩子的一生中至关重要。真正体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这样教孩子,孩子怎么会不聪明?孩子的能力怎么会不高?
4.玩中学效率更高,如果按照传统的教育方法,认知是一个过程,学习数的概念是一个过程,学习数的关系又是一个过程,孩子兴趣不高,注意力不能很好集中,效率自然低下。如果用孩子喜欢的比赛,调动了孩子的兴趣,孩子的专注力迅速提升,具体的画片把数的认知、数的概念、数的关系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在孩子面前,符合幼儿的理解和记忆规律,孩子一下子就理解和掌握,效率怎会不高?(儿童善于理解和记忆感兴趣的具体事物,我们拿出三样玩具和三张生字卡教孩子任两遍,过两天以后再拿出来,我们就会惊奇的发现,三样孩子感兴趣的玩具孩子可以准确的认出它们,三张不感兴趣的生字卡孩子基本全部忘记。所以适合孩子特点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合适的方法:
孩子最喜欢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孩子最容易理解、最容易掌握的方法才是最合适的方法。我们传统的教育大多都是以成人的眼光,成人的思维去教孩子,孩子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兴趣也不高,从而抑制了正常能力的发挥。而从儿童的心理出发,尊重孩子的特点,用孩子最喜欢,最直观,最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孩子学起来就会很容易、很轻松,兴趣也高,自信心、成就感也容易逐步建立起来。孩子的思维敏捷性、学习效率才会充分发挥出来。
耐心和爱心: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多年日积月累的结果。幼儿教育,需要不厌其烦的多次重复,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和思维方式。再用持之以恒的爱加以浇灌,我们才能收获甘美的果实。而耐心往往是决定我们教育成败的关键。
[ 本帖最后由 syj3168 于 2010-11-22 11:26 编辑 ]
21国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中小学生想象力倒数第一
重庆晚报报道
本报讯 “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是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昨日分组审议《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草案)》(简称草案)时,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胡健康发出的感慨。
已是二次审议的草案第四十四条规定,“学校应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胡健康建议,该条款修改为,“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他说,上述例子是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结果。此外,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他还举例称,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冠,但美国专家评论说,虽然中国学子成绩突出,想象力却非常缺乏。因此,他建议修改相关条款,通过立法来强化对中小学生的“想象力教育”。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团市委书记王志杰也认为,我市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确有必要加强,应以立法形式进行保障。据他了解,这项工作目前开展得极不平衡,仅有少数学校开设有这类实践课程。他建议各中小学应多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著名教育家、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此前曾表示,中国孩子的想象力状况令科学界忧虑,“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国教育的解放必须从解放孩子的好奇心开始。
刘道玉拿世界上两个最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中国和以色列做比较。以色列家长教育奉行狮子育儿法:母狮让小狮子离开独自学会生存;中国的家庭教育则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娇宠,要么棒喝。结果是,以色列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近10位,而中国却一个人也没有。
本版稿件由记者 许二多 汤寒锋 文
看了上面的报道,心里感触颇多,谁毁了我们聪明可爱的孩子?欢迎亲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 本帖最后由 syj3168 于 2010-12-28 11:27 编辑 ]
大人们的哪些行为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如何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想象力?毕业于西南大学的儿童心理学博士吴靳给出了如下建议。
这些行为培养想象力
1.与孩子一起进行阅读,并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孩子发问、比较、猜测,画下来、演出来、发表不同想法,想象力的培养就能事半功倍。
2.常给孩子一些想象力方面的训练。比如给出一些简单的符号如一条线、一个半圆、一个圆圈,让孩子根据这些来组合故事,鼓励孩子尽可能多地组合一些更复杂、完全不同的故事。
3.鼓励孩子拆装废旧物品,适当给孩子买一些智力玩具。比如废旧的钟表可以让孩子拿去拆装,甚至家里的电脑等物品,家长都可陪孩子一起拆装维修。
4.多让孩子做一些脑筋急转弯的练习,鼓励孩子思考时多转几个弯,同时鼓励他们不按成年人的思维定式进行思考。
这些行为扼杀想象力
1.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一个经典的案例是这样的:老师问“雪化是什么?”有孩子回答“雪化了是春天”,结果这个答案被老师打上红叉,因为它与标准答案不符。
2.替孩子做事。比如替孩子洗碗、洗衣服、背书包、系鞋带,使孩子丧失基本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
3.制止孩子与众不同。这也有一个经典案例:一个孩子在图画本上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结果被老师和家长纠正过来,因为“太阳应该是红的”。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不敢进行与众不同的想象。
4.过早开发智力。很多家长强调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向孩子灌输大量的现成知识,结果孩子记下来、背下来,似乎什么都知道了答案,从而失去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
[ 本帖最后由 syj3168 于 2010-11-24 10:28 编辑 ]
如:0、1、2、3、4、5、6、7、8、9、10的认知,教育的目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就不同。传统的方法是让孩子记住数字为目的,而优秀的教育方法则是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培养孩子的能力。把学习变成游戏,不仅让孩子轻松学习了数的认知,而且培养了孩子的联想能力,同时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乐趣。如果我们用心一点、细心一点、耐心一点,变换一种方式教孩子,效果一定会大大不同。例如:0、1、2、3的认知,我们为了让孩子记住,常常会编成儿歌的形式,“0”像一个大鸡蛋,“1”像一只小铅笔……,学习儿歌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记住这几个数。如果我们稍微把这种方式加以改变,变成一种孩子喜欢的比赛游戏,“看谁说的多?”“0”像1个鸡蛋,还像什么?像1个月亮、像1个锅盖、像1个气球、像1个车轮……等等,孩子不仅一下子就记住了,而且孩子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创新能力都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如同下棋一样,别人思考一步,你思考两步。别人思考两步,你思考三步,甚至四步、五步。你说你怎么会不赢呢?这样教出的孩子智慧水平能低吗?”
上面一段是122楼的帖子中关于数的认知部分的摘录,大家可能没有很在意这种教育方法的好处。大家如果和上面的文章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启发孩子思考是多么重要。里面就特别强调,不要让孩子变成简单的记忆机器,一定要注重方法,关键是调动孩子的思考,放飞孩子的思想,从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果我们能长期坚持这样教育孩子,我们孩子的想象力怎么会不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