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两岁多,开始颂读国学经典(俗称读经),记录的读书笔记和大家交流
132045680幼儿园早教
09年6月,我偶然接触到国学经典,了解之后,觉得不错,就买了教材和碟(包括三字经,百家姓,论语,成语接龙,等一大堆),每天让孩子们读三种教材,每种读7分钟左右(是朗读)。
我做了读书笔记,记录他们的学习之路,也督促自己坚持带孩子读书。
现在,孩子们诵读经典已经一个多月,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才鼓起勇气,把读书笔记发在这里,借此督促自己坚持记录,也想和大家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
由于女儿已经大了,学习很自觉,交代任务之后,基本不用管,她除了能背的时候我知道,其余地方的表现,我也不是能很快看到.所以我主要是管儿子读,题目就取成这样了. 并非本人重男轻女啊,少拍这个
2009/07/19
精选回帖
咖啡豆0008811楼
我最近也在关注读经这个事情。不过我还没有认真考虑开始让儿子读经。主要是存在思想上的一些疑虑,这里有反对儿童读经的声音,大家可以参考一下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 ... hlight=%B6%C1%BE%AD我比较认同的一句话是:“在不理解之前,就被告知这不理解的东西是不容置疑的正确的。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处理应当是,在不理解之前,他是否对错,我并不知。只有理解了真相,我才能决定拒绝还是接受。”
2009/07/19回复
悠悠阳光妈妈232楼
《弟子规》这周就读完了,准备买《少年儿童诗词启蒙》,您说的国学资料具体是什么呢?因为已经开始《论语上》,好像现在停不太好。还是继续读下去吗?能加您们的腾读学习群吗?谢谢!
2009/11/22回复
1970/01/01回复
全部回帖
gxmei007沙发
唉,我也说不出什么道理,反正不喜欢这么小说读什么唐诗的。就像LZ的儿子,我女儿睡觉前也会要我讲故事。我觉得这时讲故事比读经有意思多了,假如我是孩子的话哈哈~~~
其实教无定法,每一种做法都有其长处。我们看也就看了,每个人都有保持立场的权利。所以,我尊重每一个发贴的人,肯定每一位妈妈所付出的努力。
其实教无定法,每一种做法都有其长处。我们看也就看了,每个人都有保持立场的权利。所以,我尊重每一个发贴的人,肯定每一位妈妈所付出的努力。
2009/07/20回复
美烧女楼4楼
6.18
试着让宝宝跟着录音读《三字经》、《论语》以及《诗词启蒙》三本书的第一小段,宝宝在我的利诱下随便跟着念了一些。声音好听,可是精力是不集中的,读书间隙还在问我什么时候去买许诺给他的玩具。
〈诗词启蒙〉的前几首是〈诗经〉里的诗歌,韵律优美,念起来很动听,宝宝很喜欢,尤其是“悠哉悠哉”、“行迈靡糜”等这样重叠的句子,他念得眉开眼笑的。
晚上躺在床上,宝宝要我给他讲故事,我说先念下三字经吧。我就带着他从头开始念。念到“子不学,断机杼”,我顿了不到一秒钟,宝宝自己就接上了:“窦燕山------”我使劲亲了他一下。没想到才听了几天,他就记得了,真是不小的惊喜啊!
试着让宝宝跟着录音读《三字经》、《论语》以及《诗词启蒙》三本书的第一小段,宝宝在我的利诱下随便跟着念了一些。声音好听,可是精力是不集中的,读书间隙还在问我什么时候去买许诺给他的玩具。
〈诗词启蒙〉的前几首是〈诗经〉里的诗歌,韵律优美,念起来很动听,宝宝很喜欢,尤其是“悠哉悠哉”、“行迈靡糜”等这样重叠的句子,他念得眉开眼笑的。
晚上躺在床上,宝宝要我给他讲故事,我说先念下三字经吧。我就带着他从头开始念。念到“子不学,断机杼”,我顿了不到一秒钟,宝宝自己就接上了:“窦燕山------”我使劲亲了他一下。没想到才听了几天,他就记得了,真是不小的惊喜啊!
2009/07/20回复
mote6楼
咖啡豆00088:
我最近也在关注读经这个事情。不过我还没有认真考虑开始让儿子读经。主要是存在思想上的一些疑虑,这里有反对儿童读经的声音,大家可以参考一下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 ... hlight=%B6%C1%BE%AD我比较认同的一句话是:“在不理解之前,就被告知这不理解的东西是不容置疑的正确的。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处理应当是,在不理解之前,他是否对错,我并不知。只有理解了真相,我才能决定拒绝还是接受。”
查看原文这段话“看上去很美”,但只能应用在某些方面,而且是在有一定知识积累和判断能力的基础上。1+1等于2,理不理解都要告诉他是正确的。没有人可以完全地从头学起。他之所以能理解以及理解是对是错,都是之前学习的结果。而这之前的学习,你都不告诉他哪些正确哪些错误?
这里“灌输”的概念太狭隘了,从人的成长特点来说,婴幼儿时期所接触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灌输”——这当然包括父母亲人们的“价值观”。同上,让人在成长过程中自已形成价值观只能是美好的愿望。人不能生而知之,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对前人积累的学习与继承。
这里“灌输”的概念太狭隘了,从人的成长特点来说,婴幼儿时期所接触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灌输”——这当然包括父母亲人们的“价值观”。同上,让人在成长过程中自已形成价值观只能是美好的愿望。人不能生而知之,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对前人积累的学习与继承。
2009/07/20回复
默默Leo7楼
我同意并支持楼主的观点,也希望能培养孩子从小对读书的兴趣。
我姑姑的儿子,在上小学前就认识了很多字,现在八岁多点,自己能看三国,看到精彩的地方,会哈哈大笑,并念出来与我们分享。
我姑姑的儿子,在上小学前就认识了很多字,现在八岁多点,自己能看三国,看到精彩的地方,会哈哈大笑,并念出来与我们分享。
2009/07/20回复
美烧女楼8楼
感谢楼上的帮忙解释.
很多关于孩子的学习方法和要学的东西,真的是需要家长认真了解了才好下结论的.我在决定带孩子读国学经典之前,也是充分了解过了,看了理论,和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论很相符合,也和读经孩子的家长联系过,还亲自看了教材,特别是看了学习的方法,可操作性强,最后才决定买的.毕竟家里的书太多了,如果买回来,又用不上,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很多关于孩子的学习方法和要学的东西,真的是需要家长认真了解了才好下结论的.我在决定带孩子读国学经典之前,也是充分了解过了,看了理论,和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论很相符合,也和读经孩子的家长联系过,还亲自看了教材,特别是看了学习的方法,可操作性强,最后才决定买的.毕竟家里的书太多了,如果买回来,又用不上,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2009/07/20回复
美烧女楼9楼
默默Leo:
我同意并支持楼主的观点,也希望能培养孩子从小对读书的兴趣。我姑姑的儿子,在上小学前就认识了很多字,现在八岁多点,自己能看三国,看到精彩的地方,会哈哈大笑,并念出来与我们分享。
查看原文 看到这位妈妈的回复,真是好亲切!因为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件事情,和这个男孩有点类似:
我还没上小学时,总看到家里的老人在读古典名作,什么三过,水浒之类的.有一次,姑爷爷拿着一本三国看,看着看着,高兴地念了出来:..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见我在旁边看着,老人就和我粗粗解释了下,当时,我好神往那词的意境....
也许,我就是受了家里老人的影响,一直对古典名著比较感兴趣吧!
我还没上小学时,总看到家里的老人在读古典名作,什么三过,水浒之类的.有一次,姑爷爷拿着一本三国看,看着看着,高兴地念了出来:..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见我在旁边看着,老人就和我粗粗解释了下,当时,我好神往那词的意境....
也许,我就是受了家里老人的影响,一直对古典名著比较感兴趣吧!
2009/07/20回复
ic33310楼
支持读经学习,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从小有意识和观念是良好的开始,就像人要慢慢学说话,学走路一样,素质是从小培养的,学习也可以是小朋友作为玩的一种意识,并不是学习就是辛苦的。所以我仔仔估计到一岁左右也要开始听诗了,现在有时会放下音乐和诗词,这些都能下载,这是个意识。
所以楼主,你认为对的,就坚持吧,成长是不能放任的,支持你。童年也可以学习与玩同行的。我仔仔大点还要学书法啦,学习这些不是为了什么竞争什么成龙,而是从小培养的观念和意识。
所以楼主,你认为对的,就坚持吧,成长是不能放任的,支持你。童年也可以学习与玩同行的。我仔仔大点还要学书法啦,学习这些不是为了什么竞争什么成龙,而是从小培养的观念和意识。
2009/07/20回复
美烧女楼11楼
没想到收获了这么多的支持!高兴!继续上读书笔记.
6.29
今天是读经第三周的第一天。按照计划,要先领着辰辰复习上周的内容。我拿出三本书,问辰辰:你想先读哪一本呀?辰辰说:先读两本大的,小的是我自己读的。
呵,我就依言拿出两本大的,《论语》和《诗词启蒙》,带着他读。读一本就休息几分钟。他只是跟着我读了。也随意吧,早发现他眼睛不会跟着我的手指去看的。
都读完后,又休息了会,我拿出《三字经》,说,这第三本,还是你跟着妈妈读吧?辰辰一把拿过去,说:“这本小书,是我自己读的呀!”我笑着说:“那好呀,辰辰自己会读书了,太好了!你读吧!”
我是好玩一样说的,没想到,他坐在我旁边,学着我平时带他读书的样子,打开书,用手指点着字,就开始读起来!像模像样的呢!好可爱!
接下来就更没想到了。他一读就读了好几页,只是偶尔要我提醒一个字,就继续读下去了,一直读到了12页,然后说:我不记得了,不读了!我带他读完,抱着他使劲亲了几口,大大表扬了他!
真没想到,平时看起来,听和读的时候,他都不是很认真,却把什么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
6.29
今天是读经第三周的第一天。按照计划,要先领着辰辰复习上周的内容。我拿出三本书,问辰辰:你想先读哪一本呀?辰辰说:先读两本大的,小的是我自己读的。
呵,我就依言拿出两本大的,《论语》和《诗词启蒙》,带着他读。读一本就休息几分钟。他只是跟着我读了。也随意吧,早发现他眼睛不会跟着我的手指去看的。
都读完后,又休息了会,我拿出《三字经》,说,这第三本,还是你跟着妈妈读吧?辰辰一把拿过去,说:“这本小书,是我自己读的呀!”我笑着说:“那好呀,辰辰自己会读书了,太好了!你读吧!”
我是好玩一样说的,没想到,他坐在我旁边,学着我平时带他读书的样子,打开书,用手指点着字,就开始读起来!像模像样的呢!好可爱!
接下来就更没想到了。他一读就读了好几页,只是偶尔要我提醒一个字,就继续读下去了,一直读到了12页,然后说:我不记得了,不读了!我带他读完,抱着他使劲亲了几口,大大表扬了他!
真没想到,平时看起来,听和读的时候,他都不是很认真,却把什么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
2009/07/20回复
没生孩子之前,我认真地学习过一些国学经典,越学越迷糊,这种迷糊来自于价值观的冲突。夫孔孟之道,尽人事之学。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这种“成人”甚至是“老人”文化传承的熏陶,我不知道他们的创造力是否会被束缚?他们看人的眼光是否会过于老成?
比如:巧言令色,鲜矣仁。
而现代的孩子们必不可少的就是学习如何表达自我,在培养领导才能的时候也要学习如何运用语言,如何施展人格魅力。敏于行讷于言的模范已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再者,“君子”的道德标准极其高,不知道当年的孔子孟子是否时时刻刻头上都悬着一个“君子”的警钟。反正我辈布衣要效仿,压力之大无法堪行。将这样一个道德模范树立在孩子心目中,一方面孩子顶礼膜拜,不敢质疑权威;另一方面,孩子反正无法在生活中时刻躬行,更容易走向极端,将之视为框架,可以打破的时候就打破;再者,也是最重要的,“君子”的标准中没有一个“自我”的概念。心理学上说,幸福感的来源之一就是忠实于自己。一个经常要委屈“自我”,牺牲“自我”的孩子,会有坚实的幸福感吗?
或许,孩子会很乖巧,很听话,很讨人喜欢,但是他自己怎么想?若干年后,他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比如:巧言令色,鲜矣仁。
而现代的孩子们必不可少的就是学习如何表达自我,在培养领导才能的时候也要学习如何运用语言,如何施展人格魅力。敏于行讷于言的模范已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再者,“君子”的道德标准极其高,不知道当年的孔子孟子是否时时刻刻头上都悬着一个“君子”的警钟。反正我辈布衣要效仿,压力之大无法堪行。将这样一个道德模范树立在孩子心目中,一方面孩子顶礼膜拜,不敢质疑权威;另一方面,孩子反正无法在生活中时刻躬行,更容易走向极端,将之视为框架,可以打破的时候就打破;再者,也是最重要的,“君子”的标准中没有一个“自我”的概念。心理学上说,幸福感的来源之一就是忠实于自己。一个经常要委屈“自我”,牺牲“自我”的孩子,会有坚实的幸福感吗?
或许,孩子会很乖巧,很听话,很讨人喜欢,但是他自己怎么想?若干年后,他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2009/07/20回复
ioio14楼
我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因为看了一本《朗读手册》,就开始为丫头读书。
《三字经》最初在朗读的时候,完全为了琅琅上口,逗弄小孩子的。太意外了,某天,小丫头竟然自己在背诵!边诵边和着韵律举着双手一步一步跳着走。像个小兔子,很可爱。
我女儿现在1岁10个多月。
[ 本帖最后由 ioio 于 2009-7-21 10:04 编辑 ]
《三字经》最初在朗读的时候,完全为了琅琅上口,逗弄小孩子的。太意外了,某天,小丫头竟然自己在背诵!边诵边和着韵律举着双手一步一步跳着走。像个小兔子,很可爱。
我女儿现在1岁10个多月。
[ 本帖最后由 ioio 于 2009-7-21 10:04 编辑 ]
2009/07/20回复
咖啡豆0008815楼
hesterjingjing:
没生孩子之前,我认真地学习过一些国学经典,越学越迷糊,这种迷糊来自于价值观的冲突。夫孔孟之道,尽人事之学。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这种“成人”甚至是“老人”文化传承的熏陶,我不知道他们的创造力是否会被束缚?他们看人的眼光是否会过于老成?比如:巧言令色,鲜矣仁。而现代的孩子们必不可少的就是学习如何表达自我,在培养领导才能的时候也要学习如何运用语言,如何施展人格魅力。敏于行讷于言的模范已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再者,“君子”的道德标准极其高,不知道当年的孔子孟子是否时时刻刻头上都悬着一个“君子”的警钟。反正我辈布衣要效仿,压力之大无法堪行。将这样一个道德模范树立在孩子心目中,一方面孩子顶礼膜拜,不敢质疑权威;另一方面,孩子反正无法在生活中时刻躬行,更容易走向极端,将之视为框架,可以打破的时候就打破;再者,也是最重要的,“君子”的标准中没有一个“自我”的概念。心理学上说,幸福感的来源之一就是忠实于自己。一个经常要委屈“自我”,牺牲“自我”的孩子,会有坚实的幸福感吗?或许,孩子会很乖巧,很听话,很讨人喜欢,但是他自己怎么想?若干年后,他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查看原文真是说到我心坎上面去了,我感觉自己有很多看法就是表达不出来,文字功底不够好。
因为自己正在经历一场心理灾难,所以有一些常人不能体会的感悟。读书以来一直受孔子的入世标准的熏陶,在党的领导下,还真是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成绩也一直出类拔萃,甚至还找到很多人羡慕的好职业。然而,人生无常,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我能掌握很多知识技能,明白一切做人道理,我却不能掌控自己的“心”。苦不堪言的境况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寻找“出世”之道,老子、庄子、佛经等等阅览无数,让我惊觉自己一直以来的狭隘思想。
不想说太多,因为我自己也不能很好的说明白。我对读经没有论断,只是把自己的一些经历和疑虑告诉大家,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1、读经是否会束缚孩子的创造力?正如我之前引用的一句话“在不理解之前,就被告知这不理解的东西是不容置疑的正确的。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处理应当是,在不理解之前,他是否对错,我并不知。只有理解了真相,我才能决定拒绝还是接受。 ”这不是“看上去很美”的一句话。我知道这句话不适合所有人的经历见解,但也不无道理,我觉得经典也是需要质疑的。而且,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也是应该有人来争论才能更促进文化发展吧。
2、(对20楼的一些不同见解)我记得蒙台梭利是反对“灌输”的,我这么说,不代表蒙台梭利说的就是对的,我们就一定要接收的。我只是想表达,婴幼儿时期所接触的一切一切不等于“灌输”,那是一种感知和发现吧,具体蒙台梭利怎么说我也忘了。我不想较真这个问题,因为怎么说,当做游戏来读一些经典,背一些经典也是无可非厚的。
3、26楼说得很有道理的:再者,“君子”的道德标准极其高,不知道当年的孔子孟子是否时时刻刻头上都悬着一个“君子”的警钟。反正我辈布衣要效仿,压力之大无法堪行。将这样一个道德模范树立在孩子心目中,一方面孩子顶礼膜拜,不敢质疑权威;另一方面,孩子反正无法在生活中时刻躬行,更容易走向极端,将之视为框架,可以打破的时候就打破;再者,也是最重要的,“君子”的标准中没有一个“自我”的概念。心理学上说,幸福感的来源之一就是忠实于自己。一个经常要委屈“自我”,牺牲“自我”的孩子,会有坚实的幸福感吗?
从我本人的经历来看,从小,学校、社会灌输给我太多的伦理道德以及关于成功的概念,导致我在遇到心灵上的困顿和迷惑时不能很好的调理、突破,以致幸福离我越来越远,这恰恰引起了我对我儿子教育上的一些深思。是从小就让他接受这些道德规范还是如蒙台梭利那样给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而不要去灌输呢?我也在期待有人能把问题分析得透切明白。
因为自己正在经历一场心理灾难,所以有一些常人不能体会的感悟。读书以来一直受孔子的入世标准的熏陶,在党的领导下,还真是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成绩也一直出类拔萃,甚至还找到很多人羡慕的好职业。然而,人生无常,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我能掌握很多知识技能,明白一切做人道理,我却不能掌控自己的“心”。苦不堪言的境况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寻找“出世”之道,老子、庄子、佛经等等阅览无数,让我惊觉自己一直以来的狭隘思想。
不想说太多,因为我自己也不能很好的说明白。我对读经没有论断,只是把自己的一些经历和疑虑告诉大家,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1、读经是否会束缚孩子的创造力?正如我之前引用的一句话“在不理解之前,就被告知这不理解的东西是不容置疑的正确的。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处理应当是,在不理解之前,他是否对错,我并不知。只有理解了真相,我才能决定拒绝还是接受。 ”这不是“看上去很美”的一句话。我知道这句话不适合所有人的经历见解,但也不无道理,我觉得经典也是需要质疑的。而且,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也是应该有人来争论才能更促进文化发展吧。
2、(对20楼的一些不同见解)我记得蒙台梭利是反对“灌输”的,我这么说,不代表蒙台梭利说的就是对的,我们就一定要接收的。我只是想表达,婴幼儿时期所接触的一切一切不等于“灌输”,那是一种感知和发现吧,具体蒙台梭利怎么说我也忘了。我不想较真这个问题,因为怎么说,当做游戏来读一些经典,背一些经典也是无可非厚的。
3、26楼说得很有道理的:再者,“君子”的道德标准极其高,不知道当年的孔子孟子是否时时刻刻头上都悬着一个“君子”的警钟。反正我辈布衣要效仿,压力之大无法堪行。将这样一个道德模范树立在孩子心目中,一方面孩子顶礼膜拜,不敢质疑权威;另一方面,孩子反正无法在生活中时刻躬行,更容易走向极端,将之视为框架,可以打破的时候就打破;再者,也是最重要的,“君子”的标准中没有一个“自我”的概念。心理学上说,幸福感的来源之一就是忠实于自己。一个经常要委屈“自我”,牺牲“自我”的孩子,会有坚实的幸福感吗?
从我本人的经历来看,从小,学校、社会灌输给我太多的伦理道德以及关于成功的概念,导致我在遇到心灵上的困顿和迷惑时不能很好的调理、突破,以致幸福离我越来越远,这恰恰引起了我对我儿子教育上的一些深思。是从小就让他接受这些道德规范还是如蒙台梭利那样给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而不要去灌输呢?我也在期待有人能把问题分析得透切明白。
2009/07/20回复
mote16楼
还是觉得你把问题狭隘化了,或者由你自身的经历而有些偏激。想想看,不接受这些道德规范难道就没有别的道德规范了吗?别的道德规范难道不是大人们“灌输”给孩子的吗?你的意思是说孩子们不需要告诉他们任何规则、原则,一切由他们遵循自然法则去寻求新的平衡?
另外我只是觉得你的观点有些偏颇而已,并不代表你说的没有道理。相反我从来都觉得怀疑是这个世界进步的最大动力。我把我现在觉得好的东西传授给下一代(这也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同时更重要的是希望能传授给他好的学习方法,懂的置疑并发现问题,这样才能有所开创。
2009/07/2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