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儿子两岁多,开始颂读国学经典(俗称读经),记录的读书笔记和大家交流

132047680幼儿园早教

  我的女儿咪咪,98年出生,儿子辰辰,06年9月出生。
  09年6月,我偶然接触到国学经典,了解之后,觉得不错,就买了教材和碟(包括三字经,百家姓,论语,成语接龙,等一大堆),每天让孩子们读三种教材,每种读7分钟左右(是朗读)。

  我做了读书笔记,记录他们的学习之路,也督促自己坚持带孩子读书。
  现在,孩子们诵读经典已经一个多月,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才鼓起勇气,把读书笔记发在这里,借此督促自己坚持记录,也想和大家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

  由于女儿已经大了,学习很自觉,交代任务之后,基本不用管,她除了能背的时候我知道,其余地方的表现,我也不是能很快看到.所以我主要是管儿子读,题目就取成这样了. 并非本人重男轻女啊,少拍这个
2009/07/19
精选回帖
我最近也在关注读经这个事情。不过我还没有认真考虑开始让儿子读经。主要是存在思想上的一些疑虑,这里有反对儿童读经的声音,大家可以参考一下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 ... hlight=%B6%C1%BE%AD我比较认同的一句话是:“在不理解之前,就被告知这不理解的东西是不容置疑的正确的。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处理应当是,在不理解之前,他是否对错,我并不知。只有理解了真相,我才能决定拒绝还是接受。”
2009/07/19回复
可惜,我没问到他拿。有些地方不明白可以在这里问您吗?
2009/11/13回复
《弟子规》这周就读完了,准备买《少年儿童诗词启蒙》,您说的国学资料具体是什么呢?因为已经开始《论语上》,好像现在停不太好。还是继续读下去吗?能加您们的腾读学习群吗?谢谢!
2009/11/22回复
704楼
1970/01/01回复
全部回帖
没生孩子之前,我认真地学习过一些国学经典,越学越迷糊,这种迷糊来自于价值观的冲突。夫孔孟之道,尽人事之学。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这种“成人”甚至是“老人”文化传承的熏陶,我不知道他们的创造力是否会被束缚?他们看人的眼光是否会过于老成?

比如:巧言令色,鲜矣仁。
而现代的孩子们必不可少的就是学习如何表达自我,在培养领导才能的时候也要学习如何运用语言,如何施展人格魅力。敏于行讷于言的模范已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再者,“君子”的道德标准极其高,不知道当年的孔子孟子是否时时刻刻头上都悬着一个“君子”的警钟。反正我辈布衣要效仿,压力之大无法堪行。将这样一个道德模范树立在孩子心目中,一方面孩子顶礼膜拜,不敢质疑权威;另一方面,孩子反正无法在生活中时刻躬行,更容易走向极端,将之视为框架,可以打破的时候就打破;再者,也是最重要的,“君子”的标准中没有一个“自我”的概念。心理学上说,幸福感的来源之一就是忠实于自己。一个经常要委屈“自我”,牺牲“自我”的孩子,会有坚实的幸福感吗?

或许,孩子会很乖巧,很听话,很讨人喜欢,但是他自己怎么想?若干年后,他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2009/07/20回复
mjjrosemjjrose板凳
我支持读经,也准备实施,学习兴趣就是要从小培养
2009/07/20回复
ioioioio4楼
我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因为看了一本《朗读手册》,就开始为丫头读书。

《三字经》最初在朗读的时候,完全为了琅琅上口,逗弄小孩子的。太意外了,某天,小丫头竟然自己在背诵!边诵边和着韵律举着双手一步一步跳着走。像个小兔子,很可爱。

我女儿现在1岁10个多月。

[ 本帖最后由 ioio 于 2009-7-21 10:04 编辑 ]
2009/07/20回复
hesterjingjing:
没生孩子之前,我认真地学习过一些国学经典,越学越迷糊,这种迷糊来自于价值观的冲突。夫孔孟之道,尽人事之学。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这种“成人”甚至是“老人”文化传承的熏陶,我不知道他们的创造力是否会被束缚?他们看人的眼光是否会过于老成?比如:巧言令色,鲜矣仁。而现代的孩子们必不可少的就是学习如何表达自我,在培养领导才能的时候也要学习如何运用语言,如何施展人格魅力。敏于行讷于言的模范已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再者,“君子”的道德标准极其高,不知道当年的孔子孟子是否时时刻刻头上都悬着一个“君子”的警钟。反正我辈布衣要效仿,压力之大无法堪行。将这样一个道德模范树立在孩子心目中,一方面孩子顶礼膜拜,不敢质疑权威;另一方面,孩子反正无法在生活中时刻躬行,更容易走向极端,将之视为框架,可以打破的时候就打破;再者,也是最重要的,“君子”的标准中没有一个“自我”的概念。心理学上说,幸福感的来源之一就是忠实于自己。一个经常要委屈“自我”,牺牲“自我”的孩子,会有坚实的幸福感吗?或许,孩子会很乖巧,很听话,很讨人喜欢,但是他自己怎么想?若干年后,他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查看原文
真是说到我心坎上面去了,我感觉自己有很多看法就是表达不出来,文字功底不够好。
因为自己正在经历一场心理灾难,所以有一些常人不能体会的感悟。读书以来一直受孔子的入世标准的熏陶,在党的领导下,还真是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成绩也一直出类拔萃,甚至还找到很多人羡慕的好职业。然而,人生无常,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我能掌握很多知识技能,明白一切做人道理,我却不能掌控自己的“心”。苦不堪言的境况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寻找“出世”之道,老子、庄子、佛经等等阅览无数,让我惊觉自己一直以来的狭隘思想。
不想说太多,因为我自己也不能很好的说明白。我对读经没有论断,只是把自己的一些经历和疑虑告诉大家,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1、读经是否会束缚孩子的创造力?正如我之前引用的一句话“在不理解之前,就被告知这不理解的东西是不容置疑的正确的。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处理应当是,在不理解之前,他是否对错,我并不知。只有理解了真相,我才能决定拒绝还是接受。 ”这不是“看上去很美”的一句话。我知道这句话不适合所有人的经历见解,但也不无道理,我觉得经典也是需要质疑的。而且,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也是应该有人来争论才能更促进文化发展吧。
2、(对20楼的一些不同见解)我记得蒙台梭利是反对“灌输”的,我这么说,不代表蒙台梭利说的就是对的,我们就一定要接收的。我只是想表达,婴幼儿时期所接触的一切一切不等于“灌输”,那是一种感知和发现吧,具体蒙台梭利怎么说我也忘了。我不想较真这个问题,因为怎么说,当做游戏来读一些经典,背一些经典也是无可非厚的。
3、26楼说得很有道理的:再者,“君子”的道德标准极其高,不知道当年的孔子孟子是否时时刻刻头上都悬着一个“君子”的警钟。反正我辈布衣要效仿,压力之大无法堪行。将这样一个道德模范树立在孩子心目中,一方面孩子顶礼膜拜,不敢质疑权威;另一方面,孩子反正无法在生活中时刻躬行,更容易走向极端,将之视为框架,可以打破的时候就打破;再者,也是最重要的,“君子”的标准中没有一个“自我”的概念。心理学上说,幸福感的来源之一就是忠实于自己。一个经常要委屈“自我”,牺牲“自我”的孩子,会有坚实的幸福感吗?  
从我本人的经历来看,从小,学校、社会灌输给我太多的伦理道德以及关于成功的概念,导致我在遇到心灵上的困顿和迷惑时不能很好的调理、突破,以致幸福离我越来越远,这恰恰引起了我对我儿子教育上的一些深思。是从小就让他接受这些道德规范还是如蒙台梭利那样给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而不要去灌输呢?我也在期待有人能把问题分析得透切明白。
2009/07/20回复
motemote6楼

  还是觉得你把问题狭隘化了,或者由你自身的经历而有些偏激。想想看,不接受这些道德规范难道就没有别的道德规范了吗?别的道德规范难道不是大人们“灌输”给孩子的吗?你的意思是说孩子们不需要告诉他们任何规则、原则,一切由他们遵循自然法则去寻求新的平衡?

  另外我只是觉得你的观点有些偏颇而已,并不代表你说的没有道理。相反我从来都觉得怀疑是这个世界进步的最大动力。我把我现在觉得好的东西传授给下一代(这也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同时更重要的是希望能传授给他好的学习方法,懂的置疑并发现问题,这样才能有所开创。






2009/07/20回复
我觉得读经是好事,从小开始也对
但成为孩子的任务就要有点强制了,如果LZ家的孩子不抵触就完全没问题
因为孩子现在根本不理解含义的,就像听广告听多了就会说一样
原则是随意点就行
2009/07/20回复
宝狸宝狸8楼
关注中,只是个人觉得自己都未看明白的东西很难去教孩子
2009/07/21回复
motemote9楼
这话不错
2009/07/21回复
motemote10楼
那要告诉的可多了。呵呵。所有的动物都不会说话,天线宝宝、蓝精灵也不存在,那还能给孩子讲什么啊?
2009/07/21回复
mote:
  还是觉得你把问题狭隘化了,或者由你自身的经历而有些偏激。想想看,不接受这些道德规范难道就没有别的道德规范了吗?别的道德规范难道不是大人们“灌输”给孩子的吗?你的意思是说孩子们不需要告诉他们任何规则、原则,一切由他们遵循自然法则去寻求新的平衡?  另外我只是觉得你的观点有些偏颇而已,并不代表你说的没有道理。相反我从来都觉得怀疑是这个世界进步的最大动力。我把我现在觉得好的东西传授给下一代(这也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同时更重要的是希望能传授给他好的学习方法,懂的置疑并发现问题,这样才能有所开创。
查看原文
我想我不属于偏激的人,因为我能接受不同的意见来做参考,我的观点的确是不全面的,也许还很狭隘,因为我也在探索之中,不过我的意思不是说“孩子们不需要告诉他们任何规则、原则,一切由他们遵循自然法则去寻求新的平衡?”,恰恰相反,我也在寻求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如何在灌输一些我们“现在觉得好的东西传授给下一代。”的同时不折损他们的创造力。
2009/07/21回复
doladola12楼
LZ这么一解说,我就明白儿童学国学的重要性了。
之前我是绝不让孩子读啥唐诗宋词的,觉得读那些太没用了,而且小孩又不懂。甚至认为中国的国民性格与中国文化都是由历史造就。
2009/07/21回复
yaxuanyaxuan13楼
谢谢LZ的快乐分享,我也很迷惑,不知道怎么样去引导孩子。我想这个话题也是众多妈妈们所关注的,国学到底学还是不学,我个人观点是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都不同,如果孩子有兴趣的话,可以继续学,如果孩子有抵触心里,那就没有必要强制性的在继续下去,这样会让孩子有种厌学心理,误得其反,换个角度,把那些经典典故当成小故事一个个的分解,来教孩子,这样会不会学的更快,更容易接受,这么小的孩子从字面好难理解其内涵,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来灌输这种思想,帮助孩子来培养从小阅读的好习惯。纯属个人观点。希望妈妈们踊跃说出自己的教育观念,到底怎么样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大家一起来探讨。
2009/07/21回复
Ada11Ada1114楼
本人觉得因材施教才是最重要的。楼主的方法虽然不错,读书有益。但不一定每家的小孩子都适用于楼主的教学方式。我的小孩就不适合。他比较偏向于艺术及创作型。所以,我不会强迫他去读。
2009/07/21回复
motemote15楼
咖啡豆00088:
我想我不属于偏激的人,因为我能接受不同的意见来做参考,我的观点的确是不全面的,也许还很狭隘,因为我也在探索之中,不过我的意思不是说“孩子们不需要告诉他们任何规则、原则,一切由他们遵循自然法则去寻求新的平衡?”,恰恰相反,我也在寻求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如何在灌输一些我们“现在觉得好的东西传授给下一代。”的同时不折损他们的创造力。
查看原文
2009/07/21回复
个人认为,如果要培养孩子对国文的爱好,可以适当读一些唐诗宋词,领略汉语的韵味。但国学经典,的确要商榷。儒家经典对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调节人际关系,但是最大的破坏是在于创造力。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原文记得不是特别清楚,大意是说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有朝一日中国富强了,必在于工商,而对于人类有大贡献的著述却会很少,匠人居多,大师极少。

陈寅恪先生去世多年,他当年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一个国学大师作此论断,我想应是看透了传统文化的死穴。此外,在哈佛等大学的本科教育中,看重的是讨论班式的教育,让大家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盲目服从权威,培养奴性。美国的大学教育无可否认是世界第一流的吧?

我想很多家长让孩子学国学,是为了让孩子早日学会温良恭俭让,以后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这种表面的温良恭俭让真的能给孩子带来幸福感吗?看看二十四孝里面的故事吧,几乎每个都惊心动魄,骇人听闻。再看看四书五经里最为典雅的《诗经》,兴观群怨最后的目的还是教化,战国时期断章取义,引经据典,言必有诗经,说白了那也就是一个通行的外交辞令。这样的“死”语言,我们还要教给孩子吗?

以上也许言辞过激,但既然讨论,就要把话说明白吧。
2009/07/21回复
咖啡豆00088:
真是说到我心坎上面去了,我感觉自己有很多看法就是表达不出来,文字功底不够好。因为自己正在经历一场心理灾难,所以有一些常人不能体会的感悟。读书以来一直受孔子的入世标准的熏陶,在党的领导下,还真是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成绩也一直出类拔萃,甚至还找到很多人羡慕的好职业。然而,人生无常,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我能掌握很多知识技能,明白一切做人道理,我却不能掌控自己的“心”。苦不堪言的境况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寻找“出世”之道,老子、庄子、佛经等等阅览无数,让我惊觉自己一直以来的狭隘思想。不想说太多,因为我自己也不能很好的说明白。我对读经没有论断,只是把自己的一些经历和疑虑告诉大家,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1、读经是否会束缚孩子的创造力?正如我之前引用的一句话“在不理解之前,就被告知这不理解的东西是不容置疑的正确的。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处理应当是,在不理解之前,他是否对错,我并不知。只有理解了真相,我才能决定拒绝还是接受。 ”这不是“看上去很美”的一句话。我知道这句话不适合所有人的经历见解,但也不无道理,我觉得经典也是需要质疑的。而且,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也是应该有人来争论才能更促进文化发展吧。2、(对20楼的一些不同见解)我记得蒙台梭利是反对“灌输”的,我这么说,不代表蒙台梭利说的就是对的,我们就一定要接收的。我只是想表达,婴幼儿时期所接触的一切一切不等于“灌输”,那是一种感知和发现吧,具体蒙台梭利怎么说我也忘了。我不想较真这个问题,因为怎么说,当做游戏来读一些经典,背一些经典也是无可非厚的。3、26楼说得很有道理的:再者,“君子”的道德标准极其高,不知道当年的孔子孟子是否时时刻刻头上都悬着一个“君子”的警钟。反正我辈布衣要效仿,压力之大无法堪行。将这样一个道德模范树立在孩子心目中,一方面孩子顶礼膜拜,不敢质疑权威;另一方面,孩子反正无法在生活中时刻躬行,更容易走向极端,将之视为框架,可以打破的时候就打破;再者,也是最重要的,“君子”的标准中没有一个“自我”的概念。心理学上说,幸福感的来源之一就是忠实于自己。一个经常要委屈“自我”,牺牲“自我”的孩子,会有坚实的幸福感吗?  从我本人的经历来看,从小,学校、社会灌输给我太多的伦理道德以及关于成功的概念,导致我在遇到心灵上的困顿和迷惑时不能很好的调理、突破,以致幸福离我越来越远,这恰恰引起了我对我儿子教育上的一些深思。是从小就让他接受这些道德规范还是如蒙台梭利那样给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而不要去灌输呢?我也在期待有人能把问题分析得透切明白。
查看原文
我觉得给孩子灌输一些伦理道德之类的没所谓,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自身会修正一些认识的。

我没有给孩子读经,因为孩子不感兴趣。他偏爱有趣的或科学性的内容。
2009/07/21回复
  一天之间,看到帖子发生了变化,感谢斑斑!更感谢参与讨论的妈妈们!
  
  孩子的教育引起足够重视了,帖子才会引起大家关注,这是好事!
  
  关于古人在其著作中提出的当时道德观人生观的问题,有的妈妈担心和现代观念冲突,我个人认为不必担心.本来我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上午在带着孩子读<三字经>,读到"头悬梁,锥刺骨"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种通俗的说法来表达:

  很显然,我们现在不需要孩子做到"头悬梁,锥刺骨"了,这,只是做为一个典故,激励孩子认真学习,珍惜机会的典故了,我们从中学的,就是这些,而不是要去做到"头悬梁,锥刺骨".那么古文中的其他和现代观念相冲突的观念,我想,有了智慧的妈妈们的引导,有了孩子自身不断修正认识的能力,一切,都不是问题!

  在了解儿童读经之前,我也是对儿童读经敬而远之的。但是自从偶尔认识了,深入一点去了解之后,我很庆幸,在我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有幸接触到了经典.

  

  

[ 本帖最后由 小鸡囡囡 于 2009-7-31 20:02 编辑 ]
2009/07/21回复
surali:
国学经典的确对一个人以后的为人处事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个人认为也不必要用什么录音机之类的东西,就自己和小孩一起背诵讲解好了,对于他来说效果更好.
查看原文
  你说得很有道理!我给孩子用录音,主要是我怕自己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是想让孩子跟着标准音读,所以才用的。

  就在今天,我带着孩子读书的时候,我有点事要做,为了赶时间,我读的快了些,可是我家辰辰,没有照我的样子读,而是字正腔圆地把那句读出来了!我很感动!
2009/07/21回复
结合实际试下吧
2009/07/21回复
猜你喜欢

对待教育的两种看法,是家长太过焦虑吗?

我为什么坚持让孩子学管乐

女儿顺利报读清迈国际学校初中,悬了一个月的心总算放下了,要开始新的生活了

让2岁多的孩子学国学,会不会太早了?

发现儿子有一些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已经三年级了,该如何治疗呢?

海珠区的小学和越秀区的小学真的相差很大吗?

热点推荐

逆市入手!有人一年买了三套房

一生必看的演出千古情 舞台效果震撼

某猫售后扯猫尾 指纹锁刚用半年就失效

广东5家口碑亲子温泉酒店 娃玩得不想走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2024年装修交流群 杜绝踩坑等你加入

这些角落利用好 小房子也能越住越妙

客户一言不合就开骂 又是受气的一天

尝Awfully手工巧克力 包装好有心思

作业错一大堆 娃严重畏难不肯翻学

冬日整翻杯牛奶 桂花烤奶满屋飘香

西洋菜陈肾汤 降温来一碗暖笠笠

和德记猪杂粥 山泉皖鱼好大一盘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