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两岁多,开始颂读国学经典(俗称读经),记录的读书笔记和大家交流
132037680幼儿园早教
09年6月,我偶然接触到国学经典,了解之后,觉得不错,就买了教材和碟(包括三字经,百家姓,论语,成语接龙,等一大堆),每天让孩子们读三种教材,每种读7分钟左右(是朗读)。
我做了读书笔记,记录他们的学习之路,也督促自己坚持带孩子读书。
现在,孩子们诵读经典已经一个多月,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才鼓起勇气,把读书笔记发在这里,借此督促自己坚持记录,也想和大家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
由于女儿已经大了,学习很自觉,交代任务之后,基本不用管,她除了能背的时候我知道,其余地方的表现,我也不是能很快看到.所以我主要是管儿子读,题目就取成这样了. 并非本人重男轻女啊,少拍这个
2009/07/19
精选回帖
咖啡豆0008811楼
我最近也在关注读经这个事情。不过我还没有认真考虑开始让儿子读经。主要是存在思想上的一些疑虑,这里有反对儿童读经的声音,大家可以参考一下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 ... hlight=%B6%C1%BE%AD我比较认同的一句话是:“在不理解之前,就被告知这不理解的东西是不容置疑的正确的。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处理应当是,在不理解之前,他是否对错,我并不知。只有理解了真相,我才能决定拒绝还是接受。”
2009/07/19回复
悠悠阳光妈妈232楼
《弟子规》这周就读完了,准备买《少年儿童诗词启蒙》,您说的国学资料具体是什么呢?因为已经开始《论语上》,好像现在停不太好。还是继续读下去吗?能加您们的腾读学习群吗?谢谢!
2009/11/22回复
1970/01/01回复
全部回帖
mote沙发
还是觉得你把问题狭隘化了,或者由你自身的经历而有些偏激。想想看,不接受这些道德规范难道就没有别的道德规范了吗?别的道德规范难道不是大人们“灌输”给孩子的吗?你的意思是说孩子们不需要告诉他们任何规则、原则,一切由他们遵循自然法则去寻求新的平衡?
另外我只是觉得你的观点有些偏颇而已,并不代表你说的没有道理。相反我从来都觉得怀疑是这个世界进步的最大动力。我把我现在觉得好的东西传授给下一代(这也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同时更重要的是希望能传授给他好的学习方法,懂的置疑并发现问题,这样才能有所开创。
2009/07/20回复
芝士妈妈板凳
我觉得读经是好事,从小开始也对
但成为孩子的任务就要有点强制了,如果LZ家的孩子不抵触就完全没问题
因为孩子现在根本不理解含义的,就像听广告听多了就会说一样
原则是随意点就行
但成为孩子的任务就要有点强制了,如果LZ家的孩子不抵触就完全没问题
因为孩子现在根本不理解含义的,就像听广告听多了就会说一样
原则是随意点就行
2009/07/20回复
咖啡豆000887楼
mote:
还是觉得你把问题狭隘化了,或者由你自身的经历而有些偏激。想想看,不接受这些道德规范难道就没有别的道德规范了吗?别的道德规范难道不是大人们“灌输”给孩子的吗?你的意思是说孩子们不需要告诉他们任何规则、原则,一切由他们遵循自然法则去寻求新的平衡? 另外我只是觉得你的观点有些偏颇而已,并不代表你说的没有道理。相反我从来都觉得怀疑是这个世界进步的最大动力。我把我现在觉得好的东西传授给下一代(这也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同时更重要的是希望能传授给他好的学习方法,懂的置疑并发现问题,这样才能有所开创。
查看原文我想我不属于偏激的人,因为我能接受不同的意见来做参考,我的观点的确是不全面的,也许还很狭隘,因为我也在探索之中,不过我的意思不是说“孩子们不需要告诉他们任何规则、原则,一切由他们遵循自然法则去寻求新的平衡?”,恰恰相反,我也在寻求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如何在灌输一些我们“现在觉得好的东西传授给下一代。”的同时不折损他们的创造力。
2009/07/21回复
dola8楼
LZ这么一解说,我就明白儿童学国学的重要性了。
之前我是绝不让孩子读啥唐诗宋词的,觉得读那些太没用了,而且小孩又不懂。甚至认为中国的国民性格与中国文化都是由历史造就。
之前我是绝不让孩子读啥唐诗宋词的,觉得读那些太没用了,而且小孩又不懂。甚至认为中国的国民性格与中国文化都是由历史造就。
2009/07/21回复
yaxuan9楼
谢谢LZ的快乐分享,我也很迷惑,不知道怎么样去引导孩子。我想这个话题也是众多妈妈们所关注的,国学到底学还是不学,我个人观点是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都不同,如果孩子有兴趣的话,可以继续学,如果孩子有抵触心里,那就没有必要强制性的在继续下去,这样会让孩子有种厌学心理,误得其反,换个角度,把那些经典典故当成小故事一个个的分解,来教孩子,这样会不会学的更快,更容易接受,这么小的孩子从字面好难理解其内涵,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例子来灌输这种思想,帮助孩子来培养从小阅读的好习惯。纯属个人观点。希望妈妈们踊跃说出自己的教育观念,到底怎么样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大家一起来探讨。
2009/07/21回复
Ada1110楼
本人觉得因材施教才是最重要的。楼主的方法虽然不错,读书有益。但不一定每家的小孩子都适用于楼主的教学方式。我的小孩就不适合。他比较偏向于艺术及创作型。所以,我不会强迫他去读。
2009/07/21回复
mote11楼
咖啡豆00088:
我想我不属于偏激的人,因为我能接受不同的意见来做参考,我的观点的确是不全面的,也许还很狭隘,因为我也在探索之中,不过我的意思不是说“孩子们不需要告诉他们任何规则、原则,一切由他们遵循自然法则去寻求新的平衡?”,恰恰相反,我也在寻求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如何在灌输一些我们“现在觉得好的东西传授给下一代。”的同时不折损他们的创造力。
查看原文2009/07/21回复
个人认为,如果要培养孩子对国文的爱好,可以适当读一些唐诗宋词,领略汉语的韵味。但国学经典,的确要商榷。儒家经典对中国最大的贡献就是调节人际关系,但是最大的破坏是在于创造力。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原文记得不是特别清楚,大意是说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有朝一日中国富强了,必在于工商,而对于人类有大贡献的著述却会很少,匠人居多,大师极少。
陈寅恪先生去世多年,他当年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一个国学大师作此论断,我想应是看透了传统文化的死穴。此外,在哈佛等大学的本科教育中,看重的是讨论班式的教育,让大家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盲目服从权威,培养奴性。美国的大学教育无可否认是世界第一流的吧?
我想很多家长让孩子学国学,是为了让孩子早日学会温良恭俭让,以后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这种表面的温良恭俭让真的能给孩子带来幸福感吗?看看二十四孝里面的故事吧,几乎每个都惊心动魄,骇人听闻。再看看四书五经里最为典雅的《诗经》,兴观群怨最后的目的还是教化,战国时期断章取义,引经据典,言必有诗经,说白了那也就是一个通行的外交辞令。这样的“死”语言,我们还要教给孩子吗?
以上也许言辞过激,但既然讨论,就要把话说明白吧。
陈寅恪先生去世多年,他当年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一个国学大师作此论断,我想应是看透了传统文化的死穴。此外,在哈佛等大学的本科教育中,看重的是讨论班式的教育,让大家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盲目服从权威,培养奴性。美国的大学教育无可否认是世界第一流的吧?
我想很多家长让孩子学国学,是为了让孩子早日学会温良恭俭让,以后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这种表面的温良恭俭让真的能给孩子带来幸福感吗?看看二十四孝里面的故事吧,几乎每个都惊心动魄,骇人听闻。再看看四书五经里最为典雅的《诗经》,兴观群怨最后的目的还是教化,战国时期断章取义,引经据典,言必有诗经,说白了那也就是一个通行的外交辞令。这样的“死”语言,我们还要教给孩子吗?
以上也许言辞过激,但既然讨论,就要把话说明白吧。
2009/07/21回复
青蓝靛13楼
咖啡豆00088:
真是说到我心坎上面去了,我感觉自己有很多看法就是表达不出来,文字功底不够好。因为自己正在经历一场心理灾难,所以有一些常人不能体会的感悟。读书以来一直受孔子的入世标准的熏陶,在党的领导下,还真是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成绩也一直出类拔萃,甚至还找到很多人羡慕的好职业。然而,人生无常,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我能掌握很多知识技能,明白一切做人道理,我却不能掌控自己的“心”。苦不堪言的境况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寻找“出世”之道,老子、庄子、佛经等等阅览无数,让我惊觉自己一直以来的狭隘思想。不想说太多,因为我自己也不能很好的说明白。我对读经没有论断,只是把自己的一些经历和疑虑告诉大家,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1、读经是否会束缚孩子的创造力?正如我之前引用的一句话“在不理解之前,就被告知这不理解的东西是不容置疑的正确的。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处理应当是,在不理解之前,他是否对错,我并不知。只有理解了真相,我才能决定拒绝还是接受。 ”这不是“看上去很美”的一句话。我知道这句话不适合所有人的经历见解,但也不无道理,我觉得经典也是需要质疑的。而且,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也是应该有人来争论才能更促进文化发展吧。2、(对20楼的一些不同见解)我记得蒙台梭利是反对“灌输”的,我这么说,不代表蒙台梭利说的就是对的,我们就一定要接收的。我只是想表达,婴幼儿时期所接触的一切一切不等于“灌输”,那是一种感知和发现吧,具体蒙台梭利怎么说我也忘了。我不想较真这个问题,因为怎么说,当做游戏来读一些经典,背一些经典也是无可非厚的。3、26楼说得很有道理的:再者,“君子”的道德标准极其高,不知道当年的孔子孟子是否时时刻刻头上都悬着一个“君子”的警钟。反正我辈布衣要效仿,压力之大无法堪行。将这样一个道德模范树立在孩子心目中,一方面孩子顶礼膜拜,不敢质疑权威;另一方面,孩子反正无法在生活中时刻躬行,更容易走向极端,将之视为框架,可以打破的时候就打破;再者,也是最重要的,“君子”的标准中没有一个“自我”的概念。心理学上说,幸福感的来源之一就是忠实于自己。一个经常要委屈“自我”,牺牲“自我”的孩子,会有坚实的幸福感吗? 从我本人的经历来看,从小,学校、社会灌输给我太多的伦理道德以及关于成功的概念,导致我在遇到心灵上的困顿和迷惑时不能很好的调理、突破,以致幸福离我越来越远,这恰恰引起了我对我儿子教育上的一些深思。是从小就让他接受这些道德规范还是如蒙台梭利那样给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而不要去灌输呢?我也在期待有人能把问题分析得透切明白。
查看原文我觉得给孩子灌输一些伦理道德之类的没所谓,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自身会修正一些认识的。
我没有给孩子读经,因为孩子不感兴趣。他偏爱有趣的或科学性的内容。
我没有给孩子读经,因为孩子不感兴趣。他偏爱有趣的或科学性的内容。
2009/07/21回复
美烧女楼14楼
一天之间,看到帖子发生了变化,感谢斑斑!更感谢参与讨论的妈妈们!
孩子的教育引起足够重视了,帖子才会引起大家关注,这是好事!
关于古人在其著作中提出的当时道德观人生观的问题,有的妈妈担心和现代观念冲突,我个人认为不必担心.本来我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上午在带着孩子读<三字经>,读到"头悬梁,锥刺骨"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种通俗的说法来表达:
很显然,我们现在不需要孩子做到"头悬梁,锥刺骨"了,这,只是做为一个典故,激励孩子认真学习,珍惜机会的典故了,我们从中学的,就是这些,而不是要去做到"头悬梁,锥刺骨".那么古文中的其他和现代观念相冲突的观念,我想,有了智慧的妈妈们的引导,有了孩子自身不断修正认识的能力,一切,都不是问题!
在了解儿童读经之前,我也是对儿童读经敬而远之的。但是自从偶尔认识了,深入一点去了解之后,我很庆幸,在我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有幸接触到了经典.
[ 本帖最后由 小鸡囡囡 于 2009-7-31 20:02 编辑 ]
孩子的教育引起足够重视了,帖子才会引起大家关注,这是好事!
关于古人在其著作中提出的当时道德观人生观的问题,有的妈妈担心和现代观念冲突,我个人认为不必担心.本来我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上午在带着孩子读<三字经>,读到"头悬梁,锥刺骨"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种通俗的说法来表达:
很显然,我们现在不需要孩子做到"头悬梁,锥刺骨"了,这,只是做为一个典故,激励孩子认真学习,珍惜机会的典故了,我们从中学的,就是这些,而不是要去做到"头悬梁,锥刺骨".那么古文中的其他和现代观念相冲突的观念,我想,有了智慧的妈妈们的引导,有了孩子自身不断修正认识的能力,一切,都不是问题!
在了解儿童读经之前,我也是对儿童读经敬而远之的。但是自从偶尔认识了,深入一点去了解之后,我很庆幸,在我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有幸接触到了经典.
[ 本帖最后由 小鸡囡囡 于 2009-7-31 20:02 编辑 ]
2009/07/21回复
美烧女楼15楼
surali:
国学经典的确对一个人以后的为人处事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个人认为也不必要用什么录音机之类的东西,就自己和小孩一起背诵讲解好了,对于他来说效果更好.
查看原文 你说得很有道理!我给孩子用录音,主要是我怕自己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是想让孩子跟着标准音读,所以才用的。
就在今天,我带着孩子读书的时候,我有点事要做,为了赶时间,我读的快了些,可是我家辰辰,没有照我的样子读,而是字正腔圆地把那句读出来了!我很感动!
就在今天,我带着孩子读书的时候,我有点事要做,为了赶时间,我读的快了些,可是我家辰辰,没有照我的样子读,而是字正腔圆地把那句读出来了!我很感动!
2009/07/21回复
美烧女楼17楼
2009-7-2
一场平淡的演讲
---听赖老师(我所用教材的编辑者和累积法创立者)演讲有感
演讲,在我的印象中,都是慷慨激昂的。讲者站在台上,慷慨陈辞,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再加上夸张的身体语言,极富感染力的语气,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掌声,应答声,热闹而煽情,让人热血沸腾,现场的空气似乎都变热了。
今天,我听了一场赖老师的演讲,和我预想的完全不一样的演讲。
听之前,我心中有个小小的疑惑,推广,演讲,这些在我的印象中,都是充满激情的活动,和我看到的赖老师的照片上的形象有点不符合。那么这场赖老师的演讲,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呢?虽然对他演讲的内容已经很熟悉了,我还是对演讲现场充满了期待。
终于见到赖老师了,和以前在网站视频上见到的一样,只是更加的低调和谦和,浑身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在预定的演讲时间之前,他一直静静地坐在一旁看举办方播放他们自己制作的录像。直到主持人宣布演讲开始,才走向讲台,很自然地从刚才的录像中说起,就像在和大家闲话家常。这个话题,当然也一下子拉近了自己和听众的距离。
接下去的演讲内容,是我拜读过多次的“大易教育”的内容。正如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每一个人的心中的哈姆莱特也是在不断变化的,通过赖老师自己亲身演绎的“大易教育”,又给了我全新的感受和教益。
看过《大长今》的人都知道,长今之所以能成为“大长今”,不仅是因为她有天赋,更主要的是,她有一颗至诚至善的心灵。听赖老师的演讲,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至诚”之心。是的,赖老师演讲的语言是实实在在的平淡语言,都是他实践过的经验介绍,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的渲染,甚至在讲到他面临人生重大抉择的时候,也是一言带过,一派云淡风轻。你面对的,就是一个最真实的人,一个用事实说话的真诚的朋友,一个没有架子的老师。他在和你交谈的时候,让你觉得,他是用心在和你交流。
第一次见面的人,这么把一颗至诚之心自然展露的,我这还是第一次见到。
我更深深体会到了,赖老师讲中庸的时候,说到的:中庸,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是诚,诚之为贵,做一切事,如果我们不诚,要能够做好,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赖老师,真的是用自身的体会,自己身体力行,在解说着中庸啊!难怪他说他对经典的领悟,都是自己的体悟!
在Q群里,赖老师也多次说过,他是用生命在传播经典。以前,我一直以为,这话,说得重了点。但是今天看了赖老师的演讲后,我完全相信,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没有一丝的水份。我以前之所以那么想,是因为我自己受了自己人生经历先入为主的影响,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浅薄和自以为是,赖老师,真的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做这件事。为了这件事,他不仅是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还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时间,全部的努力和心血!这不是生命是什么?
赖老师介绍,他已经读了《论语》等几种经典各几百遍,读了《易经》130多遍。现在还每天坚持读书。他也是用自己的行为,在解说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试问百家讲坛上的各位学者,所讲的那本书,读了超过百遍的,有几个呢?可是,赖老师却谦虚地说,他是一个笨人,只好用“笨”的方法,去读书。我想,他真的是“笨”吗?不,他是真正的智者,诚者,善者。智者,是因为他真正能体会圣人之言,利用圣人之言指导自己的行动;诚者,是因为他能诚实地按照圣人的话去做,自己做事,心无旁骛,传播经典时,也给出一片至诚之心;善者,是因为他推广的经典教育,对我们的孩子,对我们家长,对整个中华民族,善莫大焉!
一场平淡的演讲,一个外表平淡的人,然而,是一堂至诚的教学,一堂震撼人心的讲座!
一场平淡的演讲
---听赖老师(我所用教材的编辑者和累积法创立者)演讲有感
演讲,在我的印象中,都是慷慨激昂的。讲者站在台上,慷慨陈辞,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再加上夸张的身体语言,极富感染力的语气,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掌声,应答声,热闹而煽情,让人热血沸腾,现场的空气似乎都变热了。
今天,我听了一场赖老师的演讲,和我预想的完全不一样的演讲。
听之前,我心中有个小小的疑惑,推广,演讲,这些在我的印象中,都是充满激情的活动,和我看到的赖老师的照片上的形象有点不符合。那么这场赖老师的演讲,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呢?虽然对他演讲的内容已经很熟悉了,我还是对演讲现场充满了期待。
终于见到赖老师了,和以前在网站视频上见到的一样,只是更加的低调和谦和,浑身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在预定的演讲时间之前,他一直静静地坐在一旁看举办方播放他们自己制作的录像。直到主持人宣布演讲开始,才走向讲台,很自然地从刚才的录像中说起,就像在和大家闲话家常。这个话题,当然也一下子拉近了自己和听众的距离。
接下去的演讲内容,是我拜读过多次的“大易教育”的内容。正如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每一个人的心中的哈姆莱特也是在不断变化的,通过赖老师自己亲身演绎的“大易教育”,又给了我全新的感受和教益。
看过《大长今》的人都知道,长今之所以能成为“大长今”,不仅是因为她有天赋,更主要的是,她有一颗至诚至善的心灵。听赖老师的演讲,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的“至诚”之心。是的,赖老师演讲的语言是实实在在的平淡语言,都是他实践过的经验介绍,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的渲染,甚至在讲到他面临人生重大抉择的时候,也是一言带过,一派云淡风轻。你面对的,就是一个最真实的人,一个用事实说话的真诚的朋友,一个没有架子的老师。他在和你交谈的时候,让你觉得,他是用心在和你交流。
第一次见面的人,这么把一颗至诚之心自然展露的,我这还是第一次见到。
我更深深体会到了,赖老师讲中庸的时候,说到的:中庸,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是诚,诚之为贵,做一切事,如果我们不诚,要能够做好,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赖老师,真的是用自身的体会,自己身体力行,在解说着中庸啊!难怪他说他对经典的领悟,都是自己的体悟!
在Q群里,赖老师也多次说过,他是用生命在传播经典。以前,我一直以为,这话,说得重了点。但是今天看了赖老师的演讲后,我完全相信,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没有一丝的水份。我以前之所以那么想,是因为我自己受了自己人生经历先入为主的影响,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浅薄和自以为是,赖老师,真的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做这件事。为了这件事,他不仅是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还付出了自己全部的时间,全部的努力和心血!这不是生命是什么?
赖老师介绍,他已经读了《论语》等几种经典各几百遍,读了《易经》130多遍。现在还每天坚持读书。他也是用自己的行为,在解说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试问百家讲坛上的各位学者,所讲的那本书,读了超过百遍的,有几个呢?可是,赖老师却谦虚地说,他是一个笨人,只好用“笨”的方法,去读书。我想,他真的是“笨”吗?不,他是真正的智者,诚者,善者。智者,是因为他真正能体会圣人之言,利用圣人之言指导自己的行动;诚者,是因为他能诚实地按照圣人的话去做,自己做事,心无旁骛,传播经典时,也给出一片至诚之心;善者,是因为他推广的经典教育,对我们的孩子,对我们家长,对整个中华民族,善莫大焉!
一场平淡的演讲,一个外表平淡的人,然而,是一堂至诚的教学,一堂震撼人心的讲座!
2009/07/21回复
美烧女楼18楼
7.3
今天已经是读经第三周的周五,孩子们还是表现不错的.早上我一起床,就让女儿把这两周的内容读了一遍,晚上又读了一遍,两次都完成得很好。辰辰是在起床后点读了他最喜欢的〈三字经〉,中午说不想读,就听了〈论语〉和〈诗词启蒙〉部分,然后休息。到晚上,点读了〈诗词启蒙〉,跟读了〈论语〉。之后喝牛奶,再带他去洗澡。在洗澡的时候,他嘴里时不时冒出一句经文,真是有趣!
我自己,除了和孩子们一起读的内容,今天读了两遍〈易经〉前七卦。读的时候,我总是觉得自己的知识少得可怜!要想真正读懂一些,还需要不断去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啊。〈易经〉所包含的知识浩如烟海,哪怕就是想描述一下自己读她的感受,都不容易呀,要想有所领会,不同层次的文化底蕴的人,就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了。
今天在读到坤卦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好妻子。说来真是惭愧,有着12年婚龄的我,却很少去想这个问题。我也很感动,在易经里,能看到这样的文字。中国那些不重视女人的年代,那些为君为夫的人,一定是没有去好好学习《易经》的。其实即使在《三字经》里,也说“五伦者,始夫妇”,轻看了女人的作用的,必定是不能体会圣人教诲的。
读着《易经》,也总感受到一股正气。心想如果有更多的人读《易》,必定会感染到更多的人走正道,从中受益,从而认识到要顺乎天道人心,以正气来指引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至于偏斜。
越读,越希望自己能学习更多的知识,能帮助自己感悟《易》的玄妙。
以我的习惯,以前读古书,都是边读边看注释。读着读着,如果觉得很难懂,就没什么兴趣了。学到了“累积式”学习法,真是让我茅塞顿开啊,非常高兴,知道了这样一条读书之路,感恩不尽!
今天已经是读经第三周的周五,孩子们还是表现不错的.早上我一起床,就让女儿把这两周的内容读了一遍,晚上又读了一遍,两次都完成得很好。辰辰是在起床后点读了他最喜欢的〈三字经〉,中午说不想读,就听了〈论语〉和〈诗词启蒙〉部分,然后休息。到晚上,点读了〈诗词启蒙〉,跟读了〈论语〉。之后喝牛奶,再带他去洗澡。在洗澡的时候,他嘴里时不时冒出一句经文,真是有趣!
我自己,除了和孩子们一起读的内容,今天读了两遍〈易经〉前七卦。读的时候,我总是觉得自己的知识少得可怜!要想真正读懂一些,还需要不断去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啊。〈易经〉所包含的知识浩如烟海,哪怕就是想描述一下自己读她的感受,都不容易呀,要想有所领会,不同层次的文化底蕴的人,就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了。
今天在读到坤卦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好妻子。说来真是惭愧,有着12年婚龄的我,却很少去想这个问题。我也很感动,在易经里,能看到这样的文字。中国那些不重视女人的年代,那些为君为夫的人,一定是没有去好好学习《易经》的。其实即使在《三字经》里,也说“五伦者,始夫妇”,轻看了女人的作用的,必定是不能体会圣人教诲的。
读着《易经》,也总感受到一股正气。心想如果有更多的人读《易》,必定会感染到更多的人走正道,从中受益,从而认识到要顺乎天道人心,以正气来指引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至于偏斜。
越读,越希望自己能学习更多的知识,能帮助自己感悟《易》的玄妙。
以我的习惯,以前读古书,都是边读边看注释。读着读着,如果觉得很难懂,就没什么兴趣了。学到了“累积式”学习法,真是让我茅塞顿开啊,非常高兴,知道了这样一条读书之路,感恩不尽!
2009/07/22回复
美烧女楼19楼
7.13
上一周,有好几天,辰辰都是要我做一通思想工作,想很多办法,才愿意读书。今天早上,一反常态地主动要求读书了!我高兴得抱着他亲了一口!母子俩高高兴兴地读了三本书。辰辰的点读,又进步了!
读完之后,辰辰还意犹未尽,自己去拿起“机灵狗”英语书,说要读,要听。我放给他听了,他听得咯咯直笑,跟着读,那奶声奶气的可爱童音,把在另一个房间学习的姐姐也吸引来了,笑着看他读英语,说弟弟读得真好听!
一看姐姐这么捧场,辰辰的表演欲望被激发了,又念起他已经很熟悉的诗词启蒙里的那几首来了。姐姐评价说,弟弟读“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最可爱!读“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最有喜剧效果!
一高兴,我竟然忘记了,今天,已经是孩子们读书第二个月的第一周,要学新的内容了,于是,我赶紧播放新内容给孩子们听。他们听了之后,这次意犹未尽的轮到我了,我又把这周的新内容朗读了一遍.朗读的感觉真好啊!真是神清气爽!
上一周,有好几天,辰辰都是要我做一通思想工作,想很多办法,才愿意读书。今天早上,一反常态地主动要求读书了!我高兴得抱着他亲了一口!母子俩高高兴兴地读了三本书。辰辰的点读,又进步了!
读完之后,辰辰还意犹未尽,自己去拿起“机灵狗”英语书,说要读,要听。我放给他听了,他听得咯咯直笑,跟着读,那奶声奶气的可爱童音,把在另一个房间学习的姐姐也吸引来了,笑着看他读英语,说弟弟读得真好听!
一看姐姐这么捧场,辰辰的表演欲望被激发了,又念起他已经很熟悉的诗词启蒙里的那几首来了。姐姐评价说,弟弟读“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最可爱!读“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最有喜剧效果!
一高兴,我竟然忘记了,今天,已经是孩子们读书第二个月的第一周,要学新的内容了,于是,我赶紧播放新内容给孩子们听。他们听了之后,这次意犹未尽的轮到我了,我又把这周的新内容朗读了一遍.朗读的感觉真好啊!真是神清气爽!
2009/07/22回复
mote20楼
我觉得被诟病,通常都是国学经典中被历代统治阶级利用的那些,叫人顺从、无欲无求的。这些当然该批判、摒弃,但经典中远远不只这些,那些大智慧往往会令人拍案,就算放到当今也不过时。随便找了一些,哪位来批判批判,也让大家开开眼。记得以前中学语文老师教过一句话,原文和出处不记得了,大意好象是一本书中能学得一句一词就是好书。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毋欲速,毋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过犹不及。
既来之,则安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君子可大受而不可小知,小人可小知而不可大受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毋欲速,毋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过犹不及。
既来之,则安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君子可大受而不可小知,小人可小知而不可大受
2009/07/2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