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两岁多,开始颂读国学经典(俗称读经),记录的读书笔记和大家交流
132004680幼儿园早教
09年6月,我偶然接触到国学经典,了解之后,觉得不错,就买了教材和碟(包括三字经,百家姓,论语,成语接龙,等一大堆),每天让孩子们读三种教材,每种读7分钟左右(是朗读)。
我做了读书笔记,记录他们的学习之路,也督促自己坚持带孩子读书。
现在,孩子们诵读经典已经一个多月,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才鼓起勇气,把读书笔记发在这里,借此督促自己坚持记录,也想和大家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
由于女儿已经大了,学习很自觉,交代任务之后,基本不用管,她除了能背的时候我知道,其余地方的表现,我也不是能很快看到.所以我主要是管儿子读,题目就取成这样了. 并非本人重男轻女啊,少拍这个
2009/07/19
精选回帖
咖啡豆0008811楼
我最近也在关注读经这个事情。不过我还没有认真考虑开始让儿子读经。主要是存在思想上的一些疑虑,这里有反对儿童读经的声音,大家可以参考一下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 ... hlight=%B6%C1%BE%AD我比较认同的一句话是:“在不理解之前,就被告知这不理解的东西是不容置疑的正确的。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处理应当是,在不理解之前,他是否对错,我并不知。只有理解了真相,我才能决定拒绝还是接受。”
2009/07/19回复
悠悠阳光妈妈232楼
《弟子规》这周就读完了,准备买《少年儿童诗词启蒙》,您说的国学资料具体是什么呢?因为已经开始《论语上》,好像现在停不太好。还是继续读下去吗?能加您们的腾读学习群吗?谢谢!
2009/11/22回复
1970/01/01回复
全部回帖
美烧女楼4楼
经典培训之:易经分享(10-03-28)
又一次参加经典培训,受益匪浅!觉得学习的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
由于孩子发烧,我只参加了一天多点,听到了学员们分享的珍贵体验,非常难得!
在易经分享时间中,上台的几位学员,都是说过之后,还意犹未尽,时间有限啊。听众更是心向往之。
我也上台分享了自己读易的粗浅体会。介绍了自己读易百遍的心路历程(详见我1月4日日记),说了一些读易的感受。的确,我是一个对易经的感悟比较少的人,对她本身,还没有什么具体的悟,可以说,尚未入门。但是,我已经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易经作为“群经之首”、“群经之始”的能量。不知不觉中,在读了易经这么多遍后,再去读其他的经典,眼前似乎清明了许多,变得好理解了些。在听教授讲解论语的时候,稍作提示,就能通些了。有时候还能从教授的讲解中,有一些自己联系到易经而有的更多的发挥。
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似乎也多了些,似乎上了一个台阶,站得高了些,看得远了些。纷纭世事,好像有些已经不能困扰我,很多之前的纠结,突然之间变得明了了些。
我自己的分享很少,最主要的是听大家的分享。读易狂人陈老师的分享很令人兴奋。她说,她也是在憋着一口气和我读易经比赛中,才能坚持读完100遍的,结果没想到,没理解到什么,可是自己的口才和对人的心路的把握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感受到了一些心灵的东西,自己办的学校,学生人数增加了一倍多。
听了陈老师的分享,我突然想起上次分享的时候,一个家长说的:他也是看孩子读易经,自己没事,也就读了些。没想到,从易经中得到启发,居然解决了一个工作中的难题。而这难题,是以前自己做梦也想不到能解决的。呵呵,易经还真是具有神奇的力量啊!
黄豆妈的分享就更具有实用性,她的收获,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家里,一家人相处得更和谐。还利用赖老师说过的海砂养生,让母亲得益了。
浩玉说,她的收获,在气质和谈吐上的改变,呵呵,真是应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了。她向我们分享了她这些改变带给她工作上的进步,还因为读经,影响到了家庭,影响到了先生。
……
呵呵,主持人霖爸,在主持这场分享中,也不知不觉说了些自己的读易体会。他悟性好,说的都是更加深入的体会和感悟,也给我们努力的方向。
老师总结:读易经,易经本身有大得,别处也会有得,整体提升……
激动的情绪激荡着我的情怀,我想,也同样感染着大家,从那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中,从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中,从那一张张专注的面孔上可以看到……
又一次参加经典培训,受益匪浅!觉得学习的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
由于孩子发烧,我只参加了一天多点,听到了学员们分享的珍贵体验,非常难得!
在易经分享时间中,上台的几位学员,都是说过之后,还意犹未尽,时间有限啊。听众更是心向往之。
我也上台分享了自己读易的粗浅体会。介绍了自己读易百遍的心路历程(详见我1月4日日记),说了一些读易的感受。的确,我是一个对易经的感悟比较少的人,对她本身,还没有什么具体的悟,可以说,尚未入门。但是,我已经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易经作为“群经之首”、“群经之始”的能量。不知不觉中,在读了易经这么多遍后,再去读其他的经典,眼前似乎清明了许多,变得好理解了些。在听教授讲解论语的时候,稍作提示,就能通些了。有时候还能从教授的讲解中,有一些自己联系到易经而有的更多的发挥。
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似乎也多了些,似乎上了一个台阶,站得高了些,看得远了些。纷纭世事,好像有些已经不能困扰我,很多之前的纠结,突然之间变得明了了些。
我自己的分享很少,最主要的是听大家的分享。读易狂人陈老师的分享很令人兴奋。她说,她也是在憋着一口气和我读易经比赛中,才能坚持读完100遍的,结果没想到,没理解到什么,可是自己的口才和对人的心路的把握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感受到了一些心灵的东西,自己办的学校,学生人数增加了一倍多。
听了陈老师的分享,我突然想起上次分享的时候,一个家长说的:他也是看孩子读易经,自己没事,也就读了些。没想到,从易经中得到启发,居然解决了一个工作中的难题。而这难题,是以前自己做梦也想不到能解决的。呵呵,易经还真是具有神奇的力量啊!
黄豆妈的分享就更具有实用性,她的收获,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家里,一家人相处得更和谐。还利用赖老师说过的海砂养生,让母亲得益了。
浩玉说,她的收获,在气质和谈吐上的改变,呵呵,真是应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了。她向我们分享了她这些改变带给她工作上的进步,还因为读经,影响到了家庭,影响到了先生。
……
呵呵,主持人霖爸,在主持这场分享中,也不知不觉说了些自己的读易体会。他悟性好,说的都是更加深入的体会和感悟,也给我们努力的方向。
老师总结:读易经,易经本身有大得,别处也会有得,整体提升……
激动的情绪激荡着我的情怀,我想,也同样感染着大家,从那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中,从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中,从那一张张专注的面孔上可以看到……
2010/03/30回复
小丑羊6楼
支持楼主!我女儿几个月开始我就给她念三字经了,现在每天晚上念唐诗给她听,听到熟悉的内容她都会笑,我觉得读经典未必让她一定理解,主要是诗词的韵律可以让她体会到语言的魅力,诗歌之所以受欢迎并流传千古,主要是其美感吸引人,诗词就和音乐一样,不需要太懂的时候就可以体会到期间的美感了。
2010/03/31回复
美烧女楼7楼
育心经典培训之:健康生活方式实践(10-03-30)
这次培训,必须完全按中心制作的作息时间表来度过,这也许在别的培训中也一样。但是安排细致到几点起床,从起床后都有安排,一直排到晚上9点,这样的培训安排可能不多。呵呵,所以,我们就完全实践了一场健康生活方式。感觉很充实!
早上5:30,起床铃就在床头想起。洗漱之后,赶去会务组一起晨炼。晨炼完毕,将近7点,开始一起读经(这几天读了易经、大学、中庸、老子各一遍)。读后吃早餐,八点就去中心参加学习活动了。中午12点吃午餐,午休一小时,2点到中心继续学习,6点吃晚餐,7点又到中心学习,9点左右回酒店休息。
回想,带孩子读经以前,我这个全职妈妈,是每天晚上等孩子睡着了,再畅游网络,东看看,西逛逛。厨艺,美容,购物,八卦,都是我的注意力集中的地方。有时为了网购一件衣服,搜来搜去,比来比去,可以耗上一晚上。要是再追看一部连续剧或者小说,就更要晚睡了。12点以后睡,是我的常态。
读经之后,我和孩子的作息时间全变了。在读经群家长的影响下,每天6点起床,准备锻炼,女儿6点半起床读经,然后自己去上学,我锻炼完毕,差不多7点,儿子起床,我带他一起爬山,到8点左右回到家,老公送他上幼儿园,我在家准备写读经日记,总结前一天得失。
晚上也一般是在10点前就休息了。总之读经之后,加上作息时间的调整,整个人的身体状态好了不少。经典的影响,又让我的内心变得很充实。
这次培训,更是让我体会了老师一直以来所坚持的作息时间,生活方式。让我深深感动:他所提倡的,都是他自己一直身体力行着的;他所呼吁的,都是他自己从中受益巨大的……他用自己的存在方式,告诉我们,经典不离家庭、不离生活、不离社会的魅力,和乐趣。
[ 本帖最后由 美烧女 于 2010-4-5 15:37 编辑 ]
这次培训,必须完全按中心制作的作息时间表来度过,这也许在别的培训中也一样。但是安排细致到几点起床,从起床后都有安排,一直排到晚上9点,这样的培训安排可能不多。呵呵,所以,我们就完全实践了一场健康生活方式。感觉很充实!
早上5:30,起床铃就在床头想起。洗漱之后,赶去会务组一起晨炼。晨炼完毕,将近7点,开始一起读经(这几天读了易经、大学、中庸、老子各一遍)。读后吃早餐,八点就去中心参加学习活动了。中午12点吃午餐,午休一小时,2点到中心继续学习,6点吃晚餐,7点又到中心学习,9点左右回酒店休息。
回想,带孩子读经以前,我这个全职妈妈,是每天晚上等孩子睡着了,再畅游网络,东看看,西逛逛。厨艺,美容,购物,八卦,都是我的注意力集中的地方。有时为了网购一件衣服,搜来搜去,比来比去,可以耗上一晚上。要是再追看一部连续剧或者小说,就更要晚睡了。12点以后睡,是我的常态。
读经之后,我和孩子的作息时间全变了。在读经群家长的影响下,每天6点起床,准备锻炼,女儿6点半起床读经,然后自己去上学,我锻炼完毕,差不多7点,儿子起床,我带他一起爬山,到8点左右回到家,老公送他上幼儿园,我在家准备写读经日记,总结前一天得失。
晚上也一般是在10点前就休息了。总之读经之后,加上作息时间的调整,整个人的身体状态好了不少。经典的影响,又让我的内心变得很充实。
这次培训,更是让我体会了老师一直以来所坚持的作息时间,生活方式。让我深深感动:他所提倡的,都是他自己一直身体力行着的;他所呼吁的,都是他自己从中受益巨大的……他用自己的存在方式,告诉我们,经典不离家庭、不离生活、不离社会的魅力,和乐趣。
[ 本帖最后由 美烧女 于 2010-4-5 15:37 编辑 ]
2010/04/05回复
美烧女楼8楼
论语听课笔记:《子罕》之一:子绝四(10-04-04)
教授讲到这一章,在我听来,真是字字珠玑啊,恨不能录下来,一个字一个字地整理出来,那会是篇多好的文章!
可是,我只能根据笔记,整理下自己能记下的部分了(教授的讲座,是繁花满树的话,我的笔记,只是树下捡到的几片落花了)。
先整理这句给我最大启发的吧.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毋,在这里是“无”的意思。比较干脆。根本就没有。
毋意,意通“臆”,但是“臆”尚未能完全表达它的意思。一切主观想象的,都没有。
这就告诉我们,读经典也一样,在没有凭证的情况下,千万不能凭自己的主观臆测去望文生义,必须以经典本身作为依据(呵呵,我自己以前常常犯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的错误)。
毋必,没有绝对的观念,看待任何事务,都不绝对化,除了天道是永恒的,绝对的。中国文化讲求“用中”,“执其两端而取中间者也”。“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这个“易”字,也有变易之意,根据时变而变,“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开国伟人**的著作里的核心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将这个“惟变所适”用到了极致。(呵呵,教授以前也在别的篇章中讲过,经典的原则是亘古不变的,经典的阐释则与时常新。时代变了,我们要改变的不是经典本身,而是践行的方式。呵呵,我们读经人,要多检讨自己对经典的学习方式了)。
毋固,固,是固执,执意,自己固守着不改变。譬如现代不少人,由于受了先入为主的影响,用现代词概括是有了“思维定势”,受了别人的影响,对经典有了错误的看法,可是,却还以为自己是正确的。殊不知,你看到的那些书,其实已经是二手材料,甚至是三手材料了,表达的是人家对经典并不一定正确的看法。然而有些人,嚼着人家嚼过的甘蔗渣,还自以为是。(嗯,说得好,经典就要多读原文)。
毋我,没有私己。伟大人物,往往具有超越普通人的人生价值观。我们可以感悟圣人所展示的人格魅力和气度。譬**16岁离开韶山时写过一首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多么大的气度啊!
讲解这一句的时候,教授还举了好些生动的例子,听众们一个个是不断点头称是,露出会心的笑容。教授和大家互动也很好。他感慨:去过很多地方,给过好多听众讲过经,听得最好的,是那些把自己倒得很空的人,这些人,往往对经典没有什么固执的地方。听不进去的,往往是那些自以为懂得不少经典方面内容的人,其实还是嚼的甘蔗渣(嘿嘿,有时候虽然觉得这话似乎失之厚道,却不能不叹,实在是很合适!教授也是对这种状况、这类人感到无奈啊)!
教授讲到这一章,在我听来,真是字字珠玑啊,恨不能录下来,一个字一个字地整理出来,那会是篇多好的文章!
可是,我只能根据笔记,整理下自己能记下的部分了(教授的讲座,是繁花满树的话,我的笔记,只是树下捡到的几片落花了)。
先整理这句给我最大启发的吧.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毋,在这里是“无”的意思。比较干脆。根本就没有。
毋意,意通“臆”,但是“臆”尚未能完全表达它的意思。一切主观想象的,都没有。
这就告诉我们,读经典也一样,在没有凭证的情况下,千万不能凭自己的主观臆测去望文生义,必须以经典本身作为依据(呵呵,我自己以前常常犯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的错误)。
毋必,没有绝对的观念,看待任何事务,都不绝对化,除了天道是永恒的,绝对的。中国文化讲求“用中”,“执其两端而取中间者也”。“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这个“易”字,也有变易之意,根据时变而变,“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开国伟人**的著作里的核心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将这个“惟变所适”用到了极致。(呵呵,教授以前也在别的篇章中讲过,经典的原则是亘古不变的,经典的阐释则与时常新。时代变了,我们要改变的不是经典本身,而是践行的方式。呵呵,我们读经人,要多检讨自己对经典的学习方式了)。
毋固,固,是固执,执意,自己固守着不改变。譬如现代不少人,由于受了先入为主的影响,用现代词概括是有了“思维定势”,受了别人的影响,对经典有了错误的看法,可是,却还以为自己是正确的。殊不知,你看到的那些书,其实已经是二手材料,甚至是三手材料了,表达的是人家对经典并不一定正确的看法。然而有些人,嚼着人家嚼过的甘蔗渣,还自以为是。(嗯,说得好,经典就要多读原文)。
毋我,没有私己。伟大人物,往往具有超越普通人的人生价值观。我们可以感悟圣人所展示的人格魅力和气度。譬**16岁离开韶山时写过一首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多么大的气度啊!
讲解这一句的时候,教授还举了好些生动的例子,听众们一个个是不断点头称是,露出会心的笑容。教授和大家互动也很好。他感慨:去过很多地方,给过好多听众讲过经,听得最好的,是那些把自己倒得很空的人,这些人,往往对经典没有什么固执的地方。听不进去的,往往是那些自以为懂得不少经典方面内容的人,其实还是嚼的甘蔗渣(嘿嘿,有时候虽然觉得这话似乎失之厚道,却不能不叹,实在是很合适!教授也是对这种状况、这类人感到无奈啊)!
2010/04/06回复
美烧女楼9楼
辰辰又进步啦(10-04-06)
好长时间,日记中记的都是自己的一些感受了,总觉得辰辰读经日复一日,好像没什么好写的了。可是现在回头想想这些日子,惊喜地发现,辰辰其实一直在进步着呢!
这周,辰辰读经,已经可以用很正规来形容了。每天都能在我的指挥下,收拾好茶几,再铺上报纸,然后,把要读的几本书整整齐齐地放在左上角,开始认真地指读。前面几天,是我们一起跟着佳佳读,后几天,我领读,他跟读。这是他的要求。他觉得,他对经典已经熟悉了,我领读的速度可以稍快一点。我有时不小心读错的音,他会读出正确的。能一次性读完所有内容。
很好玩的是,午睡的时候,我有时会和他坐在床上读一些。往往是读着读着,他就睡了,可是嘴巴还是在跟读,只是声音越来越小,后面连声音也听不到了,只看到他的嘴巴还在动……
好长时间,日记中记的都是自己的一些感受了,总觉得辰辰读经日复一日,好像没什么好写的了。可是现在回头想想这些日子,惊喜地发现,辰辰其实一直在进步着呢!
这周,辰辰读经,已经可以用很正规来形容了。每天都能在我的指挥下,收拾好茶几,再铺上报纸,然后,把要读的几本书整整齐齐地放在左上角,开始认真地指读。前面几天,是我们一起跟着佳佳读,后几天,我领读,他跟读。这是他的要求。他觉得,他对经典已经熟悉了,我领读的速度可以稍快一点。我有时不小心读错的音,他会读出正确的。能一次性读完所有内容。
很好玩的是,午睡的时候,我有时会和他坐在床上读一些。往往是读着读着,他就睡了,可是嘴巴还是在跟读,只是声音越来越小,后面连声音也听不到了,只看到他的嘴巴还在动……
2010/04/07回复
美烧女楼11楼
论语听课笔记:《子罕》之二:子畏于匡(论天命与承担)(10-04-05)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文字本身的意思很好懂。只是,孔子的话,在这里闪烁出了别样的光辉。
孔子和弟子们在经过匡地的时候,被匡人误以为是曾在这里劫杀过的阳虎(据说孔子和阳虎相貌很像)被围困在匡地。危险的时候,孔子说了这句话。
孔子的话本身的意思,也没有什么争议,大意就是,文王已经不在了,文王之道不是就在我这里吗?这个“文”指的就是周朝传下来的礼乐文化、典章制度等文化遗产。老天是要灭绝这种文化吗?如果要灭绝这种文化,就不会让我掌握它了。如果老天不想消灭这种文化,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在这里,孔子表现出非凡的自信。他把自己当成周代礼乐文化制度的传承人,认为自己是承有天命的。天命在身,匡人又怎敢违天害己?体现了一种勇于承担的精神。这种担当,就是一种伟大!
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有这样担当的王者出现,孔子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讲的就是他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中华五千年文化,没有舍我其谁的气魄,是无法担当的,不仅需要气魄担当,也需要义理担当,还要有事功担当。
讲到这里,教授例举了历代有担当的大家,除了孔子外,还有孟子、朱子、阳明先生等。也说到他的老师,中国儒家协会主席蒋庆先生的担当。每一个大家,在担承文化的过程中,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师父,倾家荡产,倾一家之力呕心沥血,推广经典教育,把中华文化的传承,当作自己的天命,这,也是一种担当吧!也许,下一个王者,就在这些读经的孩子中出现!)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文字本身的意思很好懂。只是,孔子的话,在这里闪烁出了别样的光辉。
孔子和弟子们在经过匡地的时候,被匡人误以为是曾在这里劫杀过的阳虎(据说孔子和阳虎相貌很像)被围困在匡地。危险的时候,孔子说了这句话。
孔子的话本身的意思,也没有什么争议,大意就是,文王已经不在了,文王之道不是就在我这里吗?这个“文”指的就是周朝传下来的礼乐文化、典章制度等文化遗产。老天是要灭绝这种文化吗?如果要灭绝这种文化,就不会让我掌握它了。如果老天不想消灭这种文化,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在这里,孔子表现出非凡的自信。他把自己当成周代礼乐文化制度的传承人,认为自己是承有天命的。天命在身,匡人又怎敢违天害己?体现了一种勇于承担的精神。这种担当,就是一种伟大!
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有这样担当的王者出现,孔子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讲的就是他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中华五千年文化,没有舍我其谁的气魄,是无法担当的,不仅需要气魄担当,也需要义理担当,还要有事功担当。
讲到这里,教授例举了历代有担当的大家,除了孔子外,还有孟子、朱子、阳明先生等。也说到他的老师,中国儒家协会主席蒋庆先生的担当。每一个大家,在担承文化的过程中,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师父,倾家荡产,倾一家之力呕心沥血,推广经典教育,把中华文化的传承,当作自己的天命,这,也是一种担当吧!也许,下一个王者,就在这些读经的孩子中出现!)
2010/04/08回复
1313xiaohua13楼
支持你.我现在也在教我一岁半的儿子读唐诗.他学得很快,基本我读5到6次,第2天他就可以自己背了.,
我准备教他读 弟子规
我知道要坚持,要有成绩,是有难度的。
我准备教他读 弟子规
我知道要坚持,要有成绩,是有难度的。
2010/04/08回复
美烧女楼14楼
昨天,我很忙,没有带辰辰读经。晚上九点,要睡觉了,辰辰说:“妈妈,我要读书!”双手抱住我的腿,仰头看着我。我只好带他读。读到第四本了,他说:“妈妈,我累了,想睡觉了。”上床之后很快甜甜地睡着了。
2010/04/09回复
美烧女楼16楼
辰辰今日语录(2010-4-10)
上午带辰辰去买菜,刚下楼走出大门,细雨飘到脸上,我说了声:“下小雨啦!”辰辰马上纠正:“不是小雨,是毛毛雨!”哈哈,还真是毛毛雨比较贴切呀!的确只是毛毛雨而已。辰辰得到肯定,又补充说:“毛毛雨更细,都看不到呢,要看车窗那里才可以看到呢!”
小子最近小嘴可甜了,时不时用醉S人的眼睛看着我说:“妈妈,我喜欢你!”如果我说“我也喜欢你”,他就会说:“我更喜欢你!”
晚上吃过饭后,爸爸要带辰辰和小狗下楼散步了,辰辰边穿鞋边叫:“姐姐,你吃了那么多,下去减肥吧!”
上午带辰辰去买菜,刚下楼走出大门,细雨飘到脸上,我说了声:“下小雨啦!”辰辰马上纠正:“不是小雨,是毛毛雨!”哈哈,还真是毛毛雨比较贴切呀!的确只是毛毛雨而已。辰辰得到肯定,又补充说:“毛毛雨更细,都看不到呢,要看车窗那里才可以看到呢!”
小子最近小嘴可甜了,时不时用醉S人的眼睛看着我说:“妈妈,我喜欢你!”如果我说“我也喜欢你”,他就会说:“我更喜欢你!”
晚上吃过饭后,爸爸要带辰辰和小狗下楼散步了,辰辰边穿鞋边叫:“姐姐,你吃了那么多,下去减肥吧!”
2010/04/12回复
MOLLIE18楼
三字经,弟子规及国学之类的,我觉得还是要大人和小孩一块学,小孩虽然不理解字义,但大人是起表率作用的,做得好,小孩自然就明白,自然就会跟着学好,好人坏人都是教出来的.教育本来就是有传承的,言传身教不光是老师的职责,做为父母更应该做到.
2010/04/13回复
美烧女楼20楼
培养辰辰习惯中的一些感受(10-04-15)
越来越发现辰辰的一些习惯需要规范了,于是,这些天在有意识地培养他的一些习惯。
首先,我要求他读经的时候,一定要把茶几铺上报纸,读过的和没读的,分成两堆摆整齐。这个他做得很好。
读经的时候,我要求他坐端正,手眼口都要到。他也在慢慢适应中,做得越来越好。记得春节期间我放松了读经,他就有了很多理由推脱。春节后恢复读经,花了好长时间,才慢慢又开始了。
那天午睡起床,我要求他自己起来。他哭了。因为之前他醒来都是先叫妈妈,然后和我腻歪一下,就把他抱起床了。我以为这也是一项亲子乐趣。可是到现在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就想规范一下了,在他哭的时候,也装没被打动,只是提要求。他哭够了,就自己乖乖起床了。那以后,每天早上,中午醒来,都是自己乖乖地起床了。
我正在总结这些习惯培养感受的时候,看到我的师姐也在说孩子习惯的培养,就转来了:
很多人,包括家长和老师都认为孩子小,不能要求孩子坐在那读书,不必规范他们的行为,不必要求孩子安静一段时间。因为大人们认定玩闹是孩子的天性,他们肯定难以坐住的。所以,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大人们大都选择让孩子自由玩闹,甚至引导孩子们玩闹,而没有想过可以让孩子养成坐定的习惯。对孩子来说,玩闹当然很好玩的,没有不喜欢的。当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领,大人们认为是该规范孩子行为的时候了,于是试图想让玩闹惯了的孩子安静下来,而这个时候的孩子往往没有表现出大人预想的那样,他们依然很难静下来。大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收效甚微。一番努力之后,大人哀叹,这孩子就是太好动了,专注力很差,静不下来,真拿他没办法。从此,大人孩子齐齐陷入痛苦之中,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场合是需要安静下来的。好动的习性一旦养成,就没那么容易安静下来。
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如何描绘全凭和他们接触的人拿主意。孩子3岁以前是性格形成最重要的时期,如果这个时间段不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孩子的性格基本就和大人的相差不远。如果养成了不好的习性,以后要纠正可要费一番功夫了。而如果在3岁以前就注重这些,以身作则,那么孩子在好榜样、在合适的氛围中就能得到熏陶,形成好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一旦养成,将会伴随他一生,不会轻易改变。
就如经典。
如果孩子是一棵小树,那么才能是枝叶,人品就是根本。一位国学大师说过:少儿读经是中华文化的储蓄银行,中华文化最好的货币就是经典,在年幼时将最好的货币存在他们心中,他们长大后一定会知道怎么用。
越来越发现辰辰的一些习惯需要规范了,于是,这些天在有意识地培养他的一些习惯。
首先,我要求他读经的时候,一定要把茶几铺上报纸,读过的和没读的,分成两堆摆整齐。这个他做得很好。
读经的时候,我要求他坐端正,手眼口都要到。他也在慢慢适应中,做得越来越好。记得春节期间我放松了读经,他就有了很多理由推脱。春节后恢复读经,花了好长时间,才慢慢又开始了。
那天午睡起床,我要求他自己起来。他哭了。因为之前他醒来都是先叫妈妈,然后和我腻歪一下,就把他抱起床了。我以为这也是一项亲子乐趣。可是到现在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就想规范一下了,在他哭的时候,也装没被打动,只是提要求。他哭够了,就自己乖乖起床了。那以后,每天早上,中午醒来,都是自己乖乖地起床了。
我正在总结这些习惯培养感受的时候,看到我的师姐也在说孩子习惯的培养,就转来了:
很多人,包括家长和老师都认为孩子小,不能要求孩子坐在那读书,不必规范他们的行为,不必要求孩子安静一段时间。因为大人们认定玩闹是孩子的天性,他们肯定难以坐住的。所以,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大人们大都选择让孩子自由玩闹,甚至引导孩子们玩闹,而没有想过可以让孩子养成坐定的习惯。对孩子来说,玩闹当然很好玩的,没有不喜欢的。当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领,大人们认为是该规范孩子行为的时候了,于是试图想让玩闹惯了的孩子安静下来,而这个时候的孩子往往没有表现出大人预想的那样,他们依然很难静下来。大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收效甚微。一番努力之后,大人哀叹,这孩子就是太好动了,专注力很差,静不下来,真拿他没办法。从此,大人孩子齐齐陷入痛苦之中,因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场合是需要安静下来的。好动的习性一旦养成,就没那么容易安静下来。
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如何描绘全凭和他们接触的人拿主意。孩子3岁以前是性格形成最重要的时期,如果这个时间段不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孩子的性格基本就和大人的相差不远。如果养成了不好的习性,以后要纠正可要费一番功夫了。而如果在3岁以前就注重这些,以身作则,那么孩子在好榜样、在合适的氛围中就能得到熏陶,形成好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一旦养成,将会伴随他一生,不会轻易改变。
就如经典。
如果孩子是一棵小树,那么才能是枝叶,人品就是根本。一位国学大师说过:少儿读经是中华文化的储蓄银行,中华文化最好的货币就是经典,在年幼时将最好的货币存在他们心中,他们长大后一定会知道怎么用。
2010/04/1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