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儿子两岁多,开始颂读国学经典(俗称读经),记录的读书笔记和大家交流

136967680幼儿园早教

  我的女儿咪咪,98年出生,儿子辰辰,06年9月出生。
  09年6月,我偶然接触到国学经典,了解之后,觉得不错,就买了教材和碟(包括三字经,百家姓,论语,成语接龙,等一大堆),每天让孩子们读三种教材,每种读7分钟左右(是朗读)。

  我做了读书笔记,记录他们的学习之路,也督促自己坚持带孩子读书。
  现在,孩子们诵读经典已经一个多月,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才鼓起勇气,把读书笔记发在这里,借此督促自己坚持记录,也想和大家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

  由于女儿已经大了,学习很自觉,交代任务之后,基本不用管,她除了能背的时候我知道,其余地方的表现,我也不是能很快看到.所以我主要是管儿子读,题目就取成这样了. 并非本人重男轻女啊,少拍这个
2009/07/19
精选回帖
我最近也在关注读经这个事情。不过我还没有认真考虑开始让儿子读经。主要是存在思想上的一些疑虑,这里有反对儿童读经的声音,大家可以参考一下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 ... hlight=%B6%C1%BE%AD我比较认同的一句话是:“在不理解之前,就被告知这不理解的东西是不容置疑的正确的。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处理应当是,在不理解之前,他是否对错,我并不知。只有理解了真相,我才能决定拒绝还是接受。”
2009/07/19回复
可惜,我没问到他拿。有些地方不明白可以在这里问您吗?
2009/11/13回复
《弟子规》这周就读完了,准备买《少年儿童诗词启蒙》,您说的国学资料具体是什么呢?因为已经开始《论语上》,好像现在停不太好。还是继续读下去吗?能加您们的腾读学习群吗?谢谢!
2009/11/22回复
704楼
1970/01/01回复
全部回帖
我用了2个多晚上看完你的日记,真佩服你的持久。
我是个5岁多孩子的妈妈,由于自己的性情比较急躁比较易怒,
方法也不多,可以看得出来的是孩子跟我学得一模一样。
幸好的是爸爸与我互补,这样孩子才不至于完全落入我的模子中。

想想自己其实在小时候或者年轻时候就很羡慕别人能引经据典,而自己的记忆总不能完全记住那些优美的文字,
总是到了想要抒发心情、感觉的时候,完全没有了词。
我的孩子很喜欢读书,现在已经能认识很多字,每天看书是他最最集中精神的时候了,
只要是他喜欢的书,他看的时候别人说话都听不见的。
其实孩子真的是有很多很多的潜力,只是我们这些家长看不到或者就算看到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引导。
很高兴能在这个时候看到你的帖子,感受到了一个机会。
谢谢你给我们的分享,真的非常感谢。
我没有QQ,只有邮箱,dslyuyan@163.com
你能否发给我你的系统育子法是在哪里买的吗?
谢谢你
2011/06/22回复
辰辰的形容词(2011-5-25)

  辰辰要喝水的时候,我发现水壶光了,要烧开水,又来不及。忽然想起刚才我把凉水都倒入玻璃瓶做酸水想泡酸菜,已经加了盐了。不过孩子刚下楼去玩了回来,满头大汗的,喝点盐水没关系,就倒出了一杯给辰辰。

  辰辰喝了几口,挤眉弄眼地说:妈妈,这水软了,烂了。

  绝倒!
2011/06/24回复
参加读经班的感慨(2011-5-28)
  昨天我去了一个读经班,非常遗憾地看到,那些家长,懂得了读经的重要,但是没有认识到方法的重要,教材的重要,交流和成长平台的重要。
  可惜没有时间和她们交流,主办方安排很满。
  而下午去了赖老师那里,看到的又是另外的景象,好些家长,在流泪感谢赖老师。为什么,因为她们就是从上午那群家长那样走过来的,知道了其中的酸甜苦辣,走过了弯路,才知道大路的宝贵。
  每天在群里上课的,给家长制订读经计划的,读经过程一路提供指导的,读最好的经,用最简捷的方法,达到最好的效果。
  如果真的认识到了读经的重要,想带孩子读经,读好经,坚持下去,最好尽快使用育心教材。孩子的时间宝贵,我们想试验和等待,全国已经有几十万人试验过了。还有很多家长是走过多年弯路的,读过多年经典的。有了比较,才知道育心经典的可贵之处。
  很多人,只看到育心教材的价格,没看到教材后面育心人付出的努力。除了育心,没有任何一种教材,除了教材之外,还提供读经的方法给你,一路指导家长,一路陪伴家长和孩子成长。一套必然成功的教育法,其价值又哪里是3000元所能衡量的呢?所有使用着育心教材的家庭,都在觉得自己家的教材,是超值的。
  因此很多人,是兜兜转转之后,最后又回来找了育心,然后感叹着自己浪费了时间。
所有的弟子,在弟子群里的成长,是惊人的。而当初,如果我们也看着那点拜师金却步,那我们就失去了这样宝贵的,也许是成人之后唯一的成长机会。
  我也正在考虑,在我的客户群里,也建立一个演经群,只是最近一直忙,也没和大家说。看来今天就可以申请一个群,然后明天开始讲经典,最好的经典,最宝贵的经典。
2011/06/24回复

端午记忆(2011-6-6)

  又逢端午节,又闻粽子香。我又想起了故园的菖蒲和艾叶,母亲亲手做的端午饭……

  端午,对我个人来说,是个有着美好回忆的节日。

  和吃的有关,呵呵。小时候,物质不是很丰富,对吃的记忆很深。

  每当节日快到的时候,村子里那些定了亲的小伙子姑娘家,就忙开了。小伙子家是忙着准备端午礼,主要是粽子,还有些其他东西。那粽子,是要准备很多的,多到什么程度呢?要向媒人问清楚未婚妻村子里有多少户,每家都要有一份。

  姑娘家呢?就是忙着收礼,接待亲家,准备回礼,然后端着准女婿送来的粽子,每家去送。这样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成群结队地跟着送礼的婶婶后面,整个村子里,喜气洋洋。那个姑娘,就成了全村的主角。

  我也期待着成为这样的主角,可惜后来没机会,外出读书,在外面结婚,儿时的很多憧憬都成了泡影。

  这些,都是端午前奏吧。

  等真正的节日快到的时候,妈妈们要上山找来一些植物,有菖蒲,艾叶,挂在门口,说可以辟邪,驱蚊的。

  

  到了广东,才知道,这些艾叶幼齿的时候,是一种好菜呢。而中医重新抬头的今天,我也才知道,这些从小陪伴我们的艾叶,老家漫山遍野的艾,原来还是艾灸的主材料呢。

  这些植物们,在端午齐齐出场,种种习俗,采药、沐兰汤、饮雄黄酒都是为了逐疫避邪,祈求身体健康。端午节堪称是中国最早的医药保健节。估计如果请金润老师从这方面来说,又会子丑寅卯……滔滔不绝

  想想,中国古人,真是很浪漫,又很实在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挂菖蒲,插菖蒲,烧艾叶熏蚊子,重阳呢,插茱萸,赏菊花;冬至,画九九消寒图。

  

  端午,我们那里还有一种我们那里叫做“算盘珠”的草,长着一颗颗的小珠子,采来串成手镯,戴在孩子们的手上,说也是可以辟邪的。巧手妈妈们,或者用蒜瓣,菖蒲的根茎,削成各种形状,做成小香包给孩子挂在身上,或者串成项链挂在脖子上,可以驱蚊虫的。

  然后,妈妈们找来粽叶,包粽子用的,藤蔓,或者稻草,这是用来扎紧粽子的。还要上街买来雄黄,这是过节必不可少的东西。

  等到了端午节那天,春寒料峭的时候开始养的第一批鸭子长大了,妈妈挑了只最大的来过节吃,种的蒜,刚好也长好了蒜瓣,挖出些来,嫩姜,拔些出来,一起用来炒子鸭。菜地里的苋菜,也刚好长好了,摘来刚好应节。对于缺少肉食的我们来说,那美味吸引了我们所有的注意力。整个村子里,都飘出了迷人的味道,去地里干活的人们,也都按时回家吃饭了,过一个隆重的端午节。那时确实是感到很隆重的,呵呵。虽然其实非常简朴。

  每个人,包括孩子,也都要喝点雄黄酒,太小的孩子,就用雄黄在额头画一个“王”字,说可以防毒,驱蛇虫。老人说:“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雄黄酒驱蛇虫,最有说服力的,也许是白蛇的传说了吧。那个美丽善良的女妖的故事,妇孺皆知,雄黄酒的功力,也随之广而告之。

  各地也有不同的习俗吧。后来我长大到了南京,才知道那边端午还有吃咸蛋黄的习俗。

  听说很远的地方,还有赛龙舟的活动,还被称为“农民运动会”呢,我们只是听听罢了,想象着那样的热闹和好玩。

  

  后来看了沈从文的《边城》,看到里面有描写古城端午赛龙舟,抓鸭子的场面,很有亲切感呢,呵呵。因了那次进城看赛龙舟,抓鸭子,翠翠偶遇二老,正是那次偶遇,“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对这章印象很深。

  

  还是古时候的这龙舟讲究,呵呵。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当然,关于端午来历,还有其他传说,不过以这个流传最广,最得人心。

  有唐代文秀《端午》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历代咏端午的诗很多,大部分说到屈原,也有提到其他的端午习俗的。感兴趣的群友可以搜搜。

  屈原,何许人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沦陷,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终极诗篇。

  真正的诗人啊!真正的以身体创作。

  想起《论语》中的句子。“棠棣之花,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摆。我岂能不想念你?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

  诗句不可谓不美,但是还是被孔子的辣手毫不犹豫地删除于305首之外,为神马?

  因为这种感受很假,不是真的思念。

  屈原是诗人,是真正的用身体写作的诗人!

  仅仅是诗人吗?不!

  那时候,中国没有专职的诗人。诗,是他们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他们高尚人格的心声流露。不学《诗》,无以言。

  文人墨客又被称为“骚人”,也源于屈原的《离骚》。其中的千古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好像我中学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学把它作为座右铭了。

  这些传统节日,我们不仅要从民俗上去了解,对我们读经的人来说,更要从文化意义上去了解。

  有这样一些日子,我们铭记了千年,有这样一些方式,我们重复了岁岁年年。是什么感召了我们的生命,是什么,沉淀了我们的文明?

  端午节,就是这样一个传承了几千年的节日,是一个民族积淀了千年的不朽传奇。

  这样一个节日,当然不仅仅是一个短暂的假期,一个休闲的轻松时节,更是一种多方面的、多层级的感受,是一种身临其境的心灵震撼和感悟,是一个人文化成的过程。

  最根本的就是要回归到屈原的爱国、为民、求真、向善的精神上来,这才是端午节的核心内涵。这些,也都是传统中国士大夫的追求。屈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感召力,就是因为他那种清明坦荡、上下求索的精神,他的理想人性之光,唤起了人们心目中的这种寻根,向善,求真,兼济天下的共同向往。这种追求,是中国士大夫的灵魂终极追求,从他们一开始读圣贤书的时候,就融入了他们的灵魂,化身为价值观,成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而几千年来,这些文化基因,早已流淌在我们中国人的血管里。

  这些年,洋节甚嚣尘上。可是,再热闹地过节日,其实根本没有过上洋节的真正灵魂,国外的圣诞节,那是很多西方国家人们的信仰,他们在教堂安安静静地做弥撒,和他们的上帝交流,获得灵魂的安慰。因为他们从出生开始,上帝就是他们的信仰,这信仰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灵魂。而我们呢?圣诞节,被商家贴上了促销标签,成了一棵移植的树上因水土不服而衍生出来的怪物。

  在复兴传统的呼声越来越高昂的今天,也衍生了很多现象。首先,是几年前,当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传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不少国人猛然警醒,端午原创国的我们自己,节日气氛反而渐渐式微。醒悟后的国人,出现了很多争抢热。抢什么呢?抢名人,抢名胜。为什么抢?为了招商,为了旅游经济……

  让那些“黄金天价粽”、“美女盛粽子宴”, 模仿屈原投江蹦极,名人争夺战,这些,都像浮云一样,飘走吧!飘走吧!今天,没有龙舟看,我只想和家人一起,用散发着清香的粽叶,和五谷杂粮,包一锅朴素的粽子,用记忆中妈妈用过的那些材料,做一顿节日的饭菜。营造一个节日的气氛,给孩子好的熏陶。热闹的节日中的所有,只有妈妈做过的那些,印象最深刻,最温暖!然后,静静地,重读一遍《离骚》,《橘颂》,让我的灵魂,穿越千年,去和屈夫子做一次纯粹的交流……
2011/06/24回复
孩子们的幼儿园会要求孩子们背一些国学经典,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什么的,孩子们一学就会,背得很流畅。我很担心,因为我非常不认同里边的一些价值观,在孩子们没有自己的识别能力之前,我只能尽力帮助他们。课后我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孩子忘掉他们被迫灌输的东西,或者花大量的时间精力来解释,让孩子们不要去吸收里边的一些价值观。
2011/06/24回复

我读经两年的收获(2011-6-28

  到本月,我和孩子一起,读经整整两年了。

  辰辰小,表现非常明显,咪咪大些,有时候学习紧张,还间断了读经。我自己呢,也是有很大进步的呢。

  在读经的前一年中,我老老实实按累积法精神,读完了《易经》、《论语》、《大学》、《中庸》、《孝经》、《道德经》(老子)、《黄帝内经》第一辑等各100遍。正在读的重要经典还有《诗经》。

  在大易社弟子群里,赖老师首先给我们系统讲解了易经的六十四卦,当时是听得有点懵懂,但是反过头去再读读《易经》或者其他经典,都发现有了不同了,很多地方似乎通明了很多。对认识和理解很多经典都有了一些提纲挈领的作用。

  然后又给我们讲了部分《道德经》,也是启发非常大。

  我自己呢,因为在孔圣堂听课,写了几篇《论语》听课笔记,就被同门们起哄,要我以后专讲《论语》,被逼上架后,只好潜心学习学习《论语》。粗粗学习过一遍之后,在弟子群里,和大家一起分享过《论语》的一些学习心得和感悟。其他的同门也分享了很多精彩的课程,邹老师的《黄帝内经》,是我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还有其他一些同门对《易经》某卦独到的体悟,对别的经典一些分享,都给我很多启发。

  然后我又喜欢上了《孝经》,在学习《孝经》的过程中,一些分享得到同门的赞赏,于是又被分享《孝经》。由于《孝经》篇幅短小,是系统分享,要一章章过的。分享的过程,也是很有乐趣,时时会有一些新的感悟加进去,慢慢丰富内容。

  也许因为我之前站过十几年讲台,在育心中心沙龙上,被推上讲台去和大家讲这些感悟,胆子重新得到锻炼,脸皮也越来越厚。

  现在正慢慢学习着《大学》,同时也听同门分享着《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诗经》。

我也给自己的客户开了个专门的解经群,每周讲几次经典。现在还是我主讲,慢慢想引导家长学习理解经典,也慢慢学着讲。

  可以说,经典,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成为价值观的一部分。我的后半生,因为有了经典,而变得无比充实。

2011/06/29回复
看了这个妈咪的心得,我对自已的国学私塾更有信心了,由益智到国学的中心。国学是一门中国不错的学目,是在潜移墨化给孩子,这比普通的学科更有效
2011/06/29回复
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2011-6-29)
  这些天,看到群里几个好几个妈妈分享自己家孩子的读经经历,都有个共同点:找过多种早教方式,用过多种早教方法,看过多种早教书籍。可怜天下父母心!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乎,初为人母初为人父的年轻父母们,到处找早教方法,同时尽力给孩子最好的营养喂养。
  但是,我很遗憾地看到,很多父母以为给了孩子最好的,但是由于本身的认识高度,做的却恰恰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事!
  为什么这么说?先说早教。如果父母开始就让孩子学习的,是那些技能技巧方面的内容,西方早教等等,而没有去培护强化孩子的生命之本——德,那就是干的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事。养人重在养心。内心强大了,学习什么,做什么,都会更好。一个人德行怎么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我们的孩子,在学识上和人一样,在德行上更胜一筹的时候,机会就多很多了。最关键的是,孩子有了立身之本。这就好像是一个人的根一样,根正才能大树茁壮,根深才能枝繁叶茂,花果飘香。
  有了经典教育这个大方向,方法和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年,国学热渐渐升温,其实现在人们说的这个国学,是一个比较空泛模糊的概念,和传统沾点关的,都说是国学。国学之门初初重新开启,人们对国学还很陌生的时候,各种流派都有自己的说法,如搅乱一池春水,沉渣纷纷泛起。而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国学教育,什么是真正的经典,必将被人们真正认识到。那些伪国学,必将重新沉入水底。读源头经典,效法圣人读经内容,才是最正确的做法!育心的累积法,至简易行,配套教材,让没有基础的家长,也都可以和宝宝一起用好。
  输在起跑线上的第二个表现,是对孩子的喂养方面的。
  很多家长,总是想给孩子最贵的东西吃,而忽略了滋养我们生命的最重要的五谷杂粮。《黄帝内经》里说得很清楚:“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养精气。”每个主妇都可以检查下自家,每天吃的大米杂粮和蔬果,够量了吗?
  非常多的家庭,就是这样,把有形的大米和无形的大米,都忽略了!这些中国孩子,从一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输在了家长对教养孩子的认知错误上!到孩子大了,还在迷茫地追问:为什么我花了那么多心力和财力,孩子还会有这么多的问题?有的人甚至把全部责任都推到幼儿园和学校。而实际上,孩子的根基教育,在从刚出生的时候,就区别开来了。差距,主要是家庭教育拉开的。
2011/06/30回复
pengpigpengpig10楼
赞同这一点:大人总习惯把自己的看法,加诸孩子身上。其实,孩子只要适当的引导,学习,不但不会形成压力,从小培养的,很可能是良好的兴趣爱好。等他上学了,良好的阅读基础,大量的识字,会让他的学习轻松自如,一生受用不尽!
2011/06/30回复
学人不疑,是谓大病。惟其疑而屡破,故破疑即是悟。
2011/06/30回复
哈哈,大家都不容易
2011/06/30回复
哈哈,大家都不容易
2011/06/30回复
哈哈,大家都不容易
2011/06/30回复
哈哈,大家都不容易
2011/06/30回复
第一次参加国学高级课程论坛(2011-7-5)
  这两天,真是太幸福了。听了非常高级的课程。何德何能,得闻慧音!这课程对我们学习经典,是一个非常好的坐标,要好好消化。感觉自己对读经的认识提升了一大截。深深感到,自己很幸运。
      主讲老师,是赖思佳的师父苏老师,一位非常低调的老师,是我接触到的所有的老师中,姿态最低,境界最高的。这位老师,给我们看了他解释经典的作品,非常非常高级的课程。但是他说,他没有功劳,他只是转述了一点古圣先贤经典的含义而已,名都不署。
  看了不少视频讲座,看了百家讲坛很多专家的讲座,从中看到不少专家学者,我有种深深的叹息,不知道是不是某种原因,那些里面,都没能提到最根源,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也许,好的东西,都收藏起来了。展示出来的,都是一些普通的。
  昨天,还有一个感动了所有人的孩子也参加了我们的课程。就是赖思佳。赖思佳从5岁多起,用累积法读经,至今坚持了将近9年。孩子的智慧得到开启,记忆力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我们都知道,这孩子不仅经典读得好,学习好,名列前茅,还是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轮滑高手,琵琶八级,然后自学几种弦乐器......
  而昨天,让我们觉得,之前我们看到佳佳的这些成绩,都还很平常。
  赖老师介绍了佳佳的理想,让我们70个成人,对这个14岁的孩子,景仰不已!
  佳佳目前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9点前睡觉。早起,读读经典,然后主要是要自学六种语言,以后去世界各地传播中国文化。她的理想是做中国文化的使者,把中国文化传播到地球的很多国家,为世界大同而努力终生。
  她对自己以后的四年中学生活做了这样的规划:
  从今年暑假开始,去一个国家学习,了解,一直到初三毕业,放假都出去游学。高中则是在国外上,每个学年都去一个新的国家上,去学习语言,了解那个国家的情况。
  这个孩子,叹息说:要是很早就这样每天五点起床,能多学多少东西啊!
  她说,高中,她就要创办公司。赖老师说帮她开,她说:我要自己开。
  这些话,在听了佳佳师父的课之后,我觉得,一切皆不是虚幻。佳佳有这样的师父,这样的宏图,会一步步实现的。
  佳佳这样的格局,真是令我们赞叹不已!
  赖老师也和我们聊到,在他认识到经典教育的重要性后,倾家荡产做录音,做教材,几度濒临绝境,是太师父,看中了佳佳从小背诵这么多经典的报道,从台湾寻才而来,认下了这个小弟子。
见面的时候看到赖老师的学习情况,赞叹这个父亲,觉得推广经典,特别是推广易经,是最有功德的事,于是几次挽救公司于破产之际。
  这次给我们上课,他是从澳洲飞过来,真正是漂洋过海来给我们上课。老人家应该有70岁了吧,非常辛苦,但是精气神非常好。
  看到我们这一群热爱经典的人,他非常开心。讲课讲到哪里,听众就能背到哪,他非常开心,让他坚持连续讲了一天两晚。
  听众们,从全国各地赶来,湖南的,福建的,重庆的,浙江的......
  苏老师给我们讲了《大学》。本周末,还有两个晚上的课,苏老师将给我们讲《孝经》。我太期待了。
今天09:26回复
保护伞(2011-7-7)
  上周末,我去参加育心经典国学高级课程学习,一天两晚,封闭式学习。
  等我学习完毕回家的时候,问起孩子们在家情况,咪咪和爸都表扬辰辰,在家很乖,吃饭,睡觉,散步,玩,都不用管,表现非常好。爸爸说:“保护伞不在家,他就乖了,吃饭一点不用催。”
  今天,爸爸和姐姐都出门后,辰辰因为有点事没做好,我剋了他一顿。辰辰哭了,边哭边说:“不是说是保护伞吗?”我的心,一下子柔软下来。
  最近是发现,自己有时候对孩子,是容易心软,导致孩子有些不太好的习惯。要特别注意了。
  溺爱是父母给孩子的毒药呀!
2011/07/08回复
oxmojieoxmojie18楼
畅快人生:
我用了2个多晚上看完你的日记,真佩服你的持久。我是个5岁多孩子的妈妈,由于自己的性情比较急躁比较易怒,方法也不多,可以看得出来的是孩子跟我学得一模一样。幸好的是爸爸与我互补,这样孩子才不至于完全落入我的模子中。想想自己其实在小时候或者年轻时候就很羡慕别人能引经据典,而自己的记忆总不能完全记住那些优美的文字,总是到了想要抒发心情、感觉的时候,完全没有了词。我的孩子很喜欢读书,现在已经能认识很多字,每天看书是他最最集中精神的时候了,只要是他喜欢的书,他看的时候别人说话都听不见的。其实孩子真的是有很多很多的潜力,只是我们这些家长看不到或者就算看到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引导。很高兴能在这个时候看到你的帖子,感受到了一个机会。谢谢你给我们的分享,真的非常感谢。我没有QQ,只有邮箱,dslyuyan@163.com你能否发给我你的系统育子法是在哪里买的吗?谢谢你
查看原文
这个妈妈说出我的心里话了, 我也是从半夜2点起来给孩子尿尿以后 上妈网逛逛,一口气爬了15页的楼 还没爬完。我们家孩子现在2岁三个月也一直是放养,我们夫妻两个工薪孩子爸爸还常年出差在外,教孩子基本上就是我下班回来晚上以后才随意学点。总体来说孩子记性很好,应该要好好利用这难得的机会,给他x的小脑袋瓜里面多储存点财富等他大了可以信手拈来提取出来用。我自己从小出生农村每读过什么经典名著,希望孩子能做个知书达理的人, 请辰妈把买书的地址发给我的邮箱地址,另外你给的淘宝网址也不能打开,请顺便给我建议 谢谢
2011/07/09回复
猜你喜欢

对待教育的两种看法,是家长太过焦虑吗?

我为什么坚持让孩子学管乐

女儿顺利报读清迈国际学校初中,悬了一个月的心总算放下了,要开始新的生活了

让2岁多的孩子学国学,会不会太早了?

发现儿子有一些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已经三年级了,该如何治疗呢?

海珠区的小学和越秀区的小学真的相差很大吗?

热点推荐

九年义务教育毕业证被扣?近半学生没拿到

7月清货季 十三行清货早就开始啦

医生也在降工资 8年本硕加规培月入低

六年级近视不到300 眼镜是非配不可吗?

世界上最难管理的是人-2

身份证拍摄海珠区哪家店拍的好

对于现在部分重点班流行的二。四学制,大家

考完英语,初中就正式结束了

高铁路上欣赏风光

很久没有好好吃饭了--蔡澜

即将成为毕业班的娃,暑假怎么安排呢?

捕捉到了麓湖白鹭飞的倩影!

仙进奉自由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