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两岁多,开始颂读国学经典(俗称读经),记录的读书笔记和大家交流
132015680幼儿园早教
09年6月,我偶然接触到国学经典,了解之后,觉得不错,就买了教材和碟(包括三字经,百家姓,论语,成语接龙,等一大堆),每天让孩子们读三种教材,每种读7分钟左右(是朗读)。
我做了读书笔记,记录他们的学习之路,也督促自己坚持带孩子读书。
现在,孩子们诵读经典已经一个多月,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才鼓起勇气,把读书笔记发在这里,借此督促自己坚持记录,也想和大家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
由于女儿已经大了,学习很自觉,交代任务之后,基本不用管,她除了能背的时候我知道,其余地方的表现,我也不是能很快看到.所以我主要是管儿子读,题目就取成这样了. 并非本人重男轻女啊,少拍这个
精选回帖
全部回帖
我是个5岁多孩子的妈妈,由于自己的性情比较急躁比较易怒,
方法也不多,可以看得出来的是孩子跟我学得一模一样。
幸好的是爸爸与我互补,这样孩子才不至于完全落入我的模子中。
想想自己其实在小时候或者年轻时候就很羡慕别人能引经据典,而自己的记忆总不能完全记住那些优美的文字,
总是到了想要抒发心情、感觉的时候,完全没有了词。
我的孩子很喜欢读书,现在已经能认识很多字,每天看书是他最最集中精神的时候了,
只要是他喜欢的书,他看的时候别人说话都听不见的。
其实孩子真的是有很多很多的潜力,只是我们这些家长看不到或者就算看到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引导。
很高兴能在这个时候看到你的帖子,感受到了一个机会。
谢谢你给我们的分享,真的非常感谢。
我没有QQ,只有邮箱,dslyuyan@163.com
你能否发给我你的系统育子法是在哪里买的吗?
谢谢你
辰辰要喝水的时候,我发现水壶光了,要烧开水,又来不及。忽然想起刚才我把凉水都倒入玻璃瓶做酸水想泡酸菜,已经加了盐了。不过孩子刚下楼去玩了回来,满头大汗的,喝点盐水没关系,就倒出了一杯给辰辰。
辰辰喝了几口,挤眉弄眼地说:妈妈,这水软了,烂了。
绝倒!
昨天我去了一个读经班,非常遗憾地看到,那些家长,懂得了读经的重要,但是没有认识到方法的重要,教材的重要,交流和成长平台的重要。
可惜没有时间和她们交流,主办方安排很满。
而下午去了赖老师那里,看到的又是另外的景象,好些家长,在流泪感谢赖老师。为什么,因为她们就是从上午那群家长那样走过来的,知道了其中的酸甜苦辣,走过了弯路,才知道大路的宝贵。
每天在群里上课的,给家长制订读经计划的,读经过程一路提供指导的,读最好的经,用最简捷的方法,达到最好的效果。
如果真的认识到了读经的重要,想带孩子读经,读好经,坚持下去,最好尽快使用育心教材。孩子的时间宝贵,我们想试验和等待,全国已经有几十万人试验过了。还有很多家长是走过多年弯路的,读过多年经典的。有了比较,才知道育心经典的可贵之处。
很多人,只看到育心教材的价格,没看到教材后面育心人付出的努力。除了育心,没有任何一种教材,除了教材之外,还提供读经的方法给你,一路指导家长,一路陪伴家长和孩子成长。一套必然成功的教育法,其价值又哪里是3000元所能衡量的呢?所有使用着育心教材的家庭,都在觉得自己家的教材,是超值的。
因此很多人,是兜兜转转之后,最后又回来找了育心,然后感叹着自己浪费了时间。
所有的弟子,在弟子群里的成长,是惊人的。而当初,如果我们也看着那点拜师金却步,那我们就失去了这样宝贵的,也许是成人之后唯一的成长机会。
我也正在考虑,在我的客户群里,也建立一个演经群,只是最近一直忙,也没和大家说。看来今天就可以申请一个群,然后明天开始讲经典,最好的经典,最宝贵的经典。
端午记忆(2011-6-6)
又逢端午节,又闻粽子香。我又想起了故园的菖蒲和艾叶,母亲亲手做的端午饭……
端午,对我个人来说,是个有着美好回忆的节日。
和吃的有关,呵呵。小时候,物质不是很丰富,对吃的记忆很深。
每当节日快到的时候,村子里那些定了亲的小伙子姑娘家,就忙开了。小伙子家是忙着准备端午礼,主要是粽子,还有些其他东西。那粽子,是要准备很多的,多到什么程度呢?要向媒人问清楚未婚妻村子里有多少户,每家都要有一份。
姑娘家呢?就是忙着收礼,接待亲家,准备回礼,然后端着准女婿送来的粽子,每家去送。这样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成群结队地跟着送礼的婶婶后面,整个村子里,喜气洋洋。那个姑娘,就成了全村的主角。
我也期待着成为这样的主角,可惜后来没机会,外出读书,在外面结婚,儿时的很多憧憬都成了泡影。
这些,都是端午前奏吧。
等真正的节日快到的时候,妈妈们要上山找来一些植物,有菖蒲,艾叶,挂在门口,说可以辟邪,驱蚊的。
到了广东,才知道,这些艾叶幼齿的时候,是一种好菜呢。而中医重新抬头的今天,我也才知道,这些从小陪伴我们的艾叶,老家漫山遍野的艾,原来还是艾灸的主材料呢。
这些植物们,在端午齐齐出场,种种习俗,采药、沐兰汤、饮雄黄酒都是为了逐疫避邪,祈求身体健康。端午节堪称是中国最早的医药保健节。估计如果请金润老师从这方面来说,又会子丑寅卯……滔滔不绝。
想想,中国古人,真是很浪漫,又很实在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挂菖蒲,插菖蒲,烧艾叶熏蚊子,重阳呢,插茱萸,赏菊花;冬至,画九九消寒图。
端午,我们那里还有一种我们那里叫做“算盘珠”的草,长着一颗颗的小珠子,采来串成手镯,戴在孩子们的手上,说也是可以辟邪的。巧手妈妈们,或者用蒜瓣,菖蒲的根茎,削成各种形状,做成小香包给孩子挂在身上,或者串成项链挂在脖子上,可以驱蚊虫的。
然后,妈妈们找来粽叶,包粽子用的,藤蔓,或者稻草,这是用来扎紧粽子的。还要上街买来雄黄,这是过节必不可少的东西。
等到了端午节那天,春寒料峭的时候开始养的第一批鸭子长大了,妈妈挑了只最大的来过节吃,种的蒜,刚好也长好了蒜瓣,挖出些来,嫩姜,拔些出来,一起用来炒子鸭。菜地里的苋菜,也刚好长好了,摘来刚好应节。对于缺少肉食的我们来说,那美味吸引了我们所有的注意力。整个村子里,都飘出了迷人的味道,去地里干活的人们,也都按时回家吃饭了,过一个隆重的端午节。那时确实是感到很隆重的,呵呵。虽然其实非常简朴。
每个人,包括孩子,也都要喝点雄黄酒,太小的孩子,就用雄黄在额头画一个“王”字,说可以防毒,驱蛇虫。老人说:“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雄黄酒驱蛇虫,最有说服力的,也许是白蛇的传说了吧。那个美丽善良的女妖的故事,妇孺皆知,雄黄酒的功力,也随之广而告之。
各地也有不同的习俗吧。后来我长大到了南京,才知道那边端午还有吃咸蛋黄的习俗。
听说很远的地方,还有赛龙舟的活动,还被称为“农民运动会”呢,我们只是听听罢了,想象着那样的热闹和好玩。
后来看了沈从文的《边城》,看到里面有描写古城端午赛龙舟,抓鸭子的场面,很有亲切感呢,呵呵。因了那次进城看赛龙舟,抓鸭子,翠翠偶遇二老,正是那次偶遇,“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对这章印象很深。
还是古时候的这龙舟讲究,呵呵。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当然,关于端午来历,还有其他传说,不过以这个流传最广,最得人心。
有唐代文秀《端午》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历代咏端午的诗很多,大部分说到屈原,也有提到其他的端午习俗的。感兴趣的群友可以搜搜。
屈原,何许人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沦陷,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终极诗篇。
真正的诗人啊!真正的以身体创作。
想起《论语》中的句子。“棠棣之花,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摆。我岂能不想念你?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
诗句不可谓不美,但是还是被孔子的辣手毫不犹豫地删除于305首之外,为神马?
因为这种感受很假,不是真的思念。
屈原是诗人,是真正的用身体写作的诗人!
仅仅是诗人吗?不!
那时候,中国没有专职的诗人。诗,是他们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他们高尚人格的心声流露。不学《诗》,无以言。
文人墨客又被称为“骚人”,也源于屈原的《离骚》。其中的千古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好像我中学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学把它作为座右铭了。
这些传统节日,我们不仅要从民俗上去了解,对我们读经的人来说,更要从文化意义上去了解。
有这样一些日子,我们铭记了千年,有这样一些方式,我们重复了岁岁年年。是什么感召了我们的生命,是什么,沉淀了我们的文明?
端午节,就是这样一个传承了几千年的节日,是一个民族积淀了千年的不朽传奇。
这样一个节日,当然不仅仅是一个短暂的假期,一个休闲的轻松时节,更是一种多方面的、多层级的感受,是一种身临其境的心灵震撼和感悟,是一个‘人文化成’的过程。
最根本的就是要回归到屈原的爱国、为民、求真、向善的精神上来,这才是端午节的核心内涵。这些,也都是传统中国士大夫的追求。屈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感召力,就是因为他那种清明坦荡、上下求索的精神,他的理想人性之光,唤起了人们心目中的这种寻根,向善,求真,兼济天下的共同向往。这种追求,是中国士大夫的灵魂终极追求,从他们一开始读圣贤书的时候,就融入了他们的灵魂,化身为价值观,成了他们生命的一部分。而几千年来,这些文化基因,早已流淌在我们中国人的血管里。
这些年,洋节甚嚣尘上。可是,再热闹地过节日,其实根本没有过上洋节的真正灵魂,国外的圣诞节,那是很多西方国家人们的信仰,他们在教堂安安静静地做弥撒,和他们的上帝交流,获得灵魂的安慰。因为他们从出生开始,上帝就是他们的信仰,这信仰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灵魂。而我们呢?圣诞节,被商家贴上了促销标签,成了一棵移植的树上因水土不服而衍生出来的怪物。
在复兴传统的呼声越来越高昂的今天,也衍生了很多现象。首先,是几年前,当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传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不少国人猛然警醒,端午原创国的我们自己,节日气氛反而渐渐式微。醒悟后的国人,出现了很多争抢热。抢什么呢?抢名人,抢名胜。为什么抢?为了招商,为了旅游经济……
让那些“黄金天价粽”、“美女盛粽子宴”, 模仿屈原投江蹦极,名人争夺战,这些,都像浮云一样,飘走吧!飘走吧!今天,没有龙舟看,我只想和家人一起,用散发着清香的粽叶,和五谷杂粮,包一锅朴素的粽子,用记忆中妈妈用过的那些材料,做一顿节日的饭菜。营造一个节日的气氛,给孩子好的熏陶。热闹的节日中的所有,只有妈妈做过的那些,印象最深刻,最温暖!然后,静静地,重读一遍《离骚》,《橘颂》,让我的灵魂,穿越千年,去和屈夫子做一次纯粹的交流……我读经两年的收获(2011-6-28)
到本月,我和孩子一起,读经整整两年了。
辰辰小,表现非常明显,咪咪大些,有时候学习紧张,还间断了读经。我自己呢,也是有很大进步的呢。
在读经的前一年中,我老老实实按累积法精神,读完了《易经》、《论语》、《大学》、《中庸》、《孝经》、《道德经》(老子)、《黄帝内经》第一辑等各100遍。正在读的重要经典还有《诗经》。
在大易社弟子群里,赖老师首先给我们系统讲解了易经的六十四卦,当时是听得有点懵懂,但是反过头去再读读《易经》或者其他经典,都发现有了不同了,很多地方似乎通明了很多。对认识和理解很多经典都有了一些提纲挈领的作用。
然后又给我们讲了部分《道德经》,也是启发非常大。
我自己呢,因为在孔圣堂听课,写了几篇《论语》听课笔记,就被同门们起哄,要我以后专讲《论语》,被逼上架后,只好潜心学习学习《论语》。粗粗学习过一遍之后,在弟子群里,和大家一起分享过《论语》的一些学习心得和感悟。其他的同门也分享了很多精彩的课程,邹老师的《黄帝内经》,是我最喜欢的课程之一!还有其他一些同门对《易经》某卦独到的体悟,对别的经典一些分享,都给我很多启发。
然后我又喜欢上了《孝经》,在学习《孝经》的过程中,一些分享得到同门的赞赏,于是又被分享《孝经》。由于《孝经》篇幅短小,是系统分享,要一章章过的。分享的过程,也是很有乐趣,时时会有一些新的感悟加进去,慢慢丰富内容。
也许因为我之前站过十几年讲台,在育心中心沙龙上,被推上讲台去和大家讲这些感悟,胆子重新得到锻炼,脸皮也越来越厚。
现在正慢慢学习着《大学》,同时也听同门分享着《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诗经》。
我也给自己的客户开了个专门的解经群,每周讲几次经典。现在还是我主讲,慢慢想引导家长学习理解经典,也慢慢学着讲。
可以说,经典,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成为价值观的一部分。我的后半生,因为有了经典,而变得无比充实。
这些天,看到群里几个好几个妈妈分享自己家孩子的读经经历,都有个共同点:找过多种早教方式,用过多种早教方法,看过多种早教书籍。可怜天下父母心!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乎,初为人母初为人父的年轻父母们,到处找早教方法,同时尽力给孩子最好的营养喂养。
但是,我很遗憾地看到,很多父母以为给了孩子最好的,但是由于本身的认识高度,做的却恰恰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事!
为什么这么说?先说早教。如果父母开始就让孩子学习的,是那些技能技巧方面的内容,西方早教等等,而没有去培护强化孩子的生命之本——德,那就是干的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事。养人重在养心。内心强大了,学习什么,做什么,都会更好。一个人德行怎么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我们的孩子,在学识上和人一样,在德行上更胜一筹的时候,机会就多很多了。最关键的是,孩子有了立身之本。这就好像是一个人的根一样,根正才能大树茁壮,根深才能枝繁叶茂,花果飘香。
有了经典教育这个大方向,方法和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年,国学热渐渐升温,其实现在人们说的这个国学,是一个比较空泛模糊的概念,和传统沾点关的,都说是国学。国学之门初初重新开启,人们对国学还很陌生的时候,各种流派都有自己的说法,如搅乱一池春水,沉渣纷纷泛起。而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国学教育,什么是真正的经典,必将被人们真正认识到。那些伪国学,必将重新沉入水底。读源头经典,效法圣人读经内容,才是最正确的做法!育心的累积法,至简易行,配套教材,让没有基础的家长,也都可以和宝宝一起用好。
输在起跑线上的第二个表现,是对孩子的喂养方面的。
很多家长,总是想给孩子最贵的东西吃,而忽略了滋养我们生命的最重要的五谷杂粮。《黄帝内经》里说得很清楚:“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养精气。”每个主妇都可以检查下自家,每天吃的大米杂粮和蔬果,够量了吗?
非常多的家庭,就是这样,把有形的大米和无形的大米,都忽略了!这些中国孩子,从一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输在了家长对教养孩子的认知错误上!到孩子大了,还在迷茫地追问:为什么我花了那么多心力和财力,孩子还会有这么多的问题?有的人甚至把全部责任都推到幼儿园和学校。而实际上,孩子的根基教育,在从刚出生的时候,就区别开来了。差距,主要是家庭教育拉开的。
这两天,真是太幸福了。听了非常高级的课程。何德何能,得闻慧音!这课程对我们学习经典,是一个非常好的坐标,要好好消化。感觉自己对读经的认识提升了一大截。深深感到,自己很幸运。
主讲老师,是赖思佳的师父苏老师,一位非常低调的老师,是我接触到的所有的老师中,姿态最低,境界最高的。这位老师,给我们看了他解释经典的作品,非常非常高级的课程。但是他说,他没有功劳,他只是转述了一点古圣先贤经典的含义而已,名都不署。
看了不少视频讲座,看了百家讲坛很多专家的讲座,从中看到不少专家学者,我有种深深的叹息,不知道是不是某种原因,那些里面,都没能提到最根源,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也许,好的东西,都收藏起来了。展示出来的,都是一些普通的。
昨天,还有一个感动了所有人的孩子也参加了我们的课程。就是赖思佳。赖思佳从5岁多起,用累积法读经,至今坚持了将近9年。孩子的智慧得到开启,记忆力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我们都知道,这孩子不仅经典读得好,学习好,名列前茅,还是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轮滑高手,琵琶八级,然后自学几种弦乐器......
而昨天,让我们觉得,之前我们看到佳佳的这些成绩,都还很平常。
赖老师介绍了佳佳的理想,让我们70个成人,对这个14岁的孩子,景仰不已!
佳佳目前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9点前睡觉。早起,读读经典,然后主要是要自学六种语言,以后去世界各地传播中国文化。她的理想是做中国文化的使者,把中国文化传播到地球的很多国家,为世界大同而努力终生。
她对自己以后的四年中学生活做了这样的规划:
从今年暑假开始,去一个国家学习,了解,一直到初三毕业,放假都出去游学。高中则是在国外上,每个学年都去一个新的国家上,去学习语言,了解那个国家的情况。
这个孩子,叹息说:要是很早就这样每天五点起床,能多学多少东西啊!
她说,高中,她就要创办公司。赖老师说帮她开,她说:我要自己开。
这些话,在听了佳佳师父的课之后,我觉得,一切皆不是虚幻。佳佳有这样的师父,这样的宏图,会一步步实现的。
佳佳这样的格局,真是令我们赞叹不已!
赖老师也和我们聊到,在他认识到经典教育的重要性后,倾家荡产做录音,做教材,几度濒临绝境,是太师父,看中了佳佳从小背诵这么多经典的报道,从台湾寻才而来,认下了这个小弟子。
见面的时候看到赖老师的学习情况,赞叹这个父亲,觉得推广经典,特别是推广易经,是最有功德的事,于是几次挽救公司于破产之际。
这次给我们上课,他是从澳洲飞过来,真正是漂洋过海来给我们上课。老人家应该有70岁了吧,非常辛苦,但是精气神非常好。
看到我们这一群热爱经典的人,他非常开心。讲课讲到哪里,听众就能背到哪,他非常开心,让他坚持连续讲了一天两晚。
听众们,从全国各地赶来,湖南的,福建的,重庆的,浙江的......
苏老师给我们讲了《大学》。本周末,还有两个晚上的课,苏老师将给我们讲《孝经》。我太期待了。
上周末,我去参加育心经典国学高级课程学习,一天两晚,封闭式学习。
等我学习完毕回家的时候,问起孩子们在家情况,咪咪和爸都表扬辰辰,在家很乖,吃饭,睡觉,散步,玩,都不用管,表现非常好。爸爸说:“保护伞不在家,他就乖了,吃饭一点不用催。”
今天,爸爸和姐姐都出门后,辰辰因为有点事没做好,我剋了他一顿。辰辰哭了,边哭边说:“不是说是保护伞吗?”我的心,一下子柔软下来。
最近是发现,自己有时候对孩子,是容易心软,导致孩子有些不太好的习惯。要特别注意了。
溺爱是父母给孩子的毒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