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宝宝入园记】虫虫的蒙氏成长经历

165031768幼儿园早教

女儿虫虫五月刚满三岁,她是很多妈妈所说的“蒙氏孩子”,入园四个月,之前也发过一些贴,讨论孩子成长的问题,反而有很多妈妈关心孩子接受所谓蒙氏教育以后的成长如何,因为在国内的长成个案还很少。所以把她的一些经历和大家分享,所有的母亲都希望能吧最好的给孩子,至于是非对错,大家自己评判吧。
    虫虫两岁半前都由保姆带,她比较幸运,遇到的保姆都挺疼她的,我从事心理咨询,她爸爸从小被宠大,虫虫的小日子自然也过的比较自在,在赞美中长大,打骂几乎没有过,大声说也几乎没有,爷爷奶奶更是宝贝的不得了。不过我们对虫虫也有一定的要求,当然是自己认为对她负责任了,从小要自己走路,能不抱就不抱,吃饭要自己吃,不吃就饿肚子,两岁要自己穿衣服鞋子,当然老人会心疼,我当妈妈的也顶得住,为了孩子,有时候也会和老人顶两句。
    一岁以后原来的保姆身体原因回家了,又来了个新的,感觉不太好也不坏,我们给的是70分,她做事情也还过的去,有时候也偷偷懒,耍耍嘴皮子。本来保姆就是打一份工作,我们觉得也没必要要求太高。时间一长啊,我们发现她有时候对虫虫蛮大声的,虫虫那时候话还说的不太好,就会咿咿呀呀和她顶嘴,我们也不当一回事,就告诉她别太认真了。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后来孩子两岁的时候,我没再上班,自己做事,在家的时间多了些,慢慢发现些端倪。有时候我提早回来,发现保姆在大声的骂小孩,孩子在哭,我问发生什么事,保姆总是说小孩不听话。我们是不会责怪保姆的,一来保存她的面子,二来为免她心情不好,我们不在的时候她拿小孩出气。后来我就找机会和她谈,告诉她责骂对孩子心灵的影响,赞美对孩子的帮助等等,希望她可以学习。又有一次居然被我撞见她在小区里打虫虫,再后来我发现孩子在洗澡的时候老哭,睡觉的时候也哭,觉得越来越不妥,发现保姆在我们在的时候对孩子很好,关上门以后小声的骂孩子,还吓她。于是我自己陪伴小孩的时间就逐渐增加了,自己帮她洗澡,陪她睡觉,我陪的时候她挺好的。保姆就说,是孩子故意哭,想让我多陪。
    今年过年的时候,保姆回家了,我自己带虫虫,发现虫虫整个人的变化好大,好像呆呆的,不哭也不笑,看到什么也高兴不起来,是喜欢跟着我,有时候笑也是勉强挤出来的,反应好像很慢,胆子也特别小,我们纳闷两岁多的孩子怎么会这么深沉。跟了我两星期后开始动不动就哭,而且哭起来天塌地陷,没完没了的,没有两三个小时停不下来,也不要爷爷奶奶,也不要爸爸,只是死死的抱着我不放。爷爷奶奶很生气,说我把孩子带的六亲不认,爸爸也很没意思,开始不理虫虫了。我的职业嗅觉告诉我孩子心理出了问题。便去找她早教的老师谈。老师反映说阿姨经常骂孩子,有很多次虫虫是哭着去上课的,阿姨孩不给孩子哭。老师也说过阿姨。后来我和虫虫一个很要好朋友的妈妈聊天,她是报社的育儿版编辑。她也告诉我经常看见阿姨对虫虫不好,她也劝过。
    找到根源以后,我和虫虫爸马上把阿姨辞退了,感觉真的很对不起孩子,让她在小小的年龄受到精神虐待,而且三岁以前的经历是直接进入潜意识,影响她对世界和人生的态度。在我的咨询中心里,太多的个案是因为小时候的心理挫伤造成的。唉,自己还是心理顾问呢,真是怪死自己了。那时候虫虫已经快两岁八个月了。在过年那段时间里,我尽心尽力地陪伴虫虫,对于成年人的心理治疗方法,在自己女儿身上根本没办法进行,她完全是无意识的。在她哭的时候,我尝试和她进行心灵层面的接触,发现她紧紧的关起自己的心门,完全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我和他爸爸知道她的苦,也知道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但就是没有办法施以援手,唯一能做的,就是完全的接纳她,告诉她我们爱她。
    找幼儿园是同时进行的,经过保姆时间,虫虫的心灵已经不是健康的,对幼儿园的选择我们也特别谨慎。原来提前一年报了莱恩,打算九月份过去,那算是洛溪最好的了,可现在还有半年。去考查了慧源,觉得也不错,只是有一个小问题,所有孩子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那孩子的自我去哪里了,长大了还不得花时间去找么。先去本小区的过渡一下吧,可我观察了几天以后打消了这个念头,那里的老师骂小孩。后来我们亲自去莱恩找了下教导主任,本来想做点工作,让孩子提前入学的,后来聊了以后,打消了那个念头。里面的孩子学的太多了(可能很多家长会骂我了),我不想孩子从小当学习机器,我们认为孩子在幼儿园里主要任务是玩耍和学会怎么做人。最后只能选择蒙特梭利了,本来觉得学费太贵了,一个幼儿园花那么多钱。可这边的选择实在是没有,太远的也不想让孩子受罪。我们只想找一个爱孩子的地方,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后来发现我对“爱”的要求,在幼儿园中很难找到,我心中的爱,是无条件的爱,无论孩子是怎么样子,都要无条件的接受她,孩子不需要坐端正,表现的活泼向上,听话乖巧,老师同样爱她,她可以无拘无束的做自己。
    最后我们选择了孙园,进去之前我们和校长谈了一下午,也对于他们的经验很有疑问,可一时也没有找到更合适的,还是决定了。是很贵,但离我们家不远,也有校车,和我们的要求算接近,关键是我们看到老师很爱孩子,孩子也很自由,可以选自自己想做的事情。从小自己学会选择,正是我们想送给孩子的礼物。其他的,也没考虑那么多了。

[ 本帖最后由 lunaguan 于 2010-11-29 14:57 编辑 ]
2009/06/30
精选回帖
发两个帖子供大家参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986fe0100cli8.htm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986fe0100cp6p.html可以看看蒙氏学校的学习内容,蒙氏老师不易为。图片中用到的部分教具,国内的蒙氏幼儿园也都会用到。这个妈妈育儿有方,本身也在蒙氏学校教课,算是比较了解蒙氏教育的了。她的博客上还有不少相关的帖子内容不错,有兴趣可以浏览一下。[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7-10 17:34 编辑 ]
2009/07/10回复
mm1245mm1245119楼
很好的博客,谢谢推荐!
2009/07/11回复
无意中看到一个老帖:幼儿园的教育与蒙特梭利、奥尔夫等。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 ... ghlight=&page=1LZ作为一个有20多年幼教经验的园长,对蒙台梭利和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很熟悉,帖子还提到儿童感统失调的问题,以及对早教和幼儿园教育的一些看法,内容详细具体,很有参考价值,和大家分享。[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7-19 21:40 编辑 ]
2009/07/19回复
mathew妈mathew妈196楼
谢谢,留个印先。
2009/08/04回复
全部回帖
linmandylinmandy沙发
终于看完了,我宝宝现在去的早教中心也是以蒙氏理论指导的,但是我觉得老师的素质没有跟得上。上课的形式和蒙氏还有一段距离。特别针对1岁3个月的宝宝,上课的时候基本不受控制,所以上个星期我给早教中心提出建议,让宝宝们自己玩,老师和妈妈在旁帮忙。可惜我这里没有蒙氏的幼儿园,虽然有些幼儿园打着蒙氏旗号,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不知道有多少
2009/07/29回复
linmandy:
终于看完了,我宝宝现在去的早教中心也是以蒙氏理论指导的,但是我觉得老师的素质没有跟得上。上课的形式和蒙氏还有一段距离。特别针对1岁3个月的宝宝,上课的时候基本不受控制,所以上个星期我给早教中心提出建议,让宝宝们自己玩,老师和妈妈在旁帮忙。可惜我这里没有蒙氏的幼儿园,虽然有些幼儿园打着蒙氏旗号,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不知道有多少
查看原文
早教时间有限,通常一周一两次课,主要是教会父母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没条件严格按儿童之家的方式给婴幼儿很大的自由。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视乎家长在家的具体实践。早期教育阶段的主要实施者是家长,早教中心的教师起辅助作用。蒙台梭利强调父母对孩子的直接养育,除了具体的教育方式和水平之外,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亲子之情无可替代。
2009/07/30回复
留个印,回家慢慢看.
2009/07/30回复
很不错的帖子,学习!
2009/07/30回复
icy001icy0016楼
女儿也曾经在幼儿园上过三年的蒙氏班,感觉和虫虫上的差远了,女儿上的好像只是在使用蒙氏教具,老师还经常和我们抱怨女儿动作慢,上课不注意等等。后来上了小学,因为女儿没像普通班的小朋友一样学过认字、抓笔等,有些吃力呢,给老师的第一印象也不太好了。所以我一直对蒙氏教育印象不佳。原来是老师没理解蒙氏呀。
2009/07/31回复
想明年去孙园,有一起的妈妈吗?
2009/07/31回复
顶顶,很受启发,另外想问问广州什么地方有科学班和数学班的早教呀
2009/07/31回复
终于爬完了,真是获益匪浅!会继续关注!
2009/08/01回复
恩,不错。。。
2009/08/01回复
zdlilan:
顶顶,很受启发,另外想问问广州什么地方有科学班和数学班的早教呀
查看原文
估计是东方爱婴
2009/08/01回复
Angel.Angel.12楼
大家都在谈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每个孩子和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同,所以孩子的个案也不同.也许妈咪方面或老师的方法只是针对这个孩子是怎么样的问题,才采取的对这个孩子慢慢成长的方法.所以,这样,难免会有不少不同观点的妈咪发出自己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我做为一个妈咪,我的看法还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还有再到家庭教育的关系.再到幼儿园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孩子与父母有了深厚感情,知道父母的用心和感情,孩子在成长生活当中发生意外的性格转变还是比较少的.
   说到蒙氏,我也想说说我对它的了解.早几年我在上海学的就是蒙枱梭利教学法.就让我来为妈咪说说蒙氏.

蒙枱梭利教学法,简称蒙氏.
蒙特梭瑞(Maria Montessori 1807-1952)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女博士,继福禄贝尔后又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蒙特梭瑞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她撰写的幼儿教育理论著作已经被翻译成为37国文字,对现代儿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它是分为六大部分组成的.可能这里的文字比较多,不知道妈咪们有没有耐心看.看完后,我想妈咪们了解清楚后,再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第一部分  关于蒙特梭利

(一) 儿童观
  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蒙特梭瑞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这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在蒙特梭瑞看来,幼儿身体内含有生气勃勃的冲动力。正是这种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发展。一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生命初创时期的婴儿提供指导和保护,甚至决定物种的生存。二是工作本能,这是人的基本特征。幼儿正是通过不断的工作在进行创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它既能使人类更新,又能完善人类的环境。
  在心理方面,幼儿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进程,又有隐藏的特点。蒙特梭瑞认为,幼儿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因为每一婴儿都有一种创制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一个精神世界,所以,幼儿不仅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每个幼儿的精神也各不相同没,各有自己的创造性的精神。
  在蒙特梭瑞看来,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她说:“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儿童用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一切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而人的智力发展正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 从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现一直持续到四岁。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的本身。
2.细节的敏感期 幼儿在2-3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小的细节上。这表明幼儿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以及幼儿和成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视野。
3.协调性敏感期 这是在幼儿发展中最易观察到的一个敏感期。幼儿通过个人的努力学会走路,并逐渐取得平衡和获得稳健的步伐。应该在2到3岁时出现。
4.触觉敏感期 幼儿会朝着外界的物体伸出小手。这个动作的最初推力代表幼儿自我进入外部世界之中。这正是通过手的活动,幼儿才能发展自我,发展自己的心灵。
5.语言的敏感期 2个月左右幼儿就开始吸收语言,他所获得的语言是他从周围环境中听到的。当他说第一句话时,并不需要为他准备任何特殊的东西。在蒙特梭瑞看来,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之一。
  蒙特梭瑞强调指出,应该注意幼儿的心理发展和生理的发展之间的密切的关系。她说:“如果心理的压抑会影响新陈代谢,并因此降低了一个人的活力的话,那可以肯定,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富有刺激的一种心理体验能够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并因而促进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二) 幼儿教育的原则及环境
  在蒙特梭瑞看来,幼儿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它的目的是两重性的:生理的和社会的。从生理方面看来,是帮助个人的自然发展;从社会方面看来,是使个人为适应环境作好准备。在幼儿的教育中,要注意两条原则:
1. 自由的原则
  根据蒙特梭瑞的儿童观,幼儿的内在冲动是通过自由活动表现出来的,他能根据自己的特殊爱好选择物体进行活动。“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将是学生的自由,允许个体的发展和儿童天性的自由表现。”
  幼儿有充分活动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为所欲为。蒙特梭瑞认为,幼儿必须在自由的基础上培养纪律性。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自由活动是形成真正的纪律的重要方式,而真正的纪律也必须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
2. 工作的原则
  蒙特梭瑞认为,使幼儿身心协调发展的活动就是“工作”。如果儿童能全神贯注的工作,正说明这种工作能满足他内在的需要。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实体化的过程。这不仅使幼儿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而且也使得他获得了独立的能力。总之,工作对于幼儿来说是极有帮助的,能有助于他的肌肉协调和控制,能使他发现自己的潜力,能有助于他培养独立性和意志力,能使他在生命力不断展现的神秘世界中练习自己并进一步完善自我。
蒙特梭瑞学校的课堂使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所谓有准备的环境,就是一个符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是一个提供儿童身心发展所需的活动练习的环境,是一个充满爱、营养、快乐和便利的环境,儿童惟有通过这样的环境才能达到工作能力,形成真正的“自我建构”。
(三)幼儿教育内容和方法
  蒙特梭瑞指出在“儿童之家”中对幼儿的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四方面:
1. 肌肉训练
  肌肉训练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而且有助于幼儿动作的灵活、协调和正确,还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发展幼儿之间的合作关系。
2. 感官训练
  蒙特梭瑞认为,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对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这是幼儿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的基础。
3. 实际生活练习
  蒙特梭瑞十分重视幼儿的实际生活练习。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儿童自己有关的,另一类是与环境有关的。通过实际生活练习,幼儿可以培养独立生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4. 初步知识教育
3—6岁幼儿天生具有学习出初步知识的能力,完全可以教他们学习阅读、书写和计算。初步知识教育与感官训练是相联系的,正确的感官训练有助于初步知识的教育。
  蒙特梭瑞教育法大致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自然人文教育,社会文化教育和音乐艺术教育等几部分。蒙特梭瑞教育法最为精彩、最为科学和适合儿童发展的部分,则是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和教育观念。成人通过观察,了解到儿童发展需要,从而为幼儿准备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协助儿童自然的成长,并引导儿童学习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仅发展了认知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习得了主动学习的方法,培养了独立、进取、坚持、自信、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第二部分  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有别于传统的幼儿教育。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0-6岁的幼儿,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科学幼教的最大目的就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7、混龄教学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繁多,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奖惩制度
   蒙氏科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
  蒙氏科学幼教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成长。

第三部分 蒙特梭利教育法施行步骤
在我们了解蒙特梭利的基本理论后,才可以开始着手于教育方法和教具操作。
  在作施行步骤的介绍之前,我仍想再一次的纠正:现在有很多幼稚园,在运用蒙特梭利教学法之前,并未先彻底地探索她的教育原理,就直接运用“教具”来指导孩子。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行为,因为它会“误导”小孩子,使小孩子养成不用思考,生吞活剥知识的习惯;也会误用“教具”,使教具成为呆板的玩具。甚至于误解蒙氏老师的头脑和教育方法很简单而且呆板!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假如启导者(导师)不知道教具的真正目的是在引发孩子“内在”认知;也不清楚每件教具都拥有秩序性、创造性的基本和变化功能,以及自动改正等等在教育上的积极意义时,她可能对一个正在排放红色长棒的孩子,发出“先放这个”、“在放这个”……的指示,这又与传统式的“教”有何不同?孩子仍然无法真正了解为什么那个应在前,这个该在后的道理,无异是在作积木的堆积游戏罢了!不但孩子觉得教具不过是漆了颜色、大小不同的木头,也会让他感觉老师的头脑和那堆木头差不多!
  所以,惟有在你对蒙特梭利的教育原理,有了基本的心领神会后,才能进入正确教育孩子的进程。
五大步骤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方法可分为下述五个步骤:
  1.预备环境
  我们不止一次强调,一个适合生命发展的环境对儿童的重要性,所以在蒙氏的教学中,如何为孩子准备一个适合他们生命发展的环境,被列为首要的条件。
  2.发现意愿
  儿童表现在外的行为,往往是内在需求的反应,尤其是幼儿时期会在某一阶段对某种需求有特别的“敏感期”。如果能掌握这一时期的需要而予以教育,对孩子的启发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
  3.协调意愿
  蒙特梭利老师与传统教师最大的差别,在于蒙特梭利老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在“教”学生,而是教具、儿童及学习意愿的协调者。她必须依孩子的需要而整理环境,并且观察孩子的需要和意愿,提出适当的教具来让孩子“工作”
  4.延长工作周期
  如果孩子已经专心进入“工作”情境,启导员就该鼓励他继续操作,以“延长他的工作周期”,让孩子酌情的反复操作。
  蒙特梭利说:“延长工作周期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专心和耐力。”我更认为一个儿童未来生命发展的“精度”与其“专心和耐力”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因此,蒙特梭利特别重视并且告诉教师,需要“等待”孩子反复练习的行为发生,而予以鼓励,使孩子乐意“再来一遍”,甚至几十遍。因为儿童知道如何使用教具,只不过是教具的功能开始显现的阶段而已。孩子能对教具产生尽情的反复操作,才会使儿童发生“真正的成长”,我称之为:“心智的任性发展”。这种尽情“反复”操作的情况,只有当儿童感到“工作”的乐趣,且能够符合他的“内在需要”时才会发生。
  5“观察—实施—记录—研究—发现—重新针对他们的需要进步而对教育计划的再设计”的循环施为。
  由于孩子的不断成长和他们之间的个别差异,以及敏感期各有不同,使老师的教育规划需要不断改进。惟有透过实际的观察、记录、研究,才能深入切实的发现儿童内在的需要,而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使其生命更美好的成长。
自由与独立
  此外,在蒙氏教育的施行上,有两点事项,是大人必须时时警惕在心的:
•给孩子自由
  “自由”是蒙氏“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简单的说,蒙氏认为强制的“教”法,对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有害无益,除非把孩子的头脑解放出来,否则这些民族幼苗的发展不会健全。
  蒙特梭利认为“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权。但是,蒙氏教育的自由却不是放任或为所欲为。在蒙氏教室中,孩子并没有被允许去做“任何他喜欢的事”。他只能自由的选择有益与有用的工作。换言之,“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确的事。”
  “自由”该如何教育呢?蒙特梭利认为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教师必须掌握三大原则,即:  1、预备符合成长需求的环境 2、协助与观察孩子在环境中的需求3订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并时常提醒孩子自我控制。
  因此,对孩子应该以教育他们能独立为前提,允许儿童依其“内在需要”,自由的去选择“工作材料”——教具,自由地进行“工作”(操作)。
  蒙特梭利表示:“你只要冷静的观望,保持一种尊重孩子的行为态度,使孩子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在他们工作时不要干扰他”。
  我想,在家中的大人们对孩子平日的生活教育,也应把握上述的观念。
•让幼儿自己做
  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 (幼儿在呐喊: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一般父母对子女呵护的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煞了许多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其实,孩子在学习走路时,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
  让我们来听听幼儿说:
  “我听到了,
  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也就记得了;
  我做了,
  我就理解了。

第四部分 三岁定终生(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大脑生理学家们说:人类的脑细胞数目大约有160亿个之多,这个数目在一出生时就已经固定,终其一生并不会再增加。
    这并不是说:人一生下来,聪愚就已经命定;或者如达尔文主义者所相信:人类胎儿的发展和其他生物相同,是遵循着某种进化的模式发展,所以智力的高低也是“天生遗传”得来,后天的努力均难以影响。
    实际上,人自出生后,脑细胞的数目虽然不再增加,在出生后的头几年内,脑的重量、体积却会与支持它活动的血管及血液量,一起以极快的速度不断地加多;细胞与细胞之间也会因外界刺激的日渐增多而不断地生成、发展,分化出许多像IC板上连络网一样的神经纤维通路,用以应付日后更复杂的吸收。
    达尔文主义者认为后天的影响毫无作用可言的看法对于人类而言,其实并不适用。我们知道,愈低等的动物,他们的生活能力,在出生后的短时间内,就能发展完全,其过程短浅,所接收的刺激也就缺乏,因而就比较“头脑简单”。而身为高等动物的人,就不是这样子了!人类的初生儿是以未成熟的情况来到世间,他的基本功能随着时间慢慢地才能成熟(例如先有大肌肉的发展才有小肌肉的进一步成熟),经过的时间既长,接受的刺激也多,头脑的各种“网路”就远为复杂而精密;祖先遗传的潜在能力,也随着成长的时间较长,而得以更多的发挥。
三 岁 定 终 身
    然而,脑的细胞功能并不会自己发酵。婴儿一生出来,脑部恰似一张白纸,要有外界足够的听、视、触觉等感官的刺激,各种功能才会渐渐发达,刺激得越多,发展得也越快。但是,这种快速发展的时间并不会持续一生,它只存在于出生后短短的几年内,其中又以零岁到三岁之间为黄金时机。
    据大脑生理学家们的研究报告指出:儿童的智力(注意!不是知识)和性格,从出生到三足岁,就已经完成了60%(每年成长约20%),而且这三年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到了六足岁,脑细胞的组织完成了80%(每年约成长10%),在这时期若能以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教导音乐、语言、文字或者绘画活动,才会有明显的进步。从六岁到了八足岁,这两年脑部的发育达到了90%(每年为全部成长的5%)。 也就是说儿童要进小学一年级时,聪明与否,大致上就已经决定了。只要看看前面的统计数字,不难发现一个结论:零岁到三岁之间,实为形成期中最重要的时期,假如不能把握这个时期,年龄愈长,启发、培养的功夫就会愈费力,效果也就愈差了!
蒙 氏 重 视 胎 教
    蒙特梭利在二十世纪初期就已经提出三岁前教育,甚至她也强调两岁以前更重要。因为,二岁是迈向三岁的前站,假如前站没有播下良好的种子,又怎能期待下一步开出灿烂的花束?而且约50%的智力既是定于二岁,也可见从出生到二岁这短短的两年间,是何等的珍贵了!鉴于这个发现,蒙特梭利更追本溯源地往上寻根,她认为:“孩子从生命之初就不仅开始有了肉体,也同时有了精神,孩子是同时拥有精神生命与肉体生命的。”因而,提出了在当时极为超前的想法,生命的开始既是始自受孕的那天,幼儿教育也该从那一天就开始(胎教)。
这个意见,在当时并未受到大家的采纳,一直到最近二、三十年,由于医学与科学的进步,已经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胎儿在母亲肚子里的成长情形,“胎教”可能性与可信度才流行开来。
影响人类聪愚的因素
    你会不会又问,既然人类的脑细胞数目一样,蕴含的潜能也就大致相同, 那智愚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据Jencks的研究指出: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遗传大约占45%,环境(后天经验)占35%,遗传与环境交互联合作用占20%,所以除了遗传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外,后天环境的影响占着更为主要的地位,遗传的特质决定了人类的天赋资质(约占45%),而后天环境和后天的经验更有助于增进智慧潜能的推展,因为脑的极微细胞,不同于一般物质,它是越用越灵活的,不经磨练的大脑,只有反射运动及本能活动而已!
    所以,一个生下来就资质优异的儿童,假如缺乏后天良好的教养,他的成就也就“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发展非常有限了。

蒙氏以提高智力为实践手段
    由人类运用潜能的比例,也可以看出智愚的分别程度。据精神科医师指出, 普通人只使用了潜能总数的4%,高智慧所谓“天才”的人,却使用着更多的潜能比例,父母如果能够帮助孩子充分开发潜能,我们可以说就是“制造天才”了。
    由于蒙特梭利看到了这个现象,所以她主张以“提早教育”和“感官训练”,来开发潜能。也终其一生地设计出符合儿童不同阶段的各类教具,使儿童借着亲自操作的机会,提高基本智力,同时也达到开发潜能的目的。
    然而,为什么她会侧重感官训练呢?因为人类的学习始自感官(视、听、味、触、嗅等五觉)的直接接触(具体),例如一生出来就会吸吮,小孩子喜欢以手去摸东摸西(由具体到抽象),所以,增加智力的第一步就是敏锐孩子的感官机能。
2009/08/02回复
Angel.Angel.13楼
第五部分  蒙氏的教育理论
蒙氏教育理论:(1)环境适应论 (2)独立成长论 (3)生命自然发展论 (4)吸收心智论 (5)工作人性论 (6)奖罚无用论
吸收性心智理论(最著名)
我们常听见一句话:“上天有好生之德。”为什么?其实只要仔细体察地球上的生物分布情形,就不难知会这句话的含意了。瞎眼的蝙蝠有声纳器官帮助;柔弱的毛虫有变色的皮肤保护;荒冷高原上的牦牛有温厚的皮毛调节体温;所有的生物都拥有赖以生存的天赋本能,这不正是老天的好生吗?
    人类呢?强壮不及猛虎,灵敏不如羚羊,却能够主宰地球和我们生存有关的大部分环境。那是因为我们的“脑子”比其他动物灵活,才能从茹毛饮血时代的征服环境,到逐渐控制环境,进而改变环境,这就是我们人类特别拥有的天赋本能。
这种天赋本能你有我也有,但你的孩子却特别不同!
特 殊 的 力 量
    前面曾经提过,刚出生的婴儿,生理与心理上的功能都还不成熟,就像一张白纸,不能和小鸡一样刚刚出生就会啄食,婴儿的各种智能必须靠他日后自己的种种努力而慢慢地发展。
前面也曾提到,人类是依据着上天的“预定计划”逐渐成熟。然而,初生儿一离开温暖湿润的母体随即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面对这个突然而且复杂的环境,这项“预定计划”又是如何的展开过程,让孩子由小长大、由无知变有知呢?
    婴儿一出生,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为了面对它,也为了适应它,求得生存发展,儿童会有一种蒙氏所说的特殊“力量”来帮助他。这种特殊力量会帮助他从复杂的环境中,自动地选择成长所需要的事物;并且会使孩子主动地尝试,摸索,快速地了解和学习这“人”世界的光怪陆离;也使他不得不看,不得不听这些目不暇给的东西(当然也包括了和他心肉相连的你)。
    你别小看他们,小心灵中不但不停地探索,不断地了解,而且还想和你建立关系,甚至想控制这些身外的环境──也包括我和你。
    可是这种内在的敏感动力并不是永远的,到了六岁以后几乎就减弱了。
这种看不见的生命力共有二项,其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二是幼儿期间的“敏感力”。
吸 收 性 心 智
大人在面对一项新的事物时,可以借用旧经验来学习,例如你初次到非洲去,听见那儿的人发出一些叽哩呱啦的声音,就算你听不懂,你仍会判断那是“语言”。孩子呢?从完全黑暗的母体,滑进这个全然不同的世界,没有带来任何经验,智力也还没有成熟,“吸收的心智”这项内在的助力,就会驱使他“潜意识”地从环境中大量地、且全面地吸收,就像照相机的感光底片一样,将外界的印象全部摄入,然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也就是从无到有的快速累积、储蓄底基。然而这种潜意识的摄取,大约到三岁以后,便会转变成有意识的吸收;也就是三岁前创造出功能(例如:孩子一出生,不会说话,他会从“听”、“看”的刺激中学得说话的能力),三岁后这些功能会开始快速发展(一岁半后,孩子的语同,速度更是惊人,儿童就因为有这种能力,才会从“无”到“有”地奠定下智力的基础。
敏 感 力
    让我们先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有一种虫子的幼虫,一生下来,必得靠吃嫩叶维生,它会利用光线去寻求食物;可是等它长到某一个阶段,这种对光线的敏感力很快就消失了。儿童成长的阶段,也有同样的现象。敏感力是表示,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某一段时间,只对环境中的一特定事情,涌出如泉水般的最大兴趣和不断地主动触摸、模仿或学习的举动,而且成果惊人。例如:处于语言敏感力表露的时段(我们称之为语言敏感期),儿童会对语言产生最大的兴趣,他以模仿大人的用字来快速学习,在语言的字汇容量与表达力上,更是神速地增加。他不需要文法书,也不需要词类表,他自然而然就能经由环境,学习字正腔圆的各种语言。
    更例如:小婴儿出生到某一阶段,会自然地学爬,以致于学走路,那是因为到了这件事情的敏感期,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学了,而且也得到最大的效果。假如错过了该项智能发展的敏感期,以后再想学习,不仅已失掉学习兴趣,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也会加上数倍呢!
感官敏感期表
    由于人类的智能发展,是从感官吸收外界的讯息开始的,所以在儿童的抽象思考能力,还未发展出来以前,都是利用亲身的感觉来认识世界,从零岁到六岁儿童的敏感期,也就多集中于感官上:
┌────────┬──────────────┐
│ 年 龄 │敏感时期(Sensitive Periods) │
├────────┼──────────────┤
│ 出生到3 岁 │属于潜意识的吸收心智(Unconc-│
│ │ious Absorbent Mind) │
├────────┼──────────────┤
│ 1 1/2岁到3岁 │感官经验、语言发展 │
├────────┼──────────────┤
│ 1 1/2岁到4岁 │对细小物体发生兴趣 │
├────────┼──────────────┤
│ 2 岁到4岁 │明白时间上、空间上的秩序 │
├────────┼──────────────┤
│ 2 1/2岁到6岁 │感官的净化 │
├────────┼──────────────┤
│ 3 岁到6岁 │对成人的教化有敏感的感受性 │
├────────┼──────────────┤
│3 1/2岁到4 1/2岁│写字 │
├────────┼──────────────┤
│ 4 岁到4 1/2岁 │触觉发展 │
├────────┼──────────────┤
│4 1/2岁到5 1/2岁│朗读 │
└────────┴──────────────┘
注:摘自许兴仁编译“蒙特梭利教具教引”上面这个表,可以当作帮助您了解孩子的一个参考。在这些感官的敏感期内,大人应该提供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孩子充分学习。

第六部分  蒙氏教具(上)
教具与玩具的不同
  “教具”带有“教育”的功能,所以它具有严肃的意义,不能随意地被安置在厨房或者客厅;也必须有专属的“活动室”,与特定的使用规则,如此它的功能才能被尊重。再来,由于教具具有特定的教学作用;例如粉红塔,为了让孩子能以触觉与视觉来分辨大小,所以在颜色上也就设计成单一化,目的在造成注意力的集中,而不会为其他因素所干扰。但是,在孩子能完全地熟悉这个基本功能后,它能被允许与他种教具变化地使用。
  教具具有教育孩子了解大小、轻重、高矮、乃至最大、次大……至最小,让孩子能产生次序、顺位等等“秩序”感的教育特质;这种特质不只显现在教具物的本身,也旁及到外围的一切行动。所以,使用者必须有秩序地取下教具,有次序地归位以及要的尊重它、维护它的素养。在这样教养下的孩子,长大了就会尊重“长幼有序”和“先来后到”等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
  至于玩具就不一样了!玩具的制造,虽然有些也带点教育意义,却不是十分明显,它的大部分目的只是想利用小孩子的好奇心,想赚妈妈荷包中的钱,而妈妈为了暂时免除孩子的纠缠,或是爸爸想同时满足孩子和太太的要求,也就不惜花费地买回家去。但孩子玩了不久,就想要了解为什么那辆小汽车,既没有司机也不会掉下玩具盒子外面去?自动会转头,好像轮子上有眼睛?比爸爸还能干!究竟有什么道理?想问明白,却常为难了妈妈;妈妈推爸爸,孩子却等不及,只好动手自己拆,不到两天,“玩具”成了废物;仍旧满足不了孩子的好奇,而且引起一连串的后遗症,如孩子轻视爸、妈无能,既不能给他满意的解答,又不能替他修复玩具,于是缠着、哭着又要买更“好玩”的。造成妈妈买也不是,不买,孩子的哭功、缠功更加烦人……所以说,玩具无法满足孩子的道理也在这里呀,它蕴含不深的教育意义是无法带给孩子们成长的!

蒙特梭利教具
  蒙氏的教具究竟有多少种?依荷兰宁惠斯公司的目录,至今已有三百四十九种之多,但实际上哪些是蒙氏自己所创制,却很少有人去研究,可见有一些必是经由后人自己发展出来的。其实这相当符合蒙氏的教育精神,因为她不曾认为蒙氏法是一种永恒的结论。她明白生命具有变动性,所以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发展必会有些因循,也有所创新。因此我们会说只要合乎蒙氏教育法的要求和作用,妈妈们也可以在家里替孩子做。但千万别去买那些复杂的,连自己都弄不清楚的电动“玩意儿”,惹得孩子和自己生气。
  对“教具”一词,蒙氏本人曾公开地表示,她不喜欢这个名词,正确的名称我们应该叫它“工作材料”。它的主要作用,是供给幼儿作成长“工作”时所用的“材料”,是兼具增进智力和改善性格的目的,而不愿世人称之为“教具”。然而这个用法,由来已久,我们为了方便沟通,也就习用下来了。只不过,使用者的心理,必须非常明白:它不像老师手中的那根教棒,不是辅助老师教课的物品(“辅助老师授课”就成了以大人为中心),它是让孩子在其中“自我教育”、“自我启发”的媒介物,而非玩具。
教 具 的 特 色
  (1)蒙氏教具不选用五彩杂陈的色泽,以朴实、 干净的色调为主。因为它具有教育意义,所以通常用单色调,突显真正的教育目标,也就是具孤立的特性。例如:粉红塔的十块木头全部都是粉红色。
  (2)由于教具的最重要目标, 是为符合儿童的内在需要,所以在大小、尺寸上,只以儿童的能力为考虑范围,例如:粉红塔最大的一块,孩子也可以搬得动。
  (3)每项教具都有能够吸引小孩子的因素, 例如粉红塔木头的重量、颜色;或者勺豆子时,豆子沙沙的声音。
  (4)教具的设计, 以供给一个人操作为主要考虑目标。
  (5)每项教具的单独和联合使用, 都有其步骤和顺序才能完成。而且不管在设计上或者在使用方法上,都是由简单到复杂,其主要目的是增减培养孩子了解步骤,重视秩序,并间接地培养其“内在纪律”。
  (6)每样教具都具有直接与间接的教育目的。
  (7)在设计上,具有控制错误的特性, 可以使小朋友自行发现错误、而能自行改正,例如:粉红塔有十块,最小的一块是一公分的正立方块,最大的一块为十分公分的正立方体,所以最大块与次大块刚好差一公分。在堆完塔后小朋友可以拿起最小的那块,量一量各块之间的差距,他会发现恰好都是一公分。
  (8)由步骤、 秩序中培养孩子的逻辑习性和推理的能力。

教具(下)
此章我们针对教具的种类分别略作介绍。
依蒙氏自己为儿童之家写的手册上说明,计有动手教育、感官教育、语言与知识、自由、书写、阅读、做算术、及品德教育等八项。后人为方便陈述,又将它们归纳成以下四项(以学前儿童所用到的教具为主)。

日 常 生 活 教 具
  “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苏格兰的男人穿裙子”,从这两个陈述中,我们即可引申出日常生活教具的特质:(1)它依各个文化的不同, 内容也就不会完全相同。(2)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动, 大都可纳入这一项目中。基于以上的原因,蒙氏并未替这项训练列出教具的目录,而希望导师能协调“智能启发”与“文化常规”的双重要求,自己研制教具,整备环境。
  依照美国的分类,将日常生活这项练习分为四大类(1)动作:例如,划直线走路等。(2)照顾自己:例如,穿鞋脱子、衣服等。(3)照顾自己的环境:例如,拔草、浇花。(4)礼貌:例如,打招呼等。
  日常生活教育的目的,最主要是在于训练感官能力和肌肉活动两者之间的协调。因为对幼儿来说,动作的平衡会促进智能上的发育,而且手眼的协调也为他们将来的写字画图能力,作了“预备”的工作。比如说想要写字,就需要手部小肌肉发育起来,而在蒙氏的日常生活教育上,就包括了小肌肉的练习;时日一久,自然水到渠成,正可以发达到有握笔描画的力量,和越来越准确的“有模有样”的程度。
  此外,日常生活训练更重要的目的,是可以在人格形成上,培养出孩子的独立、专心、协调、秩序等等习性,奠定良好发展的基础。
  而这些练习也可以培养社交能力,比如说:活动室里的蒙氏教具只有一套,所以当小明在玩倒水的工作,小华也想玩时,她就必须“等待”。更如礼貌、问候等日常生活常规也包括在这项练习中,提供了孩子相互交流,彼此配合的机会,俾使他们从中了解社会行为。日常生活教育,可以说是蒙氏教育的入手处,假如这个部分没有做好,就出现不了蒙氏现象(秩序→专心→反复练习→协调),而往后的感官、数学教具部分也就不能做得很好,无法达到最大的开发效果了。

感 官 教 具
  这类教具的范围包括视、听、嗅、触、味、温、压、辨认立体以及色彩等各方面的感官训练,将颜色、气味等抽象的感觉带入具体实物,用以启发孩子认知的敏锐性,为进一步的教育“目的”立下根基。例如:“嗅觉瓶”练习辨别气味浓淡,及各种气味间的感觉不同,让孩子经由亲自的体验而有清清楚楚的辨认能力。
所以,这项教育的作用是:
(1)用合理的方法,直接帮助感官本身的发展。
(2)形成婴幼儿“自发性”的发展, 也就是进一步让婴幼儿会自动地观察和思考。
(3)为使幼儿能适应现在和未来的社会, 因而必须先奠定他(她)们对环境有卓越的观察力,养成从观察到试验的科学习性。
  这三种目标,都可在蒙氏教具的教育效果中产生出来。例如,导师在以教具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的同时,也必须让孩子从中辨别相似物和对比物,来诱导儿童进一步形成研判,在心智上产生“推断”,而能做成“决定的思考”和行为。
  再以典型的视觉感觉教具(圆柱组)说明:它真正的目的,不在于儿童能将每一个圆柱体,放回适当的洞里,而是在精练儿童的观察力,培养他们能辨别相同性( 都是圆柱体)、相异性(或高度不同,或直径不同等)、 次序性(由左到右或由大到小),引导儿童能够由[了解]和[思考]来判断事务。
  所以蒙氏教具操作,着重训练儿童的“工作历程”(秩序观念和习性的培养),远比要求他的“工作结果”(会作)更为重要。这点意义,希望母亲和一般教师一定要特别重视,才不致于“本末颠倒”。出于感官教育的部分教具,是母亲们可以在家中自行研制的,我们将另章专门讨论。
蒙特梭瑞感官教育
感官教育在蒙特梭瑞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在她的著述中,有大量篇幅专门论述感官教育训练、运动训练与智力发展以及感官教育与纪律教育、知识、技能的培养的关系和密切的联系。
  她认为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注意、比较、观察和判断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在蒙特梭瑞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各种感觉特别敏感,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如过不进行充分的感觉活动,长大以后不仅难以弥补,而且还会使其整个精神发展受到损伤,因此,在幼儿时期进行各种感官教育显得至为重要。同时她认为,感官是心灵的窗户,感官对智力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感觉训练与智力培养密切相关。再者,她还认为,人的智力高低与教育有较大关系,通过感觉教育可以在早期发现某些影响智力发展的感官缺陷,并及时采取措施,使其得到矫治和改善。
  蒙特梭瑞的感觉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
  视觉训练在于帮助幼儿提高度量的视知觉,鉴别大小、高低、粗细、长短、形状、颜色及不同的几何形体;触觉练习则是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听觉训练是要使幼儿习惯于区分声音的差别,使他们在听声的训练中不仅能够分辨音色、音高,还能培养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嗅觉和味觉的训练则是注重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蒙特梭瑞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官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促进和发展他们一般感受的能力,并且使他们的各种感受处于更令人满意的准备状态,以完成诸如阅读、书写等复杂的动作,也为将来进行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蒙特梭瑞的感觉教育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她认为,感觉教育的实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她提倡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学习,使幼儿在感官训练中通过自己的兴趣去进行自由的选择、独立操作、自我校正,去努力把握自己和环境。所以,在蒙氏的教育教具中都设有专门的错误控制系统,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能按照教具的暗示进行“自我教育”。

语 文 教 具
  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基本上,常常是运用“间接”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的发展,在语文练习上更是如此。她先不直接教儿童拿笔写字,而是远从日常生活练习开始,就已经开始“预备”了(例如勺豆子时的肌肉控制、 协调)。
  并且主张在孩子一出生,大人就应该提供一个充满语言与文字的环境,让他自然地由“感觉”到“领悟”周围的一切。例如,自小就不断地对他说话;大约在孩子会走路以后,就在孩子用的毛巾上写上他的名字……等。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相当的时间,因而要逐步渐进地去培养,由大人的间接预备功夫,养成孩子具有直接的学习与领悟的能力。
  又由于儿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就在他的生活环境中,为他预备一些以“间接”训练的道理所制作的,培养孩子书写能力的“教具”。例如常见的“砂纸字板”,是让孩子用手指去触摸砂纸中的字开型(不用细笔,用手指),利用这种预备写字的间接练习, 养成他头脑对眼力和肌肉间“发号施令”的协调能力。另外大人也可在“环境”中,预备许多不同内容的书籍、图片,让孩子去接触、去翻阅,使他们的常识能逐渐丰富。
  然而,该注意的是,外国文字的构造与我国文字完全不同,为发展孩子的本国语文能力,在此项教具的制作上,虽然有一些大原则可以移植运用,在发展上却必须与我国文字与文化相配合,这部分也是目前我们正积极努力的目标。

数 学 教 具
  蒙特梭利常常了解人类的学习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所以在面对“数学”这种纯抽象概念的知识时,唯一让孩子觉得容易学习的方法,也只有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始。让孩子们在亲自动手中,先由对实物的多与少、大和小,求得了解,再自然而然地连想起实象与抽象间的关系。比如说为了要孩子了解0、1、2、3、4等五个概念,在“纺锤棒箱”的设计上, 我们就分别在5个空格的上方,标出0、1、2、3、4;然后再依据每个数目的多寡,放入同数量的棒子。这样可以使孩子切身看到1、和2、3、……之间多少的比较, 而知道什么是“1”、“2”和“3”,结合起“数量”(1 根
棒子)与“数字”(1的字形)。
  所以,蒙特梭利采用“数棒”为学习数概念的先锋步骤,然后循序渐进地指导幼儿了解数的意义(量)与数的字形(符号),而最后进入加、减、乘、除的千位四则运算。
这类教具,包括了数学上的许多基本概念,能为孩子奠定下良好的数学根基。
  虽然现在人类的计算已走上电脑化,似乎数字已不再构成威协,但在这里我们愿意向“聪明”的父母们提出警告:“电脑是‘人’脑设计制造的”,你不能因为世界上有了省心省力的电脑,就让孩子的“人”脑渐渐地去接近“猪脑”,而变成“死脑”呀!

上面就是最详细的蒙特梭利教育法.这原本是我珍藏的宝贝来的.不过,看到这么多妈咪想了解情况,我就把好东西和大家分享了.

随喜大家!
2009/08/02回复
谢谢分享!正巧孩子的幼儿园暑期也有一系列蒙特梭利教育教学内容家长说明会,再看看上述的文字就更清晰了。
2009/08/02回复
一片好文章,受益匪浅
2009/08/03回复
精彩,谢谢雪儿妈咪
2009/08/03回复
jocelyn1025:
无意中看到一个老帖:幼儿园的教育与蒙特梭利、奥尔夫等。http://www.gzmama.com/viewthread ... ghlight=&page=1LZ作为一个有20多年幼教经验的园长,对蒙台梭利和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很熟悉,帖子还提到儿童感统失调的问题,以及对早教和幼儿园教育的一些看法,内容详细具体,很有参考价值,和大家分享。[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7-19 21:40 编辑 ]
查看原文
谢谢,留个印先。
2009/08/04回复
Angel.:
第五部分  蒙氏的教育理论蒙氏教育理论:(1)环境适应论 (2)独立成长论 (3)生命自然发展论 (4)吸收心智论 (5)工作人性论 (6)奖罚无用论吸收性心智理论(最著名)我们常听见一句话:“上天有好生之德。”为什么?其实只要仔细体察地球上的生物分布情形,就不难知会这句话的含意了。瞎眼的蝙蝠有声纳器官帮助;柔弱的毛虫有变色的皮肤保护;荒冷高原上的牦牛有温厚的皮毛调节体温;所有的生物都拥有赖以生存的天赋本能,这不正是老天的好生吗?    人类呢?强壮不及猛虎,灵敏不如羚羊,却能够主宰地球和我们生存有关的大部分环境。那是因为我们的“脑子”比其他动物灵活,才能从茹毛饮血时代的征服环境,到逐渐控制环境,进而改变环境,这就是我们人类特别拥有的天赋本能。这种天赋本能你有我也有,但你的孩子却特别不同!特 殊 的 力 量    前面曾经提过,刚出生的婴儿,生理与心理上的功能都还不成熟,就像一张白纸,不能和小鸡一样刚刚出生就会啄食,婴儿的各种智能必须靠他日后自己的种种努力而慢慢地发展。前面也曾提到,人类是依据着上天的“预定计划”逐渐成熟。然而,初生儿一离开温暖湿润的母体随即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面对这个突然而且复杂的环境,这项“预定计划”又是如何的展开过程,让孩子由小长大、由无知变有知呢?    婴儿一出生,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为了面对它,也为了适应它,求得生存发展,儿童会有一种蒙氏所说的特殊“力量”来帮助他。这种特殊力量会帮助他从复杂的环境中,自动地选择成长所需要的事物;并且会使孩子主动地尝试,摸索,快速地了解和学习这“人”世界的光怪陆离;也使他不得不看,不得不听这些目不暇给的东西(当然也包括了和他心肉相连的你)。    你别小看他们,小心灵中不但不停地探索,不断地了解,而且还想和你建立关系,甚至想控制这些身外的环境──也包括我和你。    可是这种内在的敏感动力并不是永远的,到了六岁以后几乎就减弱了。这种看不见的生命力共有二项,其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二是幼儿期间的“敏感力”。吸 收 性 心 智大人在面对一项新的事物时,可以借用旧经验来学习,例如你初次到非洲去,听见那儿的人发出一些叽哩呱啦的声音,就算你听不懂,你仍会判断那是“语言”。孩子呢?从完全黑暗的母体,滑进这个全然不同的世界,没有带来任何经验,智力也还没有成熟,“吸收的心智”这项内在的助力,就会驱使他“潜意识”地从环境中大量地、且全面地吸收,就像照相机的感光底片一样,将外界的印象全部摄入,然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也就是从无到有的快速累积、储蓄底基。然而这种潜意识的摄取,大约到三岁以后,便会转变成有意识的吸收;也就是三岁前创造出功能(例如:孩子一出生,不会说话,他会从“听”、“看”的刺激中学得说话的能力),三岁后这些功能会开始快速发展(一岁半后,孩子的语同,速度更是惊人,儿童就因为有这种能力,才会从“无”到“有”地奠定下智力的基础。敏 感 力    让我们先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有一种虫子的幼虫,一生下来,必得靠吃嫩叶维生,它会利用光线去寻求食物;可是等它长到某一个阶段,这种对光线的敏感力很快就消失了。儿童成长的阶段,也有同样的现象。敏感力是表示,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某一段时间,只对环境中的一特定事情,涌出如泉水般的最大兴趣和不断地主动触摸、模仿或学习的举动,而且成果惊人。例如:处于语言敏感力表露的时段(我们称之为语言敏感期),儿童会对语言产生最大的兴趣,他以模仿大人的用字来快速学习,在语言的字汇容量与表达力上,更是神速地增加。他不需要文法书,也不需要词类表,他自然而然就能经由环境,学习字正腔圆的各种语言。    更例如:小婴儿出生到某一阶段,会自然地学爬,以致于学走路,那是因为到了这件事情的敏感期,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学了,而且也得到最大的效果。假如错过了该项智能发展的敏感期,以后再想学习,不仅已失掉学习兴趣,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也会加上数倍呢!感官敏感期表    由于人类的智能发展,是从感官吸收外界的讯息开始的,所以在儿童的抽象思考能力,还未发展出来以前,都是利用亲身的感觉来认识世界,从零岁到六岁儿童的敏感期,也就多集中于感官上:┌────────┬──────────────┐│ 年 龄 │敏感时期(Sensitive Periods) │├────────┼──────────────┤│ 出生到3 岁 │属于潜意识的吸收心智(Unconc-││ │ious Absorbent Mind) │├────────┼──────────────┤│ 1 1/2岁到3岁 │感官经验、语言发展 │├────────┼──────────────┤│ 1 1/2岁到4岁 │对细小物体发生兴趣 │├────────┼──────────────┤│ 2 岁到4岁 │明白时间上、空间上的秩序 │├────────┼──────────────┤│ 2 1/2岁到6岁 │感官的净化 │├────────┼──────────────┤│ 3 岁到6岁 │对成人的教化有敏感的感受性 │├────────┼──────────────┤│3 1/2岁到4 1/2岁│写字 │├────────┼──────────────┤│ 4 岁到4 1/2岁 │触觉发展 │├────────┼──────────────┤│4 1/2岁到5 1/2岁│朗读 │└────────┴──────────────┘注:摘自许兴仁编译“蒙特梭利教具教引”上面这个表,可以当作帮助您了解孩子的一个参考。在这些感官的敏感期内,大人应该提供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孩子充分学习。第六部分  蒙氏教具(上)教具与玩具的不同  “教具”带有“教育”的功能,所以它具有严肃的意义,不能随意地被安置在厨房或者客厅;也必须有专属的“活动室”,与特定的使用规则,如此它的功能才能被尊重。再来,由于教具具有特定的教学作用;例如粉红塔,为了让孩子能以触觉与视觉来分辨大小,所以在颜色上也就设计成单一化,目的在造成注意力的集中,而不会为其他因素所干扰。但是,在孩子能完全地熟悉这个基本功能后,它能被允许与他种教具变化地使用。  教具具有教育孩子了解大小、轻重、高矮、乃至最大、次大……至最小,让孩子能产生次序、顺位等等“秩序”感的教育特质;这种特质不只显现在教具物的本身,也旁及到外围的一切行动。所以,使用者必须有秩序地取下教具,有次序地归位以及要的尊重它、维护它的素养。在这样教养下的孩子,长大了就会尊重“长幼有序”和“先来后到”等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  至于玩具就不一样了!玩具的制造,虽然有些也带点教育意义,却不是十分明显,它的大部分目的只是想利用小孩子的好奇心,想赚妈妈荷包中的钱,而妈妈为了暂时免除孩子的纠缠,或是爸爸想同时满足孩子和太太的要求,也就不惜花费地买回家去。但孩子玩了不久,就想要了解为什么那辆小汽车,既没有司机也不会掉下玩具盒子外面去?自动会转头,好像轮子上有眼睛?比爸爸还能干!究竟有什么道理?想问明白,却常为难了妈妈;妈妈推爸爸,孩子却等不及,只好动手自己拆,不到两天,“玩具”成了废物;仍旧满足不了孩子的好奇,而且引起一连串的后遗症,如孩子轻视爸、妈无能,既不能给他满意的解答,又不能替他修复玩具,于是缠着、哭着又要买更“好玩”的。造成妈妈买也不是,不买,孩子的哭功、缠功更加烦人……所以说,玩具无法满足孩子的道理也在这里呀,它蕴含不深的教育意义是无法带给孩子们成长的!蒙特梭利教具  蒙氏的教具究竟有多少种?依荷兰宁惠斯公司的目录,至今已有三百四十九种之多,但实际上哪些是蒙氏自己所创制,却很少有人去研究,可见有一些必是经由后人自己发展出来的。其实这相当符合蒙氏的教育精神,因为她不曾认为蒙氏法是一种永恒的结论。她明白生命具有变动性,所以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发展必会有些因循,也有所创新。因此我们会说只要合乎蒙氏教育法的要求和作用,妈妈们也可以在家里替孩子做。但千万别去买那些复杂的,连自己都弄不清楚的电动“玩意儿”,惹得孩子和自己生气。  对“教具”一词,蒙氏本人曾公开地表示,她不喜欢这个名词,正确的名称我们应该叫它“工作材料”。它的主要作用,是供给幼儿作成长“工作”时所用的“材料”,是兼具增进智力和改善性格的目的,而不愿世人称之为“教具”。然而这个用法,由来已久,我们为了方便沟通,也就习用下来了。只不过,使用者的心理,必须非常明白:它不像老师手中的那根教棒,不是辅助老师教课的物品(“辅助老师授课”就成了以大人为中心),它是让孩子在其中“自我教育”、“自我启发”的媒介物,而非玩具。教 具 的 特 色  (1)蒙氏教具不选用五彩杂陈的色泽,以朴实、 干净的色调为主。因为它具有教育意义,所以通常用单色调,突显真正的教育目标,也就是具孤立的特性。例如:粉红塔的十块木头全部都是粉红色。  (2)由于教具的最重要目标, 是为符合儿童的内在需要,所以在大小、尺寸上,只以儿童的能力为考虑范围,例如:粉红塔最大的一块,孩子也可以搬得动。  (3)每项教具都有能够吸引小孩子的因素, 例如粉红塔木头的重量、颜色;或者勺豆子时,豆子沙沙的声音。  (4)教具的设计, 以供给一个人操作为主要考虑目标。  (5)每项教具的单独和联合使用, 都有其步骤和顺序才能完成。而且不管在设计上或者在使用方法上,都是由简单到复杂,其主要目的是增减培养孩子了解步骤,重视秩序,并间接地培养其“内在纪律”。  (6)每样教具都具有直接与间接的教育目的。  (7)在设计上,具有控制错误的特性, 可以使小朋友自行发现错误、而能自行改正,例如:粉红塔有十块,最小的一块是一公分的正立方块,最大的一块为十分公分的正立方体,所以最大块与次大块刚好差一公分。在堆完塔后小朋友可以拿起最小的那块,量一量各块之间的差距,他会发现恰好都是一公分。  (8)由步骤、 秩序中培养孩子的逻辑习性和推理的能力。 教具(下)此章我们针对教具的种类分别略作介绍。依蒙氏自己为儿童之家写的手册上说明,计有动手教育、感官教育、语言与知识、自由、书写、阅读、做算术、及品德教育等八项。后人为方便陈述,又将它们归纳成以下四项(以学前儿童所用到的教具为主)。日 常 生 活 教 具  “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苏格兰的男人穿裙子”,从这两个陈述中,我们即可引申出日常生活教具的特质:(1)它依各个文化的不同, 内容也就不会完全相同。(2)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动, 大都可纳入这一项目中。基于以上的原因,蒙氏并未替这项训练列出教具的目录,而希望导师能协调“智能启发”与“文化常规”的双重要求,自己研制教具,整备环境。  依照美国的分类,将日常生活这项练习分为四大类(1)动作:例如,划直线走路等。(2)照顾自己:例如,穿鞋脱子、衣服等。(3)照顾自己的环境:例如,拔草、浇花。(4)礼貌:例如,打招呼等。  日常生活教育的目的,最主要是在于训练感官能力和肌肉活动两者之间的协调。因为对幼儿来说,动作的平衡会促进智能上的发育,而且手眼的协调也为他们将来的写字画图能力,作了“预备”的工作。比如说想要写字,就需要手部小肌肉发育起来,而在蒙氏的日常生活教育上,就包括了小肌肉的练习;时日一久,自然水到渠成,正可以发达到有握笔描画的力量,和越来越准确的“有模有样”的程度。  此外,日常生活训练更重要的目的,是可以在人格形成上,培养出孩子的独立、专心、协调、秩序等等习性,奠定良好发展的基础。  而这些练习也可以培养社交能力,比如说:活动室里的蒙氏教具只有一套,所以当小明在玩倒水的工作,小华也想玩时,她就必须“等待”。更如礼貌、问候等日常生活常规也包括在这项练习中,提供了孩子相互交流,彼此配合的机会,俾使他们从中了解社会行为。日常生活教育,可以说是蒙氏教育的入手处,假如这个部分没有做好,就出现不了蒙氏现象(秩序→专心→反复练习→协调),而往后的感官、数学教具部分也就不能做得很好,无法达到最大的开发效果了。感 官 教 具  这类教具的范围包括视、听、嗅、触、味、温、压、辨认立体以及色彩等各方面的感官训练,将颜色、气味等抽象的感觉带入具体实物,用以启发孩子认知的敏锐性,为进一步的教育“目的”立下根基。例如:“嗅觉瓶”练习辨别气味浓淡,及各种气味间的感觉不同,让孩子经由亲自的体验而有清清楚楚的辨认能力。所以,这项教育的作用是:(1)用合理的方法,直接帮助感官本身的发展。(2)形成婴幼儿“自发性”的发展, 也就是进一步让婴幼儿会自动地观察和思考。(3)为使幼儿能适应现在和未来的社会, 因而必须先奠定他(她)们对环境有卓越的观察力,养成从观察到试验的科学习性。  这三种目标,都可在蒙氏教具的教育效果中产生出来。例如,导师在以教具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的同时,也必须让孩子从中辨别相似物和对比物,来诱导儿童进一步形成研判,在心智上产生“推断”,而能做成“决定的思考”和行为。  再以典型的视觉感觉教具(圆柱组)说明:它真正的目的,不在于儿童能将每一个圆柱体,放回适当的洞里,而是在精练儿童的观察力,培养他们能辨别相同性( 都是圆柱体)、相异性(或高度不同,或直径不同等)、 次序性(由左到右或由大到小),引导儿童能够由[了解]和[思考]来判断事务。  所以蒙氏教具操作,着重训练儿童的“工作历程”(秩序观念和习性的培养),远比要求他的“工作结果”(会作)更为重要。这点意义,希望母亲和一般教师一定要特别重视,才不致于“本末颠倒”。出于感官教育的部分教具,是母亲们可以在家中自行研制的,我们将另章专门讨论。蒙特梭瑞感官教育感官教育在蒙特梭瑞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在她的著述中,有大量篇幅专门论述感官教育训练、运动训练与智力发展以及感官教育与纪律教育、知识、技能的培养的关系和密切的联系。   她认为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注意、比较、观察和判断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在蒙特梭瑞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各种感觉特别敏感,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如过不进行充分的感觉活动,长大以后不仅难以弥补,而且还会使其整个精神发展受到损伤,因此,在幼儿时期进行各种感官教育显得至为重要。同时她认为,感官是心灵的窗户,感官对智力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感觉训练与智力培养密切相关。再者,她还认为,人的智力高低与教育有较大关系,通过感觉教育可以在早期发现某些影响智力发展的感官缺陷,并及时采取措施,使其得到矫治和改善。   蒙特梭瑞的感觉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的训练。   视觉训练在于帮助幼儿提高度量的视知觉,鉴别大小、高低、粗细、长短、形状、颜色及不同的几何形体;触觉练习则是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听觉训练是要使幼儿习惯于区分声音的差别,使他们在听声的训练中不仅能够分辨音色、音高,还能培养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嗅觉和味觉的训练则是注重提高幼儿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蒙特梭瑞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感官训练,使幼儿成为更加敏锐的观察者,促进和发展他们一般感受的能力,并且使他们的各种感受处于更令人满意的准备状态,以完成诸如阅读、书写等复杂的动作,也为将来进行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蒙特梭瑞的感觉教育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她认为,感觉教育的实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她提倡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学习,使幼儿在感官训练中通过自己的兴趣去进行自由的选择、独立操作、自我校正,去努力把握自己和环境。所以,在蒙氏的教育教具中都设有专门的错误控制系统,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能按照教具的暗示进行“自我教育”。语 文 教 具  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基本上,常常是运用“间接”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的发展,在语文练习上更是如此。她先不直接教儿童拿笔写字,而是远从日常生活练习开始,就已经开始“预备”了(例如勺豆子时的肌肉控制、 协调)。  并且主张在孩子一出生,大人就应该提供一个充满语言与文字的环境,让他自然地由“感觉”到“领悟”周围的一切。例如,自小就不断地对他说话;大约在孩子会走路以后,就在孩子用的毛巾上写上他的名字……等。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相当的时间,因而要逐步渐进地去培养,由大人的间接预备功夫,养成孩子具有直接的学习与领悟的能力。  又由于儿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就在他的生活环境中,为他预备一些以“间接”训练的道理所制作的,培养孩子书写能力的“教具”。例如常见的“砂纸字板”,是让孩子用手指去触摸砂纸中的字开型(不用细笔,用手指),利用这种预备写字的间接练习, 养成他头脑对眼力和肌肉间“发号施令”的协调能力。另外大人也可在“环境”中,预备许多不同内容的书籍、图片,让孩子去接触、去翻阅,使他们的常识能逐渐丰富。  然而,该注意的是,外国文字的构造与我国文字完全不同,为发展孩子的本国语文能力,在此项教具的制作上,虽然有一些大原则可以移植运用,在发展上却必须与我国文字与文化相配合,这部分也是目前我们正积极努力的目标。数 学 教 具  蒙特梭利常常了解人类的学习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所以在面对“数学”这种纯抽象概念的知识时,唯一让孩子觉得容易学习的方法,也只有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始。让孩子们在亲自动手中,先由对实物的多与少、大和小,求得了解,再自然而然地连想起实象与抽象间的关系。比如说为了要孩子了解0、1、2、3、4等五个概念,在“纺锤棒箱”的设计上, 我们就分别在5个空格的上方,标出0、1、2、3、4;然后再依据每个数目的多寡,放入同数量的棒子。这样可以使孩子切身看到1、和2、3、……之间多少的比较, 而知道什么是“1”、“2”和“3”,结合起“数量”(1 根棒子)与“数字”(1的字形)。  所以,蒙特梭利采用“数棒”为学习数概念的先锋步骤,然后循序渐进地指导幼儿了解数的意义(量)与数的字形(符号),而最后进入加、减、乘、除的千位四则运算。这类教具,包括了数学上的许多基本概念,能为孩子奠定下良好的数学根基。  虽然现在人类的计算已走上电脑化,似乎数字已不再构成威协,但在这里我们愿意向“聪明”的父母们提出警告:“电脑是‘人’脑设计制造的”,你不能因为世界上有了省心省力的电脑,就让孩子的“人”脑渐渐地去接近“猪脑”,而变成“死脑”呀!上面就是最详细的蒙特梭利教育法.这原本是我珍藏的宝贝来的.不过,看到这么多妈咪想了解情况,我就把好东西和大家分享了.随喜大家!
查看原文
谢谢,好长,慢慢看。
2009/08/05回复
jocelyn1025:
孩子上的幼儿园里有好几个小朋友都是之前上过别的幼儿园,很不开心(也有老师打骂孩子的问题),实在不愿再去才家长才把孩子转来的。来了都很喜欢,对比强烈呀!至少我知道的幼儿园老师都非常有爱心,给孩子很大的自由。说实话,我们在家都未必给她那么多自由。现在孩子性格活泼,平时都是很快乐满足的状态,也愿意服从,性情温和,乐于分享。和一年前相比,对比很鲜明,作为父母我们很欣慰。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有很大进步,这个就不细说了。总之蒙氏教育,我们算是从中收益了。[ 本帖最后由 jocelyn1025 于 2009-7-10 17:18 编辑 ]
查看原文
这位妈妈  我一直想把我的宝宝送去孙的幼儿园 但也住在天河公园附近 路程很远 想知道您的宝宝在哪间幼儿园 地址电话就好了 非常感谢你
2009/08/05回复
猜你喜欢

为了孩子今天又和老婆大吵

请问下大家,小孩在公共场所不听话大闹,妈妈们会发脾气打人吗?

吐槽下,二年半独带双胞胎的一些酸甜苦辣

2012年,是我们选择幼儿园,还是幼儿园选择我们?

八零后的女性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好妈妈

50岁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体健康帮子女带孩子都不应该吗?(欢迎辩论)

热点推荐

打卡冰雪城堡 炎炎夏日也能快乐玩雪

卜蜂莲花五折感恩日到了 各种打折买起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险 这些权益你要知道

请神容易送神难 34岁小叔擅自入住新居

2024广州孕妈妈交流群 欢迎扫码入群!

寻人启事!广州妈妈网喊你回家

外地生参加港澳台联考 必须报机构吗?

这样子参与孩子的学习,行吗?

队友反对我和男同事吃饭 如何劝他

婚介场所有什么特别?收费竟那么高

大家乐的特价餐很给力 还不到20蚊

逛下北方超市 山东的蔬菜到超乎想象

小尝新晋潮汕刨冰 创意冰沙食起来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