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详情

及早发现婴幼儿行为异常及干预的一些例子(陆续更新)

3230211057幼儿园早教

各位妈妈,感谢你们的支持,因为最近比较忙,不能及时回答,请多包涵!


近年比较多关注行为异常的孩子,提供些例子供各位妈妈参考参考吧。


宝宝A:
      初次见面孩子2岁2个月,妈妈介绍:不会讲话,只会发“妈”音,大小便不会说,不懂得跟别人交往,常抢人家的东西,稍不如意就大声叫喊。当时妈妈非常担心孩子会有自闭症。我也不能马上断定,请妈妈给我两个月时间。
      孩子入托后,发现更多与其年龄不相符的行为:不会用水杯接水,不仅杯口对不准水龙头,水满了也不懂得关水龙头;见到食物就拿;不会自己吃饭,不会拿勺子、不会舀饭、喝汤就更难了;不知道自己憋尿憋屎,若老师不提醒就尿在裤子上;走路不是很稳,上楼梯有困难......
     观察其家人:家里人口比较多,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一个保姆;每天至少两个大人接送,最多时五个大人;上学一定迟到,家人送到门口还依依不舍,直到老师下逐客令;妈妈每天放学第一个冲进课室,又亲又抱,然后拿出水果、点心、饮料......
    一周后初步断定:照顾过度造成孩子丧失了自我。
   对策一:禁止家长第一个并带食物来接孩子;对策二:请老师多关注这个孩子,多用语言帮助他学会自理;对策三:请老师耐心教孩子怎样得到同伴手上的玩具;对策四:提醒家长在家里不要过多替代孩子,让孩子感受憋尿、饥饿、冷热等,并学会提出相应要求。
     一个月后的一天,老师跟我反映孩子今天打人了,我高兴了,这个孩子不是自闭症。两个月后,孩子基本上能自己吃饭、喝水,会用单字回答老师的问题,大小便在裤子上的次数越来越少;我非常肯定地告诉孩子的妈妈,孩子没有自闭症。
     四个月后的一天,我惊奇地听到这个孩子对另外一个孩子说:“俾我玩啦。”真是太高兴了!
     一年后,这个孩子除了说话没同龄孩子流利外,其他能力基本正常,只是性格还是比较固执,仍然备受宠爱。

      由此例子可见,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很可能会害了孩子。
      经常听到家长评价孩子“自我意识太强”,其实,自我意识对孩子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我冷了、我饿了、我急尿了、我渴了想喝水、我想跟妈妈一起吃饭、我想玩一会儿、我不想去商场、我不想睡觉、我的玩具不想给别人......都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表现,家长不仅要照顾孩子的生活,更要尽早让孩子学会生活,不能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没有我的照顾孩子会饿死”......其实孩子什么都懂,也有其生存的本能,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孩子!

[ 本帖最后由 让宝宝作主 于 2009-5-7 11:58 编辑 ]
2009/04/28
精选回帖
youranyouran548楼
感谢LZ的好贴!学习中!再请教一下LZ,我的宝宝两岁两个月了还不肯主动讲话,该怎么办好呢?情况说明在我之前发的贴里,文字太多不知道该怎么精简,烦请您看一下链接,并赐教,谢谢 http://www.gzmama.com/thread-1639315-1-1.html。
2010/06/07回复
1116楼
1970/01/01回复
我来看看了
2015/11/06回复
1140楼
1970/01/01回复
全部回帖
motemote沙发
回复 583楼 让宝宝做主 的帖子 (582楼问题后续)

  非常感谢园长的解答和建议。

  那天(9日)下午就跟孩子的班主任通了电话,讲了我们的担心,希望老师也帮忙留意,不让两个孩子有更多的负担,我的意思是让小北可以跟LINLIN玩,但也可以不听LINLIN的,而LINLIN可以帮助小北带小北玩,但不要把这当成必须完成的任务。老师很通情达理,应该能理解我的意思。老师也说,小北其实比较听LINLIN的话,有LINLIN在身边的时候,小北一般也会比较安静。

  同时也顺便聊了一下孩子平时的表现。跟我们发现的问题表现差不多,孩子多数时候比较被动,不喜欢热热闹闹的集体游戏,喜欢在旁边看,并乐于指出谁站得位置不对呀、谁动作错了呀等等;“上课”时也差不多,举手积极回答问题也很棒,但要他到台前表演做示范就不干了。但也不是不能表现自己那种,还是很爱显的,只是不喜欢有点正式的上台表演。另外老师提到因为是重读中班,有心智、常规上比同班的弟弟妺妺们稍强些,可能也影响到他溶入集体。这方面需要加强些。(园长,这方面有什么建议呢?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来促进孩子更主动、更合群些呢?

  谈话中我并没有把这件事的引子讲给老师听。觉得那会影响到别人,还是主要顾及自己的孩子吧。

=========================

  想都没那么快,跟老师沟通之后不过三个小时,LINLIN就出状况了。晚上武术课七点下课,班主任亲自把孩子送出来,对我说LINLIN在吃完晚饭休息的时候,看到同桌另一个小朋友拿了别人的蚊怕水玩,就强烈地要求放回去,叫了几次那小朋友不听,结果LINLIN就冲上去了,把人家的脸蛋抓出了几道红印子——听得我直冒汗啊!幸亏前一天剪了指甲。6 问那孩子情况如何,老师说没事,很快就消肿了,还上了万花油,对方家长也说没关系没有追究。

  回家的路上,心里就有预感。跟孩子谈了谈,把自己的态度做了说明,孩子知错了,老师批评了,当时也向人家道了歉,这事暂时先放一放,预感的事倒要问问清楚。过了一会儿,气氛缓和些时借着别的话题我问:“今天跟小北玩了吗?”LINLIN很认真地说:“没有。”我刚“哦”了一声,LINLIN就接着强调说:“是我自己不跟他说话不跟他玩的,一整天都没有!”

  唉,这孩子该不会是把一肚子的气发泄到别的孩子身上了吧。不管怎么样,弄伤别人总是不对。可是弄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把这些事当成自己的责任呢?看到很多别的孩子遇到类似的状况最多是报告老师呀,而且我们平时也都是这样教的,遇到问题可以请老师来解决。就算以前老师或小北妈妈有意无意地“交给”他这个任务,但我们做了这么久工作怎么还是没啥作用呢。想不清楚哪里出了偏差。(这里也想请园长帮帮我们吧,该怎么跟孩子说呢?困惑ing……

  当然有一个问题还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小北前几天的态度对LINLIN的影响是很大的,可能会造成他的情绪不稳定,乱发脾气,造成其他伤害。所以决定还是把他与小北之间的最近情况跟老师做个交待。所以10日(周四)一早,送孩子进园后,就叫了老师下来,又简单谈了一下,表达了我们对LINLIN近期情绪的担心,请老师费心留意一下,有空引导引导。

  这一天真的很煎熬,心里七上八下的,很担心儿子跨不过去那道心坎。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放学,望过去看儿子的心情似乎很好,这才放下点心来。不过问题还没过去,儿子从园里出来,把书包丢给我就跑去追小北和来接他的外婆了,远远的说了几句什么。等他回来我就问了:“你跟小北外婆在聊什么呢?”儿子说:“我告诉外婆,小北今天把XXX的头顶抓出血了。”

  我晕啊!我真的有点晕了! 那一刻我转园的念头都冒出来了。咋整啊这孩子?

---------------------------

  也许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只是我担心得过分了点。但愿如此。又或者对于孩子来说分清对小北的关照和责任有点难度吧。

  至于与小北父母的沟通,暂时还找不到机会,随缘吧。

  不管怎么说,非常感谢园长的解惑,这对我们的帮助实在太大了!谢谢!我们会继续努力。

----------------------------

  昨天(11日)接儿子放学,聊天的时候又提到小北,儿子说我今天只告诉小北该做什么了,还有怎么做,他总是说都可以,却不去做。不过我没有要他一定去做。

  呵呵,也算是一个小进步吧。
2010/06/12回复
贝贝小鱼:
先送花给园长,看那么多贴,回那么贴很辛苦,而且园长的帖很适用。我也有一个问题很想请教园长,我们家宝贝7月1日满三岁,刚送幼儿园一个星期,在幼儿园适应得还可以,但她每天早晚都要念叨,“我不要去幼儿园,我不要去幼儿园”我该怎样处理她这句话!还有她不是很喜欢跟同龄的小朋友玩,喜欢和大一点的孩子玩,怎样让她学会跟同龄的友好小朋友相处呢?非常感谢!![ 本帖最后由 贝贝小鱼 于 2010-6-11 06:45 编辑 ]
查看原文
其实她还没完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但已经知道幼儿园是一定要去的,所以还是有些不情愿,她每天说的这话时,对她笑笑,给她一个拥抱,夸她一句“真是好宝宝!”再给她些时间吧。
一般的孩子都喜欢跟稍大的孩子玩,不喜欢跟小的孩子玩,因为大孩子有些事情是他做不到又想要学的,蒙特梭利主张混龄教学,就是认为孩子之间的互相学习比老师的教育更有效果。在幼儿园她必须跟她同龄的孩子一起,慢慢就学会怎样合作、怎样沟通,不必过于担心。
2010/06/13回复
mote:
回复 583楼 让宝宝做主 的帖子 (582楼问题后续)  非常感谢园长的解答和建议。  那天(9日)下午就跟孩子的班主任通了电话,讲了我们的担心,希望老师也帮忙留意,不让两个孩子有更多的负担,我的意思是让小北可以跟LINLIN玩,但也可以不听LINLIN的,而LINLIN可以帮助小北带小北玩,但不要把这当成必须完成的任务。老师很通情达理,应该能理解我的意思。老师也说,小北其实比较听LINLIN的话,有LINLIN在身边的时候,小北一般也会比较安静。  同时也顺便聊了一下孩子平时的表现。跟我们发现的问题表现差不多,孩子多数时候比较被动,不喜欢热热闹闹的集体游戏,喜欢在旁边看,并乐于指出谁站得位置不对呀、谁动作错了呀等等;“上课”时也差不多,举手积极回答问题也很棒,但要他到台前表演做示范就不干了。但也不是不能表现自己那种,还是很爱显的,只是不喜欢有点正式的上台表演。另外老师提到因为是重读中班,有心智、常规上比同班的弟弟妺妺们稍强些,可能也影响到他溶入集体。这方面需要加强些。(园长,这方面有什么建议呢?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来促进孩子更主动、更合群些呢?)  谈话中我并没有把这件事的引子讲给老师听。觉得那会影响到别人,还是主要顾及自己的孩子吧。=========================  想都没那么快,跟老师沟通之后不过三个小时,LINLIN就出状况了。晚上武术课七点下课,班主任亲自把孩子送出来,对我说LINLIN在吃完晚饭休息的时候,看到同桌另一个小朋友拿了别人的蚊怕水玩,就强烈地要求放回去,叫了几次那小朋友不听,结果LINLIN就冲上去了,把人家的脸蛋抓出了几道红印子——听得我直冒汗啊!幸亏前一天剪了指甲。6 问那孩子情况如何,老师说没事,很快就消肿了,还上了万花油,对方家长也说没关系没有追究。  回家的路上,心里就有预感。跟孩子谈了谈,把自己的态度做了说明,孩子知错了,老师批评了,当时也向人家道了歉,这事暂时先放一放,预感的事倒要问问清楚。过了一会儿,气氛缓和些时借着别的话题我问:“今天跟小北玩了吗?”LINLIN很认真地说:“没有。”我刚“哦”了一声,LINLIN就接着强调说:“是我自己不跟他说话不跟他玩的,一整天都没有!”  唉,这孩子该不会是把一肚子的气发泄到别的孩子身上了吧。不管怎么样,弄伤别人总是不对。可是弄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把这些事当成自己的责任呢?看到很多别的孩子遇到类似的状况最多是报告老师呀,而且我们平时也都是这样教的,遇到问题可以请老师来解决。就算以前老师或小北妈妈有意无意地“交给”他这个任务,但我们做了这么久工作怎么还是没啥作用呢。想不清楚哪里出了偏差。(这里也想请园长帮帮我们吧,该怎么跟孩子说呢?困惑ing……)  当然有一个问题还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小北前几天的态度对LINLIN的影响是很大的,可能会造成他的情绪不稳定,乱发脾气,造成其他伤害。所以决定还是把他与小北之间的最近情况跟老师做个交待。所以10日(周四)一早,送孩子进园后,就叫了老师下来,又简单谈了一下,表达了我们对LINLIN近期情绪的担心,请老师费心留意一下,有空引导引导。  这一天真的很煎熬,心里七上八下的,很担心儿子跨不过去那道心坎。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放学,望过去看儿子的心情似乎很好,这才放下点心来。不过问题还没过去,儿子从园里出来,把书包丢给我就跑去追小北和来接他的外婆了,远远的说了几句什么。等他回来我就问了:“你跟小北外婆在聊什么呢?”儿子说:“我告诉外婆,小北今天把XXX的头顶抓出血了。”  我晕啊!我真的有点晕了! 那一刻我转园的念头都冒出来了。咋整啊这孩子? ---------------------------  也许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只是我担心得过分了点。但愿如此。又或者对于孩子来说分清对小北的关照和责任有点难度吧。  至于与小北父母的沟通,暂时还找不到机会,随缘吧。  不管怎么说,非常感谢园长的解惑,这对我们的帮助实在太大了!谢谢!我们会继续努力。----------------------------  昨天(11日)接儿子放学,聊天的时候又提到小北,儿子说我今天只告诉小北该做什么了,还有怎么做,他总是说都可以,却不去做。不过我没有要他一定去做。  呵呵,也算是一个小进步吧。
查看原文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在人群中很大胆,一旦自己一个人就胆怯了,不是每个人适合当演员,喜欢当众表演,而且LINLIN也没有不合群的表现,不要介意,让孩子保留自己的个人风格,没什么不好的。
在我们托儿所曾经有这样一件事很有趣:托大班有一个孩子老是不听指挥,不跟着大家一起行动,有一次,大家要去滑滑梯了,可他还没穿好鞋子,于是老师就让全体小朋友等一会,谁知道,等了还不到半分钟,就发现很多孩子围到那个孩子身边,你一句我一句的指责他了。
4、5岁的孩子已经建立起很好的秩序感,他们常常不能容忍不符合秩序的事情,LINLIN喜欢管人,我估计跟这个有关系,还有,可能因为他的年龄比同班的孩子大,老师有意无意会请他帮忙做一些事情,当然也会请他维持纪律,慢慢就形成一种责任感了。你可以教他用正确的方法向别人提意见,也可以让他尝试接受跟自己不同意见的事情。
2010/06/13回复
好贴。进来学习!
2010/06/13回复
motemote6楼
谢谢园长。您的话对我们意义重大。我们会想办法帮助孩子。

对小北的事情,我们也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态度。毕竟跟自己孩子一起看大的,也会心疼。
2010/06/14回复
261126117楼
留爪
2010/06/17回复
谢谢。现在老师反映她有点爱发呆,一个人在那里玩,不理任何人,但过了十分钟左右又恢复正常,加入集体活动中了。不知道这样的情况要怎么纠正呢?
2010/06/17回复
妈妈就是要这样关心宝宝啊
2010/06/17回复
好贴子,我送花
2010/06/17回复
很好贴,支持楼主
2010/06/18回复
留印,我家宝贝,老是不听指挥,学习了
2010/06/19回复
支持
2010/06/19回复
园长,你好,请教些问题,我女儿现在一岁半,比较害怕关门,特别在不熟悉的地方,关上门看不到外面的情况,她就很害怕。另外对会动的公仔玩具或者游乐场的电动摇摇车等都比较害怕,请问这些事感统失调吗?她是剖腹产的。
2010/06/19回复
ymetero:
谢谢。现在老师反映她有点爱发呆,一个人在那里玩,不理任何人,但过了十分钟左右又恢复正常,加入集体活动中了。不知道这样的情况要怎么纠正呢?
查看原文
因为不知道她在幼儿园发生过什么事情,所以也很难说。你可以跟老师多联系,再观察一段时间。
2010/06/20回复
chris9lily:
园长,你好,请教些问题,我女儿现在一岁半,比较害怕关门,特别在不熟悉的地方,关上门看不到外面的情况,她就很害怕。另外对会动的公仔玩具或者游乐场的电动摇摇车等都比较害怕,请问这些事感统失调吗?她是剖腹产的。
查看原文
确实是有点感统失调,你现在可以进行一些干预训练,不刻意训练也没有很大的问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触的事物多了,这些感统问题会慢慢调整的。
2010/06/20回复
转贴:10种游戏克服孩子感觉统合障碍
10种游戏克服孩子感觉统合障碍  
●   想培养感觉统合能力,一点都不难,只要运用身边一些垂手可得的小工具,六个月后,就可以明显看出成效!

  1. 摆荡游戏:(0~1岁起)
  从宝宝出生起,就得开始训练宝宝的感觉统合能力!只要由家里的长辈将孩子抱在怀里轻轻地摇晃,就可以达到刺激前庭、改善平衡反应、增加肌肉张力的效果。等到宝宝一岁大左右,就可以找一条大毛巾,并将孩子置于毛巾中间,由爸爸、妈妈各拉住毛巾的一边,轻轻摇晃。

  2. 丢接球:(1岁起)
  宝宝一岁时,可将直径约20公分的橡皮球,放在孩子的面前,并鼓励孩子主动伸手拿球;待宝宝二岁后,就可以玩进阶游戏,即使用20~30公分的橡皮球,然后与孩子间隔约二公尺,分别坐于地上,用滚球的方式与宝宝玩传球游戏。宝宝三岁就可以完高阶游戏,将您与宝宝的距离拉长至3~5公尺,并改以弹跳的方式传球。如此一来,可以改善宝宝的手眼、双侧,及视觉追踪的协调性。

  3.镜子游戏:(1岁起)
  从宝宝一岁起,就可以开始玩模仿游戏。藉由孩子模仿父母动作的过程中,可藉机让宝宝认识自己的身体,及区辨左右方向,这对宝宝的观察,与动作计划能力有长足的进步。不过,一开始不要太难,应从一只手开始,再进展到全身,以免动作太复杂,宝宝一时记不清,而产生挫折。

  4.地面探险:(0岁起)
  仅需不同材质的拼装地毯,就可以提供宝宝触觉及本体觉刺激,有助于改善其动作计划能力。玩法很简单,宝宝一岁时,就可以在家里布置各式不同材质的地毯,让宝宝在地毯上爬或走,或从事任何游戏,让宝贝接受不同材质的刺激。等到宝宝二岁起,妈咪就可以做难度稍高的设计,将地毯高度任意变化,让宝宝在不同高度的地毯上,从事各种游戏。

  5.叠积木:(2~3岁起)
  自宝宝二岁起,就可以开始着手进行精细动作训练,工具是约5公分立方的积木,让宝宝尝试用一手或两手将积木叠高即可。待宝宝长大些,到了三岁,就必须换小一些的积木,约三公分立方来训练,让宝宝试着使用积木,进行叠高或创作游戏,有助于改善手眼协调,并可顺道训练宝宝的创造力,及注意力,一举数得。

  6.跳格子:(2岁起)
  现代都市寸土寸金,孩子游戏的空间大大缩减,想玩跳格子游戏,似乎不是容易的一件事。不过,也有变通的方式,不能在户外玩,换个地点在家里也可行,只要运用家里的拼图地垫,就可以享受童年。玩法很容易,将每块地垫放置于地,并固定,注意喔!每块的间距需为20~30公分,然后就可以让宝宝用跳的方式踩地垫,很有趣吧!这对baby的空间概念训练,及本体觉刺激,都相当有帮助,不妨多进行。

  7.打鼓游戏:(2岁起)
  使用最简单的工具──手,也可以玩出兴味!在不同材质上拍打,然后请孩子模仿。游戏进行时,可配合节奏,先在某一器材上连续拍打一次或二次,接着再换拍另一项材质制品。有顺序地进行,可一并训练宝宝的记忆力、动作计划能力,此外,因使用的材质不同,也可增加宝宝的触觉刺激。

 8.沙箱:(2岁起)
  动手制作沙箱或豆豆箱,并不如想像中困难,装放家电用品的小箱子就很好用。为了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可发挥美术创造力,将空箱子的外表好好装饰一番,愈有想像力愈佳,或者可让宝宝自由发挥,自己试着替箱子穿衣服。准备完成后,在小箱子中,藏放笔、钥匙、小豆子等,让小朋友闭着眼睛,以手找出东西,并猜猜看是什么?在寻找及触摸的过程中,可增加宝宝的触觉刺激,增进触辨觉能力,及注意力。

  9.黏土创作:(2岁起)
  让宝宝亲自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小玩意。买一包黏土,含各种色,让宝宝发挥观察力及想像力,用黏士捏制动物,或其他感兴趣的小东西。制作时需灵活运用手部动作,对宝宝的观察力、精细动作及双侧协调,都有不错的帮助。

  10.手指画:(2岁起)
  宝宝的手偶尔弄脏了,先不要急着骂人,其实这也是训练宝宝触觉刺激的一种方式。找一天晴朗的好天气,不管身上的颜料有多难洗,尽情地和宝宝一起玩一场色彩游戏。拿些水彩颜料,沾在手指上,就这样轻松地画一幅美丽的画作吧!除了触觉刺激外,空间概念及注意力也一并训练完成,绝对值得。
2010/06/20回复
婴幼儿感觉统合失调主要的表现及预防和矫治方法
感觉统合失调最常见的是触觉失调,也就是“触觉防御过当”或“触觉防御过弱”。
妈妈们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的孩子,就可以发现,触觉防御过当或过弱的孩子是相当多的。
一、主要表现
1、不让不熟悉的人触摸,拥抱更是不可以,有的甚至稍微靠近都不行;
2、不喜欢毛绒绒的玩具,毛衣、毯子等都不喜欢。
3、不喜欢穿新衣服,鞋子也老是穿那一双,不轻易更换。
4、经常向家长或老师投诉有人打他,其实别人可能只是碰了他一下而已。
5、手很重,拿轻的东西也用很大的劲,经常倒翻架子、椅子,倒水很困难。
6、经常被投诉打人,对喜欢的人或小宝宝会很用力地去“摸”他。
7、很难融入新的环境,很粘人。
8、对于需要用手或皮肤进行的活动都比较抗拒。
9、动作笨拙,直接作用于皮肤的反应比较慢。
二、主要原因:
1、剖腹产,没经过产道的挤压。
2、婴儿期缺乏皮肤刺激,经常被柔软的衣服包裹着,尤其是带婴儿手套。
3、婴幼儿期家人照顾过分周到,经常被成人抱着,基本没有摸爬滚打的经验。
4、婴幼儿的游戏内容越来越缺乏原生态的东西,塑料制品充斥孩子的生活,木、沙、水、泥基本与孩子绝缘。
5、穿着和用的衣物、毛巾等用品基本上都是全棉,过分柔软,缺少粗糙物品的刺激。
6、生活圈子窄小,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单纯。
三、可能出现的问题
1、情绪和人际交往不良。
2、学习障碍。
3、性格出现偏差,是孤独症的出要诱因。
四、预防和矫治方法
1、避免过度照顾,适当“放养”。
2、婴儿期注意进行触觉训练,多做抚触、被动操,适当拥抱孩子。(建议:当孩子哭闹的时候,立即出现在他身边,用手抚摸以及语言安慰他,但不要立即抱起他,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以哭闹来“要挟”父母。当孩子心情好的时候,尽情地拥抱他吧!)
3、婴儿期即可以用粗糙的毛巾、海绵等给他洗澡,多跟孩子玩毛绒玩具。
4、尽早让孩子学爬,不穿袜子,使孩子的皮肤尽可能多地接触地面(天凉可铺地垫)。
5、尽早放手让孩子自己走跑,即使摔倒也不必大惊小怪,摔倒是孩子学习自我保护的必要阶段。
6、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自由活动的场地,桌子底下、床底下、大纸箱都是孩子最好的游戏场所。
7、废物利用,为孩子提供半成品,旧衣服、旧袜子、碎布、纸、木、石子、水、泥和家里的瓶瓶罐罐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8、手重的孩子不要指责他“打人”,而是请他再来一次——“轻轻地摸一摸”,帮助他控制手的力量。还可以请他帮忙拿装满水的碗、倒水等。
9、泥塑对触觉训练很有帮助,小婴儿可以玩面浆、面团。有些机构用沙盘游戏治疗孤独症或心理障碍。
10、挤压、揉搓孩子也是很有作用的,跟孩子一起钻到被窝里玩,是很好的触觉训练游戏。
11、用吹风机吹孩子的颈后、面部、手臂等,注意热度和距离。
12、让尽早孩子接触冷、热、粗、硬、软等东西或食物。
13、儿童乐园的波波池可以经常去。
14、孩子的衣服不要都是全棉的,麻、纤维、羊毛等稍微粗糙的衣物也应该有。
15、家里来了客人或遇见孩子陌生的朋友,不要立即去拥抱或触摸孩子,给孩子适应陌生人的时间,在征得孩子同意后方可触摸孩子,避免造成阴影。
16、去一个新环境前,必须先给孩子介绍那里的情况,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人、将会做些什么事情,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去。到了那里,不要立即把孩子推开,带领孩子一起跟朋友打招呼,郑重地向朋友介绍自己的孩子,使孩子感受到别人的尊重。当孩子有了喜欢的游戏后,慢慢地跟孩子拉开距离,但一定要在孩子视线范围之内。
2010/06/20回复
猜你喜欢

妈妈关注:虐童何时休!惩罚是教育孩子最失败的方式

老师当众批斗责罚,孩子回家捂住被子嚎啕大哭,心生恐惧,伤了自尊,不敢上学了

不是每一位自闭症都是天才

遇到“肛欲期”的宝宝,我忽略了,自责中

如何过渡刚上幼儿园发生的事情

让孩子爱上吃饭!知名育儿专家佟春凤答疑孩子不好好吃饭 精华都在这里

热点推荐

孩子去寄宿学校了 才发觉离不开的是父母

来看看亲戚家的寿宴 一桌1500元抵不?

仙本那逛吃全攻略!海鲜人均200吃到撑

老人信银行经理胜过子女 又被骗买基金!

装修期间 邻居屡屡为难怎么办?

2025妈网装修交流群 省钱不踩坑

新塘最旺实体店 人气甩万达几条街

了解黄埔开元中学不 进来说说

聚芳园太会了!五层仿古鸿鹄楼超出片

深圳南头古城打卡!市中心的岭南古祠堂

广州出发 2.5小时!清远小桂林玩嗨了

贵港平南县超便宜 巨幕房不到100拿下

长隆欢乐世界周末遛娃 套票500两大1小

查看更多热点 >

回帖